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于巴尔干的征战
亚历山大大帝的巴尔干军事行动发生在前335年,在这次行动中他将对付数个反抗马其顿霸权的势力,其中还有许多他父亲腓力二世降伏的部族,他们趁着亚历山大刚继位,国势不稳时再度反叛。亚历山大成功一次次平定各处,这使他日后远征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没有后顾之忧。
亚历山大大帝于巴尔干的征战 | |||||||
---|---|---|---|---|---|---|---|
前336年马其顿王国 | |||||||
| |||||||
参战方 | |||||||
马其顿王国 | 许多不同势力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亚历山大大帝 | 许多不同的敌对将军 |
背景
编辑前336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和王后奥林匹亚丝的女儿克丽奥佩脱拉将嫁给奥林匹亚丝的兄弟、摩罗西亚国王亚历山大一世。腓力二世出席婚礼,不料被自己的近身护卫官保萨尼亚斯刺杀身亡,王位传给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很快就受到马其顿贵族和军队的效忠,稳定了国内不安的局势[1]。但腓力之死的讯息激起希腊许多城邦和地区如雅典、底比斯、色萨利地区等准备反抗马其顿的霸权,甚至马其顿北方的色雷斯部落也蠢蠢欲动,意图叛乱。得知这些地区有意叛乱的消息,年轻的亚历山大动作非常迅速,尽管有人向他建议以外交解决这些问题,但他仍决定亲自纠集3,000名马其顿骑兵南下朝色萨利前进,当他到达色萨利边界,奥林匹斯山和奥萨山之间的关隘时,他发现有支色萨利军队占据了关隘,亚历山大于是让骑兵暗地从奥萨山绕到色萨利军队的后方,当色萨利军队发觉亚历山大已出现于后面,他们就投降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很快就稳定色萨利地区,色萨利人继续让马其顿国王成为色萨利统帅,当亚历山大随后继续南下希腊之时,色萨利人也提供骑兵跟随[2]。
亚历山大继续南下至温泉关,在那里他被承认近邻同盟统帅,之后亚历山大进军至科林斯。亚历山大进军如此神速,以至于希腊城邦尚未准备好战备,雅典和其他城邦他们不得不派使者向亚历山大求和,亚历山大宽恕那些起事的城邦。在科林斯,希腊各城邦除了斯巴达外,都推举亚历山大为希腊远征军的统帅,承诺将会准备远征波斯的事宜[3],亚历山大就这样快速扑灭暴动的火苗,暂时稳住了马其顿的希腊霸权。
远征色雷斯
编辑在东征前,亚历山大还要确保马其顿的北方边境,因为那边色雷斯的部族也有搞叛乱的迹象。前335年春,他进入色雷斯,去处理特里巴利人所主导的侵扰。进入色雷斯有东西两条路径,因为西边道路是会经过阿格瑞安人的领地,且他们的国王兰加罗斯已经臣属马其顿,因此亚历山大决定选择东面的道路,路途中可以顺便使那边的色雷斯人臣服。亚历山大从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往北进入色雷斯,来到哈伊莫司山。在那里他发现有支色雷斯军队占据了当地的高地,并把车辆摆在阵前作为屏障,色雷斯军还决定假如马其顿军队攻上来,就把这些车辆推下山坡,来冲乱马其顿军阵列并下山突击。亚历山大看到敌人的阵势,猜透了敌军的意图,他下令马其顿士兵车辆冲来时就往两侧避开,如果来得太快避不了,他们就应该伏在地上,并把盾牌紧连一起躲在下面,使车子直接从上面飞越过去。就这样色雷斯人的计策几乎没有伤到马其顿人,他们看到马其顿军直直往他们杀上来,吓得尚未交战就溃散[4],马其顿军就攻下这座高地。
亚历山大接着进军至特里巴利人的地区,特里巴利国王西玛斯(Syrmus)已经率主力退去,还把妇孺送往多瑙河上的小岛避难,过了不久他们分派一支部队返回亚历山大的后方。亚历山大得知这支部队的动向后,随即尾随追击。特里巴利部队当时占据一个山谷,亚历山大于是派遣弓箭手和投石兵去谷口引诱特里巴利人出击,待他们追击至开阔地形时,一旁埋伏的马其顿军蜂拥而出,将其一网打尽,特里巴利军战死3,000名。解决掉这一分队后,亚历山大来到多瑙河,对岸的盖塔人(Getae)已经聚集一支约10,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的大军等候亚历山大,他们主要目的是要阻止马其顿军渡河,并支援特里巴利人。亚历山大本想用船只运输部队登上河中的小岛,把特里巴利主力占据的这座小岛攻陷,但发现敌人的防御相当稳固,于是他决定先攻击对岸的盖塔军队。这次亚历山大改采用浮筏的方式,在短短的一个夜里让4,000名步兵和1,500名骑兵渡过这条欧洲大河。盖塔人根本没想到亚历山大可以如此迅速渡河,且马其顿的方阵和骑兵攻势凶猛无比,他们在惊慌失措下溃败,仓皇逃往最近的城镇。然而,亚历山大继续追击来到这个城镇,盖塔人知道该镇根本没有多少城防可用,只好往北方遁去[5]。
这场战役结果对附近的色雷斯部落而言太震撼了,他们纷纷向亚历山大表示顺服,其中有包含特里巴利国王西玛斯,甚至远至亚得里亚海的塞尔特人部族也向亚历山大派遣使团问好。学者威尔肯认为亚历山大这次远征如此成功,以至于塞尔特人50年后才敢入侵马其顿。
转攻伊利里亚
编辑远征结束后,亚历山大取到西方的道路返回马其顿,在半路上传来达耳达尼亚国王克利图斯已经公开反抗马其顿的权威,且革兰提亚国王格劳基亚斯也举兵响应,还有其他部族奥塔瑞亚特人(Autariatae)也加入他们的行列。马其顿的属国阿格瑞安的国王兰加罗斯恰好就在亚历山大军中,兰加罗斯主动请命让他率阿格瑞安的部队与奥塔瑞亚特人周旋。亚历山大同应这项提议,自己便率领马其顿军转往伊利里亚,去对付克利图斯和格劳基亚斯。
此时,克利图斯已入侵马其顿边境,占领了边防要塞培利亚(Pelium)[6][7],他在那里等待盟军革兰提亚人的部队到来。当亚历山大疾行来到培利亚,格劳基亚斯的军队尚未到来,马其顿军就开始展开围城。但是到了第二天,格劳基亚斯的军队也来到培利亚,并在外围固守高地在那虎视眈眈,马其顿军陷入可能遭受到夹击的危机。不仅如此,马其顿军的补给也匮乏了,有一次当亚历山大派遣将军菲罗塔斯率领小队去收集补给时,就遭到敌人攻击,要不是亚历山大急忙带兵前来救援,这支小队很可能就会遭到消灭[8]。
亚历山大现在兵力不足同时对付敌军,所以亚历山大决定引诱革兰提亚的部队下山来到利于攻击的地形,他让他的马其顿方阵步兵和骑兵在一个靠近山坡的平原展开,命令他们肃静,接着开始进行花式操演,只见骑兵的矛头随着口令向前、向右、向后、向左摆,又见方阵步法整齐,军容严整,还表演各种不同队形灵活变换,山上的革兰提亚的士兵纷纷下山看个究竟,看得目瞪口呆。突然,亚历山大亲自率领部队向看得惊讶不已的敌军发起进攻,他的方阵步兵立即高喊杀声并快步向敌军突击,甚至还用长矛敲击盾牌来发生声响,吓呼敌人。革兰提亚军在突击下陷入混乱,纷纷逃入培利亚城中。尽管这次成功击败敌人,然而仍有一支驻守小山的部队还在坚守,迫使马其顿的骑兵下马作战才逐走他们,这时革兰提亚知道亚历山大在准备离开战场,他们再度返回并攻击殿后的马其顿部队,亚历山大在撤军时不得不用投石器来掩护他的军队离开战场,战史学家富勒认为这是第一次把投石机当作野战炮兵的记载。
三天后,克利图斯和格劳西亚斯城外的部队夜间没有警戒,亚历山大趁机夜袭那些敌军,这次奇袭非常成功,以至于克利图斯和格劳基亚斯损伤过大,被迫放弃这座要塞往北遁去,亚历山大确保了它的北方边界[9]。
屠城底比斯
编辑亚历山大征战色雷斯和伊利里亚的这段时间实在太久了,加上没有传回来他的消息,使得希腊人中有谣传亚历山大已经战死的言语。底比斯人相信亚历山大已死的传言,决定要趁机起事。底比斯人首先把驻在底比斯卫城的马其顿军队包围起来,并杀害马其顿官员。埃托利亚人、厄利斯、亚该亚人听到这消息也跟着加入底比斯的行列,就连雅典也准备反抗马其顿。此时亚历山大刚夺回培利亚,当他听闻底比斯人已经叛变,他担心整个希腊将会跟着起事,尽管部队还未修整,亚历山大急忙用强行军通过马其顿西部的无路山区,13天后已经到达波奥蒂亚并与当地的盟军会合。亚历山大进军实在太神速,当亚历山大通过温泉关时底比斯人甚至还不知情,甚至之后这些底比斯人还说那支马其顿军是由安提帕特率领,一直到亚历山大已经站在底比斯城门前,底比斯人才醒悟过来。
底比斯人已经弓在弦上,他们拒绝亚历山大的招降一心反抗下去,然而亚历山大仍尚未下定决心要攻击底比斯城。这时马其顿的一支部队没有听从号令就和城外的底比斯部队发生战斗,迫使亚历山大展开全面攻击,城外底比斯部队不敌,慌乱的往城内退去,然而底比斯人没有即时把城门关上,大批大批的马其顿军涌入城中。底比斯就这样陷落,马其顿和盟军到处屠杀底比斯人,最后亚历山大和其盟友把底比斯城夷平,领土由马其顿盟国瓜分,幸存的底比斯人被贬为奴隶[10]。底比斯的惨况吓得雅典和其他反叛的希腊城邦瞬间投降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因为日后的远征波斯计划,并没有重罚希腊人。
战后
编辑透过一连串对边境的战争以及屠城底比斯,马其顿在欧洲的边境已经安稳,且希腊人短时间内不敢再反抗,确保了马其顿远征波斯时没有后顾之忧。也因此亚历山大接下来可以全力进行远征,开始了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脚注
编辑- ^ McCarty, Alexander the Great, p. 30-31.
* 普鲁塔克, The Age of Alexander, p. 262-263
* Renault, The Natur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p. 61-62
* Fox, The Search For Alexander, p. 72 - ^ McCarty, Alexander the Great, p. 31.
* 普鲁塔克, The Age of Alexander, p. 263
* Renault, The Natur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p. 72
* Fox, The Search For Alexander, p. 104
* Bose, Alexander the Great's Art of Strategy, p. 95 - ^ Bose, Alexander the Great's Art of Strategy, p. 96.
* Renault, The Natur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p. 72 - ^ 阿里安, The Campaigns of Alexander, p. 44.
* Renault, The Natur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p. 73 - ^ 阿里安, The Campaigns of Alexander, p. 45-48.
* Renault, The Natur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p. 73-74 - ^ The Macedonian Empire: The Era of Warfare Under Philip II and Alexander the Great, 359-323 B.C. by James R. Ashley,2004,ISBN 0786419180,171页
- ^ 阿里安 The campaigns of Alexander, Aubrey De Sélincourt,ISBN 0140442537,1971,50页,"他往培利亚前进,培利亚这座城是这一带最坚固的要地,它已经被克利图斯占领""培利亚是马其顿边境的要塞"
- ^ 阿里安, The Campaigns of Alexander, p. 50-51.
* Renault, The Natur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p. 77 - ^ 阿里安, The Campaigns of Alexander, p. 52-54.
* Renault, The Natur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p. 77 - ^ 亚历山大大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英百科
来源
编辑- 玛莉·瑞瑙特(Mary Renault), (2001). The Natur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ISBN 0-141-39076-X.
- 罗宾·莱恩·福克斯(Lane Fox, Robin). The Search for Alexander. Little Brown & Co. Boston. 1980. ISBN 0316291080.
- 阿里安. 亞歷山大遠征記. trans. Aubrey de Sélincourt. 企鹅出版集团. 1976 [140s AD]. ISBN 0140442537.
- 普鲁塔克, translated by Ian Scott-Kilvert, (1988). The Age of Alexander. Penguin Classics. ISBN 0140442863
- Bose, Partha. (2003). Alexander the Great's Art of Strategy. Allen & Unwin. ISBN 1-74114-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