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兰老岛

菲律宾的岛屿
(重定向自Mindanao

棉兰老岛菲律宾文:Mindanao)位于菲律宾群岛南部,是菲律宾第二大(仅次于吕宋岛),也是世界第19大岛

棉兰老岛
Mindanao
棉兰老岛在菲律宾的位置
棉兰老岛
棉兰老岛
棉兰老岛在菲律宾的位置
自然地理
坐标8°00′N 125°00′E / 8.000°N 125.000°E / 8.000; 125.000
所处海域 菲律宾
所属群岛菲律宾群岛
周围水域
主要岛屿
总面积97,530[1]平方千米(37,660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19
最高海拔2,954米(9692英尺)
最高点阿波火山
居民
人口27,021,036 (2,021) (Mindanao island group)
“Mindanao”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大陆棉兰老[2]
台湾民答那峨
港澳棉兰老

根据2015年菲律宾人口普查,达沃市是岛上人口最多的城市(1,632,991人),三宝颜(861,799)、卡加延德奥罗 (675,950)则分别是人口第二、第三多的城市;岛上城市还包括桑托斯将军城(人口594,446人)、伊利甘(人口342,618人)等[3]

棉兰老岛被划分成六个行政大区,分别是三宝颜半岛北棉兰老卡拉加达沃区索科斯克萨尔根棉兰老穆斯林邦萨摩洛自治区

棉兰老岛亦是菲律宾主要的粮食产地[4],菲律宾出口的十大农产品中就有八种主要是由棉兰老岛及其附属岛屿生产[5]

历史

编辑

根据中国古代文献,一个印度化王国武端拉贾国曾于公元十世纪统治棉兰老岛东北岸(今武端市邻近地区),并曾向中国进贡[6]

十四世纪开始,伊斯兰教开始在菲律宾传播。1380年,阿拉伯商人在今塔威塔威省建立了菲律宾第一座清真寺[6]。约十六世纪,穆斯林曾于棉兰老岛及邻近岛屿建立苏禄苏丹国、拉瑙苏丹国和马京达瑙苏丹国。

1543年2月2日,西班牙人抵达棉兰老岛。至18世纪末,西班牙人已全面统治棉兰老岛,并在岛上广设堡垒和定居点,包括三宝颜达沃市伊利甘等。直至19世纪末,西班牙人一直与岛上的穆斯林苏丹国作战。

1898年,西班牙与美国签订和约(巴黎条约)。西班牙以2000万美金把菲律宾卖给美国,自此棉兰老岛改由美国管治。二战后,菲律宾成为独立国家。

1960年代,棉兰老岛西南部开始爆发暴力冲突(详见摩洛冲突),政治组织如莫洛民族解放阵线莫洛伊斯兰解放阵线于1970年代相继建立。

总统费迪南德·马可仕于1965至1986年统治菲律宾,期间政府被指鼓励吕宋和米沙鄢群岛的基督徒迁入棉兰老岛,导致许多本地人被迫迁离自己的家园。来自吕宋和米沙鄢群岛的移民经常强占原居民世代居住的土地,双方因而爆发持久冲突。[7] [8]

地理

编辑
 
阿波火山,菲律宾最高峰

棉兰老岛是菲律宾南部最大的岛屿,亦是世界人口第八多的岛屿。棉兰老岛的面积超越荷兰韩国奥地利葡萄牙匈牙利爱尔兰等125个国家。

棉兰老岛北与米沙鄢群岛相望,西南与苏禄群岛相邻,东濒太平洋菲律宾海,南面则是西里珀斯海。岛上多崎岖的断层山和火山;阿波火山是全岛最高点。

山脉和湖泊

编辑

棉兰老岛主要有十座山脉,其中包括构造复杂的山体和火山。

在棉兰老岛西部,一列构造复杂的山脉构成手状的三宝颜半岛。这列山脉的平均高度只达1,200米,海拔较棉兰老岛其他山脉低。另一列、拥有多座火山的山脉则位于拉瑙湖附近,横跨南拉瑙省布基农省哥打巴托省

拉瑙湖是菲律宾第二大湖泊,位于棉兰老岛南拉瑙省。

平原

编辑

棉兰老岛的平原地带主要位于棉兰老河流域,和阿古桑河谷(位于岛东北部的北阿古桑省南阿古桑省)。棉兰老河及其支流在棉兰老岛中部形成长约190公里的河谷,其中最窄处位于河口 (阔约12公里),最宽处则位于哥打巴托省中部(阔约90公里)。

位置 行政大区 人口
(2010)[9]
面积(平方公里)[10][11] 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公里) 首府 行政区划
  •   省份
  •   独立市
  •    附属岛屿
  三宝颜半岛
(IX大区)
3,407,353
(3.7%)
17,056.73 200 帕嘎蒂安
  北棉兰老
(X大区)
4,297,323
(4.7%)
20,496.02 210 卡加延德奥罗
  达沃区
(XI大区)
4,468,563
(4.8%)
20,357.42 220 达沃市
  索科斯克萨尔根
(XII大区)
4,109,571
(4.5%)
22,513.30 180 科罗纳达尔
  卡拉加区
(XIII大区)
2,429,224
(2.6%)
21,478.35 110 武端市
  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
(ARMM)
3,256,140
(3.5%)
12,535.79 260 哥打巴托市
大区 2010 人口普查 面积 密度 首府 行政区划

备注

编辑
  • 达沃市、三宝颜、卡加延德奥罗、伊利甘、桑托斯将军城等城市在行政上独立于大区
  • 巴西兰、迪纳加特群岛、苏禄和塔威塔威在地理上是独立于棉兰老岛的岛屿
  • 哥打巴托市虽然由索科斯克萨尔根管理,但仍被定为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的首府

气候与经济

编辑

棉兰老岛属热带气候,太平洋西北方向产生的台风通常刮向吕宋岛米沙鄢群岛,很少登陆棉兰老岛。因此,相比菲律宾的其他地区,较少受到台风袭击,有利于农业生产。《剑桥百科》介绍:“产大麻凤梨玉蜀黍、木材和黄金。”[12]

棉兰老岛的经济占全菲律宾GDP的14%。当地的主要产业有农业、林业和渔业,这些产业占当地市场达四成。

特别是商业农作物的种植园相当有名。在卡加延省有德尔蒙公司的凤梨农场,达沃市近郊还有道尔公司的香蕉园。农林业都配有加工厂,产品出口国外。农民成为大种植园的雇佣劳动者,但是工作并不稳定。

人口

编辑

2017年,棉兰老岛人口超过2,500万,占全国人口22.1%[13]

目前棉兰老岛有25.8%的居民认为自己是宿务人,其他民族则包括比萨亚人(18.4%)、希利盖农人(8.2%)和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的马京达瑙人 (5.5%)、马拉瑙人(5.4%)(Maranao)。在北棉兰老达沃区,占当地总人口最多的民族为宿务人,分别占35.59% 和 37.76%;在索科斯克萨尔根为希利盖农人(31.58%);在三宝颜半岛则是比萨亚人占比最大(33.10%)。在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马拉瑙人则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当区总人口26.40%[14]

棉兰老岛约60.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中绝大部分信奉罗马天主教。岛上亦有24%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5],主要分布在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

语言

编辑

宿务语希利盖农语、苏里高语、陶苏语、马拉瑙语、马京达瑙语和查瓦卡诺语是棉兰老岛较多人使用的语言,其中宿务语的使用人数最高。

宿务语是北棉兰老(北拉瑙省南部除外)、达沃区、卡拉加区西半部(以及比斯利格市)、三宝颜半岛(三宝颜市除外)和南索科斯克萨尔根地区的主要语言。在索科斯克萨尔根,由于希利盖农人占多数,因此当地的主要语言是希利盖农语。苏里高语则主要分布在卡拉加区东半部(包括北苏里高省全域、南苏里高省北部和北阿古桑省北部),并主要由苏里高人使用[16]

陶苏语则主要分布在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西部的巴士兰省、苏禄省和塔威塔威省;三宝颜市亦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使用陶苏语。马拉瑙语和马京达瑙语则是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东部的主要语言;马拉瑙语分布在南拉瑙省和北拉瑙省南部、马京达瑙语则分布在马京达瑙省和索科斯克萨尔根邻近该省的区域。查瓦卡诺语则是三宝颜市的本土语言,亦是巴士兰省的通用语。此语亦分布在三宝颜锡布格省的最南端。

延伸阅读

编辑

[]

 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出自《明史

参考

编辑
  1. ^ Island Directory Tables. UN System-Wide Earthwatch Web Site. [10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2. ^ 周定国 (编). Mindanao 棉兰老岛 [菲].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 (简体中文)
  3. ^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5): Highlights of the Philippine Population 2015 Census of Population (Report). PSA. [15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4. ^ Fruits of peace. [10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1). 
  5. ^ Calderon, Justin. Unearthed gem. Inside Investor. 22 April 2013 [29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6. ^ 6.0 6.1 Koerner, Brendan I. How Islam got to the Philippines. Slate. 28 January 2005 [4 Octo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7). 
  7. ^ See “History of the Philippines: From Indios Bravos to Filipinos” By Luis H. Francia|[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nk to page in the referenced book
  8. ^ For an in-depth survey of indigenous peoples and forced land seizures in the Phillipines, see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ultural Survival Quarterly.
  9.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NSO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0. ^ PSGC Interactive; List of Provinces. 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3 April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January 2013). 
  11. ^ PSGC Interactive; List of Cities. 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7 April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April 2011). 
  12. ^ 〈民答那峨〉(Mindanao)。《剑桥百科》。猫头鹰出版社,无敌科技(BESTA)。1990,1991-1998,2004。
  13. ^ Boquet, Yves. The Philippine Archipelago. Springer. 2017: 16 [2019-01-07]. ISBN 97833195192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1). 
  14. ^ Mindanao Comprised About 24 Percent of the Philippines' Total Population. 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8 June 2005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0). 
  15. ^ 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Muslim Population in Mindanao (based on POPCEN 2015. July 26, 2017 [Aug 31,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16. ^ Ethnologue:Surigaon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外部连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