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特色条目复审/未获通过之投票/2006年

  • 早期的特色条目,以目前的眼光来看,仅比推荐新条目的水平好一点。篇幅也较为短少。
    • (+)支持 -- 沙田友 09:15 2006年6月11日 (UTC)
    • (+)支持 -- Kims6331 11:18 2006年6月12日 (UTC)
    • (!)意见我觉得这个条目也许一些小地方可以再补充,但基本上已经是很完整了,特色条目应该不是篇幅一定要很多,每个主题应该有其适当的篇幅。--ffaarr (talk) 12:41 2006年6月12日 (UTC)
    • (-)反对。同意ffaarr的意见。实在看不出来还需要补充什么太多的东西?--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45 2006年6月12日 (UTC)
    • (+)支持,现有的内容很杂乱,只是一个大杂烩,看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3:42 2006年6月12日 (UTC)
    • (+)支持,意见同上。早期特色条目的标准与今日有一定分别。 -- Kevinhksouth (Talk) 14:42 2006年6月12日 (UTC)
    • (=)中立,同意ffaarr的意见--无墓孤魂 02:47 2006年6月13日 (UTC)
    • (-)反对,同远兄意见。--Jasonzhuocn...._交流 20:10 2006年6月14日 (UTC)
    • (+)支持,内容虽然大致完整,但详细度不足,以特色条目的标准而言,似乎不够。--阿儒 | 这里泡茶 09:49 2006年6月15日 (UTC)
    • (-)反对,同ffaarr的意见。--Ellery 10:05 2006年6月18日 (UTC)
    • (-)反对,条目非常精彩,还是有独到之处的。--Derek He 13:10 2006年6月21日 (UTC)
    • (-)反对,不管今天看来如何,这终究是我们的历史。--hunry 07:15 2006年6月22日 (UTC)
    • (!)意见。若非有严重问题,没有必要撤消历史。至于内容若有不足,简单的补充和扩充一下,不是更显出维基的互动编辑的特性吗? --18164 01:34 2006年6月24日 (UTC)
    • (-)反对,这个并没有必要撤消,水准还是合乎标准的。--Dracula·Chat Room 10:09 2006年6月24日 (UTC)

投票结果:12人投票,5票支持,1票中立,6票反对,支持票未达总票数的2/3,未获通过撤消。

  • 我觉得当初投票通过就不合适, 可以看到那以后做出了很多的改变. 但是我仍旧认为这个条目, 从结构,从内容的完整性, 丰富性,从行文都与特色条目有所出入.--用心阁(对话页) 10:26 2006年6月5日 (UTC)
  • (-)反对:我觉得从现有内容来看,绝对够资格作为特色条目。--阿儒 | 这里泡茶 10:32 2006年6月5日 (UTC)
  • (-)反对撤销:会让用心阁兄觉得不够格,大概是这篇文章偏向地方戏曲,文章中很多冗长篇幅都在解释。不过,我刚才花了半小时再瞧了瞧这条目,这篇文章就准确性及完整性,虽不会是特色条目的佼佼者,但是不会比其他特色条目差。至少个人认为,布袋戏条目比现今仿若创造历史的琉球国特色条目,或者医学教科书的心脏强很多,甚至也比一大堆比赛纪录的陈露好很多。--winertai 14:53 2006年6月5日 (UTC)
刚才花了半天时间,接纳用心阁兄的意见加以增删修改,并加入几张自由版权图片与一个表格来说明布袋戏的盛行与派别。希望用心阁兄能再提出具体宝贵意见,我很希望从中能获得一些文字上的技巧知识,谢谢。--winertai 15:40 2006年6月5日 (UTC)
  • (-)反对:以内容来看并未失去特色条目所需要的要素。--Ellery 04:47 2006年6月6日 (UTC)
  • (-)反对,同意Ellery的观点。--Derek He 13:12 2006年6月21日 (UTC)

意见

  • 我的意见如下:
    • 1. 流派与各地发展一节将布袋戏的起源和各地的发展混合在一起写不是很清爽,应该分出历史一节,以便清晰地阐述起源,发展,传播
    • 2.漳州一节有“就音乐方面,此阶段的漳州布袋戏则大量加入西皮、二黄等乐器”,首先,西皮,二黄并非乐器,而是唱腔,其次,加入了这些元素的布袋戏是哪一个流派呢?北管还是外江?如果是北管,那和外江引入京剧的“锣鼓点”(应该不只是锣鼓点,包括整个文武场吧)有什么区别呢?
    • 3.布袋戏应当参考粤剧条目的整体结构,这样才更全面。
  • --用心阁(对话页) 04:59 2006年6月6日 (UTC)
      • 回应:1.之所以不谈历史,是因为布袋戏于三地发展相当分歧,不若粤剧的单纯,事实上,布袋戏于1920年代之后就几乎是台湾一枝独秀,所以才会特地强调台湾的历史部分,漳泉两地刻意合并于各地发展之两节。
      • 2.你提到的部分,是小瑕疵,很快解决。外江布袋戏是李天禄大师为将本来的北管音乐再加上漳州京戏布袋戏的锣鼓点节奏﹔这样讲好了,布袋戏的发展都是漳泉引进其余戏剧因素,然后再传至台湾的。接着,却常常又从台湾影响漳泉两地。另外,布袋戏文武场常常不若你想像的那么齐全,因此,即使是外江布袋戏的后场音乐规模,难以与京剧相比。
      • 3.我刚才努力将粤剧条目很快看完,就我个人看法,如果粤剧是一百分,那布袋戏至少是一百零一分。有时候,并非详尽,内容多就算好。以上纯粹个人看法。-winertai 06:27 2006年6月6日 (UTC)
      • 刚才,把布袋戏历史在尽量避免与台湾发展现况重复的加以分出来。我想这条目改到现在为止,已差不多全然合乎特色条目标准了,若有小瑕疵,尚待各位先进不吝个别指教。--winertai 06:53 2006年6月6日 (UTC)
  • 关于前场一节,似乎很少谈到布袋戏的几种主要角色,他们的名称,扮相,唱腔,而却好似专门为出场诗而作,布袋戏的前场开场以后呢?空白。--用心阁(对话页) 11:41 2006年6月6日 (UTC)
    • 不是所有的布袋戏都有唱腔,事实上我还真的没看过有唱腔的布袋戏。出场诗却一定是特色。猜想是不是您没看过布袋戏?--Koika 16:01 2006年6月6日 (UTC)
      • “不是所有的布袋戏都有唱腔”,“出场诗却一定是特色”也是对条目很好的补充。我想条目一定是可以给不知道布袋戏的人看的。--用心阁(对话页) 03:09 2006年6月7日 (UTC)
      • 对了,没有唱腔意味着没有唱么?那念白呢?京剧里分京白和韵白,我想布袋戏也有相应的模式。--用心阁(对话页) 03:10 2006年6月7日 (UTC)
      • 布袋戏就是用闽南语的对话,就是使用说书口白,顶多在出场或退场时,客串一下歌仔戏都马调。-winertai 03:16 2006年6月7日 (UTC)
        • 布袋戏全用闽南语,但又不是普通的闽南语,而是颇为文言。所以现代电视布袋戏都有字幕,没字幕很难理解文言是在说什么。不过有时某些角色应需要,会故意带有一些口音(比如说泉州腔)。--Koika 17:53 2006年6月7日 (UTC)
  • 在后场一节中有"且必须能做到生、旦、净、末、丑[8] 各角色五音分明",那么是否能够介绍一下不同角色的具体不同之处? --用心阁(对话页) 02:08 2006年6月8日 (UTC)
  • 找到了一篇不错的介绍。[1],我觉得这篇文章的结构,语言,细致程度不错。--用心阁(对话页) 11:30 2006年6月8日 (UTC)
  • 布袋戏数位图书馆--用心阁(对话页) 12:02 2006年6月8日 (UTC)
  • 近期的特色条目,但内容庞杂又互相矛盾,许多资料未能去芜存菁反而一直增加。--Koika 12:57 2006年6月4日 (UTC)
    • (+)赞成,许多叙述前后矛盾,似乎不适合当特色条目。--阿儒 | 这里泡茶 15:06 2006年6月4日 (UTC)
    • (+)赞成。内容的素质上还是不够专业性--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01 2006年6月5日 (UTC)
    • (=)中立-比起其他待审条目,此条目似乎有较为容易改善的空间,建议赋予“撤消特色条目模板”后,再看看。--winertai 07:59 2006年6月5日 (UTC)
    • (+)支持--Dracula·Chat Room 09:22 2006年6月5日 (UTC)
    • (-)反对,当初质量提升的条目,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改, 是不是素质反而下降了?--用心阁(对话页) 10:22 2006年6月5日 (UTC)
      • 其实当初成为特色条目,也只因为篇幅长。事实上,内容矛盾比现在更多。--Koika 18:23 2006年6月5日 (UTC)
    • (+)支持 -- 沙田友 09:15 2006年6月11日 (UTC)
    • (-)反对 这个条目时许多人参与的条目,也是我目前见到的参与性最好的一个条目,我不认为有许多“庞杂又互相矛盾”的内容,特色条目也是可以继续修订的,现在这个条目在框架和写作深度上已经符合了特色条目的条件。--Smartneddy(Talk) 10:03 2006年6月12日 (UTC)

投票结果:7人投票,4票支持,1票中立,2票反对,未获通过撒消。

  • 虽然这条目被撤销的可能性不高,但基于特色条目应“清楚明了”的原则,我希望大家能注意并协助修改该条目·心脏固然是医学和生物专业知识的一环,但现有的内容对外行人而言实在很难懂,甚至在序论的部分就有些地方不好理解。既然如此,希望大家投票之余,能协助修改该条目,不然老问题依旧无法解决。--阿儒 | 这里泡茶 15:22 2006年6月4日 (UTC)
    • 我认为以前的引言部分比较不错,现在的这个太罗嗦了。把引言部分修改一下,我认为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03 2006年6月5日 (UTC)
      • 我将以前引言恢复了。不过,我倒与百兄见解不同,我真的认为现在此条目,除了引言外,其余很大一部分,真的很像是医学研究所用的开心技术手册。--winertai 13:44 2006年6月6日 (UTC)
    • (!)意见该条目于上月才被选上,这么快就放到撤消投票,我觉得不适宜。--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2:19 2006年6月5日 (UTC)
    • (-)反对,太快了一点了,因为刚刚才得到共识登上特色条目,证明现时大家对该条目的水平尚有一定认受性--Dracula·Chat Room 09:22 2006年6月5日 (UTC)
      • 但是同意阿儒所说的,某些部分可再深入浅出一点。--Dracula·Chat Room 09:23 2006年6月5日 (UTC)
    • (+)支持,当时我投的反对票,我觉得应当有一个心脏收缩过程的动画.--用心阁(对话页) 10:22 2006年6月5日 (UTC)
    • (-)反对这个条目内容全面,资料翔实,条理清晰。多数的内容还是很容易看懂的。至于电生理和细胞电位的内容,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条目解释,并不是写在条目里有什么不好。许多科学的东西并不一定十越通俗越好。目前这个条目包含的信息,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作为特色条目。--Smartneddy(Talk) 10:01 2006年6月12日 (UTC)
    • (-)反对我欢迎大家对心脏条目作修改。但是清楚明了,并不是从头讲解起来的意思。维基的条目,不是科普式的。我认为,条目中的专业名词确实是医学生用到的,而一般人却很少听到。但是为了条目的准确性和知识的先进性(这才是特色条目的要求),这些术语不能抛弃,而且对它们的解释,只能靠写新条目,否则条目中就会有以下递归式的描述“心脏外批心包,心包是一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人体四大组织之一,主要起保护,连接等作用,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骨组织就是通常说到的骨,起支撑身体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一个条目里,所有专业名次的解释要一直到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为止,而这又是不现实的。

没有一点用作准备的基础知识,只读过一条心脏条目,而读后又没有再深入探究的行动,要这样从无到有地理解掌握心脏的功能结构,是不可能的。

而条目起始的生态位脊椎动物等,都有条目解释。

评选的时候,一位香港强人更是要我写上了许多更深的内容,可见,维基的用户群有各种不同的需求,我认为特色条目应向高水平看齐。134.102.24.58 19:35 2006年6月14日 (UTC)dgg32

投票结果:4人投票,1票支持,3票反对,未获通过撤消。

资料不全面﹐不中立﹐只注重于日本统治台湾有利的方面﹐避开不利方面。有美化日本殖民统治之嫌。例如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人在教育上的限制只字未提(见台湾条目)﹔对原住民﹐台湾人的一些屠杀﹐屠村12行为也没有论述。台湾人的抗日行为论述不够全面3。对日本统治台湾带来的影响也没有很全面的论述﹐例如培养出一批亲日份子﹐其中有支持钓鱼台是日本的李登辉2005年台湾团结联盟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也只字未提。--真实事求是 05:38 2006年7月30日 (UTC)

此条目确实有大量负面资料没有列入﹐确实不中立﹐也不够全面﹐必须大量整理﹐修改﹐否则没有资格成为特色条目。我将找到的资料列出﹐这些资料很多在条目内是没有的﹐如果这样大家还是说“很全面”﹐那我也无话可说了。想不到在这里看到传说中的“人海战术”。

  1. 各种各样的负面资料﹐很多资料条目内没有提及﹐例如歧视台湾人的“内台共婚制”﹐还有“匪徒刑罚令”及“南部支那领事官裁判法律”等。这里面的内容就足已证明条目不全面。
  2. 经济﹐政治上的限制﹐见注9上面那段。
  3. 在经济﹐教育上的限制﹔在不受日本宪法限制的三六法下其实台湾人的地位比朝鲜人更差﹐是三等国民等。
  4. 有负面资料﹐并不避讳的警察制度﹐保甲制度﹔台湾人的高等教育主要限制于医农二科。 已有。(by 苍穹之丘)
  5. 初期抗日主要人物﹐简大狮﹐大陆网﹐中立性有疑问﹐问题在资料。
  6. 前期抗战﹐三光政策等。
  7. 林野取缔规则、云林大屠杀等
  8. 金报国运动等

--真实事求是 12:25 2006年8月1日 (UTC)

关于“人海战术”现象,我觉得不如说是阁下的观点无法让多数理解日治时期的人接受所造成的结果,不然在场的反对者彼此不认识,为何要都投反对票?
看了下上面留的资料以及阁下的言论,让读过一些日治史料的我感到阁下可能对台湾史认识有不足之处,才会使用这些问题甚多的网络资料“挞伐”日本“暴行”。为何说错误呢?简单举几个例子:“前期抗战﹐三光政策”当然惨忍,但这样细琐的东西写在乙未战争即可(其实我之后打算扩充该条目,这部分到时候会有该条目里更详细的描述),有必要在这条目里强调吗?其次,皇民化运动的重点在把台湾人日本化,主要表现在讲日语,取日名,爱日本之上,另外还有参军,协防台湾免受美军攻占等,征求黄金等只是其中一小个部分,类似的还有捐钱等“爱国”行动,我不觉得这有多可恶(抗日战争时有全民募捐买飞机,国共内战时国民党有金元券收集黄金,作为当时的台湾“祖国”,日本人征收黄金、捐款是不当之举吗?),而且这事情不过是皇民化运动的一个部分,有没有写真如此重要?
其次,有没有地位比朝鲜人差我不晓得,而这种说法也仅限于某些学者,并非普遍观点,而且也过于抽象,我觉得这不是百科该收入的语句。而抗日部分我已经说过,写在抗日事件条目就好,不然每起事件都详细描述,只会把整个条目扩充至难以阅读的情形。类似的情形可参考台湾清治时期戴潮春事件施九缎事件等关系,这里我就不详述了。
最后,资料中“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所属各机关中所任命的台湾籍人士,多半只能充任基层公务员,而各生产单位因长期的战争统治经济,也几乎由日本人担任管理人员,台湾人只能担任下层技术人员。”的叙述,根本就是台湾历史的常态:从荷兰统治时期开始,台湾的汉人就很少担任统治阶级的成员。即使是台湾清治时期200多年,全台也只出过一位一品提督(王得禄),一位二品总兵(林文察),以及一位二品花领道员(林朝栋),更别说在回避本籍的情况下,台湾人能有什么地方父母官了;况且清朝视台湾为难治之地,除非平乱需召集义民,否则班兵制下台湾只有外省兵,本地居民连兵都没得当。到了国民政府时代,真正具有决策影响力的只有谢东闵与后期的李登辉,而大半的中央民意代表、中高级政务官与公务人员都由外省籍人士担任(所以会有“打倒万年老贼”的说法),这情形直到戒严后的1990年代才大幅改变。由此看来,所谓“台湾人只能担任下层技术人员”应该丢到台湾历史去写,非仅在台湾日治时期中“特别强调”,让人以为只有日本王八蛋,其他“祖国”政府都善用台湾人才。
另外补充下,我不是偏绿营或日本的支持者,只是台湾历史中,日本人并不是特别可恶,一直强调“日本人最可恶”的观点只会让真正理解台湾历史的人感到反感,甚至可笑;固然,日本统治者有其惨忍可恶的一面,但他们也会建设台湾,甚至接受台湾人,而越晚期这些面向就越明显,这种心态与作为上的转移在台湾史中上十分少见,类似情形也只有后来的国民政府能与之相比(反攻基地->真正的国土)。我觉得与其去怪别人不写日本当局的“残暴行为”,不如先理解日本人统治台湾的心态会更好。--阿儒 | 这里泡茶 21:48 2006年8月1日 (UTC)
我不认为台湾其他时期也发生的事﹐台湾日治时期就不需要列入﹐正确的做法是在各时期的条目都列入﹐要不然就无法全面介绍那时期所发生的事。而限制台湾人与日本人通婚的“内台共婚制”﹐“匪徒刑罚令”及限制台湾人与中国大陆交往的“南部支那领事官裁判法律”等也该列入吧﹐其实还有很多﹐所以我才认为不够全面。现在条目好多了﹐之前连一些普通的负面资料也没有﹐例如慰安妇﹐教育限制等﹐所以我才会说不中立﹐现在好多了。
题外话﹐说一说我对有些台湾人怀念日本的看法﹐其实我了解为何有些台湾人会怀念日本统治﹐日本人比较有秩序﹐日本也比中国更早进入先进国行列﹐某些领域比较“文明”﹐当然大量虐杀华人非常野蛮﹐愚昧。我是说政治﹐经济﹐社会管理这些领域﹐他们比当时的中国人有经验﹐有水准得多﹐这是难以否认的。
当时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也是劣迹斑斑﹐例如说当时日本战败后﹐国民党接收被日本统治的地区时﹐“接收大员”们竟然不是安抚人民﹐而是大肆收括钱财﹐当时大陆有歌谣“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就遭殃。”来嘲讽这些事情。共产党为何被大陆人如此支持﹐因为国民党实在是太烂了﹐国民党给台湾带来了很多不好的政治﹐社会风气﹐当时的台湾人一比较﹐会怀念日本统治某程度来看是正常反应﹐可以理解。
但我要说的是﹐在世界很多地方﹐声称怀念外国殖民都会被人耻笑﹐看轻。例如在我国马来西亚﹐也是深受英国殖民带来的好处﹐但不会有人鼓吹感谢﹐怀念英国人﹐这样做一定会被人耻笑﹐无论是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都一样。自立自强﹐才是真正的出路﹐台湾人有这种能力﹐没有必要去怀念日本统治﹐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台湾人丢脸而已。日本这民族﹐服从的是强者﹐欺负的是弱者﹐感谢、怀念他们的殖民统治﹐只是让日本人看轻而已﹐毫无意义。--真实事求是 13:20 2006年8月2日 (UTC)
看了真实事求是兄留的网络资料,我只能说那些资料从某一个角度来看也不过是另一种不中立的看法,对历史的解读往往人人不同,重点是在这里我们应该呈现怎样的资料出来;从原本的条目内容来看,一定程度的叙述了日治时期的台湾状况,而且评论式的文字不多且不流露情绪,显示了这是一篇高品质的文章;而真实事求是兄留的资料打开来看,很多都很明显的预设有批评日本殖民统治的情绪,我们先不要争论日本殖民统治的好与坏,而是要注意当我们叙述一个历史事件与历史事实时,如果撰写者事先就预设了一种立场,那么他所写出来的文字就是带有不中立的色彩,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上自然便会片面的导向某一个角度,这样的状况我个人认为在原本的文章并没有很明显的出现,你可以说文章较缺乏某一角度的内容,事实上也的确有必要调整一下,但我认为这无损原本文章优秀的表现。--robinhou 15:37 2006年8月2日 (UTC)
我只是列出那些资料﹐说明条目不全面﹐如此而已﹐并非赞同那些评论。--真实事求是 13:03 2006年8月3日 (UTC)
所以你提出这些资料的用意?你自己也不是很认同啰?写到这里我不理解你到底要表达什么?你举出了许多资料,但也有很多人反对的人认为只要稍微补充就可以,就如同我上面意见要表达的的重点,原本条目的叙述我个人认为算是很中立的,你硬要从一些原本就不太中立的资料提出观点来说明条目不全面,然后又说你不一定赞同那些资料?我怎么觉得我无法理解你的重点呢?--robinhou 17:06 2006年8月3日 (UTC)
再回应有关怀念日本殖民统治的评论,那一代的台湾人,很多人根本从小就是受日本教育,骨子里都认同日本国籍的人,突然之间变成中国人,但是却发现生活没有变的更好反而更差,这要让他们如何认同中国呢,当然是怀念起日本时代的美好生活了,你可以觉得这样的事很荒谬,不过你既然理解这样的事情,就不应该看轻这些人,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荒谬历史的年代,你可以不认同但应该尊重他们的看法,说让台湾丢脸这样的话,只是让更多台湾人对你反感罢了。--robinhou 15:37 2006年8月2日 (UTC)
那代人确实是情有可原﹐这一代就未必了。在国际上看不起怀恋殖民地者也是主流﹐我只是说出事实﹐要不然有机会你可以自己试验。--真实事求是 13:03 2006年8月3日 (UTC)
我不知道我对你这些评论的解读对不对,如有冒犯之处请见谅,我想你这里想表达的是国际上看不起怀念殖民者,这我不知对不对啦,因为我真的没试过,而且我也不是怀念殖民者,或许真的是这样吧,我想被殖民者赞美殖民者的确奇怪,不过你说这一代人未必,这让我认为你影射这里某些人也许是怀念殖民,这就是我对你言论不满的重点,你根本就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这个条目,看到别人叙述许多正面资料就说别人美化日本殖民统治,这真的有点让人无法接受,让人看了就很火大。--robinhou 17:06 2006年8月3日 (UTC)
真的实事求是,就不要只会发牢骚,把找到的资料补进去。又不是每个人家里都开图书馆,要什么资料有什么资料,如果真那么好,还需要维基百科做什么?,真要条目好,那就少说多做,又就该篇条目的沿革历史来看,真实事求是你对该条目的贡献非常的九牛一毛,唯一的一篇比较长的,写的是现代人的言语,是与台湾日治时期无关的内容,而且,目前只看到你的批评,未见对该条目有任何建设性贡献,光批不练,个人不认为这是编维基百科应有的态度。--魔法设计师 23:47 2006年8月1日 (UTC)
有机会我会弄的﹐我现在在弄其他条目﹐现在这条目已经好很多了﹐这次讨论没有白费。--真实事求是 13:20 2006年8月2日 (UTC)
仅仅因为缺乏一部分的资料,便把整篇文章冠上不中立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大帽子,然后大张旗鼓的要求撤销特色条目,这样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这就好像把别人辛苦撰写的文章一夕抹杀一样,也难怪有许多人都要跳出来反对,你可以透过讨论页提出资料与其他编辑者进行理性的讨论,看看大家的看法如何,是不是可以再增修,或是直接动手修正,而不是先扣了一个大帽子,掀起一阵风波,之后再说现在好很多了,这是理性讨论的做法吗?我根本认为这次的讨论是白费了,因为这样的讨论应该事先在条目的讨论页进行或是直接进行修改后求取平衡,真的无法接受再到其他地方发动笔战,你都没有做,真的令人无法接受。--robinhou 15:37 2006年8月2日 (UTC)
不是一部分资料﹐是很多资料﹐还有很多我没有放上来﹐需要大量修改的条目是不可成为特色条目的﹐之前确实不中立﹐连基本﹐人人皆知的负面资料也没有﹐例如慰安妇﹐教育限制等﹐甚至连教育也没有介绍﹐那里能够成为特色条目呢﹖另外维基没有规定要先在讨论页讨论才可以放上来﹐请不要自己随便设立规矩。--真实事求是 13:03 2006年8月3日 (UTC)
喔,还有很多喔,麻烦你一次放上来好吗?让大家看看嘛!需要大量修改?到底在哪里嘛?讲了这么多,你看看这里有这么多人反对,这些人不认同你的观点,到底所为何来呢?就如同我前面提到的,至少我个人认为你任意冠上美化日本殖民统治这样的高帽是不恰当的言词,所以我认为你应该要先经过充分与原作者讨论,当然没有维基一定要先讨论过才能反对这样的规矩,我的意见是你既然做出美化日本殖民统治这样的评论,相对就伤害了很多对这个条目有贡献的人,你没有与人交换过意见或是提过编辑的建议甚至也没有编辑加入你说的资料,就直接说编辑者试图美化日本殖民统治?难怪大家义愤填膺,我的意思是你如果单纯建议加入某些资料后再列入特色条目,少一点带有指责的评论,也许不会搞到大家打笔战的局面。--robinhou 17:06 2006年8月3日 (UTC)
不要再把条目里已经有的东西,再拿出来说“这个条目里没有”。慰安妇、教育限制、匪徒刑罚令、经济方面限制,都是条目里面已经有的东西。此外,希望你能把之前指摘我的“不中立的地域观念”这句话收回。我想以我的年纪、我的思想,还没有那个资格被授与这项殊荣呢。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2:39 2006年8月5日 (UTC)

(!)意见:说来说去,我只觉得是有人搞不清楚“中立”的定义,以为放入“国际”、“反殖民”观点条目才能中立,所以硬要不合理的申请。结果是大家都投反对票,又让别人不爽后,才修改说法。这种做法才有违“实事求是”的定义,并让多数写作者感到不悦,伤害许多人的写作意愿。另外,上面丢的许多资料不但叙述不中立,而且错误观点不少,将此当作依据只怕更没有写作与参考的价值,反而让人感到无知:日本人的功过不在于杀多少华人(死于华人之手的华人只怕更多),而是在于其表现的心态与表现的方式,情绪式的表达也许文学、政治上可用,但用在百科上才是真正违反中立。--阿儒 | 这里泡茶 15:38 2006年8月3日 (UTC)

  • (-)反对,屠村事迹应摆在各起抗日事件描述,台联事件更应该放在台湾团结联盟写作。台湾日治时期的条目不是数据库,不应该把所有相关的事情都丢进去。不过个人认为叙述角度可以更全面,增加其他学者的看法。--阿儒 | 这里泡茶 05:56 2006年7月30日 (UTC)
    • 那教育上的限制呢﹖为何完全没有相关资料﹐其他不需要有大量内容﹐但必须提及﹐条目不中立是很明显的。--真实事求是 06:06 2006年7月30日 (UTC)
      • 教育的部分修改即可,我不认为有重要到没提到该条目就完全不中立的部分。--阿儒 | 这里泡茶 06:56 2006年7月30日 (UTC)
        • “维基百科的中立观点(Neutral point of view, NPOV)政策指的,是我们应该要把争论中各方面的声音都公平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在文章中指出或暗示任何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简单讲就是中立的立场,中性的描述。”

这条目的内容偏向台湾日治时期的美好一面﹐非常缺乏恶劣的一面﹐已经远远违背了“把争论中各方面的声音都公平地表达出来”的NPOV要求。如此不中立的条目不可成为特色条目。建议作者参考台湾条目。这条目必须大幅度修改、增加内容﹐因此也远远没达到特色条目内容综博的要求﹐应该撤消。真实事求是 07:43 2006年7月30日 (UTC)

      • 中立是靠各种观点的补充,不是修改成自认的绝对公正观点。以条目的品质而言,该条目的内容完整性已足,观点上可能有加强之需要,但说其NPOV并不合理,至于内容综博,也非“远远达不到”。因此我决定仍然投反对票。--阿儒 | 这里泡茶 07:55 2006年7月30日 (UTC)
        • 我已经举这么多没有列入的资料﹐且这些是很普通的资料﹐连这些普通资料也没有列入﹐若你还是认为“该条目的内容完整性已足”﹐那我也无法再说什么。且据我所知不只是教育﹐似乎在政治﹐经济上对台湾人也是有所限制的。其实先取消特色条目﹐修改后再评选过﹐没有什么不好﹐令条目更加完美﹐更能全面﹐真实的展示台湾在日治时期的面貌。何乐不为﹖--真实事求是 13:54 2006年7月31日 (UTC)
  • (-)反对,内容已经相当充足,有特色条目的水准。还有,如果有些人非常坚持要加入所谓“恶劣、黑暗”的一面,欢迎自己去加。还有,支持阿儒的意见。--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8:21 2006年7月30日 (UTC)
    • 你的说法自相矛盾﹐你说“内容已经相当充足”﹐但你又说“如果有些人非常坚持要加入所谓“恶劣、黑暗”的一面”。很显然﹐你已经肯定这条目非常缺乏“恶劣、黑暗”的一面﹐那显然就是认为内容不充足﹐而且不中立﹐为何又说“内容已经相当充足”﹖这不是莫名其妙吗﹖你这样为反对而反对﹐为了不中立的地域观念而反对的做法﹐对维基是非常不利的﹐说重一点﹐你是在害维基--真实事求是 13:54 2006年7月31日 (UTC)
      • 好,我修正我的意见。请你将你想加的部分加进去,而不是一直在这边吵。还有,我不认同你的“不中立的地域观念”。那请问为何你的意见就不是“不中立的地域观念”、“带有严重仇日情节的不中立意见”?请你收回这句话。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4:23 2006年7月31日 (UTC)
  • (-)反对,夏蝉不可语于冰。我只是想请真实事求是兄在基准上,能在想像与论点比较上(非条目本身)从台湾日治时期香港英治时期比较,而不是台湾日治时期香港日治时期比较。当然,你贴的那些不中立或不正确标签,我也不会去更动,也欢迎你能持平的加入新资料。(我最懒得发起编辑战)。不过我倒提醒要投票者,可以先从真实事求是兄的台籍日本兵和此条目的中立性来做比较。另外,我也觉得此条目列不列入特色条目,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们已经打过最完美的仗了,我虽然不是英雄,但是我周围伙伴都是”-winertai 15:49 2006年7月30日 (UTC)
    • 在此讲些题外话,在很多年之前,我也曾对曾在日治时期统治下的父亲的亲日态度感到不齿,为人之父后,才知道我是如此的无知与不智。类似吴念真电影父亲的两代隔阂,在台湾俯拾皆是,而历经这些隔阂的悲情,连岛内很多很多人都无法了解,何况是其他地区的人。因此,我也不会奢望或盼望其他人了解。不过很高兴的是,这半年来在维基里面看到很多人写了中华民国或台湾的条目,这是种对了解有益的起码开始。--winertai 16:17 2006年7月30日 (UTC)
      • 不要说没有意义的话﹐这条目内容不足﹐不中立﹐不能够成为特色条目﹐就是这样简单﹐如果你很在意特色条目的称号被取消﹐那就修改条目﹐而不是搞人身攻击﹐要对事不对人﹐明白吗﹗--真实事求是 13:54 2006年7月31日 (UTC)
        • 并不是你所认为的不中立就是不中立。照你这样说,我也认为香港日治时期不中立啊。反正只要一个人认为不中立不就不中立吗?(关于你的意见,条目中都有说,请仔细看。)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4:14 2006年7月31日 (UTC)
  • 如果真的如上面所说,观点不够全面,那么我(+)支持撤销,因为特色条目的一个标准之一就是要具有全面性和中立性。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个条目和有许多需要补充,那么它就不应该成为特色条目,特色条目应该是除了文字和排版上的润色之外,已经不需要经常修改和增删内容的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9 2006年7月31日 (UTC)
    • 我相当不清楚,为何在提名特色条目的时候,完全没有这种质疑声音,而现今在短短几周﹔登上首页后就冒出这些观点不够全面﹔中立性不足等严重指控?里面的症结在哪?还盼各位释疑?在各位质疑方面,例如在武装抗日那节,已经多次叙述台民武装抗日的情节,举例,雾社内容中的参与反抗行动的三百名原住民兵勇非战死即自尽,其家人或族人也多上吊或跳崖,史称雾社事件。该事件不但令总督府多位高级官员下台,也成为台湾日治时期最直接且最激烈的武装抗日行动。在教育方面:值得注意的事,日本对于义务教育的规范十分严格,绝大多数的汉人子弟仅能于公学校就读,仅有日本学子与少数社会上层的汉人学童能在师资设备较佳的小学校学习。这种解释还不够吗?--winertai 07:32 2006年7月31日 (UTC)
    • 有位大陆维基朋友在该条目的讨论页说了等大陆解除对维基百科的封锁再提交比较好,这种把维基大陆观点才是全面﹔才是中立的看法,只能说令人寒心。倘使如此,我也无话可说--winertai 07:36 2006年7月31日 (UTC)
  • (-)反对。资料不全面或许有,可以很快修改。但“只注重于日本统治台湾有利的方面”这种极度挑衅的语言实在不该出口,再怎么说也是众人评选出来的条目,若有这种大缺失当初还会投票通过吗?--Koika 10:29 2006年7月31日 (UTC)
    • 资料非常不全面﹐我已经说了﹐“只注重于日本统治台湾有利的方面”是事实﹐与挑舋无关。条目需要大量修改就不能列为特色条目。书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真实事求是 13:54 2006年7月31日 (UTC)
    • 对于部分人的质疑,我只能说,台湾大部分人对这段历史时期的认识是如此。此条目的大纲已经完全包括了台湾高中、国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以及更为深入的部分,资料并没有非常不全面。我认为不需要为了一小部分的缺失而撤销。如果有人要列入大陆方面观点,欢迎。但请注意,这是“台湾日治时期”条目,不是部分大陆人及香港人眼中仇日情节的发泄场所。另外,赞成Koika和Winertai的意见。--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4:23 2006年7月31日 (UTC)
  • (+)支持真实事求是的意见,他说的已经很清楚了。这段历史发生在一个岛上,但是不能只表达那个岛上的人的意见,否则就不中立。--Pierre 14:29 2006年7月31日 (UTC)
    • (:)回应--这段历史发生在一个岛上,但是不能只表达那个岛上的人的意见,否则就不中立。这句话我不太清楚这句话的本意。如果说,最了解这段历史的当事者都不能用最平常的口吻去写条目,那我只能说是中文维基的可悲。这个条目之所以引起不是岛上的人的注目,是因为使用的口气过于中立,没有。--winertai 15:31 2006年7月31日 (UTC)
  • 我针对真实事求是的意见,检查了一遍条目:
    1. 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人在教育上的限制:由于台湾反日运动相当盛行,日本当局除以武力镇压外,竭尽全力建立其统治体制,部署官署机构,巩固开发基础,并设法安抚居民。一切措施猛宽应时适度运用,以树立台湾之全面基础为首要。而在这种情况下,统治机器与不同文化人民间的沟通用义务教育,成为基础中的基础。而事实上,大多限定日籍资格才能就读的日治时期中等或高等教育政策,对台湾人而言,其成就与影响,大大远不如基础教育。(以上引自教育一段)
    2. 对原住民﹐台湾人的一些屠杀行为:我个人认为应该加在各条目中。
    3. 台湾人的抗日行为论述不够全面:这应该放到各个抗日行动的条目中,而不是把这个条目当成大锅炒,什么都要放。目前条目已对抗日活动有一个概略的介绍。
    4. 培养出一批亲日份子﹐其中有支持钓鱼台是日本的李登辉2005年台湾团结联盟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也只字未提:让不少因日本被卷入战争与被镇压的台湾人,在战后依旧对日治时期产生某些程度的怀念。这种怀念眷恋不仅普遍留置于老一辈台人之间,相对的,也某程度影响战后婴儿潮的国家民族认同与族群意识观念。而这种不等于认同日本殖民的两政权比较与缅怀黄金30年代的实情,近年也常常被其他华人世界的华人所无法理解。(引自经济一段)此心态不仅普遍留置于老一辈台人之间,也相当程度地影响了战后台湾对国家民族认同、族群意识观念甚至台独运动。(引自引言)。PS.我认为李登辉等项目应该放到各条目的内容中。
    5. 其他批判:但日本谋取台湾的武力攻占方式,却令部分学者称之为占据。(引言)除了征兵制造成的台湾青年大量伤亡外,被视为“皇民”而无端加入太平洋战争的台湾,也在经济方面大受打击。1944年后,受到盟军25次大空袭影响,受波及的台湾农工生产值于战争结束前的1945年降到最低点。比方,与1937年相比,农业产值只有1937年的49%,工业产值更不到33%。煤矿由20万公吨降到1万5千公吨,电力供应从战前32万瓩,战后仅能供应3万瓩。
    6. 此外,我加入了有关慰安妇的内容。也稍微加强了教育部分的内容。
    • 希望赞成撤销的人,能够再仔细的看一遍条目,基本上你们提出的反对意见都有写。(或许是语气不够强烈,达不到某些人口中“恶劣”的标准?= =")另外,这是“台湾日治时期”,所以“台湾日治时期中,世界对这段时期的观感”或许篇幅并不用太大,欢迎手头有资料的人加。--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5:18 2006年7月31日 (UTC)
  • (=)中立。有人认为“资料不全面、有美化之嫌”,那就去找出你认为缺少的资料将它补上不就好了?这里不是人人都可编辑的吗?但是我也认同“特色条目应该是除了文字和排版上的润色之外,已经不需要经常修改和增删内容的条目”这样的看法,更进一步说,政治性条目的争议性都比较大,两岸各自的敏感性条目都先不要提请为特色条目比较好吧,所以如果本条目被撤消,台湾网友也不要气馁。我加入维基的日子很浅,尚在学习中还不敢随便出手编辑,以上意见如有冒犯,敬请原谅。另外也来说些题外话,今天忍不住来留言,是恰好看到winertai网友所写的:“我也曾对曾在日治时期统治下的父亲的亲日态度感到不齿”,不禁想起我在念小学时(20多年前了),也曾气愤地对班上同学说:“我们家是汉奸!我阿公阿妈、爸妈私下都会讲日语,而且到现在都还是用日本名字。”我的曾祖父在日本时代担任警察,我们家族自然是被强迫皇民化的目标,我阿妈的娘家情况也差不多。同样生于大正四年(公元1915年)的阿公阿妈,从一出生就被教导是日本国民,他们就是在这样无法选择、也毫无自觉的情况下变成某些人口中所谓的“亲日份子”。我想,他们终其一生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该算是日本人、中国人、中华民国人还是台湾人吧。长大以后了解了这些家族往事,再回想小时候的“汉奸”之语,莞尔之余也不免带些歉疚,年少时轻狂又没有多方面探查事物的能力,经常犯了妄下断语的毛病,但愿年长后的我能不再犯这种错误。--Asing‎‎15:06 2006年7月31日 (UTC)
    • 支持Asing,如果有人有意见,就自己去补!(但请注意用字谴词,不要误导读者偏向任何一方)--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5:12 2006年7月31日 (UTC)
      • (:)回应--我已经因为此条目的这些发言,影响我某些既定时程及工作情绪,这对于我是种不可碰及的禁忌。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对于此不再回应。撤销就撤销,我没任何意见。呵呵,网络好玩的地方还很多,我不会拘泥在一个窟窿里。--winertai 15:39 2006年7月31日 (UTC)
  • (-)反对。看了这条目的内容,我有点惊讶,这么具有争议性的条目居然写的让人无法激发反日、亲日、反中、亲中的情绪,而只用中性的叙述来说明发生的事,即使是类似评论的句子也写的那么平淡,不带激情,不歌颂也不漫骂,实在无聊的要命!就资料来看,可被用来美化、丑化这个时期的内容条目里都有,不但有美化之嫌也有丑化之嫌,挺全面的,只不过都被用中性的写法叙述出来,让人看了真的快睡着了@_@Zzz。真要说缺了什么,我认为也就少了评论ㄧ栏,让大家可以在其中丑化与美化日本在台湾的统治。如果增加这ㄧ栏,我想内容会开始变的有趣而充满激情,当然也会开始不中立,这时我将赞成撤消特色。另外,社会运动……〔苍穹之丘已补足了,good!我就不说了〕^_^--Sangye 17:59 2006年7月31日 (UTC)
  • (-)反对。先前就看过这个条目多次,从来也不曾认为有不中立的地方,通篇文章不但详述了整个时期,内容与注释都非常完整,作为一个台湾人,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相当好,指称这篇文章所谓不中立的人是过度的放大日治时期恶的地方,日本统治台湾的时期对台湾的现代化有非常多的建设,当然也有很多的不当之处,我觉得这篇文章已经面面俱到,事实上,甚至有许多台湾人认为日治时期日本人对于台湾的贡献多于破坏,现在台湾的经济基础实际上很多都根基于日治时期的建设,这篇文章详述了整个时期,我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要献出我最大的敬意。在整个华人世界对于台湾的亲日往往不以为然,但这是因为不理解日本在台湾的统治时期做了什么,也不了解在台湾人对于日本的情感,台湾是一个被历史与族群问题严重割裂的社会,要了解台湾要从这些问题着手。日本统治了台湾五十年,实际上有一整个世代的台湾人在光复前一直都认为自己是日本人,这也不能不佩服日本人统治台湾的成功。--robinhou 18:42 2006年7月31日 (UTC)
  • (-)反对。我认为是有不足之处,但要说不中立就太过火了。不足之处诸如一手史料参考的缺乏、时间轴线的问题等等,希望能有改进欧  :) --DevilCHen 06:05 2006年8月1日 (UTC)
  • (-)反对。我想所谓的中立并非不同观点并陈而已,而是要在文体上融合为一体,例如美国条目,就算我觉得也有失中立,也不是粗糙的塞些强烈批判美国帝国主义的语句进去就好,有意见,就引经据典卷起袖子来修改吧。--魔法设计师 06:47 2006年8月1日 (UTC)

(!)意见,特色条目的评选和撤销都是讨论一个条目是否符合特色条目的标准,而不是讨论如何改进以提高条目的质量。那些要求提反对意见的人自己改进条目的维基网友逻辑非常奇怪,他们的潜台词似乎是如果有人认为台湾日治时期不符合特色条目的标准那么就请你自己动手把它写的符合了,总之特色条目是当定了的。提议撤销会有什么后果我早就预见到了,只是没想到有人能想出这么荒谬的借口来辩护。这实在是比条目本身精彩万分。--Mukdener |留言 20:58 2006年8月2日 (UTC)

我认为大家是觉得某些人的意见相当奇怪,根本就不适合放入这篇条目,所以才想请某些人去加加看,看看到底“他们”所认定“不符合中立”的语句、内容到底是什么,没想到“那些人”只是贴了一大堆感觉更不合中立的东西上来,然后还说“这些资料,我也不认同”,这让在此页面讨论的人感到相当困惑。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2:51 2006年8月5日 (UTC)
  • (-)反对,维基百科的精神之一是“请勇于更新页面”。希望提请撤消者别忘了。敝人并不认为此条目失去了特色条目所需的要素。--Ellery 08:09 2006年8月3日 (UTC)
  • (-)反对资料不全面﹐不中立﹐只注重于日本统治台湾有利的方面﹐避开不利方面。请引经据典说出哪里“资料不全面”、“不中立”、“有利”及“无利”的部分,你那么激烈反应,正反应你的“怠惰”,没将你原找到的资料及早张贴上网。--Yyk 08:40 2006年8月3日 (UTC)
  • (-)反对。“资料不全面”、“不中立”,应该是经过客观比较目前现有史料、知识、记忆与该条目内容后的结果,既然我们有办法知道它还有不足,而且知道它不足在哪里,我认为可以针对不够中立及资料不全面等缺憾再加补足,而不是删除!--天上的云彩 与我对话 14:46 2006年8月3日 (UTC)

继续(!)意见:明知道不足的话到底是先补足再成为特色条目还是先成特色条目再补足啊?更何况即便经过补充之后能否符合特色条目的标准还是未知数呢。Mukdener |留言 17:05 2006年8月3日 (UTC)

  • (!)意见:我们在这里只是编写百科全书的条目而已,在很上面的部分说道耻笑、看轻之类的实在是言重了。本条目就内容而言相当全面,有利不利非有利非不利都提到了而且可供查证,行文也很中性,没有爱恨情仇,实是很棒的特色条目。--Sangye 20:51 2006年8月3日 (UTC)
  • (+)支持。因为该条目“资料不全面”、“不中立”。这是一段牵涉到三个国家的历史,应该要有日本人,台湾人,以及中国人的观点。该条目中,台湾人的观点已经齐备,但既然该时期是由日本统治,我认为应该要找个日本的历史学家,或日本的文献资料来补强条目。在有关日本的资料尚未补齐以前,我个人支持撤销该特色条目。 --vegafish - 蠢鱼 19:13 2006年8月4日 (UTC)
很遗憾的,香港日治时期也不符合你的意见。此外,如果列出日本历史学家的意见,可能有些人会气到吐血。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3:00 2006年8月5日 (UTC)
首先,不要比烂,“说另一个条目不好,就可以让本条目符合特色条目。”十分不合理。另外,我是台湾人,自认为该条目的确有缺少日本人的观点、日本的历史资料。我想严以律己(台湾相关条目),并没有错。至于香港日治时期,我并不是香港人,我自认为没有资格,也无法提出中立的观点,这应该是香港维基人本身要有自觉,觉得该条目不符合特色条目再提出。最后,有些人会气到吐血,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些人?但是维基百科并不能为了迎合少数人,就不加入日本观点的资料。我依然认为,台湾日治时期条目,由于是日本政府统治,应该加入日本政府、日本人观点,若有困难,至少将一些日本的书籍或参考资料列出或是翻译,进而符合真正的特色条目。 --vegafish - 蠢鱼 05:02 2006年8月5日 (UTC)
香港日治时期是特色条目,跟它比烂或不就承认台湾日治时期比这条目好啰?另外,目前条目里根本没有评价的部分,不不知道加日本人或对岸的评价的作用在哪?是让条目内容被破坏,还是把世界各国(别独厚中日两国嘛,把美国、法国、英国、印度、南北韩、俄罗斯等国的意见都找来吧)对此事件的看法都加进来才叫好条目呢?--阿儒 | 这里泡茶 15:30 2006年8月8日 (UTC)
首先,我个人的确觉得该条目比香港日治时期佳。其次,我指的并不是评论,既然是日本治理,理应要有日本政府或是学者的资料参考或佐证。(至于中国应该就不必要,我修正我的说法,十分抱歉。)连不相关的马来西亚朋友,都能看出来这个问题,我想在条目上面的确有加强的必要,谢谢。 --vegafish - 蠢鱼 10:28 2006年8月13日 (UTC)
  • (+)支持。同意提请撤销者的意见。--Derek He 01:31 2006年8月5日 (UTC)
  • (!)意见:参拜靖国神社/台联/甚至李登辉跟日治时期有何关连。A-giâu 05:50 2006年8月5日 (UTC)
  • (-)反对本条目内容相当全面,兼容并蓄的说明日本统治台湾期间的功过是非,语气亦四平八稳,没有流露出明显的亲日/反日情绪,很符合特色条目的要求,当然论点仍有可以补充之处,但必须注意加入后不能影响文章的流畅,因此反对撤销。还有不要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多数人赞同,就说他人在搞人海战术,这对来此讨论的维基人并不公平。--小篮子....找他抬杠? 12:34 2006年8月9日 (UTC)
  • (-)反对Kaihsu 15:34 2006年8月9日 (UTC)
  • (-)反对,我相信就算取消没成功,以后绝对还是有人会提的。有人说黑暗面,我去看的结果,都有列出来。本篇内容甚至写的比教科书好。如果写了一堆黑暗面,相信也会有人说这"不中立"。Andychay2 18:17 2006年8月9日 (UTC)
  • (-)反对,所谓的不中立,只不过是不符合某些人仇日思想罢了,还有,台湾人诠释台湾史有何不妥,中国大百科难道会去参考日本人对南京事件的看法? hikaru 08:00 2006年8月10日 (UTC)
  • (-)反对内容用词已经相当中立,系统性的介绍也很全面。对想在短时间了解该时代背景的读者来说是不错的参考。JEFF 22:08 2006年8月13日 (UTC)
  • (+)支持,文章一开始有过度演绎之嫌, 日本人的统治就叫"日治时代", 国民党的统治就是"威权时代", 日本统治时期难道不比国民党更威权? "而从此看,台湾民众对日本的好感仍深,最大的原因..."之语, 添加了作者(或特定人)的推论及评断, 有失中立之嫌.

投票结果:19人投票,4票支持,15票反对,未获通过撤消。

评选过程支持票数只是刚好达到2/3,而非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所说的“2/3以上”。评选时,反对者提出译笔生硬;支持者虽说支持却同意反对者的意见,认为译笔“可以改进”,不符合特色条目无须大改的原则。-- tonync (talk) 01:20 2006年7月28日 (UTC)

  • 看来我粗心了。(+)支持撤销--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23 2006年7月28日 (UTC)
  • (+)支持撤销。不过另一方面,个人认为这属于管理员不慎所发生的技术错误,直接取消特色条目资格并在讨论页析明原因即可,不必劳师动众送交撤销页面。--winertai 02:24 2006年7月28日 (UTC)
  • (+)支持,并赞同winertai的看法。--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2:28 2006年7月28日 (UTC)
  • (+)支持。我认为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引入对条目评分的量化准则。--Alexcn 16:12 2006年7月29日 (UTC)
  • (+)支持撤销。Grokus 14:15:07 2006年7月30日 (UTC)
已经撤销--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5 2006年7月31日 (UTC)
因为主要理由出现错误,因此投票无效,回复为特色条目,若不同意,请再次提呈撤消。--孔明居士 08:29 2006年9月5日 (UTC)

提案撤消特色条目者撤回提案 资料不全面﹐不中立﹐只注重于日本统治香港时不利的方面。而且行文之中有诸多不中立之处,例如“日军在香港杀人无数”、“日治时期香港"经常"有市民饿死,甚至出现人食人事件...日军滥杀无辜,可以在街上"任意"杀人.....”,感觉整个条目充斥着仇日的主观性,并且暗示读者:“日本统治香港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3:46 2006年7月31日 (UTC)

  • 日军在进驻香港是的确有些随便杀人(主要是西方人,华人倒是还好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57 2006年7月31日 (UTC)
  • (-)反对,我不同意“整个条目充斥着仇日的主观性”。可能支持撤消者未曾仔细检视条目,其实当中也有内容记载日本统治对香港的建树,例如首创分区管治、首创身份证明文件、设立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等等,可见资料并非不全面。而另一方面,你所引用的句子,确实是当时的事实,并无任何主观成分。 -- Kevinhksouth (Talk) 05:46 2006年7月31日 (UTC)
  • (-)反对,这条目内容就事论事﹐连日军占领香港时期很少的建树也写出来﹐非常有水准﹐值得那些写出不中立条目的作者借鉴--真实事求是 14:01 2006年7月31日 (UTC)

4支持,6反对 -> 未通过--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12 2006年11月22日 (UTC)

以下的这批条目是我在8月30日清查出来的没有列明参考资料的特色条目,当时有19条,放在互助客栈供大家讨论之后大部分条目已由当初的编写者添加了参考资料,只剩下5条没有人添加,另外还有1条只添加了1项注释,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将这6个条目提请到撤除特色条目的投票里。--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7:31 2006年11月9日 (UTC)

  • (!)意见, 建议尽量联凤有关条目的主要编辑者, 而撤销的时间可以适当延后 (如一至两个月). 若一至两个月后没有人愿意作出足够的改善, 便再作商议. 无论如何, 除非本人撤回, 否则本人的撤销投票一直有效.--Johnson Lau 15:18 2006年11月11日 (UTC)
  • (!)意见,建议全部改成优良条目。--蒙人 ->敖包相会 20:58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优良条目都必须列明资料来源,也就是说没列明资料来源的话连优良条目的评选标准都没有达到。--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2:59 2006年11月12日 (UTC)
  • (!)意见,成为特色条目是很多人的心血结晶而成,建议先联络当初的主要编辑者,相信他们都愿意花些时间补充。要记住,来这里的人都是义务性质,不是读书考试,可能部分人在现实生活繁忙中。如果先冻结条目,待补充参考来源后予以恢复,会否较为好?--Paparazzi(追访) 12:55 2006年11月12日 (UTC)
  • 没有列明参考资料,8月30日时曾放至互助客栈讨论,并且在条目上加上了相应的模板,但至今仍没有人补充参考资料,所以只好提请撤消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7:21 2006年11月9日 (UTC)
    • (+)支持撤销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3:15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支持撤销, 而且太多版权照--Johnson Lau 03:39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支持撤销, 不符合wikipedia:生者传记的要求--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43 2006年11月10日 (UTC)
    • (-)反对撤销,点阅率极高的指标作品,应妥善处理。--winertai 04:49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 如果没有人愿意妥善处理又如何? 除非阁下愿意改善, 否则这个反对理由不能成立--Johnson Lau 04:52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第一,没列明参考资料不足以成为特色条目,是后来强调推动的。当初投票并没有此项说法。第二,阁下语气相当的冲,请在不了解来龙去脉前,不要自以为是的狂妄说着“不能成立”。我有我投票和质疑的权利,你无权说项。第三,该条目的无版权照,请阁下一一提名删除,我评选或观看此条目时,并没有相关讯息。第四,另外我也要提醒提名者,你当初忘了加列撤销投票模板,我已经加了。如果可以,奢望长夜兄,利用各种管道多加宣传或通知原投票者或提名者,不然,嘿嘿,以后有得吵欧。--winertai 05:14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1. 没有参考资料根本是违反正式方针,根本不可能是一条合格的条目, 更不用说"是维基百科典范"的特色条目. 2. 你有投票和质疑的权利,我也有质疑你的投票和质疑的言论自由, 当然你也质疑我对你的投票和质疑的质疑的权利, 我不会说你无权说项。3. 公平使用是可以的, 但不鼓励; 但如此大量使用, 是否"公平使用"已可质疑; 同样, 这不会是"维基百科典范"--Johnson Lau 10:05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sorry,没加撤销投票模板是我的失误,但我在8月30日开始就一直在互助客栈发起讨论,并且在条目内加上了没有资料来源的模板,已经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宣传。再回到这个条目,且不说符不符合特色条目的入选标准了,这个条目连“Wikipedia:生者传记”和“Wikipedia:可供查证”两项维基的基本方针都没有遵循,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一个条目点阅率高低和它是否应该是特色条目根本没有关联,毛泽东蒋中正六四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肛交等条目点阅率更高,但它们也都不是特色条目。--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5:34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长夜兄别这么说,也请你千万别误会我的善意,我只是就事论事。另外,个人认为王菲此条目与上述你提及的条目,就条目素质上,是稍占上风,其争议性也没有那么高。除了这,王菲这条目,常是我提醒维基新朋友撰写知名人物(尤其是艺人)的范本,这样就撤消了,我是蛮觉得可惜的。--winertai 05:57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 一条没有任何参考资料, 又不符合生者传记方针, 除了版权照以外什么照片也没有的条目, 还有什么资格作为撰写知名人物的范本? 若不能改善, 还是撤消了不要再误导新手旧手为好.--Johnson Lau 15:30 2006年11月11日 (UTC)
    • 你可以认真看看“Wikipedia:生者传记”这个方针,其中有一句话:“必须确保该条目之正确性,坚持使用高质量的参考文献——特别是个人生活细节。有关在世人物之无来源或来源待考之负面资料应立即自该条目及其讨论页移除。”也就是说对于生者传记来说,注明来源的要求比其它条目更加严格,而王菲的条目里,在“谢霆锋”一节中没有注明任何资料来源,这一节本来就应该全段删除,除非有人去一一考证每一句话,并补充上参考资料的来源。--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6:34 2006年11月11日 (UTC)
    • (+)支持非常不错的条目,但目前已违反特色条目评选正式方针。--Ffn 15:20 2006年11月12日 (UTC)
    • (-)反对撤消--Hennessy 17:04 2006年11月14日 (UTC)
    • (-)反对撤销,这条目可作为防止条目带有“追星”成分的好榜样,应保留其特色条目资格。pan浩 19:26 2006年11月14日 (UTC)
    • (-)反对撤销,已有维基人补充了参考资料来源。--孔明居士 04:03 2006年11月15日 (UTC)
      • (:)回应, 文中仍有多处"来源请求"没有处理, 不符生者传记方针. 要不加上来源, 否则可直接删除有关内容--Johnson Lau 04:39 2006年11月15日 (UTC)
    • (-)反对撤消。理由同上。--涓生 04:32 2006年11月15日 (UTC)
    • (-)反对撤销,不错的条目,容后补充资料来源。--Paparazzi(追访) 08:43 2006年11月18日 (UTC)
    • (-)反对撤销。这是点阅率极高的指标作品和王菲小姐曾为香港什至中国大陆乐坛作出很大的贡献。--Kenny Ng

1支持,7反对,2中立 -> 未通过--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12 2006年11月22日 (UTC)

  • 没有列明参考资料,8月30日时曾放至互助客栈讨论,并且在条目上加上了相应的模板,但至今仍没有人补充参考资料,所以只好提请撤消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7:21 2006年11月9日 (UTC)
    • (+)支持撤销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3:15 2006年11月10日 (UTC)改为(=)中立。如果能补充更多的话会更好。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6:42 2006年11月11日 (UTC)
    • (+)支持撤销--Johnson Lau 03:39 2006年11月10日 (UTC)同上--Johnson Lau 15:32 2006年11月14日 (UTC)
    • (+)支持撤销--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42 2006年11月10日 (UTC)
    • (-)反对撤消,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被撤消,维基也是过于没有人情味了。这几个月我在国内,很难上维基,也并不知道曾经讨论过,更没有任何人通知我。虽然上维基也是编辑少量条目,也没注意长沙条目有改动。长夜删除了小为所补充的参考资料,理由是非原作者参考过的资料。我是条目大部分内容的编辑者,如果我不在的话,莫非其他人提交的参考资料就不能代表是参考过的?毕竟很多内容是从多数信息资源而获得,所以我认为并不是说一定要找到编辑者最初参考的原始网页才算是正确的参考资料,而是和文章内容的论调相一致的,都可以算为参考资料。

我获得长沙条目在提交撤消的消息,纯粹是因为我在其他论坛注册了网名,有其他维基网友在那个论坛里提醒了我。身为该条目的提请撤消者,是不是也有义务对条目重要编辑者予以一定的告知呢?我觉得很多这样的误会是容易产生的,信息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在提请撤消时,也希望提请撤消者要在撤消当天就在原条目上放上模版。在这里也感谢Winertai的举手之劳。--涓生 15:06 2006年11月11日 (UTC)

在国内登维基还是很不稳定,我经常做出编辑后就连接不上维基,导致所有编辑的内容丢失了。另外这么多特色条目只因为参考资料问题就要求被撤消,也实在有些小题大做了。补上参考资料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希望每次提请撤消前,要义务地通知条目编辑者。幸运的是这个月是可以上维基了,不然被撤消了我都不知是怎么回事。--涓生 15:11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反对,后来者所补充之参考资料只要是能证明文中内容可查证性,便可接纳,维基是众人所共建,条目实非一人或少数人所有,因此实难以要求内容原加入者在其他补充。现实上,那个参考资料补充要求模板其实正是要各维基人为了此条目的内容加入相应的来源,以确保可供查证,而非只为原内容加入者而立。--孔明居士 15:20 2006年11月11日 (UTC)

但是既然作者在此,则请加入当初所参考之资料,因为始终作者加入资料费时较少,亦方便了各维基人。--孔明居士 15:25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 请看看现时的页面, 是完全没有参考资料的, 故本人难以理解阁下的回应. 如阁下认为补上参考资料是很容易的事情, 而阁下现在又能上维基, 请尽快做好.--Johnson Lau 15:18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这一点都不难以理解。我发现该条目要被撤消,于是立即登陆维基在这里留言。同时,我也在查询资料的地址和所用的书籍。当然这还是需要一点时间的,不可能一瞬间完成。而请您看长沙的历史编辑记录,可见我还是很快完成了资料的补充。--涓生 10:27 2006年11月12日 (UTC)
    • (!)意见,涓生兄与孔明兄的见解,真是一针见血。我要郑重强调列参考资料绝非等于可供查证,而此条后来通过的方针与生者传记方针相同,重点绝对不是用来“修理特色条目”而是避免争议新条目或新争议内容的出现!!!我并非质疑大家对特色条目的高标准要求,但是撤销特色条目兹事体大,望请做好宣传工作,以避免纷争。--winertai 15:38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 以下是WP:V的第一段: "维基百科只会发布可供查证的、而且非原创研究的材料。撰写良好百科全书文章的关键之一,就是要谨记百科全书应该只依据已经获得具公信力的出版者出版过的事件、主张、理论、概念、意见和论证。维基百科的目标是成为一部完整而可靠的百科全书,所以编辑者应该引述可靠来源,编辑的内容才可以让读者和其他编辑者进行查证、验证。" 如果所有资料都是只依据已经获得具公信力的出版者出版过资料来写, 为何不能明显地列出这些资料的来源?--Johnson Lau 15:47 2006年11月11日 (UTC)
      • 我再次为没有及时在条目挂上撤消模板说声SORRY,但我在8月30日已经在互助客栈发起过相关讨论,并且当时19条没有列明来源的,已经在各位维基人的努力下缩减到5条,在最后剩回的那些条目,我也加上了补充参考资料的模板。现在是11月11日,我觉得我已经作了充分的努力去宣传,不能一一通知原作者是因为每个特色条目的编辑人数太多了,我实在做不到去一一通知,请谅解。另外,请不要把条目提交到这里投票就认为是没有人情味,如果没有反对者的意见,条目的质量永远止步不前。--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5:49 2006年11月11日 (UTC)
        • 相信是因为通知每个编辑者过于繁琐所以您没有通知,不过目前看来误会确实存在。您在8月30日发动过讨论,可惜当时的湖南维基人由于网络封锁而可能都无法参与讨论,所以错过讨论而对该提议一无所知。另外我说为什么没有人情味,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采用这么简单的理由就申请提交撤消特色条目,而这个参考资料的补充实在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没有补充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该消息(8月30日的讨论)没有传达到主要编辑者这里。再说您主动删除了小为的补充,我也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举动,原因已经列出并有人赞同。话语有点过激,请谅解。--涓生 16:12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在“Wikipedia:可供查证”的维基方针里有这样一句话:“进行编辑的编辑者有提供证据的义务。因此,编辑者应该要提供参考资料。任何缺乏来源的编辑可以被移除。”注意,这里所说的是进行编辑的编辑者,而不是他人去提供参考资料。事实上,你也可以看到,小为因为没有参与过该条目的编辑,他提供的参考资料能验证的内容非常的少。所以我只认为我删除的做法有争议,而不能说是不合理。最后,删除小为的参考资料和我提交该条目上来撤消也没什么关联,1、我提交撤除在前,小为补充在后;2、纵使小为补充的参考资料合理,也只能验证很少的一点内容,对于长沙市这样一个内容丰富的特色条目来说,是完全不够的。最后谢谢你作为原作者补充上更准确、更丰富的参考资料,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维基百科做得更好。--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7:05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多谢你的解释,我想误会都已经消散了。很赞同你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为维基的发展继续努力!--涓生 01:40 2006年11月12日 (UTC)
            • 刚才仔细看了一下可供查证,我依然认为长夜的理解有偏差。进行编辑的编辑者确实有提供证据的义务,但请你也要注意到,可供查证中并没有说不是进行编辑的编辑者没有义务和权利提供参考资料。非本条目的编辑者就没有提供参考资料的义务和权利吗?既然非编辑者提供的参考资料也能证明编辑者的来源,因此我希望以后能够都宽容地对待非编辑者提供的资料,除非出现明文禁止非编辑者提供参考资料。小为补充的资料验证的内容确实不多,但也是应该保留的。--涓生 02:10 2006年11月12日 (UTC)
    • (-)反对,同意孔明居士的意见。--无墓孤魂 15:52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反对,理由同上。--Finblanco 08:56 2006年11月12日 (UTC)
    • (-)反对,已补充参考资料。另外在这有几点小小疑问,倘使撤消原因不复存在或明显改善,以往赞成票算数吗?是否该撤消就不成立?如果提名人撤出撤消的话,又是怎样因应?谢谢。--winertai 03:27 2006年11月13日 (UTC)
      • (:)回应,1、以往的赞成票是算数的,因为在规则当中没说不算数,如果一个条目的撤消原因已不存在或明显改善,我觉得最好通知每一个投赞成票的人,让他们重新关注一下,以决定是否改变所投的赞成票。2、关于提名人撤出撤消,我认为要看是否有赞成票,如果有,则不应该撤出,因为还有人赞成的话就没有达成共识;如果没有,则我认为可以撤出,因为所有投票者都认为不应该撤消,而提名人也改变看法了,所以形成了共识。不过关于这条,规则上也没讲,只是我的看法而已。--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5:35 2006年11月13日 (UTC)
      • 坦白说, 我不认为现在的版本中资料来源部分是及格的, 在没有文内引用的情况下, 要查证是非常麻烦的事. 只是基于历史原因才需要妥协. 如果这条目现在才申请成特色, 我是不会赞成的.--Johnson Lau 05:18 2006年11月13日 (UTC)
        • 如果您真的阅读了现在版本中的资料来源,我相信您会收回上面的留言。可惜其中的两本书您无法阅读,所以您也无法作出准确的评价。即使您无法阅读上述两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您也可以查询资料来源所给出的这几个网址[2] [3]。我也相信投反对票的人也并非妥协。再说有很多内容是我自己通过常识进行总结的,比如长沙历史,长沙经济中的一部分,这些反映了客观事实的文章中,有很多是凭平时的阅读而得知的,零零散散的来源如果全部放上去,会比整个条目都要长。现在所列的可见的资料来源,至少反映了80%以上的内容,还有20%的内容,可以几乎都从那两本书中找到。--涓生 06:06 2006年11月13日 (UTC)
    • (-)反对撤消--Hennessy 17:04 2006年11月14日 (UTC)
    • (-)反对撤消--赞成提高条目质量的做法,但是由于登陆网络实在困难,对近期的一些合作没法及时参与。理由赞同孔明居士,也理解涓生cncs 23:50 2006年11月16日 (UTC+8)

7支持,4反对 -> 未通过--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12 2006年11月22日 (UTC)

  • 没有列明参考资料,8月30日时曾放至互助客栈讨论,并且在条目上加上了相应的模板,但至今仍没有人补充参考资料,所以只好提请撤消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7:21 2006年11月9日 (UTC)
    • (+)支持撤销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3:15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支持撤销--Johnson Lau 03:39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支持撤销--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41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支持撤销--倒不是所谓有没有列明参考资料﹔当初评选时,我就独排众议的质疑此条目的排版书写和冗长内容,较不适合成为特色条目。--winertai 05:10 2006年11月11日 (UTC)
    • (+)支持撤消。--Hennessy 17:04 2006年11月14日 (UTC)
    • (+)支持撤销--Jason22(请留言) 08:06 2006年11月19日 (UTC)
    • (-)反对撤消。--以后的日子, 一定会有很多人会寻找此条目Themathsking 08:45 2006年11月17日 (UTC)
    • (-)反对撤消。Jasonhuen 06:48 2006年11月19日 (UTC)
      • (:)回应因内容长而要撒消特色条目,是否有些问题?那些内容是在足球界中举足轻重。无非大家想见到只有几个字的维基百科码?如你想见到,便支持吧!
        • 撤消的理由是没有参考资料---Johnson Lau 08:49 2006年11月19日 (UTC)
    • (-)反对撤销--Chong Fat 01:06 2006年11月20日 (UTC)
    • (+)支持撤消。--Acepatrick 13:40 2006年11月20日 (UTC)
    • (-)反对,给我十天时间,我即使开夜车,也会把报导2006世界杯的资料来源补下去。--什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10:12 2006年11月22日 (UTC)

3支持,6.5反对 -> 未通过--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12 2006年11月22日 (UTC)

  • 没有列明参考资料,8月30日时曾放至互助客栈讨论,并且在条目上加上了相应的模板,但至今仍没有人补充参考资料,所以只好提请撤消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7:21 2006年11月9日 (UTC)
    • (+)支持撤销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3:15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支持撤销--Johnson Lau 03:39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支持撤销--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41 2006年11月10日 (UTC)
    • (-)反对撤销,明显是译自英维基内容,该英维基条目就是参考资料--Onsf 14:05 2006年11月11日 (UTC)
      • (!)意见 英维基于Current squad 2006/07指出球员资料来自Real Madrid, the Spanish league and UEFA,应可作为部分资料来源--Onsf 14:11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 要求可供查证是维基正式方针, 节录四点如下:
    1. 维基百科只会发布可供查证的、而且非原创研究的材料。
    2. 要谨记百科全书应该只依据已经获得具公信力的出版者出版过的事件、主张、理论、概念、意见和论证。
    3. 编辑者应该引述可靠来源,编辑的内容才可以让读者和其他编辑者进行查证、验证。
    4. 可供查证就是让百科全书精确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我们强烈鼓励您编写条目的时候,一定要提供可靠的资料来源。
(节录完毕)
请注意, 维基本身不能作为查证来源, 因为每一篇维基文章都不是原创研究, 所以都应该有外部参考. 如果所谓的参考是ja参考en, zh又参考ja, 但en本身却没有可查证来源, 那就所有版本都会变成原创观点了.我不会认为所有文章都要达到这要求, 但推荐, 优良及特色条目必须做到. 这要求是正式方针, 大量不按正式方针编写的文章方会限制了维基百科的发展. 请想清楚:"非原创研究必定会有资料来源"是一重言句, 既必有资料来源何以不加上? --Johnson Lau 14:45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反对,其实当时为什么非常多人支持呢?--什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15:29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反对撤消。--Hennessy 17:04 2006年11月14日 (UTC)
    • (-)反对撤销。--Paparazzi(追访) 08:43 2006年11月18日 (UTC)
    • (-)反对撤销。Jasonhuen 11:44 2006年11月18日 (UTC)
      • (:)回应
    1. 模板和主条目完全没有关系,和撒消完全没有关系!
    2. 很多劲敌资料,在英文版等也没有,和翻译没太大关系。
    3. 若看其他球队,本条目已是最详细条目,是球队中的特色条目。
    4. Ro(Română)版更比中文条目严重地翻译英文版,莫非他们也不按正式方针编写而得到特色条目?

总结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理由撒消特色条目!Jasonhuen 12:04 2006年11月18日 (UTC)

    • 理由就是没有参考资料--Johnson Lau 04:49 2006年11月19日 (UTC)
    • (-)反对撤消。--Raiden 12:46 2006年11月19日 (UTC)
      • (:)回应没有参考资料,就代表没根据吗?你一到皇马世界,都可见到很多有关资料!所以,因没有参考资料而撒消特色条目,更加令中文维基发展不济!Jasonhuen 06:53 2006年11月19日 (UTC)
    • (-)反对撤销,纯粹介绍,大部分资料取材自官方网站--Chong Fat 01:05 2006年11月20日 (UTC)

4支持,4反对 -> 未通过--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12 2006年11月22日 (UTC)

  • 8月30日时因为没有列明参考资料被放至互助客栈讨论,并且在条目上加上了相应的模板,但其后只有一个维基人添加了一条注释,相对于这个条目来说,是完全不足够的,所以只好提请撤消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7:21 2006年11月9日 (UTC)
    • (+)支持撤销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3:15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支持撤销--Johnson Lau 03:39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支持撤销,现在的标准来说,可能是勉强了。而且很多新的内容也没有及时更新--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40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支持撤销,同意书生意见--无墓孤魂 11:03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反对撤销,内容不错,亦一直有人在编辑,我认为参考资料只是辅助,不一定要多少条才算足够,重要的还是条目内容水准。而不应执著于形式。--Onsf 14:16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列明参考资料是一项正式方针。既然特色条目是维基的典范,又怎能违反正式方针?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4:53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回应, 如果我说: "尊重版权只是辅助,不一定要完全是GFDL才可以,重要的还是条目内容水准, copy and paste 一些人家的东西也不要紧。而不应执著于形式.", 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同意吧? 为何WP:GFDLWP:V都是正式方针, 却只需要遵守前者? 作为堪为维基百科杰作典范, 特色条目绝对需要符合所有正式方针, 如果连典范都不守正式方针, 还有什么需要守. 最后, 在每次按"保存本页"或Alt-s之前, 请看清楚下面这句: "您的贡献内容绝对不得侵犯任何著作权,并必须可供查证。您同意将您的贡献依GFDL授权释出". 可供查证是必须的, 不是辅助--Johnson Lau 14:54 2006年11月11日 (UTC)
    • (-)反对撤消。--Hennessy 17:04 2006年11月14日 (UTC)
    • (-)反对撤销,内容充足,加入了一些参考资料,请继续补充。--Paparazzi(追访) 19:33 2006年11月19日 (UTC)
    • (-)反对,内容达特色条目要求,不过半同意书生的意见--什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10:10 2006年11月22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