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星光下的人/2007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有关丘吉尔
有关丘吉尔家族的条目,我有若干解释:
- “具有斯宾塞家族的血脉”是因为英文版以“related to Spencer Family”的关系。如用“属于”一词,英文版会使用“belonged to”。若参看英文版“Spencer Family”条目,亦会发现“Spencer Family”并没有包括第五代马博罗公爵以后之人士。
- 有关“Spencer Family”之背景,无须在丘吉尔条目中过分详写,反而应该另辟新条目。
- 应显示为伦道夫·丘吉尔勋爵,这是对公爵儿子之特定敬称,请详见有关勋爵的条目。
- 香港地区有使用“皇”的习惯。
多谢垂注!--Clithering 18:17 2007年1月4日 (UTC)
回关于丘吉尔
首先十分感谢你的回信!就我上一篇所指的论点,有以下的补充:
- 关于“Spencer Family”一项,我同意你新的意见,已予以更改。
- 关于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方面,根据英文维基百科,骑士身份不须在条目名称上刻意特显,但贵族身份就有在条目特显和区别的惯例。惟中文维基现时仍然没有相关的讨论和定案,基于“勋爵”的独特含意,我建议现时好应保留现有的连结样式,在日后留作重定向也好。
- 关于家族背景方面,一方面现时的条目已经十分长,此外其他人物传记条目也很少有在生平详写家族背景。而且在日后编写相关的新条目时,就会自然发觉在丘吉尔条目撰写家族背景会显得重复。那为何不另辟条目呢?
- 关于“皇”的使用,我已将中、台地区的显示改成“王”。至于为何香港会使用“皇”,这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并非单纯文法的问题。在香港,回归前的纸钞、邮票使用“皇”;建筑物凡以君主命名者,均使用“皇”字;立法局文件一律用“皇”,即使马会赛事也有以“女皇杯”命名,而港人也多以“英女皇”来称呼伊莉莎伯二世,所以这是习惯的问题。
另外,关于我没有在上一次留言提及的议题,现在此作出回应:
- 关于“军事家”,我也十分同意,但因为回退的步骤缺乏灵活性,才一并将之回退,现将根据您的意见修改!
- 关于地名,我一律依照中文版《大英百科》,惟《大英百科》可能由台湾人士所译,忽略大陆地区译名,所以我会根据您的意建修改!
- 关于不管部大臣一事,其实是一个细项,我认为改不改也没什么大不了罢?
- 最后关于诺贝尔奖和伦敦公爵部分,前者由于不知出处,后者看漏了眼,现看过您的回复后,将会一一修改!
多谢垂注!--Clithering 11:41 2007年1月6日 (UTC)
关于中土大陆和中土世界
您好,我很久没有编辑托尔金的条目,再一次上来看看,发觉托尔金的条目很多译名都更改了,而托尔金世界最重要的条目,中土大陆也换译为中土世界,再看讨论页,似乎发生过移动战。基本上,我所创建的条目全依照繁体《魔戒》、《精灵宝钻》两本书的官方翻译而遍写,而简体《指环王》对中土大陆的译名为中洲,请问“中土世界”之译名典出何处﹖--Iflwlou 13:20 2007年2月6日 (UTC)
回复关于英伦的问题
很久没谈!关于你的问题,坊间应该很少人留意,而我有以下的建议:
- 苏格兰之“High Steward of Scotland”,是相应于英格兰和爱尔兰地区的“Lord High Steward”及“Lord High Steward of Ireland”,当中又以英格兰“Lord High Steward”之职责与“High Steward of Scotland”较相近,而“Lord High Steward”又一向译作加冕事务长,因此“High Steward of Scotland”理应相应译作苏格兰加冕事务长。
- 至于斯图亚特王朝条目把“High Steward of Scotland”译成“苏格兰王家大管家”,相信是直译所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不少人误以为“Lord High Steward”等同“Lord Steward”,但“Lord Steward”实际上是指“皇室事务长”,虽然苏格兰似乎没有相配的职位,但相信原译者正犯了这种错误。
- 由于“High Steward of Scotland”应译成苏格兰加冕事务长,我们唯有在斯图亚特王朝条目中同时列出苏格兰加冕事务长之英文职称,来说明斯图亚特王朝和苏格兰加冕事务长之关系。
有关“Mayor of the Palace”,请参阅这里[1]--Clithering(tête-à-tête) 15:18 2007年3月10日 (UTC)
- 有关这条问题,我要花点时间才能答复,因为“加冕事务”与该职位最初设立时之职掌并不相乎。
- 至于Mayor of the Palace之解释如下:
- MAYOR OF THE PALACE. - The office of mayor of the palace was an institution peculiar to the Franks of the Merovingian period. A landowner who did not manage his own estate placed it in the hands of a steward (major), who superintended the working of the estate and collected its revenues. If he had several estates, he appointed a chief steward, who managed the whole of the estates and was called the major domus. Each great personage had a major domus - the queen had hers, the king his; and since the royal house was called the palace, this officer took the name of "mayor of the palace." The mayor of the palace, however, did not remain restricted to domestic functions; he had the discipline of the palace and tried persons who resided there. Soon his functions expanded. If the king were a minor, the mayor of the palace supervised his education in the capacity of guardian (nutricius), and often also occupied himself with affairs of state. When the king came of age, the mayor exerted himself to keep this power, and succeeded. In the 7th century he became the head of the administration and a veritable prime minister. He took part in the nomination of the counts and dukes; in the king's absence he presided over the royal tribunal; and he often commanded the armies. When the custom of commendation developed, the king charged the mayor of the palace to protect those who had commended themselves to him and to 1 The mayors of certain c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London, York, Dublin) have acquired by prescription the prefix of "lord." In the case of London it seems to date from 1540. It has also been conferred during the closing years of the 19th century by letters patent on other cities - Birmingham, Liverpool, Manchester, Bristol, Sheffield, Leeds, Cardiff, Bradford, Newcastle-on-Tyne, Belfast, Cork. In 1910 it was granted to Norwich. Lord mayors are entitled to be addressed as "right honourable." intervene at law on their behalf. The mayor of the palace thus found himself at the head of the commendati, just as he was at the head of the functionaries.
- It is difficult to trace the names of some of the mayors of the palace, the post being of almost no significance in ,the time of Gregory of Tours. When the office increased in importance the mayors of the palace did not, as has been thought, pursue an identical policy. Some - for instance, Otto, the mayor of the palace of Austrasia towards 640 - were devoted to the Crown. On the other hand, mayors like Flaochat (in Burgundy) and Erkinoald (in Neustria) stirred up the great nobles, who claimed the right to take part in their nomination, against the king. Others again, sought to exercise the power in their own name both against the king and against the great nobles - such as Ebroin (in Neustria), and, later, the Carolingians Pippin II., Charles Martel, and Pippin III., who, after making use of the great nobles, kept the authority for themselves. In 751 Pippin III., fortified by his consultation with Pope Zacharias, could quite naturally exchange the title of mayor for that of king; and when he became king, he suppressed the title of mayor of the palace. It must be observed that from 639 there were generally separate mayors of Neustria, Austrasia and Burgundy, even when Austrasia and Burgundy formed a single kingdom; the mayor was a sig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region. Each mayor, however, sought to supplant the others; the Pippins and Charles Martel succeeded, and their victory was at the same time the victory of Austrasia over Neustria and Burgundy.
- See G. H. Pertz, Geschichte der merowingischen Hausmeier (Hanover, 1819); H. Bonnell, De dignitate majoris domus (Berlin, 1858); E. Hermann, Das Hausmeieramt, ein eclat germanisches Amt, vol. ix. of Untersuchungen zur deutschen Staatsand Rechtsgeschichte, ed. by O. Gierke (Breslau, 1878, seq.); G. Waitz, Deutsche Verfassungsgeschichte, 3rd ed., revised by K. Zeumer; and Fustel de Coulanges, Histoire des institutions politiques del' ancienne France: La monarchie franque (Paris, 1888). (C. PF.)
- 取自1911年版大英百科,已失去版权。--Clithering(tête-à-tête) 10:58 2007年3月11日 (UTC)
- See G. H. Pertz, Geschichte der merowingischen Hausmeier (Hanover, 1819); H. Bonnell, De dignitate majoris domus (Berlin, 1858); E. Hermann, Das Hausmeieramt, ein eclat germanisches Amt, vol. ix. of Untersuchungen zur deutschen Staatsand Rechtsgeschichte, ed. by O. Gierke (Breslau, 1878, seq.); G. Waitz, Deutsche Verfassungsgeschichte, 3rd ed., revised by K. Zeumer; and Fustel de Coulanges, Histoire des institutions politiques del' ancienne France: La monarchie franque (Paris, 1888). (C. PF.)
进一步资料
您好!我这几天到过大学图书馆找资料,可是中文的《英国史》都没有对“Lord High Stewrad of Scotland”作出描述。我个人认为,若果此职在当初是一如“Mayor of the Palace”,主管皇室事务的话,可译作“苏格兰皇室事务长”。--Clithering(tête-à-tête) 12:51 2007年3月13日 (UTC)
总结
- 我今天花了点时间到图书馆找书,结果对“High Stewrad of Scotland”有以下的总结:
- “High Stewrad of Scotland”作为一个世袭衔头,册封予功臣“FitzAlan”家族,所以这应该是一个虚衔,没有什么职责。但相信此衔极能反映崇高的地位,否则FitxAlan家族最后也不会自行改姓为“Stewart”。
- 好不容易才能到一本用中文写的苏格兰历史书,当中以“皇廷总监”作翻译,但我个人认为这个译名仍有商榷之处。之后又无意中再找到了香港立法会的文件,当中“Lord High Steward”翻译成“皇室总务官”,因此我相信:
- 如有任何进一步的决定,烦请通报本人。
*至于你另外所指的“出入”,其实你所提供的网页是“斯图亚特家族”历史,用于en:Clan Stuart条目;并非直指斯图亚特王朝之家族发源。
- 刚才太看得太粗略,现在重作解释:
- 两篇文章是没有矛盾,但以en:House of Stuart写得较en:Clan Stuart浅白。现在分列出两篇条目的译文:
- House of Stuart
- 斯图亚特家族中最早已知的成员叫“Flaald I”(又名总管“Flaald”),是11世纪时,来自“Breton”,是“Dol”和“Combourg”两地的贵族领主之追随者。Flaald与他的后几代继承人都取得一个名为“Dapifer”(意指food bearer)的世袭荣誉职位,该职隶属于“Lord of Dol's household”。“Flaald I”的孙子“Flaald II”是英格兰国至亨利一世的追随者,并下了一个重要决定,由“Brittany”迁居到“Britain”,“Britain”就正是斯图亚特家族未来的发祥地。
- Clan Stuart
- 斯图亚特家族后人常依据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将祖先远溯至“Thane of Lochaber”的“Banquo”。然而根据历史史实,该家族应上溯至一个叫“Dol”的古老家族,该家族族人最初在“Brittany”担任总管。
- House of Stuart
- 两篇文章是没有矛盾,但以en:House of Stuart写得较en:Clan Stuart浅白。现在分列出两篇条目的译文:
- 相信你现在可分别出en:House of Stuart和en:Clan Stuart两文有没有矛盾。--Clithering(tête-à-tête) 14:04 2007年3月19日 (UTC)
你们好,clithering在立法会文年中查得“Lord High Steward”翻译成“皇室总务官”,相信是这一份;但另一份立法会文件中,该名函被译为“加冕事务长”(英文版:[2]第七页,注脚17;中文版:[3]第七页,注脚17),可见两个译法都有被采用。Dancheng 2007年5月1日 (二) 05:28 (UTC)
再进一步回应
您好!看看《大英百科》的解释,相信可以把事情分清楚,按此。
- 综合而言,Stuart家族之发源应为此:
Flaald | | | Alan | | --------------- | | Alan Flaald | | | Daughter of Ernulf de Hesdin --------Alan | | --------------------------- | | | | | | Jordan William Walter
注解
- 最顶上的“Flaald”,暂名“Flaald I”,应是en:House of Stuart中所指的“Flaald I”。
- 第二层的“Alan”,暂名“Alan I”,应是ClanHistory网页中所指的“Their first traceable ancestor”。
- 第三层的“Alan”,暂名“Alan II”,应是ClanHistory网页中,“his elder brother perished on the First Crusade in 1097”一句所指的人。
- 第三层的“Flaald”,暂名“Flaald II”,应是en:House of Stuart中“His grandson Flaald II was a supporter of Henry I of England”一句所指的人。也是ClanHistory网页所指的“Alan's second son, Flaald fitz Alan”。
- 第四层的“Alan”,暂名“Alan III”,应是ClanHistory网页中“Alan fitz Flaald became Sheriff of Shropshire”一句所指的人。
- 最后第五层的“Walter”,就是en:House of Stuart中所指的“grandson of Flaald II”。
- 不用谢!祝条目早日翻译完成!--Clithering(tête-à-tête) 09:42 2007年3月20日 (UTC)
Re: House of Stewart
首先想提醒你一点,留言记得要签名。其次,斯图亚特的条目已经写了很久,是照当年的英文版而译成,现在的英文版也难免有些增补删减,发现不妥的话,不妨先改。模板方面望你可以让我容后再看看。
但对于你的修改,我有一点异议,是你把Henry Benedict Stuart以后的Pretender都列在条目里,我觉得不太适当。原因有二,这些Pretenders和王朝的历史关系不大;其次他们的血缘关系和主支也疏远了不少,你的现在做法,我总觉得有点别扭。我觉得你可以另起Jacobitism的条目(*我暂译成“詹姆士党”*),先把这些资料移过去,这样做似乎妥当些。--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 10:35 2007年3月17日 (UTC)
签名那里是小事,只是提个醒而已。至于争议方面,不妨都列出来吧,“一说......另一说......”。--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 12:00 2007年3月17日 (UTC)
突然想起,我建议你应该去质疑一下英文版的资源来源.......也许他们摆乌龙了。--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 14:31 2007年3月20日 (UTC)
刚在en.wikip发了讯息,质疑他们资料--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 09:15 2007年4月5日 (UTC)
第四次动员令
第四次动员令将在4月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欢迎各位参加。
此次动员令与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领域条目为目的的小动员令。这次共举办6个主题的小动员令,翻译动员令、生物动员令、异国(寰宇)动员令、体育、奥运动员令、音乐动员令及暗黑动员令,是些大家感兴趣,或维基条目贫乏,需要人编辑的领域,前5个由各维基人选出,最后1个由主持人决定。
第四次动员令要求参与者贡献5个条目,其中二个必须是推荐新条目,才算完成,详细规则请看这里。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5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暂时不想参加编辑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 17:03 2007年3月31日 (UTC)
不能理解您移动的理由是什么。另外,您的新名字是个病句。--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0日 (五) 08:59 (UTC)
- 中文维基不必条目名非与外语维基统一的,否则类似阿尔达班一世这种条目....。我不用列表作为名字是为了引用方便(免得加“|”)。另外,外语维基也有列表而不用列表名称的,见en:Duke of Orléans。--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0日 (五) 09:08 (UTC)
- 关于胡安·卡洛斯:确实是我错误了,抱歉。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亲属系谱,发现他母亲的母方才是出于奥尔良家族,与他本人并无关系。--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0日 (五) 09:13 (UTC)
re:
除非我们真的有了两个独立的条目,否则现在就移动是多此一举。按加泰罗尼亚语是没什么必要吧,因为前几任伯爵恐怕是德国或法国人,而后来的阿拉贡国王已经有传统译名了(按西班牙语翻译的),也许只有中间“实际独立”一段那些本地王公有必要转成加泰罗尼亚语。
那个...严格来讲也不是姓氏。贵族没有姓的,那只是把发家地按西班牙语姓名的习惯处理了而已。...--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0日 (五) 09:25 (UTC)
不过,我的译名很混乱,您想必也看到了,有些地方用西班牙语有些用法语,因为当时只想快点弄完。您如果有意改良,我决不反对,而且多谢。--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0日 (五) 09:29 (UTC)
总之这个条目就交给您照管吧,前面的译名如果有更好的请随便换,只要别把阿拉贡-西班牙国王的名字改了就行。如果您能建立伯爵与列表两个独立条目当然就更好了。我去弄新的条目了,呵呵。--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4月20日 (五) 09:36 (UTC)
关于魔戒
我欲转回魔戒时,已经移动不了,唯有改用人手移动,我想移动历史,还是请教管理员好。—Iflwlou [ M { 2007年6月24日 (日) 11:02 (UTC)
关于“世”和“代”的使用
就我所知,其实似乎一直以来,在贵族头衔使用“世”还是“代”的问题上,一直也没有任何共识,不过我个人有以下的看法:
- 一般而言,如果是使用“世”的话,一般有两个场合;第一类是君主的帝号,如“威廉二世”(William II)、“亨利八世”(Henry VIII)、“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等等,这点不用多说。第二类是儿子之姓名完全跟随父亲的情况;例如有一对父子同叫“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话,那儿子的姓名就会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继续称自己作“约翰·史密斯”;第二种可能是称自己作“小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 Jr.);而第三种则是“约翰·史密斯二世”(John Smith II)。
- 上面第二类第三种的方则是我所要探讨的,如果把“John Smith III”与君主帝号“Henry VIII”对比,就不难发现两者都是姓名或帝号后置上了罗马数目字,而在这种情况下,中文一般都是译作“※世”的。因此,对于非君主的世袭贵族头衔,我们又应否使用“※世”的格式哩?我们要留意的是,这些非君主的世袭贵族头衔,一般都不会於姓名后置上罗马数目字,相反,它们在英文会显示成“1st Duke of Wellington”,而不是“Duke of Wellington I”云云,这与帝号的格式不乎;加上从字面所见,“1st”的含意似乎是“第一位”、“第一任”或“第一代”的意思,多于是“一世”的含义。故此这主要是我反对在这些场合使用“世”的原因。
- 至于为何使用“代”字,这除了是因为有其他维基人提醒我外,我亦同意以“第一代威灵顿公爵”更能符合“1st Duke of Wellington”的文意。诚然,“代”字在某些场合有隔了一代人的意思,但“世”字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有留意一下墓碑或族谱,就不难发现“陈家十二世孙小明”等等字样。因此在我看来,“世”和“代”字某些场合代表是隔了一代人,但有时亦不然。
- 使用“代”字,我大致是上是跟从日本首相的头衔惯例的,日本首相往往都是用“代”来区别历任的首相(如“第9代内阁総理大臣”),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首相之间隔了一整代人;再看英文的话,“第9代内阁総理大臣”的英文正是“9th Prime Minister of Japan”,与非君主的世袭贵族头衔相称。因此,如果非君主的世袭贵族头衔在文法上若能与日本首相的头衔看齐的话,我认为用“代”字是无可厚非的造法。—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6月26日 (二) 07:49 (UTC)
通知授予维基见习编辑荣誉
感谢您对中文维基百科的贡献。根据您的贡献,现授予您维基见习编辑荣誉。欢迎您继续帮助改进维基百科。 |
关于托尔金条目
- 关于不同版本的托尔金作品,也有其参考价值,不应单凭某个版本作为绝对依据,宜广纳各版本的译法,再作出最适合的译名,阁下认为如何?—Kimwong888 2007年7月5日 (四)14:42 (UTC)
- 那就拜托阁下了。—Kimwong888 2007年7月5日 (四)14:58 (UTC)
新条目推荐:一问多荐解决方案投票中
Wikipedia:投票/新条目一问多荐的相关问题正进行投票,以得出一条提问举荐多个条目的解决方案。希望阁下参与表决,谢谢!—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抢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07年7月9日 (一) 15:01 (UTC)
第五次动员令
第五次动员令将在7月15日开始,8月31日结束,欢迎各方维基人参加。
本次动员令是大动员令+小动员令的模式,3个主题的小动员令分别是:消灭外文动员令、历史动员令、世界遗产动员令。规制与前次大致相同。
“消灭外文动员令”要求参与者从翻译任务的100个条目中选择条目,完成翻译。
详细规定参见Wikipedia:动员令/第五次动员令。
请收到此邀请函的维基人,将此邀请函发给其他维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维基的品质。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谢君之合作。—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抢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07年7月10日 (二) 17:44 (UTC)
若赵子偁与宋高宗及宋钦宗同辈的话,那么,之前的祖先也都要全改了吧?你查一查再改吧。因为我写的时候也改过一次。--石添小草 (talk to me) 2007年8月9日 (四) 11:15 (UTC)
孔代
您把波旁公爵和孔代这两组条目弄得非常乱耶。我开始的命名方式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不久要全部回退您的编辑并改变命名方式(也不是原来那种)。请您以后不要随便移动条目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8月19日 (日) 03:2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