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英格丽德 (1946年)

超强台风英格丽德(英语:Typhoon Ingrid,国际编号:460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6W[8])是1946年太平洋台风季第6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亦是引致皇家香港天文台需要悬挂二战后首个八号九号十号风球的热带气旋。

超强台风英格丽德
Typhoon Ingrid(英文)
1946年7月18日的天气图(由日本气象厅绘画)
1946年7月18日的天气图(由日本气象厅绘画)
路径图
超强台风英格丽德的路径图
超强台风英格丽德的路径图
概况
形成日期1946年7月12日
消散日期1946年7月20日
最低气压944 hPa
影响
财产损失未知
死伤人数香港:11死7伤[1][2][3][4]
澳门:数人死6伤[5][6][7]
影响地区菲律宾英属香港葡属澳门中国(台湾、广东、广西)
194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英格丽德于1946年7月12日生成,先后影响菲律宾吕宋岛台湾中南部地区,再于7月18日在香港掠过,并给港澳造成灾害,两日后减弱消散。至于英格丽德登陆菲律宾及中国大陆后的影响,两地的气象部门及媒体则未有详细记载。

命名 编辑

英文 编辑

Ingrid一名是从当年美国海军拟定的台风名称表中得来。在1945年,美国海军开始为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的台风冠上女性名称。那些名都是军官妻子的名称,而那些军官都是被委派到关岛菲律宾天气预报中心工作的。[9]

中文 编辑

在中文地区,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局所使用的译名是“英格瑞”,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译名则是“英格丽德”。[10]

在香港,因为当地的天文台在1947年前都不会为台风冠名,[11]故对“英格瑞”这个名称未予承认,[12]在其热带气旋警告讯号数据库中一直以“无名[13]或“一九四六年七月的热带气旋”来称呼之[14],但香港民间有使用“英格瑞”一名的例子。[12][15]

发展过程 编辑

英格丽德于7月12日在菲律宾以东的海面形成,形成后大致向西偏北移动。经多日的进一步增强,它于7月15日增强成四级台风。之后它在菲律宾吕宋北部登陆并减弱为二级台风,出海后进入南海北部,掠过东沙岛东北海面。英格丽德最后于7月18日在珠江口一带登陆,随后在广东西部沿岸转向西移动并减弱,于7月20日在广西内陆消散。[14]

影响 编辑

菲律宾 编辑

 
英格瑞接近菲律宾时的天气图

英格丽德曾登陆并吹袭吕宋北部,但至于英格丽德对该区的影响则未见记载。

英属香港 编辑

 
台风过后,启德机场满目疮痍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十号风球
  • 最接近当地位置:皇家香港天文台总部以南70公里(正面吹袭)

皇家香港天文台于7月16日夏令时间下午4时10分悬挂一号风球[13]次日,香港的风势开始加强,夏令时间中午12时15分,天文台改挂相等于现在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七号风球[注 1][13]

随着英格丽德趋向香港,天文台在7月18日夏令时间上午11时30分改挂九号风球[13],并在夏令时间下午3时15分改挂十号风球[13]十号风球维持4小时45分钟[13],成为香港二战后有纪录以来首个引致天文台需要悬挂十号风球的热带气旋。其中心在该日下午最接近天文台,当时位于天文台以南约70公里,并测得最低平均海平面气压为每小时985.7百帕斯卡[16]

随着英格丽德进入内陆,天文台在夏令时间晚上8时改挂相等于现在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的八号风球[13],最终在夏令时间晚上10时除下所有信号。[13]

英格丽德在香港造成11死7伤[1][2][3][4][17],另有四艘船只受损,包括两艘远洋轮船及两艘渔船。[18] 在十号风球下,市区内的房屋亦有大量损毁,重灾区主要集中在香港岛地区,在湾仔西营盘德辅道西等地区尤为严重。[19]

葡属澳门 编辑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信号:    十号风球

英格丽德在7月18日至19日期间最接近澳门。从现时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英格丽德袭澳前,当地在7月17日吹和缓北风。至翌日英格丽德趋向珠江口,澳门开始吹强风,驻澳葡萄牙海军在当日下午3时测得最高平均风速每小时60公里。至7月19日风势逐渐缓和。

英格丽德的环流亦为澳门带来降水。从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所提供的数据,英格丽德在7月17日至20日为澳门带来120.3毫米的雨量。当中在7月19日测得最高雨量67.1毫米。

以下是现时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所提供的当时(1946年7月17日-20日)上午九时、下午三时及晚上九时的数据:

日期 时间 风向[20] 风速
(公里/小时)[21]
海平面气压
(百帕斯卡)[22]
当日雨量
(毫米)[23]
7月17日 9时 14 998.1 4.1
15时 14
21时 东偏南 15
7月18日 9时 30 1001.4 0.0
15时 60
21时 东偏南 46
7月19日 9时 南偏东 32 1000.1 67.1
15时 南偏东 22
21时 南偏东 25
7月20日 9时 东南 20 1005.3 49.1
15时 东偏南 10
21时 东偏南 4

风暴导致骑楼街3号下乘妓寨倒塌[5],一名25岁妓女及56岁嫖客死亡。港务局派出“尼顿士号”于海面巡逻,沿海面救获渔民数名并拾获浮尸数具[6]。以下是当时测得的风速及气压数据[24]

  • 最接近距离:数里
  • 最低海平面气压:974.8百帕斯卡
  • 阵风速度:每小时138公里

中华民国 编辑

英格丽德在吹袭香港和澳门之后便吹袭广东广西两省,为该区带来豪大雨。据部分县志记载,广东省宝安、东莞、中山、罗定、虎门等地区因台风缘故田禾受摧残,损失过半。[25]

虽然英格丽德未曾登陆台湾本岛,所带来的灾情相对轻微,[26] 无人伤亡,[26] 但它的环流仍为台湾中南部地区带来豪大雨。从台湾省气象局所提供的总雨量分布图,英格丽德在7月16日及7月17日为台湾带来522.5毫米的雨量。当中台东县成功镇大武乡在两日来测得最高雨量,前者为108.8毫米,后者为98.8毫米(不过从另一数据指大武乡是测得最高雨量的地方,雨量为112.8毫米[26])。除了上述两者及恒春半岛(87.8毫米),台湾其余各乡镇皆测得少于50毫米的雨量。[27]

英格丽德也为台湾各地带来强风及烈风。当中高雄县在7月16日及17日期间测得最高风速每秒约18米(每小时约64.8公里),但无测得最高阵风。[26]新竹县是测得最高阵风风速的地方,风速超过每秒约20米(每小时约72公里),成功镇及花莲县亦测得阵风风速每秒接近20米。[28]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 编辑

英属香港 编辑

皇家香港天文台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一号风球
    1946-07-16 16:10 - 12:15
下一热带气旋
1945年9月热带风暴 1946年8月台风
1942年10月台风     七号风球
    1946-07-17 12:15 - 11:30
台风葆莲
1941年9月台风     八号风球
    1946-07-18 20:00-22:00
1946年9月台风
1942年7月台风     九号风球
    1946-07-18 11:30-15:15
1949年9月热带气旋
1941年9月台风     十号风球
    1946-07-18 15:15-20:00
台风姬罗莉亚

葡属澳门 编辑

Template:热带气旋警告使用时不慎你于此的人权.他自己你、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是以他们最初由你们的思维负责管理记录

备注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陸上損害輕微. 工商日报第四页. 1946年7月19日. (繁体中文)
  2. ^ 2.0 2.1 印刷工人 一死一傷. 工商日报第四页. 1946年7月20日. (繁体中文)
  3. ^ 3.0 3.1 颶風之下 疍婦溺斃. 工商日报第四页. 1946年7月20日. (繁体中文)
  4. ^ 4.0 4.1 第三街塌屋後 掘出屍首五具. 工商日报第四页. 1946年7月21日. (繁体中文)
  5. ^ 5.0 5.1 本澳居民談風變色 風姨肆虐澳境 損失達百萬元 屋宇局部傾塌四十餘間 兩間全倒壓斃男女二人. 市民日报. 1946年7月20日. (繁体中文)
  6. ^ 6.0 6.1 颶風肆虐 損失續誌 電線損壞十份之九 電話不通亦過半數 *海面執獲浮屍數具. 华侨报. 1946年7月21日. (繁体中文)
  7. ^ 陸上情形 颶風猛烈施威 摧毀房屋物資. 世界日报第一版. 1946年7月19日. (繁体中文)
  8. ^ 侵台台风数据库:1946年台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气象局
  9. ^ Hurricanes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飓风:常见问题]. 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 美国联邦政府.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7) (英语). 
  10. ^ 张慧媛. 飓风“英格丽德”登陆墨西哥 双风暴致34人亡.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天气网. 2013-09-17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9). 
  11. ^ 歷年天災的回顧. 香港历史与社会.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计划. 2009-04-20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中文(香港)). 
  12. ^ 12.0 12.1 1946十號風球蹂躪啟德 澳門沉船220死. 巴士的报. 2017-08-23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香港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香港天文台. [2021-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中文(香港)).  引证错误:带有name属性“HKOTyphoonDatabase”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4. ^ 14.0 14.1 自一九四六年以來引致天文台需要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的颱風路徑圖. 香港天文台. [2021-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中文(香港)). 
  15. ^ 香港颱風故事. 五旬节圣洁会永光书院图书馆. [2021-09-01] (中文(香港)). 第三章 战后历历在目的台风故事 战后初台︰英格瑞(1946年) 
  16. ^ 自一九四六年起引致天文台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的颱風. 香港天文台. [2021-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中文(香港)). 
  17. ^ 〈历年天灾的回顾〉,页75
  18. ^ 〈历年天灾的回顾〉,页81
  19. ^ 〈历年天灾的回顾〉,页89
  20. ^ Wind Direction [风向]. 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2021-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英语). 
  21. ^ Wind Speed [风速]. 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2021-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英语). 
  22. ^ Mean Sea Level Preassure [海平面平均气压]. 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2021-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英语). 
  23. ^ Rainfall [降水量]. 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2021-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英语). 
  24. ^ 《澳門與颱風(Macau e os Tufões)》. 地球物理暨气象台. 
  25. ^ 江彦文.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廣東卷. 中国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年06月: 167. ISBN 750294155X (中文(简体)). 
  26. ^ 26.0 26.1 26.2 26.3 百年侵台台风路径图集:表1-1897-1948年间吹袭台湾及其近海189次台风资料一览表(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气象局
  27. ^ 1946年07月16-17日B181台风(英格丽德)总雨量分布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气象局
  28. ^ 1946年07月16-17日B181台风(英格瑞)侵台期间各地最大风速及最大阵风分布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气象局

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