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9′35″N 120°36′03″E / 22.8264555°N 120.6007051°E / 22.8264555; 120.6007051

高树乡
Gaoshu Township
旧称:高树下庄
高树乡位于屏东县西北方
高树乡位于屏东县西北方地图
高树乡位置图
坐标:22°49′N 120°36′E / 22.82°N 120.6°E / 22.82; 120.6
国家 中华民国
台湾省
上级区划屏东县
下级区划19295
政府
 • 行政机构高树乡公所
(立法机关:高树乡民代表会
 • 乡长梁正翰高树乡乡长列表)
面积
 • 总计90.1522 平方公里(34.8080 平方英里)
海拔83 米(272 英尺)
人口(2024年9月)(9,053户)
 • 总计22,419人
 • 排名屏东县的第12位
 • 密度249人/平方公里(644人/平方英里)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邮递区号906
户政资料代码10013110
毗邻里港乡盐埔乡三地门乡高雄市美浓区六龟区
网站http://www.pthg.gov.tw/TownGto/Index.aspx

高树乡台湾客家语南四县腔:goˊ su hiongˊ;台湾话Ko-chhiū-hiong)位于台湾屏东县北部,位处屏东平原东北部,除东南方的丘陵外,全境均属高屏溪众多支流所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势平坦,东有中央山脉阻隔,气候上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28℃,年雨量约2500毫米。高树乡属六堆中的右堆,居民以客家人为主,客家人口约占全乡56%左右[1]

居民产业以农业为主,近年来观光业也颇有发展,有部分地区被划入茂林国家风景区的范围,为茂林国家风景区的门户,目前屏东县政府正探勘温泉,即将成为高屏地区交通最便利及距离高雄市屏东市最近之温泉观光区,并拟规划为观光休闲区。

历史

编辑
 
高树地标 - 高树开庄250年纪念碑

乡区沿革

编辑

高树乡台湾原住民排湾族马卡道族的故地,昔日大泽机社极有可能坐落此处。乾隆时期实施守隘、屯番政策,高树乡位于番界线上,属北坪,故有不少平埔原住民移入。

高树乡于清代隶属凤山县。日治初期先隶属阿猴厅港西上里高树下庄,后改隶属高雄州屏东郡,分东振新区及加蚋埔区。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在此地设置“高樹庄”,划归高雄州屏东郡管理。战后初期划设高雄县屏东区,1950年改隶屏东县至今。 乡名称为高树,其来由依高树乡志(刘康锦,1981),系因早年庄头有木棉一株,其树甚高,分支十八盏,形如车盖冠于群树,故取之以为庄名之。凤山采访册记载本庄地名为“高士阿”,系“高树下”的客语发音直译为闽南语的书写方式。 约在1737年(乾隆二年)时开始有地主招募福建广东一带的客家佣工来此垦植,并在船斗庄(已灭庄)建有一大租馆,名称“东振馆”,总居人数有三百余户之多,后因水患,船斗庄租馆流失后,居民向东迁移形成一新聚落,名曰“东振新庄”,至清朝同治辛已年,因荖浓溪洪水泛滥,流失西北面一带之良田数千甲,部落内之房屋亦多故被毁,不克居住,住民乃迁徙至“大车路”(现今高树市区)重建家园,共有二百余户。其名曰大车路者,盖以其路甚宽,可容牛车数辆并行之故也。[2]

各村沿革

编辑

客语优势村落

编辑

[3]

高树市区
编辑

高树村与上长荣地区构成,居民多由老庄(东振新庄)迁来,旧名“大车路”,为高树市街所在,有  台22线  台27线  市道181号交会于高树市区,为屏东平原交通要地之一,屏北平原与高屏山麓地区之商业活动与农产品交易中心,担当茂林国家风景区的门户。此外,高树市区医疗院所数量众多、密度极高,提供高屏山麓平原交接地区重要医疗服务,为屏北平原与高屏山麓地区的地区医疗中心。[4]

 
高树市区街景
东振
编辑

本村旧名为老庄 ,后改称东振新,为高树乡最早开庄之村,先民来自广东梅县、蕉岭一带。初居于盐树村公馆新庄,九十余年前因村庄为洪水冲失,遂迁至东振新庄。建庄时筑有东西两大栅门及南北各一小栅门,并于西栅门达一土地公庙(伯公),由十八伙房轮流年祭。居民大部分为客籍,务农为主,与东兴村之渊源最深,以梁、杨为大姓。1956年(民国四十五年),大陈义胞迁入本村(第二新村),共有13邻 [4]

东兴
编辑

本村旧名东振新,又名老庄,为高树乡最早开庄之村,客家人称为老新庄 ,闽人则称为旧新庄 。本与东振村合庄,清末老新庄 遭洪水冲毁变为水流庄后,部分居民渐向东移,致人口增加。光复后与东振分村,以东新桥为界。先民来自广东梅县、蕉岭两地,居民均为客籍,大部分务农,民性保守,其中迁往高树、长荣两村从事商业发达者不少,从事贩猪及屠宰业者为全乡之冠。居民以杨、邱、梁等为大姓,共有15邻。[4]

长荣
编辑

客家庄(高树乡中心四庄头:高树、长荣、东兴、东振)。本村旧大字高树,小字大车路,今名乃光复后由杨福寿先生与杨凤祥先生共同议定,取其长久与兴隆之义。居民亦由东振新移居而来,日据时代高树村为第一堡,本村为第二堡,光复后正式建置至今,建庄历史约九十余年。有本庄及南郡庄、私埤三部落,居民多属客籍,以从事农耕及商业为主,外乡人士移居本村者亦不少,杨、赖、邱等姓为大姓,共有14邻。[4]

大路关客语优势村落

编辑
广福
编辑

旧名“旧大路关”、“河坝”,清朝时期与广兴村同村,大约一百六十余年前,由于河水泛滥,始分为旧大路关与新大路关(广兴)。 信仰中心为顺天宫,顺天宫是大路关分庄后所建的庙宇,主祀天上圣母。本村先民来自广东梅县一带,最初居于里港武洛,其后迁至盐埔,再出盐埔迁至大路关。本村原属盐埔乡辖,因隘寮溪河水阻碍交通,经锺贵和先生等陈情行政院,获准于1950年(民国三十九年)改隶高树乡。居民皆属客籍,大多务农,以锺姓人氏居多,共有12邻。大路关石狮公为大路关早期守护神,其中第三只石狮为妈祖指示建造,狮老二因屁股被南华村民破坏变成一个洞,使其失去灵性,狮老大现安座于顺天宫旁。 [4]

广兴
编辑

原名大路关,与广福分村时,称为“新大路关”,以别于“老大路关”。又名“坪顶”,盖某地多丘陵,中有一低平小山。本村与广福原属一庄。水毁庄后与大路关分庄,有锺恩郎率领十三户人家迁居与此。广兴村信仰中心为三山国王庙,为大路关庄 最早的奉祀神祇,原旧庙因口社溪洪水泛滥冲毁,且随着大路关分庄 ,王爷公金身移驾至新大路关。大路关恩公庙是因大路关早期与附近村庄起冲突,后建小祠供奉,遂于1998年(民国八十七年)重建竣工。日据时代属盐埔乡,民国39年改隶高树乡。居民皆属客籍,泰半务农,以锺姓人氏居多,亦是乡土文学作家锺理和故居,共有15邻。[4]


闽客通用村落

编辑
新丰
编辑

屏东县最北端之聚落,是  县道185号(沿山公路)的起点,以山产著称,为横跨高、屏两县和浊口溪(荖浓溪支流)两岸之聚落,近来许多退休人士选择此处享受退休生活。本村原名尾寮,先民来此开垦时,为工作方便及防族群侵袭,搭建隘寮以安身及瞭望,因其设在最后故名尾寮。光复后改名为新丰,取欣欣向荣、丰衣足食之意。本村居民大多因船肚庄被水流失后,北迁开垦所建居,由于族群纠纷,清时曾派陶君文领兵屯居石头营,以保护居民之安全。本村居民闽、客各半,相处和睦,以务农为主,潘、陈两姓居多。其中客籍多来自桃园中坜、新竹关西、苗栗头份一带,闽籍则来自盐埔、西瓜寮、加蚋埔、赤山等地,散居于大小十八部落,共有22邻。[4]

旧寮
编辑

相传先民初至其地开垦时为了工作方便,于其地盖一处茅寮(草寮)后来开垦至对岸时,又盖一处茅寮,遂将原先之茅寮称为旧寮,新建之茅寮称为新寮。先民大约于道光年间由福建漳州等地迁来,初居船肚,后有柯、林、蔡、涂等四姓人家十余户迁居至此。居民多属闽籍,大多务农,以陈、柯为大姓,共有17邻。[4]

司马
编辑

本村昔为旧寮庄之一部分,古称思觅安,俗称司马安庄,为番界线所在地,故命名为司马村。先民亦于道光年间出福建辗转迁来,民三十九年行政区域调整,改为司马村。居民均属闽籍,以务农为主,陈、林为大姓,共有12邻。[4]

菜寮
编辑

本村先民于1830年(道光十年)左右自福建来台,初居船肚,其后由于闽客纠纷,刘连奎乃带领刘姓人氏首先移居于此。后客籍之廖、赖两姓人家亦因水权纠纷由旧寮迁来,以种菜为生,乃渐形成上菜寮与菜寮两部落。1887年(光绪十三年),部分原居大埔之居民受水灾侵袭移居本村西南,称为上大埔(龙眼脚)。日据时代将三部落合并为菜寮村迄今。本村居民多为闽籍,务农为生,以刘、廖、赖、陈姓居多,共有12邻。[4]

大埔
编辑

早期高树乡最大的村落,有龙眼脚、中庄仔、埔头仔(内有早期移民浙江大陈义胞居民)三个小村落。高树乡先民约一百五十余年前由广东嘉应、大埔一带迁移而来,始居于大埔头,后因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四日荖浓溪洪水泛滥,村庄被水流失,乃迁至中大埔及上大埔、建兴等地定居。1956年(民国四十五年)大陈义胞撤退来台,部分定居于本村(大陈第一新村)。本村居民闽客各半,闽客语通用,而风俗多从容俗,以务农为主,刘、杨、张姓居多数,共有11邻。以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间安奉的三山国王庙为信仰中心。[4]

建兴
编辑

本村旧名大岗上或石南,盖某地多石岗为荒凉未开发之石埔地,又名溪埔仔。由于居民刻苦经营,使其地面目一新,1953年(民国四十二年)由温老乡长暮春命名为建兴村。先民多由广东、福建辗转迁来。分为大岗上、青埔尾、大路关寮三部落,居民闽客各半,大多务农,以锺、杨、黄、廖等姓居多,共有14邻。[4]


闽南语台湾话优势村落

编辑
田子
编辑

本村原名“清凉庄 ”,庄头为顶庄仔,客家人称为田子脚,故名田子村。先民多孙于清乾隆年间由福建漳州迁来,初居于船肚。其后因洪水冲毁田地、房屋、无法安居,遂有潘、邱、林、杨、许五姓四十余户人家移居现址,居民均为闽籍,以务农为生,以许、邱、陈、林为大姓,共有15邻。[4]

盐树
编辑

旧名“盐树脚”,先民由公馆迁居于此时,村落中有一片盐仔树(盐巴树)林,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凤山知县王瑛曾撰的《重修凤山县志》记录为“盐树脚庄”,为高树乡最早开发地区之一,该村“新厝北宸宫”与内埔乡黎明村(黎头标庄)有宗教渊源(玄天上帝)。本村先民多由福建省漳浦县辗转迁来,初居于公馆,后因公馆居民共有十三部落,闽、客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加以洪水流失不少土地,遂由陈立带领四十户人家首先移居盐树。后来埔羌仑、船肚、麻六甲等地之居民亦渐迁至,形成高树乡昔日之行政及商业中心。居民都为闽籍,务农为主,以郑、柯、陈为大姓,1956年(民国四十五年)大陈义胞迁入,居于第三、第四、第五新村,共有22邻。[4]

新南
编辑

旧名“新南势”,居民多主要从旧南势(南华村)移居而来。又名埔羌仑,乃蒲羌茂生之小岗阜,故以命名,因地处高树乡南境,有向南发展之新气象,故取新南为村名。先民来自福建漳州、同安一带,初居于今第三公墓溪旁,后因族群纠纷渐移居于现今之新南本庄。其后,埔羌仑、中仑、麻六甲及里港一带居民受洪水之患,亦向新南、大邱园(大块之埔地)、公馆园迁移,遂形成大部落。居民多为闽籍,务农为生,以陈、郑为大姓,共有12邻。[4]

南华
编辑

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凤山知县王瑛曾撰的《重修凤山县志 “新大路关” 》记录为“大泽机庄”。村旧名旧南势,战后温老乡长慕春命名为南华,取向南发展之意。本村原为马卡道族原住民所居之地,清时福建永春陈姓家族首先迁入,与当地族人发生冲突,又与大路关人不睦,时有械斗,历时甚久。日本时代隶属加蚋埔庄第七堡,战后正式建置迄今。居民多为闽籍,务农为主,部分居民利用旧南势河从事种植,以陈、辛两姓为大姓,共有14邻。[4]

旧庄
编辑

旧名“老阿拔泉”。源泉村人由旧庄分出,故称以前之庄头为旧庄。本村先民多于乾隆年间出福建泉州移居而来,初居于船肚,1882年(光绪八年)船肚洪水为患,乃迁移至此。日本时代与田子合为一堡;当时旧庄有台糖铁路经过,于现今旧庄福德祠曾遭到飞机扫射,当时多人受伤,而其中因为没搭乘到客运到屏东而决定转搭台糖火车的三位女子身亡。战后正式建置至今。居民多为闽籍,务农为生,近年来从事蔬果种植者不少,以杨、洪、黄为大姓,共有12邻。[4]

源泉
编辑

旧名“新阿拔泉”,现以闽南语“阿拔泉”称之。本村先民多由福建泉州辗转迁来,立庄大约一百余年,在未开垦之前在今玄天上帝庙后,有一片纵横数甲之野生番石榴(拔仔)园,是以取石榴之音命名。日据时代称为阿拔泉,光复后与溪埔分村,因番石榴园终年自出泉水,源源不绝,故由温老乡长慕春命名为源泉村。居民多为闽籍,以务农为主,卢、陈、林、杨等姓居多,共有11邻。[4]

泰山
编辑

高树乡第二大聚落,旧名“加蚋埔”,明郑时代及清朝时先后为“大泽机社”、“武洛社”迁居地,现系平埔原住民马卡道族居住地,保有“加蚋埔公廨夜祭”文化,水质优良纯净。本村居民近年来多种植水果,以“泰山山泉水”闻名南台湾,“泰山芋头”、“泰山凤梨”、“泰山凤梨酱”为当地优质特产。居民以潘、李两姓为大姓,共有26邻。[4]

地理

编辑

位置

编辑

位于屏东平原之东北端,东经120°33'(新南村)至120°43'(新丰村)、北纬22°46'(广兴村)至22°52'(新丰村)。东连中央山脉三地门乡为界;西倚荖浓溪,北以浊口溪高雄市美浓区六龟区茂林区隔河为界,南以隘寮溪(新南势溪)与里港乡盐埔乡为邻。除东面连接山区外,其余三面,皆有溪流环绕。

高树乡与里港乡之间,原无河流阻隔,交通可以畅通。1930年(昭和五年),为整治下淡水溪,乃将隘寮溪及武洛溪杜塞,另自旧高树大桥以下开凿新河道,导引前两溪之河水泄入里港乡土库二重溪,而成现今之情况。 高树乡地形,东南面属恒春丘陵之一部分;其余皆为下淡水溪水系诸河川冲积而成之肥沃平原。 [5]:17

气候

编辑

高树乡之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平均气温约为摄氏28度。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四季划分不甚显著。年平均雨量约为2,500毫米。其中五至九月为雨季,降雨量最多,占全年降雨量之五分之四。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东北风。气温高时,常有骤雨(西北雨),雨过则凉爽。夏秋之间,由东南方吹来之台风,因东边中央山脉阻挡,故风势不大,乡人俗称台风尾。[5]:17-18

高树乡全年气候概况(1981年统计资料) [5]:18
月份 平均温度(°C) 降雨量(毫米) 降雨日数 平均相对湿度(%) 日照时数(小时)
一月 16~18 50 2.5~5 80 125~150
二月 16~18 50 5 80 125
三月 18~20 50 5 80 200
四月 22~24 50~100 5~10 80 200
五月 26 300 10~15 80 200
六月 26~28 500~700 10~15 85 175~200
七月 26~28 500~700 10~15 85 150~175
八月 26~28 600~800 15 80~85 175
九月 26~28 300~500 10 80 175
十月 24~26 100~200 5 80~85 150
十一月 22 50 2.5~5 80 125~150
十二月 18 50 2.5 80 150~175
年平均 24~26 2,000~3,000 75~100 80 1,500

土壤

编辑

高树乡之土壤属屏东县土系高树系。本系之土壤为由砂岩风化物冲积而成;地势稍高,接近山边峡谷为冲积扇,土体不厚,质地多粗,底土轻松多沙,底层多圆形砂岩石砾,及少部分扁平粘板岩;表土呈中酸至微盐基酸,底土呈微酸至微盐基酸性。其土型可分为砂质壤土、粘质壤土及坋质壤土三类,兹将其分布及概性略述如下:

  1. 高树砂质壤土:分布于高树乡东北尾寮东一带,沿平顶山脚下延至青埔尾;加蚋埔,向南至旧大路关之东,西南至旧南势,西至新南势、旧庄西南。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内每混有砾石。分布面积约为69.4平方公里
  2. 高树粘质壤土:分布于高树乡之北,旧寮、尾寮、菜寮、大埔、东振新、福田、中大埔、龙眼脚、青埔尾之南;高树乡之南至南郡私埤、旧庄;田子之西达新埔羌仑,近至新南势一带之平坦地区。排水良好,灌溉便利。分布面积约为19.1平方公里。
  3. 高树坋质壤土:分布于田子之北、盐树之东、东振新之南一代微倾斜地,排水尚可,灌溉便利。分布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5]:19

人口

编辑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51 20,608—    
1956 25,698+24.7%
1961 29,978+16.7%
1966 32,420+8.1%
1971 32,473+0.2%
1976 36,806+13.3%
1981 34,456−6.4%
1986 32,376−6.0%
1991 30,438−6.0%
1996 30,716+0.9%
2001 29,208−4.9%
2006 27,819−4.8%
2011 26,331−5.3%
2016 24,882−5.5%
2021 23,439−5.8%
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根据屏东县里港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高树乡户数约9.1千户,人口约2.3万人,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高树村与东振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2,334人与598人[6]

1972年,高树乡人口达到37,008人的巅峰值,但此后开始减少。境内以河洛人客家人汉族为多,亦有台湾大陈人的眷村,而原住民族尚有待中央政府修法认定的平埔原住民,主要为马卡道族 [7],其余原住民族则有排湾族。各族群分布,汉族河洛人居住在南华、旧寮、田子等地,汉族客家人多在高树、东振、东兴、广福、广兴等数村,平埔原住民族马卡道族则以泰山村加蚋埔为主。高树乡虽属高屏六堆地区,但如今使用闽南语人口已高于客语人口。[来源请求]

政治

编辑

历任首长

编辑
隶属高雄县时期
任届 乡长 备注
1 温慕春 由高树乡民代表会选出,任期二年
2 温慕春 连任,任期二年
隶属屏东县以后
任届 乡长 党籍 备注
1 温慕春 任期二年
2 温慕春 任期二年
3 杨让麟   中国国民党 任期三年
4 曾贞郎   中国国民党 任期四年
5 曾贞郎   中国国民党
6 梁鼎玉   中国国民党
7 刘康锦 无党籍
8 刘康锦   中国国民党
9 刘锦鸿
10 刘锦鸿
11 洪华秤   中国国民党
12 王树围 无党籍
13 洪华秤   中国国民党
14 王树围 无党籍
15 王树围 无党籍
16 廖文贤 无党籍
17 廖文贤   民主进步党 民选首任  民主进步党籍乡长
18 王树围 无党籍
19 梁正翰 无党籍 现任

乡政组织

编辑

高树乡公所是屏东县高树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高树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屏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高树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行政单位及4个附属单位[10]

高树乡民代表会是高树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高树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共有11位乡民代表,北区选区2席乡民代表、西区选区2席乡民代表、中区选区4席乡民代表、南区选区3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11]

行政区

编辑
 
高树乡行政区划图

现今高树乡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将原属盐埔乡大路关的旧大路关及新大路关纳入乡域[12],同时高树乡改隶新成立的屏东县[5]:25

高树乡共辖19个村,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

  • 北区:菜寮村、司马村、旧寮村、新丰村
  • 中区:高树村、长荣村、东兴村、东振村、源泉村、建兴村、大埔村
  • 西区:田子村、旧庄村、盐树村、新南村
  • 南区:泰山村、南华村、广福村广兴村

经济

编辑

根据《中华民国96年屏东县统计要览》,该年耕地面积为74.94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84.46%。显示高树乡至今仍为以农业为主的农业乡。依高树乡公所〈98年作物生长报告表〉内所列出的作物虽然繁多,但前5大作物为槟榔、凤梨、香蕉、枣子和莲雾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6.19%,故其种植作物种类有其集中趋势。高树乡以农为主,且前5大作物占有近半比例的生产状况,故每逢天灾,都会直接冲击到而居民的生计。[13]

行政机构

编辑

警察

编辑
  • 屏东县警察局里港分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高树分驻所:屏东县高树乡高树村兴中路330号 Tel:(08)7962021
    • 泰山派出所:屏东县高树乡泰山村山下路71号 Tel:(08)7956334
    • 新南派出所:屏东县高树乡新南村新店路8号 Tel:(08)7962584
    • 旧寮派出所:屏东县高树乡新丰村民安路1-10号 Tel:(08)7916063

消防

编辑
  • 屏东县消防局第一大队高树分队

户政

编辑
  • 屏东县里港户政事务所高树办公室

水利

编辑
  • 屏东农田水利会高树工作站

林务

编辑
  • 林务局屏东林区管理处潮州工作站高树分站

卫生与社会福利

编辑

医疗院所

编辑

卫生所

编辑
  • 高树乡卫生所

医院

编辑
  • 大新医院
  • 圣恩内科医院

西医诊所

编辑
  • 国仁医院高树门诊部
  • 启贤诊所
  • 杏元诊所
  • 佑昌诊所
  • 佑安诊所
  • 仁山诊所
  • 宝生诊所
  • 嘉诚诊所
  • 怡仁诊所
  • 德树诊所(内科、肾脏科附设洗肾中心)

眼科诊所

编辑
  • 高美眼科诊所

中医诊所

编辑
  • 晋德中医诊所

牙医诊所

编辑
  • 黄牙医诊所
  • 新美牙医诊所
  • 救生牙医诊所

乡民福利

编辑
  • 生育补助津贴:设籍高树乡满1年以上,每胎补助3万元生育津贴。
  • 教育费用补助:高树乡内国中、国小学童免缴书籍费、营养午餐费及牛奶水果费。
  • 国中国小装设冷气:高树乡内国中、国小教室装设冷气。
  • 老人津贴:重阳节,高树乡内65岁以上至79岁长者1500元、80岁至94岁3000元、95岁以上6000元。

生活

编辑

金融机构

编辑
  • 土地银行高树分行
  • 高树乡农会信用部
  • 中华邮政高树邮局(屏东28支)

电力

编辑
  • 台湾电力公司屏东区营业处
    • 高树服务所

自来水

编辑
  • 台湾自来水公司第七区管理处
    • 高树营运所

加油站

编辑
  • 台湾中油高树站
  • 兴中路加油站
  • 泰山加油站
  • 志明加油站
  • 飞力得加油站

停车场

编辑
  • 高树乡公有立体停车场

超市

编辑
  • 全联福利中心
  • 好媳妇生鲜超市
  • 高树乡农会超市

便利商店

编辑
  • 7-11
  • 全家便利商店
  • 莱尔富

家电

编辑
  • 大同3C服务中心
  • 披西电脑
  • 神技电脑

药妆店

编辑
  • 屈臣氏
  • 叶药局

饮料店

编辑
  • 50岚
  • 鲜茶道
  • 茶之魔手
  • 吴家红茶冰
  • 回忆小时候
  • 红茶帮
  • 古早味红茶冰
  • 柚子狂想
  • 八车饮料店
  • 钧丰茶行
  • 松本鲜奶茶

特色

编辑

环境优势

编辑
  • 水质好 - 水质甘甜澄净无污染,尤以“泰山山泉水”闻名。
  • 农作物品质好 - 稻米、凤梨、芋头、木瓜、莲雾、蜜枣、火龙果有口皆碑。
  • 禅修圣地 - 沿山公路新丰村大津瀑布一带寺庙丛聚,为一宗教丛林。
  • 志工多 - 志工队数量位居全台319乡镇前3名。
  • 今周刊评选为全台15个幸福小镇前5名

乡土凝聚

编辑
  • 社区团结意识佳 - 社区居民团结,彼此互助合作,社区巡守队数量位居屏东县前茅。
  • 社区营造运动热烈 - 各社区热烈发展社区特色,美化社区环境,营造美丽社区公园。
  • 乡土意识凝聚力强 - 参与乡土事务人士多,发展观光事业,携手打造乡土特有文化。

首屈一指

编辑
  • 图书馆 - 全国第一座由乡镇自行建立之乡镇图书馆
  • 卫生所 - 全国最大建筑规模之卫生所
  • 广福石狮子 - 台湾本岛少数拥有石狮雕像信仰之村落
  • 高树水圳系统 - 全台单一乡镇最完整水圳系统
  • 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 - 全球物种最多之活体植物保种机构(至2019年7月1日止,总计搜集计33,309种植物物种)[14]

屏东高树蜜乡国际马拉松

编辑

自2014年举办第一届后,大受好评。现为历年乡内重大活动,以结合在地水果特产与社区志工服务为特色。[15]

届数 比赛日期 主题 主场地点 备注
第一届 2014年1月5日 屏东县立高树国中
第二届 2015年1月11日 家 42.195的距离 屏东县立高树国中
第三届 2016年1月10日 枣到人情味 屏东县立高树国中
第四届 2017年1月15日 寻枣.幸福 屏东县立高树国中
第五届 2018年1月14日 相揪来枣 屏东县立高树国中
第六届 2019年1月13日 相聚果乡 逗阵来枣 屏东县立高树国中
第七届 2020年2月26日 新春开跑 屏东县立高树国中 疫情期间如期举行[16]
第八届 2021年2月28日 枣回初衷 跑出自我 屏东县立高树国中 疫情影响停办 [17]

交通

编辑

公路

编辑

省道

编辑

县道

编辑

乡道

编辑

桥梁

编辑

境内拥有5座桥梁连结交通运输,故又称“大桥之乡”、“桥梁之乡”:

客运

编辑
站点
路线(屏东客运)
  • 8217 屏东-里港-高树
  • 8218 屏东-高树-大津
  • 8226 屏东-盐埔-泰山-高树

铁路

编辑

乡内原有台糖公司为搬运原料甘蔗,于1906年敷设小铁路。自高树大桥北端起至高树止,共6,500米、高树至青埔尾,共2,000米,旧庄至旧大路关,共6,000米。另高树至旧寮原有铁路3,271米,因近年来甘蔗种植面积锐减,台糖公司认为无存留价值,于1968年(民国五十七年)十一月拆除;而其余路段也于后续拆除,拆除后之土地大部分供作产业道路之用。

台糖铁路本以载运原料甘蔗为主,1952年(民国四十一年),因高树乡客运班车奇少,出入旅客渐多,拥挤不堪,故商请台糖公司利用小火车营运载客,通达里港、屏东。一时旅客称便;嗣后由于乘车地点距市区太远,且乘坐时间较久,旅客逐渐减少,至1954年(民国四十三年)停驶。 [5]:264

通讯

编辑
电信
  • 中华电信高树服务中心
  • 台湾大哥大电信高树门市
  • 远传电信高树门市
邮政

高树邮局(屏东28支)成立于1963年(民国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租屋于南兴路八九号营业。1966年(民国五十五年)五月,乃于兴中路二七号自建局舍,并迁入营业。

教育

编辑

国民中学

编辑

国民中小学

编辑

国民小学

编辑

幼儿园

编辑
  • 高树乡立幼儿园
  • 屏东县高树乡高树国民小学附设幼儿园
  • 屏东县高树乡旧老挝民小学附设幼儿园
  • 屏东县高树乡田子国民小学附设幼儿园
  • 屏东县高树乡泰山国民小学附设幼儿园
  • 高树小太阳幼儿园
  • 凤成幼儿园

图书馆

编辑

社会教育

编辑
  • 高树社会教育工作站
  • 屏东社区大学高树分班
  • 高树数位机会中心

旅游

编辑

自然名胜

编辑

文化古迹

编辑

人文活动

编辑

夜市

编辑
  • 高树夜市 - 逢周三、周六,于高树市区慈云寺(大庙)商展

庙宇

编辑

特产

编辑

名产

编辑

小吃

编辑

艺术

编辑
  • 东兴纸厂客家油纸伞

重大刑案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
  1. ^ 各鄉鎮客家人口統計 (PDF). [2017-1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0). 
  2. ^ 歷史沿革. 高树乡公所.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3. ^ 徐贤德. 屏東高樹地區客家族群與語言分佈關係之探討 (PDF). 语言文化分布与族群迁徙工作坊. 2012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01).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各村簡介. 高树乡公所.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5. ^ 5.0 5.1 5.2 5.3 5.4 5.5 高树乡志编纂委员会. 高樹鄉志. 屏东县高树乡公所. 1981-12-01. 
  6. ^ 人口統計-高樹鄉人口統計. 屏东县里港户政事务所.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中文(台湾)). 
  7. ^ 部落大小聲節目 加蚋埔部落錄製平埔議題.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8. ^ 高樹鄉歷年來戶數及人口數 (XLS). 屏东县里港户政事务所. 2021-01-04 [2021-02-06] (中文(台湾)). 
  9.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内政部统计月报. 2020-02-10 [202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中文(台湾)). 
  10. ^ 高樹鄉公所-各課室職掌簡介. 高树乡公所. [2021-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11. ^ 高樹鄉公所-鄉代表簡介. 高树乡公所. [2021-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12. ^ 施添福 2001,第295页.
  13. ^ 黄琼慧、吴连赏、辛宜津. 環境變動下屏東平原沿山地區的人地關係:以高樹鄉為例. 正修通识教育学报. 2014-06-01, (11): 169. 
  14. ^ 热带植物保种的挪亚方舟与永续-植物资源共享平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闻资料 科技部 2019-07-12
  15. ^ 运动笔记 / Ming Zhong Sung. 跑友4.4顆星高評價 2021 屏東高樹蜜鄉馬拉松起跑!. 联合新闻网. 2020-11-19 09:08 [202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16. ^ 屏東高樹蜜鄉國際馬拉松. Facebook. 
  17. ^ 屏東高樹蜜鄉國際馬拉松. Facebook. 
  18. ^ 專訪:讓人齒頰留香的醡醬麵. [200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7). 
  19. ^ 大路關老麵店.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书籍
  • 施添福等编纂. 第九章·高樹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四·屏東縣》. 南投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2001. ISBN 957-02-9155-9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