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 (天津)
中山路是中国天津市河北区的主要街道之一,西起金钢桥,中跨天津北站及京沪线,东到中环线育红路,全长约4016米,其中东段又称“中山北路”。
| ||||||||||||||||
---|---|---|---|---|---|---|---|---|---|---|---|---|---|---|---|---|
原名 | 大经路 | |||||||||||||||
命名日期 | 1945年 | |||||||||||||||
类型 | 普通道路 | |||||||||||||||
道路长度 | 4.016千米(2.495英里) | |||||||||||||||
地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区 | |||||||||||||||
起点 | 金钢桥 | |||||||||||||||
终点 | 育红路 | |||||||||||||||
建造 | ||||||||||||||||
动工 | 1902年 |
历史
编辑20世纪初的天津,天津成为直隶省省会后,由于天津老城建设用地匮乏且建筑密度较高,为适应当时城市发展的需求,开始筹备建设天津的新城区。当时的天津,沿海河两岸的可建设用地多为由西方各国所占据的租借地。1902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开始在天津推行新政,“新政”之一便是选择在海河以北的芦塘洼地建设天津的新城区——“河北新区”,使天津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格局。[1]。而河北新区的创建伊始就首先确立以中央大道——大经路(今中山路)为中心的规划格局,规划了规整的道路交通网,修建开启式铁桥金钢桥取代海河上原窑洼浮桥,以便于新城区与城厢旧区之间的联系。大经路始建于清朝光绪末年(1902年),规划宽度为24米,长达1.5公里,连接海河边的直隶总督衙门和火车总站。当时的新开河火车站(今天津北站)、劝业会场、植物园、博物馆、新式学校、邮局等现代城市设施均建在大经路周围。1902年至1905年,直隶工程总局曾先后两次制订《开发河北新区市场章程十三条》,该章程规划以大经路为河北新区的主轴线,与其平行的马路依“次第数词”命名,与其垂直相交的“天、地、元、黄、宇、宙、日、月、辰、宿、律、吕、调、昆”14条纬路按《千字文》逐字排列。1945年改名为“中山路”。中山路沿路拥有较多的居民区和文化单位、商业设施,如天津美术学院、大悲禅院、天津北站、中山公园、北宁公园、北站体育场、中山路中山食街等。是天津市北部城区一条主干道路。[2][3]
曾设机构
编辑交汇道路
编辑目前,与中山路相交汇的主要道路有:
- 海河东路
- 天纬路
- 翔纬路
- 地纬路
- 元纬路
- 金辉路
- 金纬路
- 黄纬路
- 宇纬路
- 宙纬路
- 日纬路
- 月纬路
- 冈纬路
- 辰纬路
- 宿纬路
- 律纬路
- 昆纬路
- 吕纬路
- 新大路
- 调纬路
- 铁东路
- 华新大街
- 建昌道
- 养鱼池路
- 育红路
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城市规划》2009年增刊,王健,《繁荣、失落与回归——从海河的变迁剖析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2010年10月4日查阅
- ^ 工程总局,《开发河北新区市场章程十三条》,1903年,袁世凯批准,2010年10月4日查阅
- ^ 大经路——天津近代先进文化的起跑线. [201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 ^ 一条大街标志一个时代. [201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