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寿(1834年—1882年),字铁生湖北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同治元年壬戌科进士,名列榜眼清朝末年的循吏、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咸丰五年,乡试中举。同治元年,登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初授翰林院编修

同治九年,出任河南学政。还京充任国史馆协修、起居注协修、功臣馆纂修。

光绪二年,山西省饥荒,上储粮平粜策。同年,出任日讲起居注官

光绪四年,京师地区发生旱灾,编修何金寿援引汉代发生天灾时会免除三公之职的说法,请责斥枢臣,谕交部议[1]

担任翰林院编修期间,何金寿曾参劾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语,郭嵩焘被清廷申斥,郭氏的书稿毁版。

光绪五年,改任江苏扬州府知府[2]。未出都,会崇厚与俄定约,敕下廷臣议。何金寿引西国上下议院例,请资众论,折强敌。逾岁到官,录筑堤功,赐三品服。

光绪八年秋,祷雨中暍,病卒,贫不能归葬。

评价

编辑

总督左宗棠等上其事于朝,谓何金寿有古循吏风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清史稿/卷386 与 清史稿/卷436(维基文库)
  2. ^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传稿 ,701005491号
  • 郎潜纪闻初笔/卷九 (维基文库)
  • 清史稿/卷445 (何金寿) (维基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