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Wolfch在话题“最烂的乙级条目”中的最新留言:4年前
优良条目落选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2006年8月30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基础条目 属于维基百科日常生活主题的基础条目。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植物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植物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植物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农业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农业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农业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饮食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饮食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饮食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专题 (获评丙级
条目质量已经提升,根据条目质量标准参考的评分,结果如下: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茶、茶树和茶学

编辑

请注意:我已经整理了茶树茶学两个条目。我觉得重点应该放在饮料方面,至于文化方面的内容应放在茶文化条目里。--Mountain(Talk) 18:53 2004年11月29日 (UTC)

作为饮料,茶叶的叫法似乎更普遍--百无一用是书生 () 02:11 2004年11月30日 (UTC)

移动自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票选主题

记忆中,所有茶叶都是用同一种植物----茶树用不同的方法加工而成的,是吗???而人们经常以为不同种类的茶叶是用不同的植物制成,希望可以加上澄清一下,由于我不太肯定,所以不敢修改,如果有人肯定,希望可以修改(在茶树)

——下一期主题

编辑

支持

编辑
  1. 用心阁 01:38 2004年10月13日 (UTC)
  2. 支持。--Mountain(Talk) 02:35 2004年10月13日 (UTC)
  3. Formulax 04:37 2004年11月13日 (UTC)
  4. 11:27 2004年11月18日 (UTC)

评论

编辑
  • 可以以中国茶叶,茶道为线索,可写的内容有中国十大名茶,中国功夫茶等。--用心阁 01:38 2004年10月13日 (UTC)
  • 其实在我硬盘里已经有我平时搜集的不少关于茶的资料了,但一直没有时间整理上来。--Mountain(Talk) 02:35 2004年10月13日 (UTC)
  • 中国、日本、英国等地的茶文化和历史都可以写很多东西,茶的药用价值或植物学上的资料也可以一谈-- 11:27 2004年11月18日 (UTC)
  • 英国的茶文化可以作大幅度的补订。--Martinoei 16:03 2004年12月4日 (UTC)
结束移动 *结束移动

条目中出现了两个茶具图片,是不是太多了?我觉得有一个茶具图片足以说明问题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 06:30 2004年12月3日 (UTC)

袋茶就是茶包吗?

编辑

我有点搞混了,所谓袋茶是指"拿来做在茶包里的茶"? 还是就是指"茶包"? 字面上好像应是前者,但一看内容又是说茶包,在enwiki中,en:tea bag是美国人发明的呢! --阿福 19:12 2004年12月4日 (UTC)

谢谢指正,袋茶就是茶包,我没有详细查找,根据记忆写的,已经改正。--方洪渐 03:43 2004年12月6日 (UTC)

关于移动问题

编辑

我觉得应该从茶叶移动到茶。理由:茶叶有些太具体。--VipUser 05:15 2004年12月6日 (UTC)

关于茶的分类

编辑

自古以来,中国的茶叶分为五类,与五行五色相匹配。 五类茶,即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其五色正对应五行,即东南西北中。 绿茶,不耐泡,三泡味尽,其位在东,其时在春。 红茶,耐泡,三泡味正浓,其味在南,其时在夏。 白茶,较耐泡,三泡余韵,其味在西,其时在秋。 黑茶,耐泡,三泡味始出,其味在北,其时在冻。 黄茶,稍耐泡,三泡隽永,其味在中,四地皆宜。 中华之茶,不过皖苏浙之地,各有时令地区,一一列举: 绿茶,猴魁、龙井,在东方 红茶,祁门,在南 白茶,白露秋风,在潜山取秋茶,在西 黑茶,在皖苏浙之西北,如川藏地,发酵而名,得以入列 黄茶,经典老就,一如黄芽 现代有福建商人,为推广安溪岩茶,炮制所谓青茶,强入曰六类,实在是在商言商,唤做广告。所谓铁观音,一如花茶,个别之变种,不足入类,方家不取也。

关于植物化学

编辑

建议简述,并单开条目详细叙述 --用心阁 12:15 2004年12月7日 (UTC)

请归类

编辑

请指出各中国名茶为白绿...中的那一类.Sbl 06:42 2005年1月30日 (UTC) 香港是地区,而不是国家,已改……希望以后不要犯这种错误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以下内容从Wikipedia:优良条目评选搬至

Dubious

编辑

条目说:“但明朝时郑和率领如此庞大的船队长途航行,却没有记载有一个船员因为患坏血病死亡,西方人研究的结果认为就是因为中国船员经常喝茶。”

我认为不太合理,倒不如说是因为郑和的航海路线通常比较贴近海岸,船队较易上岸补给新鲜蔬果。--Mewaqua 2008年10月30日 (四) 15:14 (UTC)回复

一个不合理的理由是vitamin C很容易因为加热而被破坏,茶水是用沸腾的水冲泡的, vitamin C可能无法保留。-- 2012年01月29日 (日) 07:22 (UTC)

疑似侵犯版权

编辑

本条目中“茶的传播”一节,怀疑并非原创,网络上有很多网站收录该部分。--王小闲人 (留言) 2011年1月31日 (一) 15:32 (UTC)回复

此条目内容没有明确列出茶的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尤其是可能的负面作用

编辑

此条目内容没有明确列出茶的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尤其是可能的负面作用 肯会对 饮茶者产生一定的误导 以为多喝茶 有利无害 在英文版词条 Tea 中 和 Health effects of tea 中 列出了一小部分 可能的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包括一小部分可能的负面作用 本人 English 也不太好 还望哪位尽快修正一下此条目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a#Health_effects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alth_effects_of_tea

Jiyuanyizhong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02:16 (UTC)回复

删除段落

编辑

删除此段:成书于公元前8世纪的《诗经》中亦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诗经此句出自谷风,为“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是一种苦菜,非指茶叶。--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6年1月13日 (三) 16:03 (UTC)回复

茶的历史与茶文化有重复内容

编辑

茶文化条目中包含了大量茶的历史,是否应该将只有标题的茶的历史部分删除? --蓬莱山药丸留言2016年9月4日 (日) 03:41 (UTC)回复

请求与健康茶叶合并

编辑

无另立条目之必要性。--NHC、我不是NPC ~! 告诉我我做错了什么 2017年12月25日 (一) 03:12 (UTC)回复

最烂的乙级条目

编辑

感觉这是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最烂乙级条目。Lab06 N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17:51 (UTC)回复

不然先改为丙级条目好了--Wolfch (留言) 2019年11月30日 (六) 00:44 (UTC)回复
返回到“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