阿尔塔克夏王朝

亞美尼亞的王朝

阿尔塔克夏王朝,或称阿尔达克夏王朝(Artaxiad dynasty,Artashesian Dynasty[1] 亚美尼亚语Արտաշեսյան արքայատոհմ)从公元前189年起统治亚美尼亚王国,直到公元12年为受到罗马帝国推翻。王朝领土包括大亚美尼亚索芬尼英语Sophene,并间断拥有小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部分地区。他们的主要敌对者是罗马帝国塞琉古帝国、和安息帝国。王朝曾与这些强敌进行过多次战争。

阿尔塔克夏王朝
Արտաշեսյան
Artashessian
Artaxiad coat of arms by PeopleOfAr
母王朝奥龙特王朝
国家亚美尼亚王国
叙利亚
奇里乞亚
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
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
创立公元前190年
创立者阿尔塔什斯一世
现任领袖失传
末代君主伊拉多一世英语Erato of Armenia
头衔
消亡公元12年

历史背景

编辑
 
王朝君王谱系

根据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说法,阿尔塔什斯一世扎里亚德雷斯英语Zariadres两位是塞琉古帝国总督,分别统治大亚美尼亚和索芬尼两个领地。公元前190年塞琉古帝国在马格尼西亚战役中败于罗马帝国后,亚美尼亚贵族中的阿尔塔什斯家族发动政变,推翻统治的奥龙特王朝家族,宣布独立,[2]阿尔塔什斯一世于公元前188年成为阿尔塔克夏王朝的首位国王。

学者们认为,根据阿尔塔什斯和扎里亚德雷斯的伊朗-亚美尼亚(而非希腊)式的名字所显示,两人均非外国将领,而是与先前奥龙特王朝有关的当地人物。[3][4]根据尼娜·加索安英语Nina Garsoian在《伊朗百科全书》的说法,阿尔塔克夏是伊朗奥龙特王朝的一个分支,而奥龙特家族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起即统治亚美尼亚地区。[5][6]

阿尔塔什斯一世整合王朝领土

编辑

阿尔塔什斯一世被视为亚美尼亚历史上最重要的国王之一。他自称为奥龙特王朝的合法后裔,但是否属实,尚无法证明。在他统治初期,亚美尼亚高原的部分操亚美尼亚语的人仍受邻国统治。阿尔塔什斯一世的优先目标是把这些土地纳入治下。斯特拉波对于阿尔塔什斯一世在西、东、北、和南边的征服,把操亚美尼亚语人口纳入其领土,描述如下。

斯特拉波《地理》第11卷,第14章:

“根据报导,亚美尼亚虽然是个小国,但领土被扎里亚德雷斯和阿尔塔什斯一世两位扩展,他们两人以前曾是安条克三世麾下的将领,后来安条克三世被击败,他们就自立为王(前者统治索芬尼、阿西西内(Acisene)、奥多曼提斯(Odomantis)和其他一些小国,后者统治阿尔塔沙特以及周围土地),并通过夺取自己周围国家的部分地区而共同扩大王国的领土。我的意思是夺取米底王国卡斯皮恩英语Caspiane、菲奥尼蒂斯(Phaunitis)、以及巴索罗佩达(Basoropeda);以及沿着本廷山脉、Chorsene、及Gogarene的国家,Gogarene位于远方的库拉河边,属于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还有查理比亚莫希诺奇英语Mosynoeci的Carenitis和Xerxene两地,两地接壤小亚美尼亚,或是小亚美尼亚的一部分;加泰罗尼亚的阿系理辛(Acilisene)及环绕前托鲁斯山脉的国家;叙利亚的塔洛尼提(Taronitis);这些地方的人都说相同的语言。”

根据斯特拉波和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说法,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受到阿尔塔克夏宫廷中罗马人的庇护,阿尔塔什斯一世则借助汉尼拔的帮助,建立亚美尼亚新都阿尔塔沙特,居住在奥龙特王朝时期首都奥伦蒂德(Eronvandat)的人口被迁移到阿尔塔沙特。在现今亚美尼亚境内发现有超过十多个刻有亚拉姆语文字,属于阿尔塔什斯一世统治时期的界碑;在界碑被发现之前,古亚美尼亚历史学者科林的穆夫希斯英语Movses Khorenatsi已证实它们的存在。阿尔塔什斯一世在碑文中自称为奥龙特王朝的后裔-“奥龙特·扎里亚德斯(Orontid Zariadres)之子,阿尔塔克夏王朝国王”。

希腊化影响

编辑

大亚美尼亚受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但影响只及表面,而该地区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开始即受奥龙特王朝的希腊化影响,这一进程在阿尔塔克夏王朝时期达到顶峰,特别是在提格兰二世在位时。在此期间,亚美尼亚统治者吸收许多希腊元素。那个时期的亚美尼亚钱币(最早出现在奥龙特王朝统治时期)也证明这一点。他们沿用希腊模式,钱币上刻铸有希腊语文字。一些钱币把亚美尼亚国王描述为“Philhellenes”(“希腊文化爱好者”)。[7]从幸存的羊皮纸和岩石铭文也提供他们深受希腊化影响的证据。提格兰二世的妻子本都的克丽奥佩托拉英语Cleopatra of Pontus邀请修辞学安斐克拉提斯英语Amphicrates of Athens和历史学家史派奇斯的梅措杜拉斯英语Metrodorus of Scepsis等进入亚美尼亚宫廷。根据普鲁塔克的说法,当罗马将军卢库鲁斯占领亚美尼亚王国首都蒂格拉诺塞塔英语Tigranocerta时,发现一组希腊演员团队,他们是来此为提格兰二世做表演的。[8]提格兰二世的继任者阿尔塔瓦兹德二世甚至亲自创作一出希腊悲剧。虽然如此,亚美尼亚文化中仍然保留着强烈的伊朗元素,尤其是在宗教方面。[9]

宗教

编辑

詹姆斯·罗素英语James R. Russell教授所述:“阿尔塔克夏王朝君主很自然地宣称自己为“希腊文化爱好者”,但不能认为他们和自己长久过往的宗教信仰:坚定的祆教信仰脱离。”[10]大卫·马歇尔·朗英语David Marshall Lang教授补充说,希腊的宗教信仰英语Hellenistic religion和古典神祇的万神殿无疑在阿尔塔克夏王朝后期的上层阶级中很流行。[11]

亚美尼亚帝国

编辑
 
提格兰二世大帝统治时的疆域图。

亚美尼亚王国在提格兰二世大帝统治时期(公元前95-55年)为其鼎盛的时代,并短暂成为罗马帝国以东最强大的国家。阿尔塔什斯一世和他的追随者已建立好基础,让后继者提格兰二世建立一个帝国。虽说如此,亚美尼亚国内内多山,其实是由那哈拉人英语nakharar在中央政府之下实施自治。提格兰二世将他们纳入治下是为维持王国内部的安全。当时亚美尼亚王国的疆界东从里海延伸到西部的地中海。亚美尼亚帝国变得如此庞大,以至于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不得不联合而将其击败。提格兰二世在领土内更中央的地方建立一个新都,将其命名为蒂格拉诺塞塔。

提格兰二世从安息帝国手中夺取大片领土,并迫安息帝国其签署友好条约。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和阿特罗帕特尼王国的部分领土也受到占领,残余的王国则成为附庸国。塞琉古帝国治下的希腊人于公元前83年向提格兰二世呈献塞琉古王冠,让亚美尼亚帝国一直往南延伸至现代以色列阿卡,导致王朝与当地的哈斯蒙尼王朝发生冲突。

衰败

编辑

罗马帝国卷入小亚细亚的纷争之后,导致提格兰二世的帝国结束。提格兰二世与罗马的主要敌对者,本都国王米特里达梯六世结盟,而在公元前69年的第三次米特里达梯战争中,罗马军队由卢库鲁斯率领,入侵亚美尼亚帝国,并在蒂格拉诺塞塔之外把提格兰二世挫败。公元前66年,接任卢库鲁斯的罗马将军格奈乌斯·庞培迫使提格兰二世投降。亚美尼亚的疆域被缩减到旧有的规模,但提格兰二世得以保住王位,作为罗马的盟友。从那时起,亚美尼亚王国成为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之间的缓冲国。

提格兰二世继承者阿尔塔瓦兹德二世维持与罗马联盟,并为罗马将军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在对抗安息帝国的战役中提供建议-但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对这些建议不以为意,并导致自己在卡莱战役中惨败。当马克·安东尼成为罗马东部各省的统治者时,因阿尔塔瓦兹德二世将自己妹妹嫁给安息帝国王位继承人,而开始怀疑后者的忠诚。马克·安东尼在公元前35年入侵亚美尼亚,将阿尔塔瓦兹德二世送往埃及囚禁,之后又将其处决。马克·安东尼把自己与埃及克丽奥佩脱拉七世所生的六岁儿子亚历山大·赫利俄斯登上亚美尼亚帝国的宝座。阿尔塔瓦兹德二世的儿子阿尔塔什斯二世获得安息帝国帮助而夺回王位,并将在亚美尼亚的罗马要塞驻军屠杀,但自己在统治十年后遭人谋杀。王国陷入亲罗马帝国派和亲安息帝国派之间的内战,直到罗马的奥古斯都时,亚美尼亚确定成为罗马帝国的保护国。阿尔塔克夏王朝陷入混乱,逐渐衰败,经过很长的时间后,当地的阿尔萨息王朝崛起,成为无可争议的继任者。[12]

王朝统治者清单

编辑

(注:有些日期为推测约略,或有疑问).[13]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ovhannisian, Richard G. Armenian Tigranakert/Diarbekir and Edessa/Urfa. Mazda Publishers. 2006: 81. ISBN 978-1568591537. (...) the grand city founded by Tigranes or Metsn Tigran (the Great), the first-century B.C. scion of the Artaxiad/Artasheshian dynasty. 
  2. ^ Panossian, Razmik. The Armenians: From Kings and Priests to Merchants and Commissars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6: 36. ISBN 978-0231139267. Around 200 BC a coup by the Armenian noble family of Artashes(Artaxias) toppled the Yervanduni dynasty. 
  3. ^ Hovannisian pp.47-48
  4. ^ Chahin, M. The Kingdom of Armenia: A History. Psychology Press. 2001: 226. ISBN 978-0700714520. The Artsruni Princes were, like the Artaxiads, related to the ancient Orontid line. 
  5. ^ Garsoian, N. 存档副本.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05 [2019-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Tigran (Tigranes) II was the most distinguished member of the so-called Artašēsid/Artaxiad dynasty, which has now been identified as a branch of the earlier Eruandid dynasty of Iranian origin attested as ruling in Armenia from at least the 5th century B.C.E  |article=|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6. ^ Garsoian, Nina. 存档副本.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04 [2019-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However, the recent discovery in Armenia of boundary stones with Aramaic inscriptions, in which the ruler Artašēs proclaims himself “the son of Zareh” and an “Eruandid king” (Perikhanian, 1966), demonstrates that both “generals” [Artaxias and Zariadris], far from being Macedonians, belonged in fact to the earlier native dynasty, albeit probably to collateral branches, and that the Eruandids, or Artaxiad/Artašēsids as they came to be known, with their Iranian antecedents, continued to rule Armenia as before. An unexpected corroboration of this dynastic continuity is also provided by Xenophon’s much earlier choice of the name “Tigranes” for the crown prince of Armenia in his historical romance, the Cyropaedia (Xen., Cyr. 3.1.7). (...) Except for the occasional princes imposed by the Romans, none of whom succeeded in consolidating himself on the throne, all the dynasties to rule pre-Islamic Armenia were of Iranian stock.  |article=|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7. ^ Russel, James R. Zoroastrianism in Armenia. Harva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Near Easter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1987: 85. ISBN 978-0674968509. 
  8. ^ Grousset pp.90-91
  9. ^ This section: Hovannisian pp.50-52
  10. ^ Russel, James R. Zoroastrianism in Armenia. Harva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Near Easter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1987: 85 [2019-12-23]. ISBN 978-0674968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11. ^ Lang, David Marshall. Armenia, cradle of civilization 3. Allen & Unwin. 1980: 148 [2019-12-23]. ISBN 978-00495600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12. ^ This section: Hovannisian pp.58-62
  13. ^ Dates from Hovanissian page 62

参考书目

编辑

主要

编辑

次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