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佛教)
信(巴利语:saddhā,梵语:śraddhā),佛教术语,指信仰的行为,或是信心本身。在佛教中,信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正确的信仰,特别是对于佛教三宝的信仰,称为正信,或净信。阿毘达摩中,将信列为心所之一。一般而言,佛教鼓励四种信仰,也就是对于佛、法、僧与戒的信仰,称为四不坏净,或四不坏信。在五根、五力中,皆将信列入其中。华严宗有十信的说法。
概论
编辑在佛教中,信是五根之一,指佛教徒对于佛陀所说的法,升起信心,由此生起菩提心,称为信根[1],即四不坏净[2]。净信是指心去除掉贪欲之后,得到心解脱的状态[3],信的根源在于智慧[4],代表了心的澄净性[5]。
五根可以增长善法,当五根增长至强而有力状态时,称为五力。五力中的信力,同样指四不坏净[6],但是与信根相比,有程度上的差别[7]。
注释
编辑- ^ 《杂阿含经》卷26〈659经〉:“何等为信根?若圣弟子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
- ^ 《杂阿含经》卷26〈655经〉:“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
- ^ 《杂阿含经》卷26〈710经〉:“净信者谓心解脱;智者谓慧解脱: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是故,比丘!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 ^ 《杂阿含经》卷26〈654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根,一切皆为慧根所摄受。譬如堂阁众材,栋为其首,皆依于栋,以摄持故。如是五根,慧为其首,以摄持故。’”
- ^ 玄奘译《阿毘达磨品类足论》卷1:“信云何,谓心澄净性。”
- ^ 《杂阿含经》卷26〈675经〉:“彼信力,当知是四不坏净。”
- ^ 《杂阿含经》卷26〈679经〉:“何等信力是学力?于如来所善入于信,根本坚固,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同法所不能坏。”
- ^ 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42:“大善地法有十种: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瞋,七轻安,八舍,九不放逸,十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