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尼礼教会

(重定向自马龙派

马龙尼礼天主教会叙利亚语:ܥܕܬܐ ܣܘܪܝܝܬܐ ܡܪܘܢܝܬܐ ܕܐܢܛܝܘܟܝܐ;阿拉伯语الكنيسة الأنطاكية السريانية المارونية‎;拉丁语Ecclesia Maronitarum),通称马龙派,是天主教会的一部分,为安提约基亚(安提阿或西叙利亚)礼拜仪式传统的一个支派,是东仪天主教会的23个成员之一。该教会是完全与罗马教廷共融的。现任马龙尼礼安提阿宗主教贝沙拉·布特罗斯·拉伊枢机

马龙尼礼教会之牧徽

历史

编辑
 
若望·马龙

早期教会

编辑

基督耶稣的追随者称为“基督徒”,而安提阿(徒11:26)就成为了一个基督教聚居的中心,特别是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毁灭。根据天主教的传统,世界上第一位主教是前往罗马传教的圣伯多禄。第三位主教是宗徒教父安提阿的圣依格那修。当安提阿成为宗主教教座所在地时,君士坦丁已经承认了基督教。5世纪早期,叙利亚隐修士圣马龙奥龙特斯河畔担任一群隐修者的领袖。当他在410年去世后,他的追随者们建立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修道院,并开始发展起来。后来,一些基督一性论者(英语:Monophysitism)杀死了约350位马龙修院的隐修士,该会便决定逃难到黎巴嫩山区。

687年,在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二世同意下,马龙尼派得以任命一位自己的宗主教,首任宗主教若望·马龙

 
马龙尼礼神父朝圣者,在黎巴嫩山

穆斯林统治

编辑

之后,马龙尼礼教会因为叙利亚穆斯林征服,而开始了阿拉伯的统治。而这样也使该教会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更改进。因此,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四世甚至直接提供了在宗教、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支持,给马龙尼礼教会。新联盟很快互相协调了两军,以毁灭性袭击,消灭了穆斯林在这地区的势力。而这军事行动解救了在中东地区的基督教徒。

同一时间,有些马龙尼礼信徒搬迁到黎巴嫩山,并形成几个社区,被称为马拉达(英语:Marada)。他们迁移到黎巴嫩山上是一段长时间发生的,但其高峰期是在公元7世纪。以上说法是根据17世纪一名主教的文献。而根据一名在16世纪的马龙尼礼专家的另一个说法则指出,他们为了逃避穆斯林的迫害,在9世纪末从阿拉伯帝国的第一王朝乌迈耶王朝中迁移。而最被广泛认同的说法是在10世纪提出的。指他们不是为了逃避穆斯林的迫害,而是被基督一性论雅格教派迫害。

1017年左右,这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穆斯林教派,他们自称为德鲁兹派。当时,马龙尼礼信徒被称为齐米。德鲁兹派禁止他们骑马,并要求他们穿上黑长袍和黑头巾,以作识别。

随后,穆斯林征服了东方基督教以外的安提约基亚欧洲地区。伊斯兰教哈里发并与拜占庭帝国皇帝达成了协定,决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十字军东征

编辑
 
乌尔班二世法国克莱芒做东征的号召

11世纪未,教宗乌尔班二世法国克莱芒举办克莱芒会议,号召基督徒前去征讨东方的异教徒,夺回圣地,从而引发了十字军东征。当他们通过黎巴嫩山时,在那里遇到马龙尼礼信徒。而当时马龙尼礼教会已经和基督教世界切断了联络大约400年。天主教会一直不知道他们仍然存在。十字军和马龙尼礼教会建立了联系。并且,他们提供帮助十字军东征。罗马教廷于1182年,确认他们的身份。从此,他们确认天主教为正统和统一的基督教。

为了纪念他们的共融,教宗帕斯卡二世于1100年,送了一个主教冠给当时的马龙尼礼教会宗主教,以表示他的宗主教权威和地位。而在1131年,教宗诺森二世公报,正式给与马龙尼礼教会宗主教的的权威及地位。

奥斯曼帝国统治

编辑
 
1779年画作:在黎巴嫩山的马龙尼礼教会修女

奥斯曼帝国击败阿拉伯奴隶马木留克后,他们与德鲁兹派结盟。另外,马龙尼礼信徒也和德鲁兹派结盟,及建立黎巴嫩公国,并维持了数百年。而它是现在黎巴嫩共和国的基础。该教会还有信徒在黎巴嫩执政。

在1816年至1840年期间,该教会信徒开始重返黎巴嫩南部地区。这是自从1307年以后,被马木留克在这地区差点灭绝后,他们可以再次重返该地区。因此,德鲁兹山等地得以开发。并且,他们可以建立了一个友好关系。

于1584年7月15日,该教会在罗马的第一所大学开幕,由当时的教宗额我略十六世主持。

17世纪,天主教会正式进入黎巴嫩传教,而其中之一有耶稣会会士。他们除了传教外,还在黎巴嫩展开各类的服务。而马龙尼礼教会也开始了举学,甚至每个教堂旁边都有一所学校。这使该教会的儿童可以获得教育的机会。更使该教会是当时中东地区文化较兴盛的地区。

 
马龙尼礼教会信徒于1920年代在黎巴嫩山建造了一座教堂

然而,该教会和罗马教廷之间的联系非常困难。需要使用外交层面上的协助,及以借用欧洲列强的帮助,从而保护该教会免于毁灭。最终,该教会于1584年7月5日在罗马成立罗马学院(英语:Roman Colleges)。这所大学,使马龙尼社区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援助,从而维护了他们的基督徒身份。1610年,在Qozhaya的马龙尼礼圣安多尼修道院,进口了第一台印刷机,名为说阿拉伯语世界。但是,它只是印刷西叙利亚语,而不是阿拉伯语。而黎巴嫩的修道院在19世纪后期,为阿拉伯复兴有关键角色。因为它协助发展阿拉伯语叙利亚语,并可以印刷脚本

现况

编辑

现今马龙尼教会的信徒,在全球大约有400万人。其中在黎巴嫩有约100万人,占该国人口约四分之一。在塞浦路斯约旦以色列埃及叙利亚巴西美国加拿大等地方,都有该教会的信徒。现时该会设有28个宗主教区、总教区、教区和宗主教代牧区。

马龙尼教会在礼仪中使用语言为阿拉米语,但在实际生活中,信徒多使用阿拉伯语

组织

编辑
 
荣休宗主教纳斯尔阿拉·布特罗斯·斯菲尔

今日马龙尼教会的最高首脑为马龙派安提阿宗主教,由全世界的马龙派教会主教选出,居住于黎巴嫩贝鲁特北部的Bkirki。新任宗主教当选时必须要报告教宗,并获得其认可,以体现马龙派教会对天主教教会的归附。

 
阿勒颇圣厄里亚主教座堂

黎巴嫩境内

编辑

黎巴嫩境外

编辑

黎巴嫩境内

编辑

黎巴嫩境外

编辑

宗主教代牧区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来源

编辑
  • Kamal Salibi - A House of Many Mansions - The History of Lebanon Reconsidere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 Father AJ Salim - Captivated by Your Teachings - A Resource Book for Adult Maronite Catholics (ET Nedder Publishing, Tucson, Arizona, 2002)
  • Maronite Church.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Second Edition, 2003.
  • Riley-Smith, Johnathan - 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95)
  • Soffee, Anne Thomas - Snake Hips: Belly Dancing and How I Found True Love (Chicago Review Press, Chicago, 2002)

书目

编辑
  • Moosa, Matti. The Maronites in History. Syracuse, N.Y.: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86 [201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1). 
  • No'man, Paul. The Yesterday of the Maronite Church and it's Tomorrow. Ghosta: Books. 1996 (阿拉伯语). 

外部链接

编辑
媒体资料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