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祠 (广州)

位于中国广州的道观

广州黄大仙祠,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道古祠路1号,始建于公元1899年,为香港黄大仙祠的原祠所在,为供奉黄大仙的道教宫观。该祠分为主殿、侧殿以及后面的庵堂等建筑。

黄大仙祠正门

历史

编辑
黄大仙祠迹
 
清代建筑的残存石构件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荔湾区茶滘街道茶滘社区古祠路1号
分类古遗址
时代
编号8-2
认定时间2015年8月
 
烟火鼎盛的芳村黄大仙祠,门口有对联“叱羊传晋代,骑鹤到南天。”

1897年间,梁仁庵联同友好在广东番禺扶乩遣兴,偶然得到黄初平(黄大仙)降乩教导“普世劝善”,自此就成为黄大仙的信仰者,奉黄大仙为仙师,入道成为道侣,获赐道号“传道”。根据史料,1898年农历八月廿三日,即黄大仙的宝诞,菩山道侣就开乩请求择地建观,普救百姓,在黄大仙“同意及指引”下,广东第一间供奉黄大仙的祠观,在翌年农历的五、六月间,在广东番禺(广州)花埭(花地,位于芳村)大凼尾落成。当时据说,只有梁仁庵道长能得到仙佛的感应,使箕笔移动和辨认沙上的箕字,所以成为普济坛的主持。清末民初时期,黄大仙祠成为广州著名宗教胜地,吸引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善信到来参拜[1]

梁仁庵后得黄大仙乩示,指广州必有动乱,于是在1901年返回故乡广东省南海县西樵山稔冈村,再成立“普庆”坛,并出钱出力,该祠约在1903年竣工[2]

 
被改为孤儿院工艺实习场的黄大仙祠旧址。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在破旧立新、彻底破除封建迷信的浪潮下,广州市内许多庙宇寺观都遭受破坏,普济坛黄大仙祠亦被命令取缔。1912年春,广东省警察厅长陈景华创办广东公立女子教育院,由梁冰弦女士担任院长,院址在花地善庆学堂,创院章程第一条显示该院为具慈善性质的女子收养院:“本院由各界合力组成,专收养被拐被虐逃婢。施以教育工艺,兼略仿各地保良局、济良所等办法收养无依女子”。教育院宗旨是解决这些女子的独立生活问题,故除学习文化,着重是学习裁缝、刺绣、织藤及竹器制作等工艺,以培养一技之长。陈景华命令广州各区警察局,凡要求进入女子教育院的妓女、婢女都要帮其进入。孙中山非常赞赏陈景华这一义举,特别亲自题词,以资鼓励。题词右中是“民国元年”中间三个大字“幼吾幼”,左书“广东公立女子教育院义举也,书此为人道主义倡。”后书“孙文”并盖印章。翌年春,学生数量增多,教育院规模扩大,遂租赁黄大仙祠作为幼稚园和工艺。而陈景华亦于1911年被没收的南强公学原址上创办了孤儿教育院,并于翌年将西关孤儿教育院迁至花地善庆学堂,及后再迁至黄大仙祠。1916年中秋节陈景华遇害,女子教育院因再无经费,潘达微将其接管,并改名广东省公立孤儿教育院。当时技艺较好的女子介绍工作,剩下的留在孤儿院工作。孤儿院经费后来得到社会各界善长仁翁热心捐赠,院务发展顺利。1921年于年划归广州市教育局管理,后又改为广州市公立孤儿教育院。

由于中国政局动荡,社会稳定受到威胁,梁仁庵返回南海故乡,但得黄大仙降乩指示“此地不宜久留,必须向南迁移” 。1915年,梁仁庵道长父子两人,携带黄大仙画像至香港继续弘道,并在1921年于九龙竹园村创立普宜坛(啬色园)。黄大仙信仰自此在香港有蓬勃的发展,甚至传播至东南亚及美加等一带。

然而,破除迷信的风气并未在农村造成影响,但南海西樵稔冈的治安大不如前,匪徒猖獗,前往南海赤松黄大仙祠普庆坛参神的善信,往往成为被打劫勒索的对象。贼匪甚至骚扰和勒索普庆坛,使其大受影响。而到了日本侵华时期,前往参拜善信就更稀少。1949年以前,该坛仍然与香港的分坛(啬色园普宜坛)保持联系,遇有庆典,普庆坛的道侣也会前往香港参与。1958年,反迷信运动蔓延到农村,普庆坛被查封,大部分建筑物被拆毁。

 
正殿(2023年)
 
重建碑记

1930年,另一间供奉黄大仙的庙宇普化坛,又建于广州花埭,与被破坏的原址普济坛,相距约半公里。由当年出掌军政大权的陈济棠和他的姨太太莫秀英主力兴建。据说,陈氏本人深信神佛,而他的姨太太是黄大仙信奉者。该坛香火十分旺盛,与南海稔冈的普庆坛颇有来往,普庆坛的梁钧转(勤觉)道长也是该坛的弟子。1949年中共建政后,因该庙宇与陈济棠关系密切而被破坏。1958年,整座庙宇更被彻底清拆,遗迹荡然无存。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沦陷,孤儿院停办,日军在邻近的镇东街同安坊设宪兵司令部。黄大仙祠成为一座空祠,不少青砖木料被人拆去变卖,成为废墟。1947年复办孤儿园至1949年政权易手。1958年,政府大搞反迷信运动,寺庙被封闭,建筑物被拆。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再将剩余构筑物全部摧毁,普济坛变成耕地,相传当时尚存一块石碑,上书“赤松黄大仙祠”。文革后,广州包装制品厂在原址上建立,利用孤儿院原礼堂做仓库。直至1980年代中期,厂区内仍存有一些石刻对联、浮雕石柱、石门楣及斋堂等遗物,断碑残篆,依稀可辨。

1995年,广州市人民政府邀请香港加拿大置地有限公司与芳村新荔枝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组成广州嘉游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黄大仙祠的复建项目。经过2年的前期策划和设计,于1997年11月9日正式动工,1999年2月6日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开放予公众参观。二期工程亦于2004年12月完成。

目前黄大仙祠正门进去后可见中央正前供奉黄大仙的主殿。除此以外,还有供奉关公、观音等神祇的各殿。正殿后为各种灵位,再往后则为洗手间、池塘以及火化炉、附属商店等设施。遗迹仅存原建筑门头石刻1方、方石柱对联1根、圆石柱1根、残柱4根。

2015年8月,清代建造的残存遗迹被列为广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3]

清代建造的残存遗迹

编辑
黄大仙祠迹组成部分
名称 图片 年代 备注
原建筑门头石刻1方  
方石柱对联1根  
圆石柱1根  
残柱4根  

图册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芳村将举办大型的民间民俗风情旅游庙会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年8月14日,. 中国广州网 2005年2月6日
  2. ^ 《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汇编》荔湾区卷 48页 黄大仙祠迹
  3. ^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5-08-1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