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2号潜艇 (1914年)
陛下之32号潜艇(德语:SM U 32[注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一艘潜艇或称U型潜艇。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914年1月28日下水,至同年9月3日交付使用。U-32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潜艇之一,并参加了大西洋潜艇战役。在其十一次巡逻中,共击沉了容积总吨达106035吨的37艘协约国或中立国商船,以及排水量为14000吨的1艘英国前无畏舰康沃利斯号。1918年5月8日,U-32号在马耳他北部遭到炮击,其后被英国单桅战船桂竹香号以深水炸弹击沉。
历史 | |
---|---|
德意志帝国 | |
船名 | U-32号 |
下订日 | 1912年3月29日 |
建造方 |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
船厂编号 | 192 |
铺设龙骨 | 1912年11月8日 |
下水日期 | 1914年1月28日 |
入役日期 | 1914年9月3日 |
结局 | 1918年5月8日在马耳他西北部海面遭英国单桅战船桂竹香号击沉 |
技术数据 | |
船型 | U-31至U-41型 |
排水量 |
|
船长 | |
型宽 |
|
吃水 | 3.56米 |
动力输出 |
|
动力来源 | |
船速 |
|
续航力 |
|
潜航深度 | 50米 |
舰载船 | 1艘小划艇 |
乘员 | 4名军官、31名水兵 |
武器装备 |
|
服役记录 | |
所属 |
|
指挥官 |
|
参与行动 | 十一次巡逻 |
战绩 |
|
设计
编辑U-32号为双壳远洋潜艇,在尺寸上类似于U-23至U-30型,仅在推进和速度上略有不同。德意志帝国海军将其视为非常优秀的公海舰艇,具有适中的机动性和良好的水面掌舵能力。[4]
艇只的全长和耐压壳体长分别为64.70米和52.36米;舷宽6.32米,当中的耐压壳体宽为4.05米;有7.68米的总高和3.56米的吃水深度。艇只的总排水量达971吨;其中水上为685吨,水下为878吨。[4]
U-32号搭载有可在水上使用的两台日耳曼尼亚六缸二冲程柴油发动机,总功率为1,850匹公制马力(1,361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门子-舒克特双电动发电机,总功率为1,200匹公制马力(883千瓦特)。这些发动机用以驱动双轴、每根轴各一个的直径1.6米长螺旋桨,从而使艇只在水上的最高速度达16.4节(30.4千米每小时),在水下的最高航速为每小时9.7节(18.0千米每小时)。它可以8节(1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上巡航8,790海里(16,280千米),或以5节(9.3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下巡航80海里(150千米)。艇只的潜航深度为50米。[4]
艇只装备了四具直径为50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其中艏、艉各两具,并可携带合共6枚鱼雷。此外,U-32号于1915年还增配了两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自1917年起又改为一门105毫米45倍径速射炮。其标准船员编制为4名军官和31名水兵。[4]
历史
编辑U-32号是由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12年3月29日向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订购。它自1912年11月8日开始铺设龙骨,1914年1月28日下水,至同年9月3日在首任艇长、海军上尉埃德加·冯·施皮格尔·冯·翁德·楚·佩克尔斯海姆的指挥下正式入役。1916年2月1日,施皮格尔被库尔特·哈特维希上尉接替,后者至1918年2月16日又被库尔特·阿布雷希特上尉取代。阿布雷希特一直指挥潜艇直至其沉没。[4]
U-32号先后被编入北海的第四区舰队(1914年9月3日-1916年11月8日)和地中海的普拉区舰队(自1916年11月8日起,后称地中海区舰队)作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执行了十一次巡逻,共击沉37艘协约国或中立国商船,容积总吨累计为106035吨。此外,它还击沉了排水量达14000吨的英国前无畏战列舰康沃利斯号——这是协约国在一战中被击沉的最大型军舰之一。[5]当时(1917年1月9日),U-32号在哈特维希上尉的率领下在马耳他岛以东60海里(110千米)处发射鱼雷击中了康沃利斯号的右舷。[6][7]战列舰的部分锅炉舱进水,导致其有约10度的右倾,但仍能通过抗洪措施纠正倾斜。[8]它同时也无法动弹,使之很容易成为U-32号二度攻击的目标。正当英国人开始准备将其拖走时,哈特维希又远距离发射了另一枚鱼雷。[9]距第一枚鱼雷命中约75分钟后,第二枚同样在康沃利斯号的右舷处爆炸,该舰迅速向右舷翻侧。共15名船员在爆炸中丧生,但舰只的漂浮时间较长,足以让其余的船员离开。在第二次命中大约30分钟后,康沃利斯号终于完全沉没。[8]
1918年5月8日,U-32号在阿布雷希特上尉的指挥下,于马耳他西北部袭击了一支从直布罗陀前往亚历山大港的护航船队。船队中的单桅战船桂竹香号发现了U-32号,遂以舰炮发动反击,并在随后以深水炸弹将潜艇击沉。包括艇长在内的41名船员全数阵亡。沉没地点大致位于36°04′N 13°17′E / 36.07°N 13.28°E处。[10][11]
袭击历史摘要
编辑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吨位 [注 2] |
结局[12] |
---|---|---|---|---|
1915年4月8日 | 夏多布里昂号 | 法国 | 2247 | 击沉 |
1915年4月11日 | 旅人号 | 英国 | 9599 | 击伤 |
1915年6月22日 | 基辅号 | 丹麦 | 1115 | 缴作战利品 |
1916年3月4日 | 条顿尼亚号 | 英国 | 4824 | 击沉 |
1916年3月5日 | 罗撒西号 | 英国 | 2007 | 击沉 |
1916年3月6日 | 三兄弟号 | 法国 | 107 | 击沉 |
1916年3月7日 | 阿弗尔城号 | 法国 | 3109 | 击沉 |
1916年10月18日 | 雅典娜号 | 挪威 | 1847 | 击沉 |
1916年10月30日 | 巴克姆侯爵号 | 英国 | 4396 | 击沉 |
1916年10月30日 | 维尔图诺号 | 意大利王国 | 3239 | 击沉 |
1916年11月27日 | 伯明翰城号 | 英国 | 7498 | 击沉 |
1916年11月27日 | 卡纳克号 | 法国 | 6816 | 击沉 |
1916年11月30日 | 圣安东尼奥号 | 意大利王国 | 611 | 击沉 |
1916年12月1日 | 耶稣圣心号 | 意大利王国 | 199 | 击沉 |
1916年12月1日 | 闪电号 | 意大利王国 | 59 | 击沉 |
1916年12月2日 | 安吉拉母亲·G号 | 意大利王国 | 155 | 击沉 |
1916年12月3日 | 收益号 | 英国 | 5184 | 击伤 |
1916年12月6日 | 坎帕尼亚号 | 意大利王国 | 4297 | 击沉 |
1916年12月8日 | 卡尔梅利纳·多米尼奇号 | 意大利王国 | 94 | 击沉 |
1916年12月12日 | 圣厄休拉号 | 英国 | 5011 | 击沉 |
1917年1月7日 | 罗萨利亚·L号 | 意大利王国 | 7186 | 击沉 |
1917年1月9日 | 康沃利斯号 | 英国皇家海军 | 14000 | 击沉 |
1917年4月10日 | 罗得港号 | 意大利王国 | 2480 | 击沉 |
1917年4月12日 | 基代尔号 | 英国 | 3830 | 击沉 |
1917年4月17日 | 常数号 | 意大利王国 | 3479 | 击沉 |
1917年4月18日 | 里纳尔多号 | 英国 | 4321 | 击沉 |
1917年4月21日 | 焦苏埃号 | 意大利王国 | 140 | 击沉 |
1917年5月12日 | 洛克斯利大厅号 | 英国 | 3635 | 击沉 |
1917年5月24日 | 比亚里茨号 | 法国 | 2758 | 击沉 |
1917年7月16日 | 卡夫拉号 | 英国 | 2774 | 击沉 |
1917年7月16日 | 安塔利亚港号 | 意大利王国 | 4073 | 击沉 |
1917年7月17日 | 绿色号 | 英国 | 3771 | 击伤 |
1917年7月19日 | 瓦尔瓦拉号 | 希腊 | 1316 | 击沉 |
1917年9月20日 | 库尔德斯坦号 | 英国 | 3720 | 击沉 |
1917年9月22日 | 卡洛琳号 | 法国 | 107 | 击沉 |
1917年9月24日 | 艾瑞斯顿号 | 英国 | 3221 | 击沉 |
1917年9月29日 | 山温号 | 英国 | 3689 | 击沉 |
1917年10月4日 | 康斯坦丁诺斯·安布里柯斯号 | 希腊 | 2611 | 击沉 |
1917年10月4日 | 尼古劳斯·罗索斯号 | 希腊 | 2421 | 击沉 |
1917年10月10日 | 运营者号 | 法国 | 1812 | 击沉 |
1918年4月21日 | 贝尔维尤号 | 英国 | 3567 | 击沉 |
1918年5月1日 | 纪元号 | 澳大利亚 | 2379 | 击沉 |
注释
编辑脚注
编辑-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Edgar von Spiegel von und zu Peckelsheim.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Kurt Hartwig (Pour le Merit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Kurt Albrecht (Pour le Merit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 ^ 4.0 4.1 4.2 4.3 4.4 Gröner,第6页.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Largest Ships sunk or damaged.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4-14].
- ^ Burt,第245–246页.
- ^ Gardiner,第37页.
- ^ 8.0 8.1 Burt,第246页.
- ^ Lowell,第167页.
- ^ Herzog,第89页.
- ^ Kemp,第48页.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 32.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4-12-14].
参考资料
编辑-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译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Burt, R. A. British Battleships 1889–1904. Barnsley: Seaforth Publishing. 2013 [1988]. ISBN 978-1-84832-173-1.
- Gardiner, Robert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978-0-85177-133-5.
- Lowell, Thomas. Raiders of the Deep.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4 [1929]. ISBN 978-1-59114-861-6.
- Herzog, Bodo. Deutsche U-Boote 1906–1966. Erlangen: Karl Müller Verlag. 1993. ISBN 3-86070-036-7.
- Kemp, Paul. Die deutschen und österreichischen U-Boot-Verluste in beiden Weltkriegen. Gräfelfing vor München: Urbes. 1998. ISBN 3-92489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