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维基简讯/2014/2月/单页版本
维基消息
编辑维基百科Wikipedia十三岁生日快乐!
编辑1月15日是维基百科(Wikipedia)诞生的日子,自第一个版本——英文版于2001年1月15日上线之后,在过去的13年,维基百科的社群不断在提供自由的知识,取得知识者无需付出任何代价,亦无需受广告困扰,因此,维基百科的条目数不断上升,并成为了世界上访问量第五大的网站。
据Alexa Internet和comScore的统计,维基百科是世界上最常浏览网站前十名之一。而维基百科使用量的快速增长也促使它在Google搜寻结果中拥有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使用的发展,维基百科也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内容也陆续使用于学术研究、书籍刊物、会议报告和法案资料等使用,维基百科也经常被作为新闻资料的来源使用。英国广播公司认为“维基百科”这个词语成为21世纪的重要名词之一,与Google、Facebook和YouTube已经成为令人熟悉的词语,甚至如同20世纪的可口可乐一样作为品牌而不再需要解释。
至2013年1月,英文维基百科已有415万个条目,而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越12亿次。在各种百科知识网站中,维基百科的内容质量最高。你曾经编辑过维基百科的条目吗?感谢所有为维基百科做过贡献的人!
维基媒体基金会创立10周年——分享学习 十年有成
编辑2013年是维基媒体基金会支援维基百科与其姊妹计划、来自全球社群成千上万的志工贡献者的十年庆。平均每个月,有五亿的读者会使用由维基社群所贡献的开放知识,超过280种语言版本。这么非比寻常的成果是需要社会运动才能达成。2003年,Jimmy Wales在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得堡创办了维基媒体基金会,为维基百科和其快速发展的姊妹计划提供了长期、永续的未来。现在基金会座落于旧金山市区,基金会雇用超过170名职员,同时为国际维基媒体社群提供技术面、程式面、财务面以及法务面的支援与指引。
维基百科成立迈入第13年,其他语言版本相继诞生,中文维基百科亦于2002年出现。维基百科是由属于非营利组织的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托管与资助,同时维基媒体基金会还管理包括维基词典与维基教科书等与维基百科相关的计划,维基媒体基金会的经营主要是依赖公众或者企业的捐赠和补助金。在维基媒体基金会的主导之下催生数项姐妹计划。2002年12月时推出了提供具有字典功能的维基词典,不久维基媒体基金会推出收录话语的维基语录,以及同样共同协作编辑提供自由教科书暨注释说明的维基教科书。在这之后维基媒体基金会也陆续推出收集自由内容之多媒体的维基共享资源、提供各种民众所编写之新闻的维基新闻、作为物种目录的维基物种、收录有采用GNU自由文件授权条款或者其他公共领域文字档案的维基文库,以及作为收录自由内容的网络学习资源与提供自由线上教学环境的维基学院计划,与2012年8月加入的自由的世界旅游指南-维基导游。然而在所有的计划之中,只有维基共享资源其完整度能够与维基百科相比。
“ | 为了庆祝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十周年,基金会想要与您分享部分促成此事之热情群众的心声。 | ” |
- 感言摘录:
- Lutho
我是一个17岁男生,与我的单亲妈妈、妹妹、弟弟、还有我的表姐跟表姐小孩,一起共同生活。我们住在一间窄小简陋的木屋中,没有人有工作,靠着每个月仅仅1100卢比(约计100美元)的补助勉强的活着。当我12年级毕业后,我想要取得地理学的地质学理学士学位(BSc Degree in Geology)并在南非这工作。维基百科对我非常有帮助,让我在做作业以及专题时,只要上维基百科,就能得到所有我需要的资讯。每学期我的成绩都有所进步,皆因我在维基百科上所获取的资讯。
— Lutho,Sinenjongo高中学生,南非开普敦Joe Slovo Park区 非洲的维基百科零点计划(Wikipedia Zero)请愿者
- Jimmy Wales
很难想像在2003年,维基百科仅仅在两台服务器上运行--刚开始我是自己管理的。十年过了,基金会持续满足著透过稳定而让人信任的基础设施,支持维基百科的这个角色。能够让梦想成真,这都要感谢下列这群人:数百万名信任我们的捐款者、辛勤工作的专职人员、充满远见的董事会成员、以及成千上万的志工们--尤其是志工们,因为他们不只是管理形塑我们的专案,同时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基金会之营运。
— Jimmy Wales,维基百科共同创始人
身边的逸夫楼照片上传活动
编辑中文维基百科志愿者及维基爱古迹中国项目组共同举办的纪念邵逸夫的照片拍摄活动,旨在通过召集大家寻找和发现身边的逸夫楼,为维基百科和其他维基媒体计划提供高质量多样性的照片,借以纪念邵逸夫爵士在两岸四地乃至全世界的捐资助学的慈善活动。
活动要求如下:
- 照片上传截止日期为2014年2月15日早上八点(UTC)
- 照片需上传者本人拍摄。带有exif信息的原始图片为宜
- 照片的内容须以邵逸夫而命名的“逸夫楼”、“逸夫学校”等建筑为主,但不限于其外观及所在地域
- 参加照片需在维基共享资源上传时添加至“Category:Shaw Memory Campaign”分类中
- 活动将由公开召集的志愿者评审选出五张最佳照片,获奖者以及上传照片最多的志愿者将分别获得价值人民币50元的维基百科纪念品。(江浙沪包邮,超出邮费需自理)
中文维基导游正式建站
编辑维基导游起源于2004年10月7日的维客旅行(Wikitravel),当时的许多作者和管理员希望建立起该网站的德语分支。但由于维客旅行的运营权已于2006年4月20日收归于Internet Brands所有,wikitravel.org这一域名也不能被再次使用。德语作者们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维基导游以复刻Wikitravel的方式运行。于2006年12月10日上线,2012年8月加入维基媒体基金会。
维基导游是个世界旅行指南的维基项目,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维基导游人协作构筑。维基媒体基金会运作著维基导游的服务器,因此维基导游与维基百科、维基词典以及其他伟大的维基项目一样,同属于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维基导游项目内容使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协议授权,因此可供其他用户自由地用作商业用途。同时访客可以免费访问任何内容,并可以自由下载离线版本。对此类计划有害的商业性影响,例如来自旅游业的影响,被排斥于计划之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文维基导游的副标题。旅行的趣味不能缺少分享知识的精神,这便是构筑维基导游的砖块。旅客们在大街上相遇时会彼此交换信息,你来自哪里,我要去的那个地方怎么样?维基导游可以让这件事情变得简单,并且允许其他人分享维基导游的信息,维基导游的自由版权协议意味着你可以广泛地传播它们。维基导游让旅行变得更简单——只因为它是自由的。
中文维基导游正式建站,欢迎各位贡献维基导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询问处”已改名为“知识问答”
编辑中文维基百科于2006年11月7日由User:Stewart成立“询问处”,在英文版对应版面是Wikipedia:Reference_desk,是解答任何与维基百科无关的问题的地方,就像图书馆的询问处,或者奇摩知识+和百度知道之类的服务,适用于进行个人问题的寻求解答之处,并且不作为个人作业解答或作为宣扬个人主张或就某个议题发起讨论。
由于数个用户不断在询问处问关于维基百科的问题,为免混淆,“询问处”已改名为“知识问答”,参阅相关讨论。
外界关注
编辑德国法院要求维基百科验证发布内容,保证真实性
编辑半岛电视台网站11月28日报导,德国司徒加特法院裁定维基媒体基金会应对其维基百科上的内容负责。
该法院表示,由第三方撰写发表的维基百科内容虽不需由维基媒体基金会检查,但如果有人投诉某项条目,维基媒体基金会有必要介入审查,若其内容与事实不符,基金会应当负责删除该条目。且维基百科若不执行此项法令将有可能受到法律上的惩罚,有关当局也可能对其实施制裁。
报导指出,该法院日前受理了一起与维基百科有关的诽谤案件,原告表示维基百科上发布的一篇与他有关的条目纯属污蔑,并要求维基百科删除这些条目。由于在那起诽谤案件中,有部分的事实已被证实为虚构,该法院裁定维基百科应尽速删除不符事实的条目,以免受罚。
法院发言人强调,“网站方在制作条目时必须要对事实和观点予以区分。事实是可确认的,而观点只是观点。这样才能保证人们查看维基百科时不被误导。”不过该法院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方针,在这种情况下,网站应采取无罪推定原则,即除非有证据可以证明事实存在,否则各种推论、观点均不适合发表在维基百科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维基百科上的所有条目都是由一些志愿者编辑而成的,因此无法保证网站上发布的所有条目都正确无误。然而网站志愿者们仍试图找出部分存在错误条目的来源。
维基百科将在名人介绍页添加真人声音
编辑TNW网站1月25日报导,维基百科宣布推出一个名为Wikipedia Voice Intro Project的新项目(维基百科语音介绍项目),在维基百科上添加名人的真声录音。
该项目是维基百科的编辑安迪Mabbett和安德鲁·格雷的创意,他们认为维基百科可以在保存音频文件上做更多工作,并开始接触名人,请求他们提供记录了自己声音的音频片段。
目前英国喜剧演员史蒂芬·弗莱已加入他说话的声音样本,维基百科希望这将扩大WikiVIP项目的知名度,从而促使其他名人在维基百科介绍他们的网页上记录自己的声音样本。
维基百科还呼吁那些在维基百科上拥有个人页面的名人,向WikiVIP团队提供其个人语音录音,以帮助推动该项目。
新一代的授权方式-知识共享授权 4.0 正式出炉
编辑知识共享授权提供给作者灵活性(例如,他们可以选择允许非商业用途使用他们的作品),保护使用或重新分配他人作品的人,所以他们只要遵守由作者指定的条件,不必担心侵犯版权。维基媒体底下大部分专案项目采知识共享姓名标示-相同方式分享3.0协议。
知识共享组织在经过超过两年的讨论与努力后,知识共享授权4.0版终于正式面世,进行数十项改进,让分享和再利用知识共享授权材料,变得比以往更简单也更可靠,也是目前最全球化、法律上最健全的知识共享授权制度。
以下是知识共享授权4.0版重要的新特色如下:
- 更全球化的授权:新的授权条款上使用全球都易了解的术语,让知识共享授权4.0成为在全球都能利用的授权工具,不须再“移植”。知识共享授权4.0也引进正式的翻译系统,让全世界的使用者都能够以自己的母语读懂授权条款的内容。
- 著作权以外的权利:知识共享授权4.0透过开放但严谨的授权条款,将与再利用行为相关却未被授权的权利纳入授权范畴。在授权说明中加入这些列举或非列举权利的说明,可以让利用人更放心按照他们预期方式利用著作,也符合知识共享授权人的授权目的。
这项特色对于具备“数据库权利(database rights)”的国家尤其重要,因为过去在3.0时代并未明确承认这些自成一格的数据库权利,使那些国家的人民在利用知识共享授权著作时发生困扰。知识共享4.0解决了这项困扰,将可适用的数据库权利纳入知识共享授权范畴,除非授权人有特别排除的意思表示。知识共享授权4.0同时也容许数据库权利人利用知识共享单独授权这些数据库权利。
除此之外,知识共享授权4.0统一且明确表明,为了符合授权目的,部分著作权人的著作人格权、公开权、隐私权,在必要限度内是被认为放弃的(waived)。虽然在3.0时代许多人都已经清楚自己上述的权利会在授权目的范围内被限制,但知识共享授权4.0让这项规定更清楚。 - 符合一般常识的姓名标示方法:知识共享授权4.0微幅调整姓名标示的要求,让它更符合实务需求。新授权条款明确允许被授权人可以只标示一个连接到姓名标示资讯页面的连结,就满足了姓名标示的需求。这项方法早在网络上被普遍使用,更早以前的授权版本也可能容许此法,不过知识共享授权4.0的出现明文承认这项方法可以使用,排除使用上的疑虑。
- 可选择的匿名程度更高:如果知识共享授权人不想要让自己的名字跟后续改作作品有所连结,知识共享3.0允许授权人要求被授权人在改作作品上移除姓名标示。知识共享授权4.0维持并扩张了该项规定,除了改作作品外,也可适用在重制物上,只要授权人不想要与授权后的产出作品有所连结,即便该作品并未修改原授权作品的内容或是与其他作品一起发行,都可以要求被授权人移除姓名标示。
- 30天的及时改正宽限期:在过去,所有CC授权在被授权人违反条款时都会终止,但知识共享授权4.0允许被授权人回复授权权利,只要他/她在发现后的30天内及时改正,不再违反条款。此宽限期与一些公众授权规定相似,也较能反映实务上授权人与被授权人解决条款违约的方式。这项规定也让利用清楚,只要他们立刻改正自己的违反行为,就能够回复知识共享授权,而不会永久丧失权利。
- 更容易阅读:知识共享授权4.0条款在设计上不仅比从前版本更易读、易于了解,也更加精简、更有组织。简化的授权架构和平易近人的文字让授权人和再利用人更容易清楚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进而增加了授权的执行力并降低利用过程的纷争和困扰。
- 厘清CC授权运用在改作上的疑虑:“姓名标示(BY)”和“姓名标示-非商业性(BY-NC)”应用在改作上的困扰也在知识共享授权4.0中被厘清。知识共享授权4.0明确规定改作人可以授权自己利用授权后改作的作品,只要该授权不会妨碍被授权改作作品的人洽询原著作的授权。这也是3.0和之前的版本适用下大家承认的利用方式,只是知识共享授权4.0更明确说明这项规定,让改作人更了解自己应遵守的授权义务。
印度一家大学以自由协议发行百科全书
编辑《Konkani Vishwakosh》是四卷由贡根文写成的百科全书,该语言主要由印度西海岸果阿及附近帮的族群使用。
在知识获取(A2K,一个在印度由维基百科支持,互联网及社会中心运行,维基媒体基金会资助的项目)的建议下,《Konkani Vishwakosh》的出版者,果阿大学将其释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BY-SA3.0)下。这成为了已花费了三年时间建立的贡根文维基百科的一部分。 该百科全书的3632页内容已由37位维基人数字化。
摄影师在维基媒体共享上为电子游戏做记录
编辑艾文·阿摩斯(维基共享用户)是一名电子游戏机爱好者,他自2010年起便开始在维基媒体共享上载高质素的电子游戏机照片。现在他正着手于一项计划,把这些照片发展成电子游戏历史的网上收藏展览,名为“Vanamo网上游戏博物馆”。阿摩斯在集资网站Kickstarter上介绍了他这个想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获得超过1000人捐赠逾17000美元的资金。这笔钱会用作购买古旧的电子游戏机以拍成照片。
技术报告
编辑可视化编辑器的最近更新汇整
编辑可视化编辑器由维基媒体基金会制作用于在使用MediaWiki的网站上更方便地编辑,可以使编者在不熟悉维基语法的情况下编辑维基页面。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编者在可视化编辑器上所做的编辑如同使用文字处理软件一样简单。 以下是可视化编辑器最近的更新状况,亦欢迎至Wikipedia:可视化编辑器/反馈协助测试改善。
- 通过HTML5的
<figure />
原理,可视化编辑器的图像显示方式已改变。欢迎评论。 [4]- 您现在可在移动设备上测试一个基础版本的可视化编辑器;例子在此。
- 您现在可以在页面元数据菜单中加入或移除
__NOTOC__
、__FORCETOC__
和__NOEDITSECTION__
。 [5] [6] [7]- 在工具栏,编辑样式(诸如加粗、斜体等)的菜单现在有一个“下拉”箭头()。插入菜单的顺序也更新了一个标题。
- 您现在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工具编辑
<gallery />
标签。 [8]- 您现在可以在页面菜单中看见快捷键帮助页面。 [9]
- 当您更改分类后,您将可以在保存页面后看见它们。 [10]
- 当您编辑模板,您将可以在右栏看见参数。加入时您必须加入一个星号(*)。 [11] [12]
- 页面将会更快保存,感谢新的编码方式使得服务器保存文本加快40%。 [13]
- 您可在您的维基寻求安装一个新的工具以编辑模板数据。 [14]
- 输入 id="mw-content-text" 可以指定可视化编辑器界面用和系统一样的字号,不需设置 font-size。
介绍在维基百科使用“通用语言选择器”
编辑通用语言选择器(ULS)提供了灵活配置及分配界面语言、字体、输入法等的方式。这将允许用户在即使键盘不直接支持,也可以键入不同的语言,并通过脚本阅读内容,即使本地未安装需要的字体,或者在自定义选单选择要显示的语言。 于2014年1月21日为止,通用语言选择器在所有维基媒体站点关闭因为它使得页面载入缓慢。如果您希望使用网页字体,或基于网络的键盘样式,您需要在您的用户设置选项中勾选复选框以再次启用。如果今后性能问题能得到解决,此功能将重新启用。 [15]
- 您的用户设置:偏好设定 → 使用者概况表 → 国际化 → 启用通用语言选择器.
提供的功能列举如下:
- 语言设置面板。主入口点配置语言工具。它可以从侧边栏上的跨语言列表使用,或从缺乏跨语言链接的wiki的个人工具栏中访问。
- 用户界面的语言调整。用户可以更改界面的语言(内容语言无关)。 目前只对已登录的用户提供自订UI。
- 字体选择。Web字体提供脚本,使用户可以查看非拉丁语言的内容,而无需安装本地字体。用户可以选择替代字体,也可以使用自己的本地字体。
- 输入法配置。键盘不支持输入特定语言的用户仍然可以通过使用输入映射输入。输入法启用后,印地语用户可以通过QWERTY键盘键入“pa”以输入印地语“प”。
- 输入法上下文选单。提供切换语言和键盘映射的选项,显示在每个活动的输入元素的旁边。在编辑英语维基百科条目Moscow时,用户可以容易地结合英语、国际音标和俄语,如:“Moscow (/ˈmɒskaʊ/ or /ˈmɒskoʊ/; Russian: Москва, tr. Moskva; IPA: [mɐˈskva]) is the capital city and the most populous federal subject of Russia.”
OAuth扩展让第三方编辑工具变得更容易使用
编辑所有维基媒体wiki现已支持OAuth,这是一种允许用户无需提供密码而授权第三方软件工具来代替其进行维基编辑的开源标准。 第一个支持OAuth的工具是“CropTool”,它允许用户在维基共享资源上裁剪图片。
(看更多...)
如何在维基中显示“时间”?
编辑{{UTC|+8}}模板可用于获得指定时区的时间。本模板不用#time函数实现,以用于#time不能计算的日期。
使用显示为2024年12月18日19:18
- time 是一个时间日期格式化函数,它的语法为:
{{ #time: 格式參數 }}
或者
{{ #time: 格式參數 | 時間參數 }}
如果时间参数未指定,则使用该条目被转换为HTML的时间(值)。注意到由于缓存的缘故,这与条目被浏览的时间可能会有高达1星期的偏差。因此可能需要手工更新,方法是加上action=purge参数访问页面。
格式参数是一种格式字符,与在PHP的date中的用法相似。
下列格式代码与在PHP中的意义一样。所不同的是...
如果时间未被指定,则显示文章最后一次被转换成HTML的时间。由于缓存的关系,此时间和你浏览文章的时间可能有最长一个星期的差别。所以有时可能需要人工更新数据,方法是编辑文章但不做任何修改即保存。
参数format是表示格式的字符串,类似于PHP的时间格式.
以下格式代码和PHP中date()函数意义相同。除了国际化(主要是语言)造成的差别以外,所有和PHP的不同点都应当作为软件的错误进行报告。其中所有的数字输出都会被替换成当地语言的时间格式,可以使用xn(见下文)恢复成显示原来的数字。
代码 | 描述 | 输出(示例) |
---|---|---|
d | 一个月中的第 n 天,不足两位补充0 | 04 |
D | 星期的缩写,通常不国际化 | 三 |
j | 一个月中的第 n 天,不足两位不补0 | 3 |
l | 星期的全称,通常不国际化 | 星期三 |
F | 月份的的全称,通常需要国际化 | 12月 |
m | 数字表示的月份,不足两位补充0 | 01-12 |
M | 月份的的缩写,通常需要国际化 | 12月 |
n | 数字表示的月份,不足两位不补0 | 1-12 |
Y | 四位年份 | 2006 |
y | 二位年份 | 06 |
H | 小时,不足两位补充0 | 00-23 |
i | 分钟,不足两位补充0 | 00-59 |
s | 秒,不足两位补充0 | 00-59 |
以下代码是对PHP作出的扩展:
代码 | 描述 |
---|---|
xn | 将接下来的数字代码恢复成ASCII中的阿拉伯数字例如,在印地语中,{{ #time:H, xnH}}输出०६, 06。 |
xr | 将接下来的数字代码显示成罗马数字 |
xg | 输出月份名字的属格,只针对那些区分主格和属格的语言。 |
xx | 输出"x" |
任何其他字符都将不做处理直接输出。你也可以用引号来输出未经处理的字符串。
- 引号中的字符直接输出(但不输出引号),没有配对的引号也直接输出。例如:
- {{; #time: "現在是" F}} → 现在是 12月
- {{ #time:i's"}} → 20'11"
- 像PHP的date()函数一样的反斜杠转义也是支持的。 \H 直接输出 H , \" 直接输出 " 。
未来可能会增加更多格式代码,可能是完善PHP中已有功能,也可能是增加新功能。
使用参数time的语法,格式参照PHP的strtotime()函数。它同时支持相对时间,如"+10 hours",用来表示时区转换。更多信息参见the GNU tar manual。
下表以国际协调时间(UTC)2024年12月18日(星期三)11时18分00秒(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8日(星期三)19时18分00秒)为例说明各格式参数的作用。
格式参数 | 说明 | 显示结果 |
---|---|---|
A | 显示AM或PM | AM |
a | 显示am或pm | am |
c | 显示长日期 | 2024-12-18T11:18:00+00:00 |
D | 星期数,以一个汉字显示 | 三 |
d | 日期日数,有0补齐, | 18 |
F或M | 月份 | 12月 |
G或g | 当前UTC时间小时数,1位或2位数字 | 11 |
H或h | 小时数,2位数字 | 11 |
i | 分钟数,2位数字 | 18 |
j | 日数,2位数字 | 18 |
L | 日期星期数,1位数字,星期日为1,星期六为7 | 1 |
l | 日期星期数,3位汉字 | 星期三 |
m | 月份数,2位数字 | 12 |
N | 星期数,星期一为1,星期日为7 | 3 |
n | 月份数,1位或2位数字 | 12 |
r | 英文长日期格式 | Wed, 18 Dec 2024 11:18:00 +0000 |
s | 秒数 | 00 |
t | 该月天数 | 31 |
U | 时间序号,1970-1-1 0:0:1为1 | 1734520680 |
W | 日期周数,显示日期为当年第几周 | 51 |
w | 星期数,星期日为0,星期六为6 | 3 |
Y | 日期年份,4位数字 | 2024 |
y | 日期年份,2位数字 | 24 |
z | 显示日期为当年第几日 | 352 |
系统默认的时间参数为当前UTC+0时间,可以使用{{#time:參數|+8 hours}}
得到当前北京时间(UTC+8时间)。
时间参数可以使用绝对时间,如“2008-12-31 23:59:59
”,也可以使用相对时间,如“+7 days
”或者“-5 hours
”得到默认时间7日之后或默认时间5小时之前的时间。也可以二者混合使用,比如{{#time:Y-m-d H:i:s|2001-2-3 04:05:06 +1 year +2 months +3 days +4 hours +5 minutes +6 seconds}}
返回
2002-04-06 08:10:12
使用xr
可以在其后显示罗马数字,如{{#time:xrY年xrm月xrd日|2008-12-31}}
显示为MMVIII年XII月XXXI日
路线图模板更新
编辑示范 | |||||||||||||||||||||||||||||||||||||||||||||||||||||||||||||||||||||||||||||||||||||||||||||||||||||||||||||||||||||||||||||||||||||||||||||||||||||||||||||||||||||||||||||||||||||||||||||||||||||||||||||||||||||||||||||||||||||||||||||
---|---|---|---|---|---|---|---|---|---|---|---|---|---|---|---|---|---|---|---|---|---|---|---|---|---|---|---|---|---|---|---|---|---|---|---|---|---|---|---|---|---|---|---|---|---|---|---|---|---|---|---|---|---|---|---|---|---|---|---|---|---|---|---|---|---|---|---|---|---|---|---|---|---|---|---|---|---|---|---|---|---|---|---|---|---|---|---|---|---|---|---|---|---|---|---|---|---|---|---|---|---|---|---|---|---|---|---|---|---|---|---|---|---|---|---|---|---|---|---|---|---|---|---|---|---|---|---|---|---|---|---|---|---|---|---|---|---|---|---|---|---|---|---|---|---|---|---|---|---|---|---|---|---|---|---|---|---|---|---|---|---|---|---|---|---|---|---|---|---|---|---|---|---|---|---|---|---|---|---|---|---|---|---|---|---|---|---|---|---|---|---|---|---|---|---|---|---|---|---|---|---|---|---|---|---|---|---|---|---|---|---|---|---|---|---|---|---|---|---|---|---|---|---|---|---|---|---|---|---|---|---|---|---|---|---|---|---|
|
铁路系统标示是一系列基于维基表格、再将其句法简化的模板。这系列模板主要为提供一个版式统一的路线图制作平台用以表示如铁路、水路或其他运输系统。路线图由一系列风格统一的正方形SVG格式图标构成,至今已经有超过3千个图标上载于维基共享资源方便各维基企划用户自由享用。最基本上包括有路轨、车站、桥梁、河道、隧道、路轨交叉及转车站。
前后经两名俄语维基百科用户努力后module:Routemap已经成型并可以完全取代之前的BS模板,基本使用法已经简单在module的doc中说明,已经有使用维基百科:铁路系统标示经验的话应该很快就能上手,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向同舟留言提问。
这模块是一次过生成,不像以前的堆叠式模板,建议新的可以转用这个模块,旧引用旧的模板所组合,就能将其改造就进行修改。不要动原来的BS模板。
其实路线图本身的代码反而比BS模板简化了,不过输入{{#invoke:Routemap|route|pattern=
是比较麻烦,但这句呼唤Lua module的代码已经直接陷入{{BS-map}}模板中,以后BS-map不再接受以旧版BS模板构建路线。
专题报告
编辑“来源专题”建立与推行计划
编辑中文维基百科的专题是在提高维基百科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的条目质量,或组织一些内部活动的开放编辑小组及合作专区。User:Hanteng于2014年1月6日建立了Wikipedia:来源专题,维基来源主要是用于维基编辑工作协调及交流,专题主旨是推动并强化中文维基百科使用各级来源的考量、工具、统计及研究相关的交流及工作。
User:Hanteng计划建立能获取总观信息的来源领域(Citation Sphere)研究,这方面他会和另一武汉大学研究者合作,将在Wikimedia_Labs以少数研究者开发基础工具的方式运作,而统计结果会以中文及英文维基社群为首要分享对象。若有Python开发者对reftag工具中文化及中文平台化(见Wikipedia:来源专题#降低脚注门槛)有兴趣的,User:Hanteng将可以提供简单顾问服务,如建议如何快速上手XML 及Beautiful Soup等元件。
若有在地社群或单位对Wikipedia:来源专题的各地发展建议及维基运动资源需求,User:Hanteng亦表示将给予必要的知识及资源建议。
关于维基百科可信度的学术性研究
编辑常见的批评“维基百科不可靠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编辑”是错误的。的确,维基百科缺少一个传统的品质控管方式(限制谁可以撰写),但维基百科有一个新的品质控管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修改错误。
Nature 2005年的研究是第一个以同僚审查的方式比较维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书在科学部分的内容,由专家进行42 篇评审,当中发现单篇条目所含错误维基百科有4个,大英百科全书有3个,大英百科全书对此研究结果表示抗议,Nature 则坚持其研究成果无误。但六年后,在维基百科的可信度上,仍为最经常被引用的研究。
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Brockhaus)是德语世界百科全书的代名词“被视为其他语言世界中多部百科全书发展的典范” (摘自大英百科全书 Brockhaus 条目)Stern (新闻杂志)于2007年比较Brockhaus 和德文维基百科中随机选取的 50 个条目,涵盖各种主题,当中德文维基百科的正确度较高 (在 1-6 的评分表,1 为最高,6 为最低,Brockhaus 得 2.3分,德文维基百科得 1.6 分)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 (学术期刊)于2011年作出调查,量大与事实特定的研究取向:检查维基百科上在某特定领域所有条目在一个特定方向上的正确度 (例如:1998 – 2008 年间所有 230 名美国州长候选人),他们所找到的错误数量很少:就一般研究工作而言,“维基百科可能足够正确”;而且,发现其他“关于维基百科正确性的研究,其担忧通常过于夸大”。Psychological Medicine (医学期刊)于2011年作出审查,委员是具有临床与研究专业的心理学家。审查后,得出结论“维基百科上有关忧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资讯,相较于有中央 核心编辑控制的相关网站、大英百科全书以及心理学教科书,在品质上一般而言与之相当,甚至更为出色”。但维基百科(以及大英百科全书),相较于其他资料,比较不易阅读。Psychological Medicine (医学期刊)于2011年亦作出审查,同篇文章也回顾了其他八篇 2007 – 2010 年间维基百科上关于健康资讯品质研究的文献,得到以下结论:“维基百科在健康主题相关条目通常较少有事实上的错误,虽然在内容的广度上可能有所不足。... 维基百科是可合宜地被推荐为一个资讯来源。”
结论为维基百科需要更多研究!一些药理学研究对于药物相关条目的评价较低;但整体而言,多数对于维基百科可性度的系统性研究皆与一般刻板印象相反,认为 维基百科的可性度高。这些研究结果应广为周知。正确度的审查需要花很大的功夫(许多有关维基百科品质的研究使用替代性的指标,例如引用书目多=高品质)。 而且,系统性研究似多针对英文维基百科,且专注于少数特定主题。
Epic和牛津大学进行中的研究,目标是就不同语言的维基百科(英语,阿拉伯语,西语)以及跨主题的条目,研究其品质与正确性,与其他有代表性的百科全书比较。有关之研究由维基媒体基金会出资,审查员为学生与学界专家,透过小型测试研究,发展出研究方法。目标是比 2005 年的 Nature 研究更为严谨。
(上文为维基媒体基金会员工之一T.Bayer于Wikipedia:聚会/2011年台湾冬聚的分享,原文出处)
在2013年12月号维基简讯分享了Wikimania 2013的会前会(Preconference)“维基百科教育专案”在做什么?专题报告,这期继续分享案例之一
在非洲教书的德国维基人Peter Gallert也分享他在纳米比亚理工大学使用维基百科作为作业的经验。他已经在纳米比亚理工大学将维基百科当做资讯能力(Information Competency)课程的作业之一。在纳米比亚只有两所大学,一所是比较学术性的大学,另外就是这一所理工大学。纳米比亚的普遍学力,我觉得感觉像半个世纪之前的台湾。资讯能力这样的课程,需要从很基本的东西开始教起,因为在学校里可能有百分之一的人有听过百科全书,而就算听过百科全书的,也会觉得维基百科不是百科全书,“这个网站不像纸本的百科全书,每个条目有依照字母排列。”学生们也有这么回答的。因此,一学期的课程中,会有许多时间是在介绍基本的上网工具、电脑设备使用,以及到参考书、数据库是什么等基本概念。
尽管学生们的基本学力并不齐,但Peter也依照学生的能力设下的相对应的可能目标,这是我蛮惊艳的地方。这堂课只有个人作业,学生能够在维基百科任一个条目里头贡献一句话,只要这句话是自己写出来的没有抄袭,且具备完整的维基内部链接以及可信的参考来源,那就及格了。如果学生贡献的条目通过新条目候选进入维基百科的首页“你知道吗”的栏位,那就有满分的资格。
听起来是蛮可行而具体的课程,不过在这里分享并不是直销宣传,只讲推动的成功之处听来也假假的。Peter在分享中,也提到了许多在学校推动教育专案未来改进之处。第一,是助教难以融入维基百科的线上社群,因为课堂助教是跟学校签约的工读生,所以教学热诚并不高,当Peter想要替助教举办维基百科的教学工作坊,“助教们会挥挥手上的契约,跟我说‘我跟学校签的条件没有要我参加工作坊’”以致于助教们并不理解基本的维基百科运作方式,另外今年他的课程修的人太多,人数约有九百多人,他一个人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
(本文来源,另外亦可参见Wikipedia:台湾教育专案)
《维基人》2014年1月-第10期专题-南京
编辑《维基人》亦是由中文维基人自主编撰、出版的刊物。第10期主题是“南京专题”,由user:SyaNHs(昵称鲸)成为本次的特约供稿者,于2009年12月2日注册参与中文维基百科编辑,现居于南京,是位乐于参与维基百科的编辑。
- 以下是部分内容文摘:
南京 南京曾经作为民国首都二十二载,1928年颁布的《首都计划》基本奠定了南京城市规划的基本格局,就算你现在来南京不少人也能告诉你旧民国政府的国防部、交通部、最高法院怎么走,那些年头已久的建筑依然伫立在那里,见证着时光的变迁。在1929年奉安大典时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南京途径之处皆被冠以“中山”、“逸仙”之名,这些地名深植南京城中,就算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未改变。当然,除了拜谒中山陵,你也可以中山路新街口转盘处见到孙中山先生——南京市为孙中山在市中心立了一尊雕像。时光在这座城市雕刻的印记,让南京不那么善于遗忘过去并且总是能够追忆到旧时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