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柔

(重定向自高渾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圉县(今杞县圉镇)人。东汉末及三国曹魏大臣,仕于曹操及曹魏五位皇帝,几乎横跨整个曹魏,见证了曹魏的兴亡。

生平

编辑

投靠高干

编辑

高柔父亲高靖任蜀郡都尉,但高柔则留在陈留。当时曹操兖州刺史(192年),高柔对城中的人说陈留乃四战之地,曹操又有进图四方的愿望,未会安守兖州,而且张邈起兵时是陈留太守,现跟随曹操恐怕会叛变。劝人们尽快离开,以避开将会出现的战争,只是当时人人都认为张邈与曹操关系密切,而高柔又年少,都没有重视。高柔的堂伯高干是袁绍的外甥[1],当时高干邀高柔到河北,高柔于是与宗族一起去依附高干。适逢父亲死去,高柔不畏兵劫路远,冒险到蜀地治丧,尝尽辛苦,三年后回到北方。

归降曹操

编辑

建安九年(204年),高干与高柔归降曹操,曹操任命高柔为菅县县长。县中的人都对他有所听闻,有数名奸吏因而自动辞官,但高柔却挽留他们,包容他们过往的事,令他们都成为好官吏。高干次年就以并州叛曹,高柔虽没有参与,但曹操却想因事而诛杀他,命他为刺奸令史,但高柔做得十分好,处法允当,狱中无滞留未判的犯人,每晚都看文书到深夜,抱着文书睡着了,曹操见此才对他改观,辟他为丞相仓曹属。

审事献谋

编辑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要派锺繇等领兵讨伐张鲁,但高柔认为领兵入关必会惊动关中的马超韩遂,以为是要攻打自己,逼他们叛变,认为可先安定三辅,三辅安定后就可和平地招降张鲁。但曹操不听,锺繇等入关后,马超等果然叛变。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魏国,高柔任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当时军人宋金等在合肥逃亡,有人建议尽杀他的母亲、妻儿和弟弟,但高柔认为重刑不单无助于遏止士卒逃亡,更加因为自己无路可走而引发更多人逃亡,怀柔反更能触起他们归附之心。曹操听从,很多无辜的逃兵家属都得以幸存。后来高柔转为颍川太守,任法曹掾。当时朝廷置校事,用以监察群下,高柔认为校事又不是在百官之上又非听命于百官,而且校事赵达等人又多次以自己喜恶去处事作威作福,应作检讨;但曹操则信任赵达,认为他们才能做到检百官的效能。后来赵达等人的奸恶之事被揭发,曹操杀了他们作为对当日不听高柔劝谏的道歉。

秉正执法

编辑

曹丕即位为帝后,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转加治书执法。当时因为诽谤言词多,曹丕于是下令要处死说者而赏赐告发者,但令到很多人互相诬告,高柔于是建议取消这项法令以免无辜人受害,但曹丕不立刻听从,而下令要以诽谤之罪惩处诬告的人,而高柔则审查每一个告发案件,查明虚实,稍稍犯法也是轻判罚金了事。黄初四年(223年)迁任廷尉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因为宿怨,借鲍勋有小过失而要枉法诛杀他,高柔坚决不从,曹丕干脆调离高柔,直接指令廷尉执行诏令,不顾群臣反对而处死鲍勋。

劝谏辅主

编辑

曹叡继位后,封高柔为延寿亭侯。高柔曾劝曹叡选取能力优越的博士任大官以彰显儒术。又建议停建宫室及减少后宫妃嫔,减少对人民的负担,以免耗损国力,曹叡都一一答应。后来宜阳典农刘龟偷偷于猎园打猎兔子,被其功曹张京告发,但曹叡则只交刘龟去收押,公文上不提张京,高柔要求告发者名字遭拒绝,高柔就说:“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后多次上奏,言辞深切,曹叡才醒悟,让二人各自因其罪而判罚。

位至三公

编辑

高柔后来升任太常正始六年八月丁卯日(245年9月27日)升任司空,正始九年(248年)又迁任司徒。在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角力中,高柔支持司马懿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高柔参与,以假节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军营。曹爽被处死后,封为万岁乡侯

甘露元年(256年),曹髦即位,进封安国侯,任太尉。曹奂即位后,增邑又封二子为亭侯。景元四年(263年)九月[2],高柔九十岁时逝世,谥元侯。由孙儿高浑嗣侯,曹奂咸熙年间改封昌陆子

性格特征

编辑

高柔处事刚正不阿,从鲍勋和刘龟、张京的事上可以看出,即使有意徇私的是皇帝,高柔也不会顺从。但他除了秉正执法外,亦会考虑事件内情而作出弹性处理或建议,如官吏解弘父亲去世,但及后遇有军事,收到命令要出行,解弘唯有称病,但却令曹叡大怒而被收押,高柔于是向曹叡奏明解弘的事,认为应因其孝心而给予解弘宽限,解弘才得以免罪。另公孙渊兄长公孙晃在公孙渊叛魏前就已向朝廷报告,说明他有叛心,但公孙渊叛后,原本想保住他们性命的明帝,碍于有官吏不同意,被迫判定他们在狱中处决。高柔于是以此向明帝说情,希望可以保全公孙晃一家免受刑,可惜明帝执意,还是送金屑酒,让公孙晃一家自杀,并厚葬他们。即使连小小的护军营士窦礼被同营兵士焦子文所杀,被营人误以为逃亡,没收他的妻儿做官奴官婢的事亦理会,他听到窦妻的冤情后去调查,最终水落石出,回复窦妻的身份,并颁布天下作为案例。

家族

编辑

世系图

编辑
 
 
 
 
高固
 
 
 
 
 
 
 
 
 
 
 
 
高慎
 
 
 
 
 
 
 
 
 
 
 
 
 
 
 
 
 
 
 
 
 
 
 
 
 
 
 
 
 
 
 
 
高式
 
高昌
 
高赐
 
 
 
 
 
 
 
 
 
 
 
 
 
 
 
 
 
 
 
 
高弘
 
 
 
 
 
高躬
 
 
 
 
 
 
 
 
 
 
 
 
 
 
 
 
 
 
 
 
高靖
 
 
 
 
 
高干
 
 
 
 
 
 
 
 
 
 
 
安国元侯
高柔
 
 
 
 
 
 
 
 
 
 
 
 
 
 
 
 
 
 
 
 
 
 
 
 
 
 
 
 
 
 
 
 
 
高俊
 
高诞
 
高光
 
 
 
 
 
 
 
 
 
 
 
 
 
 
 
 
 
 
 
 
 
 
 
 
 
高韬
 
昌陆子
高浑

五世祖辈

编辑
  • 高固,生活于王莽时代。

高祖父辈

编辑

曾祖父辈

编辑
  • 高式,高慎子。
  • 高昌,高慎子,高式弟。
  • 高赐,高式弟,高慎子,高干祖父,曾任东汉司隶校尉。

祖父辈

编辑

父辈

编辑
  • 高靖,高弘子,曾任蜀郡都尉。
  • 高干,东汉末军事人物。

子辈

编辑

[3]

  • 高儁,高柔长子,为大将军掾。
  • 高诞,高柔次子,历任三州刺史、太仆。
  • 高光,高柔三子,西晋黄沙御史,守廷尉,后任廷尉。官至尚书令,追赠司空。

孙辈

编辑
  • 高韬,高光子,由于参与诛杀司马越的谋划,事情泄漏而伏诛。
  • 高浑,高柔孙,继承高柔的爵位。

延伸阅读

编辑

[]

 三国志/卷24》,出自陈寿三国志

参考资料

编辑
  •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
  • 《资治通鉴》
  1. ^ 《三国志·高柔传》载“柔从兄干,袁绍甥也”,谓高干是其堂兄。然而据裴松之注引《陈留耆旧传》及谢承《后汉书》所列的高氏家世,高干应为高柔的堂伯。不知哪本有误,今从裴注所载。
  2. ^ 《三国志·魏志·元帝纪》
  3. ^ 《三国志·裴松之注》卷二十四 魏书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晋诸公赞曰:柔长子儁,大将军掾,次诞,历三州刺史、太仆。诞放率不伦,而决烈过人。次光,字宣茂,少习家业,明练法理。晋武帝世,为黄沙御史,与中丞同,迁守廷尉,后即真。兄诞与光异操,谓光小节,常轻侮之,而光事诞愈谨。终于尚书令。追赠司空。
前任:
赵俨
曹魏司空
245年-248年
继任:
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