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 (音韵)

中古漢語聲母

云母广韵次浊喉音声母,通常拟为零声母,或与匣母ɦ)合并,只配三等[1],多为合口呼或伴随圆唇主元音的开口呼,也有普通开口字(视作上古的合口音中古时脱落)。

拟音

编辑

云母通常拟成零声母,由于喻三归匣,在拟早期中古汉语时,有学家将其拟成匣母/ɦ/或/ɣ/。

声母 高本汉 李方桂 陆志韦 王力 周法高 李荣 邵荣芬 蒲立本 董同龢 郑张尚芳 潘悟云 《广韵》字数
(无) ɣ(ɣʷ) (无) ɣ j ɣ ɣ ɦ ɣ ɦ ɦ 335

反切上字

编辑

十五字:羽下薳洧雨为王有于永韦荣云雲筠[2]

今音

编辑

北京音系

  • 云母合口呼今为零声母合口呼,常表现出细音[ɥ](汉语拼音:y(u))或洪音[w](汉语拼音:w)类合口半元音,如“永”读[ɥʊŋ](yǒng);
    北京话中,音节“yóng”、“yǔn”会矫枉过正加入日母成为“róng”、“rǔn”,为现代标准汉语吸收;
    云母小韵“胃”辖字“彙”受匣母小韵“瘣”(约同于云母小韵“倄”)辖字“匯”影响而读做huì。
  • 云母开口呼今比较复杂:
    1. 零声母开口呼细音,伴随半元音[j](汉语拼音:y)如“漹”、“尤”、“炎”、“矣”、“有”、“宥”、“晔”等小韵,如“有”读[jou̯](yǒu);
      例外地,入声字可能引向合口呼细音,如囿小韵“哊”字;
    2. 晓匣类声母(洪音h、细音x),如“雄”、“礥”、“鸮”等小韵。
  • 声母脱落早,声调按次浊处理(与匣母不同),浊上不变去,除非现代音中出现晓匣类声母。

汉语音韵史上,云母早于匣母脱落是北方方言“黄匣唐一合平”(huáng)、“王云阳三合平”(*/hyáŋ/→*/ɥáŋ/→[wáŋ]/wáng)不同音的主因,是普通话分宕合一三等的例外情况[3],二字在二母均未脱落的吴语、二母均脱落的粤语同音。

吴语宁波台州温州等南部沿海方言除外),喻母(云母与以母)整体保留为[ɦ],区别于影母三等[ʔj],少部分/ɦw/演化为[v]少部分脱落;然而温州话有半元音[j]声母并与零声母[ʔ]细音对立,即喻母整体读如以母,故可认为除甬台地区外吴语整体保留喻母,温州影喻匣三分。

沿海闽语白读音,部分云母字淸化后保留h音,但不规则,沿山闽语少部分字白读音也有保留。

参见

编辑

参阅

编辑

韵典网-云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 ^ 一等合口小韵“倄”常视作与匣母小韵“瘣”相同(潘悟云拟音均为*/ɦuoi/)。
  2. ^ 聲母及反切上字 - 廣韻 - 韻典網. ytenx.org. [2024-02-27]. 
  3. ^ 相比之下虽同为见组但清声母古三等字“况”(*hüàng > kuàng)在普通话中由于声母未脱落而与古一等字“旷”同音,并未表现出洪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