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谥号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Untitled
编辑不是皇帝,死后也可能有谥号--Shizhao 08:49 2003年11月6日 (UTC)
“中谥”行的 “憨”应为“愍”(或者闵?)(已修改)
编辑《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仁义所在曰王。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谏争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博闻多能曰宪。聪明澼哲曰献。温柔圣善曰懿。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考。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安民立政曰成。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受谏曰慧。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执心决断曰肃。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
甄心动惧曰顷。威德刚武曰圉。圣善周闻曰宣。治民克尽曰使。行见中外曰悫。胜敌壮志曰勇。昭功宁民曰商。状古述今曰誉。心能制义曰度,好和不争曰安。外内贞复曰白。不生其国曰声。杀戮无辜曰厉。官人应实曰知。凶年无谷曰糠。名实不爽曰质。不悔前过曰戾。温良好乐曰良。怙威肆行曰丑。德正应和曰莫。勤施无私曰类。好变动民曰躁。慈和便服曰顺。满志多穷曰感。危身奉上曰忠。果虑果远曰赶。息政外交曰携。疏远继位曰绍。彰义掩过曰坚。肇敏行成曰直。内外宾服曰正。华言无实曰夸。教诲不倦曰长。爱民在刑曰克。逆天虐民曰抗。好廉自克曰节。择善而从曰比。好更改旧曰易。名与实爽曰缪。思厚不爽曰愿。贞心大度曰匡。
隐哀之方,景武之方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失志无转,则以其明,馀皆象也。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憹,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服,败也。秉,顺也;就,会也;忄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穅,虚也;澼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关于“谥号”的“谥”字
编辑维基中有不少处都是写“谥号”,据查,“谥”字是“谥”的异体字,也就是说传统上正确的写法是“谥”。此字的正确写法是否需要有所共识?百乐兔㈱ 13:08 2005年11月29日 (UTC)
- 国语辞典也是说“谥”是“谥”的异体字,这样似乎应该纠正为“谥”。不过我对中文的修养不高,所以只是外行意见。比较明确的是,维基百科应该以百科的品质要求自己。--roc (talk) 03:36 2005年11月30日 (UTC)
- 问了一下教授,教授说正确的写法是“谥”没错,可查说文解字,而且从音韵学的角度来判断也是如此。至于“谥”字则另有他意。“谥”会变成“谥”的异体字的原因是因为字形相近,也就是说古人写错字,以讹传讹。百乐兔㈱ 05:15 2005年11月30日 (UTC)
- 维基上有“谥号”的条目,可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0%A5%E5%8F%B7。但这种繁简问题我不能苟同...百乐兔㈱ 05:41 2005年11月30日 (UTC)
我在维基简体下见到的都是“谥”,是不是有人已经做过繁简转换了?--Wikijoiner 05:25 2005年12月1日 (UTC)
- 现在想来,简体好像是用“谥”,但我手头没有新华字典来确认。我把“谥=>諡”放入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t,谥号条目的标题现已正确转换,但内文在繁体状态下仍作“謚”,可能需要更改正文本身?--roc (talk) 06:06 2005年12月1日 (UTC)
- 简体是用“谥”没错,所以我说我不能苟同,因为那又是简化字荼毒中华文化的一个例子...算了,只要能透过繁简转换修正就好了,至少顺眼点。-- 百楽兔 07:26 2005年12月1日 (UTC)
《说文解字》的“謚”
编辑- 清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可不是如此说,请看右图。他的观点很明确,“按各本作从言兮皿阙。此后人妄改也”,“说文从言益无疑矣”。不知段玉裁的说法有人推翻否?--Fugu 19:54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引用《王力古汉语字典》:大徐本说文分别“谥”、“谥”,以“谥”为“行之迹”也,“谥”为“笑皃(貌)”,《说文校义》、《说文解字注》都认为‘谥’原无“笑皃”之训,后人妄改“谥”为“谥”,又依《字林》以“谥”为笑声窜入,又改“笑声”为“笑皃”。传世经典中“谥”、“谥”混用,都是“行之迹也”一义。“谥”的笑貌、笑声无书证,据韵书读音应不同。广韵谥,“行之迹”读音同“示”,字同谥,“笑皃”读音同“益”。集韵照抄广韵。《古今韵会举要》作:谥,本作谥。显示自宋以下“谥”、“谥”混用。但是从声韵来看,谥中古在神母脂韵去声,兮为匣母支韵平声,益为影母昔韵入声。以现在通用的上古韵部来看,兮(支部)比较不可能作谥(锡部)的声母。所以本字应为“谥”,但是“谥”可当作是俗字,而且大徐本的窜入也是支脂合韵的证明。--nakadachi 15:15 2005年12月19日 (UTC)
谥号长短
编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最先是从李渊开始,谥号开始变长的,文中说武则天“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并不正确--百無一用是書生 (☎) 16:09 2006年5月24日 (UTC)
- (:)回应,李渊本来的谥号是“太武皇帝”,到了孙子唐高宗时改为“神尧皇帝”,玄孙唐玄宗时才不断累加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武则天确实是第一个打破谥号不超过三个字的旧例,她给丈夫的唐高宗的谥号为“天皇大帝”。——顾心阳 11:22 2007年4月12日 (UTC)
英文的Posthumous name文中的内容翻得更搞,还有些错误。似乎“号”作title更好,“号”有头衔、称谓的意思。——Nutcracker胡桃夹子^.^留言 17:34 2006年6月8日 (UTC)
- 依西方人的习惯,这类东西是作为name的一种,因为title是一种身份表示,一般我们会理解做职位一类的东西,一般都有一定延续性,而不是专指某人的,所以像XX the great、XX the fair这种称呼,他们都是分类作name的,而更显著例子就是古埃及法老的五个名。--罚抄(罚抄会馆) 2008年9月26日 (五) 03:11 (UTC)
请确认是否侵犯版权
编辑本条目有一些内容可能来自下面这篇文章,请确认是否到侵权的程度:〈独特风景线 古代谥号、庙号与尊号之谜〉。--mingwangx (talk) 03:14 2006年6月29日 (UTC)
谥号的技术问题
编辑请专家们研究一下:
- 中国第一个拿到合符规格的谥号是谁?这里说的是周昭王,文王武王都是自称。是皇帝阶级先有谥号,然后推广到臣下阶级?
- 谥法中的谥号是否不包括封国号和爵号?如张桓侯、诸葛武侯(谥忠武,封武乡侯)、赵顺平侯?到宋朝赵普还以真定忠献王称之(见宋史);为什么之后会有范文正公、夏文庄公、王文正公,乃至清朝王忠悫公的叫法呢?这跟以后的封国虚封是否有关呢?(上述例子自范仲淹起都不曾封公,亦未有封国;汉朝有谥号的不少都有封地,如酂文终侯、曲逆献侯)这种叫法又典自何处呢?以陈平为例,墓碑上应刻作:汉曲逆献侯陈平(他官终右丞相,应该也会写上去吧),然则上述头衔中,只有献是谥号的成分?史书上写作"谥曰忠武侯"应该理解成"谥忠武,曰忠武侯"?
- 谥法由谁维护?明朱睦《易学识遗》辑古谥法十二家,曰《史记谥法解》,曰《周书谥法》,曰《蔡邕独断谥法》,曰《苏洵谥法》,曰《周公谥法》,曰《春秋谥法》,曰《广谥法》,曰《沈约谥法》,曰《贺琛谥法》,曰《扈蒙谥法》,曰《郑樵谥法》,曰《陈思谥法》。谥法是由什么官方机构维护(不可能私撰吧)?
有请高手解答,谢谢。Ivantalk (留言) 2010年9月16日 (四) 16:45 (UTC)
- 自称和谥号不矛盾的,你可以看这篇,其中有一 段“古贵族死后,其子孙临祭讳祖之名,若无谥法,祭祀时沿用生前之字称之;或者死后议定谥法,祭祀时以谥法称之。从《左传》看,这两种情况在春秋前期并存。古人重视祭祀,有谥则有族,有谥法意味着此人死后必能够得到子孙祭祀。”。
- 不包括,随便在左传中引一段“秋,楚共王卒。子囊谋谥。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毁之?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请谥之‘共’。”大夫従之。”。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他们的爵位其实是侯。有人认为这里的公是尊称,或说是在原本的爵位上加一级。
- 当然是由官方来维护,条目中写的较清楚了。--玖巧仔●□留言 2010年11月5日 (五) 22:19 (UTC)
关于条目最后“其他”中的内容
编辑很想问问这两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我好像没看出有什么区别啊。2015年1月31日 (六) 14:14 (UTC)
上中下的标准
编辑请问此条目中上谥、中谥和下谥的划分标准为何?--ネプテューヌ(Neptune Purple Heart)- The internet is a place where males might actually be females, females might actually be males, trustworthy people might actually be con-artists, and children might actually be FBI agents 2015年5月29日 (五) 05:36 (UTC)
秦国君主不用谥号
编辑秦国君主不用谥号?那秦孝文王,秦昭襄王是怎样?应该是秦朝君主吧 G·S·E·W·(留言) 2019年11月18日 (一) 10:49 (UTC)
安字
编辑安字显示"#ff0000"但却跑出蓝色,不懂? G·S·E·W·(留言) 2020年3月29日 (日) 10:4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