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侦

台灣紀錄片導演

黄惠侦(英语:Huang Hui-Chen,1978年),台湾的纪录片导演,曾任台北市纪录片工会秘书长、工会会员代表。[注 1]

黄惠侦
导演
罗马拼音
Huang Hui-Chen
英文名
Hui-Chen Huang
国籍 中华民国
出生1978年(45—46岁)
职业电影导演
出道地点 台湾
代表作品《日常对话》
《我和我的T妈妈》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奖项
柏林影展
泰迪熊奖-最佳纪录片 2017年 – 日常对话

个人生活

编辑

黄惠侦1978年出生于台湾,6岁时开始跟随母亲在台湾传统丧葬仪式上从事牵亡歌阵工作。由于母亲不堪忍受父亲的长年家暴,带着当时10岁的她和妹妹离家,也因此她在小学三年级辍学,并跟随母亲至台湾各地做牵亡仪式以维持生计。因复杂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导致她除了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之外,也没有太多同龄朋友,因此文学作品和电影变成为了她与外界交流的方式。20岁时,她投身社会运动,在此同年尝试着用摄影机开始记录自己与母亲的生活[1]

2016年她参与台湾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举办第二场“同性婚姻法制化”公听会上演讲表示,分享自身家庭经历及支持婚姻平权[2][3][4]

职业生涯

编辑

由于1998年台湾纪录片导演杨力州想要拍一部关于从事牵亡阵(台湾的一种传统民间巫术仪式。由红头法师主持,通过诵经、歌舞仪式等形式,为亡魂启行)青少女们的纪录片,当时二十岁的黄惠侦为拍摄对象之一,并在拍摄过程中对纪录片制作有初步的认识。为此她存钱买了一台家用的小型摄影机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参加新北市芦洲社区大学纪录片拍摄课程并开始积极投入社会运动。她在参加社会运动期间先后拍摄了两部关于外籍劳工的纪录短片《八东病房》和《乌将要回家》,期间她也持续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庭,希望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我和我的T妈妈》和《日常对话》即是此主题纪录片的短片与长片版本,在向日本电视台寻资遇到困难的时候,与黄惠侦在社会运动中结识的台湾导演侯孝贤主动担当这部作品的监制,协助这部记录片能够顺利拍摄[1][5]

作品

编辑

短片

编辑

《八东病房》(2006年)

编辑
黄惠侦在台湾国际劳工协会工作期间用镜头记录了台北仁爱医院的八东病楼内病人和外籍护工的日常生活。导演将镜头锁定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女性,她们带着不同的期望来到了台湾,她们背井离乡在这里工作,每天面对的却是病床上的老人。一个小小的病房承载了太多的情感,生老病死已经是必然,这些护工日常的思乡和对于未来的期盼与他们日常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黄惠侦希望通过镜头来呼吁大家关注外籍工作者这一群体。

《乌将要回家》(2009年)

编辑
菲律宾人乌将满怀欣喜的来到台湾,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存上一笔钱回家乡盖一栋房子,可残酷的现实扣除高昂的中介费之后在台湾第一个月到手的工资仅仅有329元。所谓每天生活的“房间”只是一张床位,床头贴着乌将心中房子的蓝图。后来乌将还是回到了菲律宾,他笑着说出自己的故事,留给观众的却是无尽的心酸。

我和我的T妈妈》(2016年)

编辑
妈妈是名牵亡师为逝去的灵魂超度,而导演黄惠侦则想要超度她与母亲之间难以说出口的伤痛。导演的母亲是名同性恋,在家里不苟言笑,很少对女儿嘘寒问暖,但是和女性朋友在外玩乐时却有展现出了无限的柔情。这部纪录片在电视上播放,导演用“牵亡”元素串联起三个章节:招魂、超度和入土。“招魂”,意在召唤那些导演和母亲不愿去提及的过去。而召唤的目的是想要“超度”它。而在和母亲谈完之后,导演希望这一切能“入土为安”,让她们可以往前走。[6][7][8][9]

长片

编辑

日常对话》(2016年)

编辑
《日常对话》是《我和我的T妈妈》的电影版,导演在两部作品中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结构,电影版内容更加丰富,加入了对于家人的一些访问。作者自己来说《日常对话》更适合于当作一篇散文来欣赏,长版虽然不如短版通俗易懂,但是更贴近导演的创作心情,想要通过自己的记录,用比较轻的力道向观众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10][11]

LOMA-我们的家》(2018年)

编辑

荣誉

编辑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2009年 劳工金像奖 国际移工关怀奖 《乌将要回家》 特优
2016年 南方奖 评审团奖 我和我的T妈妈 获奖
人权关怀奖 《我和我的T妈妈 》 获奖
第53届金马奖 最佳纪录片 日常对话 提名
最佳剪辑 《日常对话》 提名
2017年 泰迪熊奖 最佳纪录片 《日常对话》 获奖[12]
第17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佳电影 《日常对话》 获奖

注释

编辑
  1. ^ 第三届台北市纪录片工会会员代表,任期为2013年9月~2017年9月。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柳莺. 专访黄惠侦:用一部温润的影响,与同志母亲完成漫长和解. 深焦DeepFocus. 2017-02-12 [2018-03-14]. 
  2. ^ 陈耀宗. 婚姻平權公聽會》媽媽是同志 黃惠偵:社會曾讓我以為要仇恨母親才是正常人. 风传媒. 2016-11-28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中文(繁体)). 
  3. ^ 郑羿菲. 同婚公聽會第二彈 反同婚12人戰13人. 醒报. 2016-11-28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中文(繁体)). 
  4. ^ 符芳硕. 立院婚姻平權公聽會 張懸、李烈列挺同婚名單. 苹果日报. 2016-11-27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中文(繁体)). 
  5. ^ BIOS monthly. 用一輩子,換拍一家庭紀錄片——專訪《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 BIOS monthly. 2016-11-21 [2023-11-07]. 
  6. ^ 蔡绍坚. 金穗獎強片前進府中15 四月登場. 东森新闻. 2016-04-01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繁体)). 
  7. ^ 陈宛茜. 跟著鏡頭看台灣 看見同志母親的心聲. 联合报. 2016-08-25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中文(繁体)). 
  8. ^ 刘婉君. 《日曜日式散步者》勇奪2016南方影展首獎. 自由时报. 2016-11-21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中文(繁体)). 
  9. ^ 秦以平. 如何理解自己的同志母亲?她用18年完成这部纪录片. 腾讯新闻. 2017-02-23 [2018-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5). 
  10. ^ 何瑞珠. 何瑞珠/專訪《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 东森新闻. 2016-11-19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中文(繁体)). 
  11. ^ 江昭伦. 「日常對話」 台灣首部同志小孩觀點紀錄片. 中央广播电台. 2016-11-14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中文(繁体)). 
  12. ^ johannamitz. TEDDY AWARD WINNERS 2017. teddyaward.tv. 2017-02-17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