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阐提
一阐提(梵语:Icchantika),佛教术语,指断灭善根的人,因此他们无法得到解脱。但是对于最后一阐提能不能悔改而修道成佛,这个问题在佛教学术研究有不同论点。
字源
编辑一阐提,其“一”是译音,意为“贪欲”,不是数目一二的一。意思是“于涅槃无乐欲”或“信不具”者。[1]此不相信且诋毁佛法者,佛教认为此为断灭善根的人。
经典义理考证
编辑然而根据对东亚大乘佛教影响十分深远,由东晋天竺沙门昙无谶(Dharmakṣema)所译四十卷的《大般涅槃经》(Mahāyāna 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的经典所主张[2],则有不同的论点。此经乃站在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立场,而在其中的第九品仍然肯定一阐提是具有佛性。在中国佛教中,晋宋之际的竺道生亦依“人人皆可成佛”的佛性思想,在《大般涅槃经》未传入中国之前,就能孤明先发地倡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亦可成佛”。此亦开启了南北朝的各种佛性论说争鸣盛况。然“断善根的一阐提者不能成佛,与一阐提者还是可能成佛”的二种说法并不冲突。
- 《大般涅槃经》卷20记载:如来为一阐提而演说法,何以故?因为“一阐提者复有利根、中根二种,如来善知一阐提辈能于现在得善根者则为说法,后世得者亦为说法。”由此可见,一阐提还是有生起“善心、善根”之日,而离开“一阐提”的身份,还是可以成佛。
- 《大般涅槃经》卷22也说:“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悉名不定,如是等辈若决定者,云何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说:一阐提是“不定者”而非决定永不改易者,假如决定永不改易,怎能成佛呢?反之,因为与“谤方等经作五逆罪”皆是“不定者”,还是有生起善根的时候,因此还是可以成佛。
- 《大乘入楞伽经》卷2也延续这个说法:“舍善根一阐提,以佛威力故,或时善根生。”善根生故,及舍离一阐提,还是可以成佛。
《大般涅槃经》卷19记载 一阐提者 不信因果 无有惭愧 不信业报 不见现在和未来世 不亲善友 不随诸佛所说教戒
趣向一阐提道
编辑众生若有如下造作,是趋向一阐提道的恶劣行为:
- 假如有人口出粗鲁肮脏言语诽谤佛法,对于这样谤佛的过错根本不觉得惭愧,这人态度坚不认错、永远不忏悔改进。
- 假如有人犯了“1杀生、2偷盗、3邪淫、4大妄语”四重罪及“1杀父、2杀母、3杀阿罗汉、4出佛身之血,5破和合僧” 五种逆罪,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惭愧,坚定而不认错。或者对于佛法没有一点保护珍惜之心,还经常公开的诋毁、轻饰贱踏。
- 假如有人说:没有“佛陀、佛法 僧人”佛法僧,佛和佛法都像戏论的讲好玩的说佛法是没有用的。如此等凡夫即是走近一阐提之道路。[3]
参考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来源
编辑- Mark Blum,"Nirvāna Sūtra,"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 Edited by Robert Buswell, Jr., New York: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4, pp.605-606.
- 释恒清 著:《佛性思想》(台北市:东大图书发行,1997〕,P.3。
- 王邦雄 等 著:《中国哲学史》(台北:空大发行,1995〕,P.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