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钱浩梁

最新留言:LuciferianThomas在1天前发布在话题钱浩梁的名字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小作品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小作品级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小作品级小作品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小作品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钱浩梁的名字

编辑

京剧艺术家钱浩梁的名字在简体环境下一般写作“钱浩梁”,繁体环境下的资料较少,维基百科条目名称是繁体“錢浩梁”。我发现香港政府网站大公报曾用繁体“錢浩樑”称呼他,个人感觉香港政府公告应该会正规一些。简体环境下我也发现北京日报百家号和他曾经工作的单位中国国家京剧院[1][2][3][4][5]都曾把他的名字写成过“钱浩樑”。依以上资料来看,个人猜测他本名可能是“錢浩樑”,由于“樑”是异体字,所以在简体环境中出现了“钱浩梁”和“钱浩樑”两种写法。我认为应该把条目名称由现存的繁体“錢浩梁”移至“錢浩樑”,简体环境维持更常见的所谓“规范字”名称“钱浩梁”不变。不知道我的猜测对不对,希望大家帮忙看一下,发表发表意见,谢谢!--杰里毛斯留言2024年6月23日 (日) 11:19 (UTC)回复

既然有来源佐证,已将原标题由正体的“錢浩梁”移动至正体的“錢浩樑”,并添加了转换。 绀野梦人 2024年6月23日 (日) 13:19 (UTC)回复
他自己的签名是樑[6][7][8]。--Kcx36留言2024年6月23日 (日) 13:40 (UTC)回复
感谢两位的帮助,看来已经确定是樑了。那大家认为简体环境下是用樑还是梁呢?——杰里毛斯留言2024年6月23日 (日) 14:14 (UTC)回复
新马简体不确定,大陆简体应该用“梁”,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只有姓氏中的异体字可以保留,名字则不行,媒体写成“樑”是不规范的。当然,相关情况可以在注释或正文中说明,表示工作单位曾写作“樑”。--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3日 (日) 19:02 (UTC)回复
我又复查此法的“第十七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发现此条的“本章有关规定”应指第9-20条,而不限定未规定的情形也“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所以在中国大陆,在此法未指明的情形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并不违法;否则,江泽民在契约中签名使用繁体字都涉嫌犯法——“第十七条”的豁免情形只包括书法、篆刻、题词、招牌等,不包括在契约中签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大陆法律效力不及维基百科,名从主人更为优先。--— Gohan 2024年6月25日 (二) 09:38 (UTC)回复
WP:名从主人原则中表示:其所工作或隶属的机构、组织、公司的中文资料中他的中文姓名或译名,“名从主人”对此仅起参考作用。并且相关来源属于汉语文出版物(第一十条),使用异体字实际上是违法的。应以“使用常用名称”惯例来确定大陆简体用字模式,京剧艺术家钱浩梁的名字在简体环境下一般写作“钱浩梁”。--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0:32 (UTC)回复
我不懂书法,看不出来他的签名是简体还是繁体,所以不知道能否在简体环境下“名从主人”,前几天我以宝坻区委宣传部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为理由把“董湘昆”条目移至了“董湘崑”,因为那篇文章提到董湘崑本人坚持使用“崑”字,还列举了他的一些证件照片,均作“崑”,但是我没有找到钱浩梁的相关证件,不知道他如何看待自己名字的写法,我实在不敢自己定夺,所以发起了这个讨论。--杰里毛斯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7:48 (UTC)回复
(-)强烈反对做这种移动!难道江泽民签名时候用“江澤民”,大陆简体模式就要定为“江澤民”吗?无论多么德高望重,在异体字被官方认可为规范汉字前,都不应该有任何一位艺术家拥有使用非规范汉字的特权。将所谓“保卫姓名权”几乎凌驾于法律之上,该公众号应为其宣传这类文章而感到羞耻。--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8:03 (UTC)回复
谢谢批评指正,我的做法太武断了,已移回,我应该在讨论页发布讨论再移动。--杰里毛斯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8:28 (UTC)回复
语言规范和实际使用完全是两回事。我们没有遵守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语文组织、技术组织的文字标准的义务。语言的使用永远较这些标准、建议为快,多,标准永远是追不上的。标准也有时候为追求统一,会出现一些未见全面的情况。如果社会已经接受了某一语言习惯,那我们自然应该依循他;但如果没有,大可保留一定的自由度。--Ghren🐦🕓 2024年6月25日 (二) 20:25 (UTC)回复
主要是判断“社会(是否)接受了某一语言习惯”我担心有原创研究的风险,比如“黄霄云”的“雲/云”字,在今年(2024年)中国文联仍写作“云”([9]),“社会是否接受了写作‘雲’”?我不认为这是件容易判断的事情。若该地没有文字标准,自然不必遵守,但若该地有文字标准(且社会公众或学者并未明显地认为该标准明显过时或不合理),我倾向使用该文字标准。国家京剧院使用异体字“樑”显然是出于尊重老艺术家的心理(而非“更新的用法”,因为网站上2008年即已使用“樑”,而《通用规范汉字表》是2013年发布,表示字表并不认为该字通用到“规范”的程度,标准本身也是一种证明“通用度”非常重要的参考),并且这个字对大部分公众来说远不如“雲”知名度更高,“在简体环境下一般写作‘钱浩梁’”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若同要出于“名从主人”的尊重,在内文说明“他本人签名写作‘樑’、国家京剧院曾写作‘樑’”已经足够。--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21:07 (UTC)回复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身为维基人,大多比一般人更熟悉网络,可能会在网络的影响下更倾向认为某个字、某种用法已成为近年来的主流,也比一般人文化水平更高,很容易理解某字的读音、用法以及正异体等关系。但可靠来源不只有网络,各类报纸杂志同样是可靠来源,但他们多以纸质形式在民间流传,相对而言在网络上的搜索结果并不靠前甚至不易检索。以中国大陆为例,网民不到11亿,仍有近3亿多人(超过20%)未“连入”互联网;在民间,仍有3.5亿人(25%)仅拥有小学学历,仍有超过2%完全不识字的文盲,对他们而言,《通用规范汉字表》就不是“过时”“追不上”,而是太过“超前”、亟待普及了。我认为,不能因为他们目前并非维基百科的主要读者群体,就将他们排除在判断“社会通用度”的“社会”之外,将一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都未收录的字作为大陆简体的写法。--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21:32 (UTC)回复
语法可以分为数类,一种是规范性的语法,也就是无论写作文章,都按标准辞典、语文标准来;一种是描写语法,也就是语言学者研究了之后,对于当前的现象作总结。您维现在这种问题甚至在描写语法之前,还没有人讨论过这些内容应该如何处理。规范的目的是便于教学,容易批改文章;交流上显得较为方便,仅此而已。实际上的语法、使用方式是较这自由的。文字是用来传意的,无论是写作“錢浩梁”还是“錢浩梁”,重点是让读者明白您想表达什么意思。
之于中国大陆有多少人有小学生学历,我想这不是中维应该关心的。如果是写给小学生的文章,自然是什么都按标准来,凡《现代汉语词典》没有的词语一律不用;凡异形词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不写;成语、惯用语的习惯通通都得按大陆习惯来。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友善的。然而实际上,中维的编者来自于五湖四海,根本不可能完全按习惯来;即使在中国大陆,习惯、推荐标准、强制标准也不是时时刻刻恪守的。达到传意的目的就已经足够了。--Ghren🐦🕒 2024年6月26日 (三) 07:43 (UTC)回复
我并不是说需要出于维基百科的可读性(“可能需要照顾低文化水平”)而采用更“简单”的汉字(尤其是“成语、惯用语的习惯通通都得按大陆习惯来”完全不是我的意思,这已经违背地区词方针了,我只是简单论述要设置“大陆简体”用字模式时、某字是否真的已经成为“大陆社会通用”的问题,根本不涉及用词也不涉及同时会影响其他地区词模式的正文内容,在此(!)抗议曲解),我是说按照命名常规,表示所谓“如果社会已经接受了某一语言习惯”并不能通过网络来简单判断,必须要考虑到民间流传的、并不面向高文化水平的报纸、杂志等纸质材料——根据WP:比重我们是根据观点在可靠来源中的流行程度来确定合理比重的,而不是靠支持它的维基百科编者来确定的,这些不上网的材料明明也属于维基百科意义上的WP:可靠来源,却很容易被我们维基人在“描写”社会语言现象的时候忽略。(因为我们往往身处高文化群体,会想当然地更倾向认为一种较艰涩难懂的习惯比实际上的更为“流行”,但我们并非是“社会”的全部。)既然《通用规范汉字表》未收录,就是“樑”这个字并未像“锺”等字被社会接受的强有力的证据。“规范性”的语法并非完全是脱离“描写性”的,我们身为维基人,会比其他人更倾向得出某种新现象“已形成主流”的结论,但真实的“社会”(这是已按维基百科的“可靠来源”来考虑的抽象的“社会”,并非纯粹的平等考虑所有人口的“社会”、并非意指中维的文章要考虑小学学历读者)往往可能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接受主流、甚至仍未跟上在我们看来可能已经过时的“规范性”,比如就像下文@杰里毛斯提到的,“锺”已成为规范汉字但仍未普及所有来源;因此我认为13年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并未落后于“描写性”,而应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且您也提到“您维现在这种问题甚至在描写语法之前”,我不认为这是符合WP:非原创研究的,就算不参考《规范字表》,也至少得有学者发表总结性文献说“樑”字已成为社会接受度高的通用汉字之类,维基百科才应使用。--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7:54 (UTC)回复
《通用规范汉字表》没有收录“霑”字,但“黄霑”这个写法在简体文章中挺常见;也没有收录“崑”字(印象中《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不太确定,回家看看),但是我没见过把梁靖崑写成“梁靖昆”的,但董湘崑却常作“董湘昆”,就是“锺”字被收录进去了,“钟会”这种不规范写法还是很常见,我感觉《通用规范汉字表》虽然是一个总重要的参考,但也不能只把它当做社会接受的唯一证据。--杰里毛斯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8:27 (UTC)回复
“崑”没有作为正体字收录,只作为“昆”的异体(参见765页)。我均反对“黄霑”等不规范写法。可以不以《规范》为唯一证据,但也应该有明确能说明不规范写法是社会主流的证据,像中国文联今年仍写作“黄霄云”([10]),我就不认为它是没有争议的。(除非所有可靠来源或大部分——参照统计学、比如超过95%——的来源都写作“雲”)在有争议的情况下,若有明确的规范,则参照之当然是最符合WP:非原创研究的。--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8:34 (UTC)回复
我身边就有朋友使用繁体字“濛”作名字,可能是她出生时《居民身份证法》尚未生效,当然不论什么原因(不考虑合法性),重要的是,她在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发表论文等等的任何场合全都使用“濛”这个字,从未使用“应该”使用的规范汉字“蒙”。即假如有这种情况的人物成为维基百科条目,我支持(在大陆简体模式)使用“不规范汉字”“濛”,但目前“黄霄云”“钱浩梁”“董湘昆”等人显然并非这种“所有来源均使用异体字/繁体字”的情况。--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22:27 (UTC)回复
还有一个问题是,维基百科总有人意图宣传异体字/繁体字,或宣传相关人物,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一部分人出于宣传汉字的目的会更倾向于将“有所流行”的异体字繁体字直接上推至“社会主流”,一部分人为突出人物的“特殊性”(即使只是潜意识中)而更希望保留其不规范的用字。除非有能强有力地证明某字毫无争议地成为社会习惯,否则我想,一律限制原创研究、使用规范汉字是杜绝宣传的好方式之一。--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22:06 (UTC)回复
讨论已应WP:CON/TRIAL移动至条目讨论页,请先与其他编辑此条目的用户讨论。如讨论无果,则可在讨论串顶部添加{{rfc}}寻求更多维基人参与讨论。--西 2024年6月26日 (三) 05:10 (UTC)回复
副知@Ghren@Kcx36@Yumeto@杰里毛斯@神秘悟饭@自由雨日--西 2024年6月26日 (三) 05:11 (UTC)回复
Talk:刘国梁亦有类似讨论,敬请诸位关注。--西 2024年6月28日 (五) 02:38 (UTC)回复
返回到“錢浩樑”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