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
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是1950年代台湾相当活跃的民间文艺团体,由中国大陆出身作家张道藩、陈纪滢等人发起、成立。虽然号称是民间文艺团体,实际上社团的成立与运作都有官方力量介入:发起者张道藩不仅是当时的立法委员,还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其他成员则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的成员[1]。该会主要工作在于:奖励优秀作品及作家。其征稿办法注明:“本会征求之各类文艺创作,以能应用多方面技巧发扬国家民族意识及蓄有反共抗俄之意义者为原则。”由于1950年代中华民国政府提倡反共文艺,相当看重文学在反共抗俄运动中可能发挥的正面功效,因此受到官方人士主导的奖金委员会就格外青睐以反共抗俄为基调的文学作品。该会每年定期在五月四日文艺节颁奖,也不定期征求诗歌、剧本、小说、文艺理论、宣传画、漫画、歌词小调、曲谱等作品,并奖励优秀者。该会旨在协助生产、奖励反共抗俄的文艺作品,不过还是有例外:廖清秀的《恩仇血泪记》与锺理和的《笠山农场》就不是以反共抗俄为主题的作品。
1950年
编辑- 歌词:No1赵友培的〈反共进行曲〉、No2章甘霖的〈反共抗俄歌〉、 No3孙陵的〈保卫我台湾〉。
- 稿费酬金:纪弦的〈怒吼吧台湾〉、乐牧的〈怀大陆〉、张清征的〈自由生存〉、毛燮文的〈我不再流泪〉、杜敬伦的〈反共抗俄歌〉、郭庭钰的〈为了自由〉、刘厚钝的〈妇女反共歌〉、吴波的〈一仗打得好〉、张奋岳的〈保卫海南〉、方声的〈保卫大中华〉、胡尔刚的〈江河忘〉、林洪的〈反共大陆回故乡〉、何逸夫的〈革命青年〉、万铨的〈打回大陆去〉、小亚的〈反共进行曲〉、宋龙江的〈反极权反独裁〉。
- 曲谱:白景山的〈只要我长大〉、嘉禾的〈反共抗俄进行曲〉、李中和的〈打回大陆歌〉、谭正律的〈反共进行曲〉、佩芝的〈打回大陆歌〉、丁重光的〈走上前线〉、星火的〈反攻大陆歌〉、方连生的〈反共义勇军进行曲〉、张哲夫的〈抗俄进行曲〉、克共的〈前进,时代的新军〉、于元的〈从军曲〉、李永刚的〈进!进!进!〉、浥尘的〈反攻大陆歌〉、施正的〈民众反共动员进行曲〉、张龙华的〈反共进行曲〉。
1951年
编辑- 中篇小说:No1 (从缺)、No2黎中天的〈死灵魂复活〉、No3端木方的〈四喜子〉。(稿费酬金:司马桑敦的〈狂流〉、温新榆的〈再生〉、刘珍的〈麦〉)
- 短篇小说:No1李光尧的〈泥娃娃〉、No2郭嗣汾的〈黑暗的边缘〉、No3温新徕的〈被骗者的觉悟〉。(稿费酬金:涂翔宇的〈血染淡水河〉)
- 新诗:No1上官予的〈祖国在呼唤〉、No2涂翔宇的〈啊!大陆,我的母亲〉、No3童华的〈张彻〉、张自英的〈黎明集〉、古之红〈湖滨〉。
1952年
编辑- 中篇小说:No1(从缺)、No2端木方的〈星火〉、No3段彩华的〈幕后〉。
- 短篇小说:No1(从缺)、No2徐文水的〈血斗〉、No3任文白的〈渔村神话〉、彭树楷的〈血浅阿西里河〉。
- 长诗:No1(从缺)、No2锺雷的〈黄河恋〉、No3(从缺)。
- 短诗:No1(从缺)、No2纪弦的〈乡愁〉、王蓝的〈你永远不会失恋〉。
- 平剧剧本:No1(从缺)、No2(从缺)、No3张大夏的〈小精忠传〉、费啸天的〈华盛园〉。
1953年
编辑- 中篇小说:No1(从缺)、No2郭嗣汾的〈尼泊尔之恋〉、潘垒的〈归魂〉、No3胡宣绩的〈末日〉。
- 短篇小说:No1(从缺)、No2杨海宴的〈二楞子〉、匡若霞的〈迷途者的归来〉、No3名梁的〈留东最后一课〉。
- 长诗:No1(从缺)、No2(从缺)、No3上官予的〈季长青的歌〉、锺雷的〈女学生和大兵歌〉。
- 短诗:No1(从缺)、No2符节合的〈农人之歌〉、No3宛宛的〈你应该拿枪〉、纪弦的〈革命、革命〉。
- 平剧剧本:No1(从缺)、No2亓寇文(也有作“方寇文”的〈沈云英〉、No3张大夏的〈华芳亭〉、赵之诚的〈林四娘〉。
1954年
编辑- 中篇小说:No1(从缺)、No2端木方的〈拓荒〉、No3徐翔宇的〈夕阳红〉、潘垒的〈在升起的血旗下〉。
- 短篇小说:No1吴一飞的〈风雨的启示〉、No2郭嗣汾的〈雾里献花人〉、No3徐文水的〈蛙人的喜剧〉。
- 长诗:No1陈香的〈紫藤花的系恋〉、No2上官予的〈孤女〉、No3侯家驹的〈誓〉。
- 短诗:No1梁石的〈祭黄花〉、No2纪弦的〈饮酒诗〉、No3曹介甫的〈海上进军〉。
- 长篇平剧:No1张大夏的〈热扇记〉、No2亓寇文的〈节义图〉、No3赵之诚的〈博浪椎〉。
- 短篇平剧:No1周正荣的〈弑父献妹〉、No2李熙的〈文天祥〉、No3(从缺)。
1955年
编辑- 中篇小说:No1(从缺)、No2郭嗣汾的〈黎明的海战〉、No3徐文水的〈寺院之战〉。
- 短篇小说:No1(从缺)、No2(从缺)、No3尼洛的〈神灯〉、舒亚云的〈邻村〉、赵天池的〈斜坡道上〉。
- 长诗:No1(从缺)、No2蒋国祯的〈库米什的忠魂〉、No3毛戎的〈寂寞歌声〉。
- 短诗:No1(从缺)、No2张自英的〈壮丽的溪口镇〉、No3华文川的〈一江岛〉。
- 长篇平剧:No1(从缺)、No2(从缺)、No3刘孝推的〈草木皆兵〉。
- 短篇平剧:No1(从缺)、No2(从缺)、No3傅家齐的〈陈丽娘〉。
1956年
编辑这个奖项在每年的11月12日国父诞辰纪念日公布。
1953年
编辑- 长篇小说:No1(从缺)、No2孟瑶的〈悬崖勒马〉、No3温新徕的〈雨天里的晴天〉。
- 多幕剧本类:No1(从缺)、No2(从缺)、No3赵之诚的〈女儿行〉、申江的〈花莲地震记〉。
- 独幕剧本类:No1(从缺)、No2王鼎钧的〈散金台〉、No3符节合的〈梦醒〉、荆永震的〈父亲〉。
1954年
编辑- 长篇小说:No1孙蕴琦的〈残笑〉、No2李辉英的〈冬天的故事〉、No3潘人木的〈马兰自传〉。
- 多幕剧本类:No1徐天荣的〈血海花〉、No2(从缺)、No3丁衣的〈光与黑的边缘〉。
- 独幕剧本类:No1(从缺)、No2骆仁逸的〈断崖〉、No3刘枋的〈名优血泪〉、高前的〈客来时〉、刘熹的〈被出卖的骨肉〉。
1955年
编辑- 长篇小说:No1(从缺)、No2端木方的〈青苗〉、No3墨人的〈黑森林〉、林适存的〈第一恋曲〉。
- 多幕剧本类:No1(从缺)、No2赵之诚的〈八仙过海〉、No3徐天荣的〈更上一层楼〉。
- 独幕剧本类:No1朱白水的〈热血忠魂一江山〉、No2张英的〈殊途同归〉、骆仁逸的〈河岸〉。
1956年
编辑1950年
编辑该会在8月15日颁发论文和文艺奖讲演金。
- 论文(统一题目是“我对于建设新中国之见解与我们努力之方向”)的得奖者:No1吴璧如、No2孙立民、No3陶禹。
- 文艺讲演:No1龚书的“起来建立自由中国的笔部队”、No2陈其达的“我国当前的文化路线”、No3颜秉玙的“革命文艺的建设”。
- 稿费酬金:李君皖、晋聪、李世勋、吴永富。
1950年
编辑该会在10月10日公布双十节奖金得奖名单。
- 中篇小说类:No1(从缺)、No2(从缺)、No3端木方的〈疤勋章〉。(稿费酬金:铁吾的〈铁幕儿女〉、李光尧的〈悢的教育〉。)
- 短篇小说类:No1潘人木的〈如梦记〉、No2温新榆的〈谁杀死你的爸爸〉、No3涂翔宇的〈陆维源之死〉。〉。(稿费酬金:洪覆的〈竹幕背后的故事〉、倪清和的〈游击女奖李小辫子〉。)
- 短诗类:No1(从缺)、No2(从缺)的〈彭城之战〉、No3锺雷的〈豆浆车旁〉。(稿费酬金:陈南夫的〈台湾颂〉。)
1952年
编辑该会在1月1日公布元旦奖金得奖名单。
文艺创作社及其刊物
编辑1951年5月4日《文艺创作》月刊创刊,由张道藩出任社长、葛贤宁担任主编。这份文艺刊物主要刊登“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的得奖作品,以及那些获得该会稿费酬金者的创作;并推动反共文学,其1951年的〈发刊词〉即提到:“两年来自由中国的文艺运动,随着反共抗俄的高潮,呈现了空前的蓬勃。无数忠于民族国家的文艺作家,各各发挥其高度的智慧与技巧,创作了许多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作品,贡献给战斗中的军民同胞,使我们惊喜于中国文艺复兴将随着中国民族的复兴而开拓了无限灿烂的远景。”该刊发行至第68期(1956年12月)停刊。
学者应凤凰认为,《文艺创作》除了鼓励反共主题,推动文艺政策,对于台湾文学至少有两大贡献。一是催生鼓励了新一代小说家,例如潘人木、段彩华、端木方等,发表无数优秀的反共作品。二是保留及整理了五〇年代大量文学史料。
对于1951年到1956年的台湾文学、文化发展,文创社成员相当关注。1952年1月,第9期的《文艺创作》刊载张道藩、陈纪滢、王聿均、葛贤宁、赵友培、王绍清、齐如山、吕诉上、李中和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聚焦在1951年台湾文学与文化的发展情况。同年5月,文创社推出《文艺创作》的创刊周年纪念特刊,上面刊载两篇在台湾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章,一是张道藩的〈论当前文艺创作三个问题〉,另一则是陈纪滢的〈文学改造与文学再革命〉。隔年(1953年)的元月,该社推出的“新年专号”,当中有张道藩、王聿均、锺雷、沈潜、施翠峰、齐如山、邓绥宁、梁又铭、李中和执笔的文章,旨在检讨过去一年台湾文学、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发展。
在“战斗文艺”的推广上,该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为当时不少知名艺文人士撰写的文章,被集结在1953年5月的“战斗文艺论评专号”。这个专号收录了张道藩的〈论文艺作战与反攻〉、齐如山的〈论平剧的特质及其战斗力〉、虞君质的〈论文学与战斗〉、梁宗之的〈论小说的战斗性〉、王聿均的〈论诗歌的战斗性〉、施翠峰的〈论绘画的战斗性〉、李中和的〈论音乐的战斗性〉等。
由于“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及“文艺创作社”的成员,大多是“中国文艺协会”的会员,因此不仅平时彼此声气相通,《文艺创作》在特定时刻也成为中国文艺协会会员撰文庆祝的发表空间。1954年5月1日推出的第37期《文艺创作》是“纪念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四周年文艺评论专号”,当中收录张道藩、虞君质、邓绥宁、梁宗之、赵友培、王集丛、黄公伟、葛贤宁、齐如山、雨初、黄君璧、陈定山、张有为、郎静山、何志浩等人的文章,虽是纪念性质的文章,不过当中有针对近来台湾的文学、戏剧、美术、音乐、摄影、漫画、民族舞蹈等发展状况的评论。
文艺创作社
编辑该社除了发行《文艺创作》月刊,文艺创作社还将一些文奖会的得奖作品集结、出版,曾出版的文奖会丛书,目前已知[6]的有:
相关知识
编辑- 1950年代重要的反共文学杂志有以下几种: 《宝岛文艺》月刊:由宝岛文化出版社发行。 《畅流》半月刊:由畅流半月刊社发行。 《半月文艺》半月刊:由半月文艺社发行。 《自由青年》旬刊:由自由青年社发行。 《军中文摘》月刊:由国防部新中国出版社发行。 《野风》半月刊:由野风杂志社发行。 《火炬》半月刊:由火炬杂志社发行。 《文坛》月刊:由文坛社发行。 《海岛文艺》月刊:由海岛文化出版社发行。 《晨光》月刊:由晨光杂志社发行。 《文艺月报》月刊:由中国新闻出版公司发行。 《军中文艺》月刊:由国防部新中国出版社发行。 《幼狮文艺》月刊:由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发行。 《中华文艺》月刊:由中华文艺月刊社发行。 《新新文艺》月刊:由新新文艺社发行。 《海风》月刊:由海风月刊社发行。 《革命文艺》月刊:由国防部新中国出版社发行。
- 除了该委员会,当时官方还支持“国军文艺金像奖”。
资料来源
编辑- ^ 封德屏,〈战火在文字里燃烧─五○年代的反共战斗文学与现代主义的兴起〉,《文学@台湾》,台南市:国立台湾文学馆,2008年9月,页141~142。
- ^ 陈芳明,《台湾新文学史》,台北市:联经出版,2011年10月,页278~279。
- ^ 文讯杂志社/编辑,《光复后台湾地区文坛大事记要(增订本)》,台北市:文建会,1995年6月2版,页53、60、69、77、85。
- ^ 文讯杂志社/编辑,《光复后台湾地区文坛大事记要(增订本)》,台北市:文建会,1995年6月2版,页39、41、47。
- ^ 文讯杂志社/编辑,《光复后台湾地区文坛大事记要(增订本)》,台北市:文建会,1995年6月2版,页47~页85。
- ^ 文讯杂志社/编辑,《光复后台湾地区文坛大事记要(增订本)》,台北市:文建会,1995年6月2版,页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