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摆暝
元宵摆暝(闽东语:Nguòng-siĕu bā̤-màng)为马祖列岛于春节过后元宵节期间的主要核心活动[1],受到马祖当地居民及旅外马祖移民的重视。马祖文史工作者贺广义于1994年〈岛屿‧群落‧元宵祭〉、1999年〈扛乩:人与神的共振〉有二篇专文详尽书写与探讨(收录在《岛屿·群落·祭祀》书中)。马祖元宵摆暝现为连江县文化资产之一,2009年12月30日登入为中华民国民俗及有关文物一般民俗,2019年授证为国定重要民俗文化。
马祖摆暝 | |
---|---|
官方名称 | 马祖摆暝 |
类型 | 登录等级:重要民俗 登录种类:仪式、祭典、节庆 |
详细登录资料 |
马祖摆暝祭 | |
---|---|
官方名称 | 马祖摆暝祭 |
类型 | 登录等级:民俗 登录种类:仪式、祭典、节庆 |
详细登录资料 |
历史
编辑摆暝(平话字:bā̤-màng;注音:ㄅㄝˇㄇㄤˋ)是福州话,当地口语音近“北漫”。“摆”是陈列、摆放的意思,“暝”即是“夜晚”,意为在晚上摆设好供品祭神的仪式;又“摆”与“排”方言同音,“排夜”也指不同的地方庙宇或祀神排在不同专属夜晚举行酬神活动。此习俗源自早期福建福州一带的农村,盛行于马祖列岛与闽东地区。马祖先民多数来自福州所辖的长乐、连江、罗源等县市,因而早年承袭旧例,马祖各岛都有“上彩(彩)暝”挂灯的习俗,为各村元宵庆典拉开序幕。
摆暝庆元宵是马祖的文化大事,虽然当地人口严重外流,但摆暝期间仍能号召外迁的乡亲回乡过节团聚。近来地方政府以“摆暝嘉年华”、“摆暝文化祭”等主题扩大且隆重地办理摆暝庆典,号召乡亲返乡及观光客共襄盛举。
过程
编辑张灯扬旗
编辑农历过年时,会有由村中青少年组成的鼓板队练习准备在元宵节演出,称“打鼓板”(ㄆㄚˇ ㄍㄨˊ ㄅㄝㄣ)。在人口多时,鼓板队编制可达数十人,亦有组成二组鼓板队一前一后安置在绕境队伍中,各自敲打各组的节奏;人口少时则会到减缩或调整。[2]“打鼓板”不分男女老幼,可谓全乡总动员。
从元月十一日开始,马祖列岛各村陆续在广场、庙前,搭起牌楼,挂上一串串的灯笼或马祖风灯,居民则在家门口挂上灯笼、马祖风灯、走马灯或宫灯等不同样式的灯笼,各显创意特色;在庙宇方面,除了挂上灯笼,更会在庙埕周边扬起该庙宇神尊名号及“风调雨顺”等吉祥语的旗子。
各村庄摆暝酬神的日子不一,最早是东莒福正村的正月初七,最晚为西莒的二月初送威武陈元帅回宫,马祖的元宵节庆典活动可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每个庙宇都有自己的祭祀组织(称为“社”)。元宵前,由前一年信众名册中轮选出“社首”(方言称“做头人”)挨家挨户收喜钱,依大喜、中喜、小喜收取不同金额之红包,并且分配好绕境人员的工作。
迎神绕境
编辑在绕境前一天,庙方会进行“清道”仪式,由保长公手持酒壶与青竹枝,脚踏醉步,领数名村丁,扛“清道旗”(福州话:tshiŋ1-tɔ6-ki2)、敲开道锣,沿路张贴印有“清洁衢道(街衢)”文字及该村境庙名的黄(红)纸,队伍巡行村境,进行“清道”任务,通知孤魂野鬼、闲杂人等回避,另一方面在天亮时巡视路线、避开危险路面,使得次日晚上游神队伍能安全出巡。
摆暝期间,村内神明出巡绕境。下午或入夜之际,神明起驾出巡绕境,阵容相当盛大,民众沿街设供祭拜,持香等候队伍。神明正式出巡,为首的是高举写有祭祀主庙或主神的“高照(福州话:kɔ1-tsieu5)灯”,又名长棍灯,接着是保长公替游行队伍开道,双手各持酒壶与青叶竹枝,一边大幅摇晃身躯、脚踩醉步,一边以青叶竹枝拍击马路作打扫状。接着七爷、八爷开路,其身上都会挂满一串串的光饼(东引地区),沿途让人摘食。接在后面的是数尊“孩囝”(神偶,口语音近“黑央”),由人在神偶内顶着,行走时不时用跳的方式前进。跟在孩囝后的是“马奴”,为神明的座前骑。元帅紧跟马奴后,再接下来是花灯队,之后是香炉、神轿,四周围着衙役兵将,一名手持“敬神如神在”牌,神轿后则是鼓板队以及信众,其间穿插执著神尊圣号的旗帜或提着灯笼,一路浩浩荡荡,锣鼓喧天,所经之处,家家户户烧香燃炮相迎。
马祖列岛中比较特殊的是北竿,当地盛行“扛乩文化”[3],神明出巡的队伍中,都有庙宇的乩将(马祖话称“乩脚”,ㄍㄧ ㄎㄚ)抬着乩轿随行。例如北竿坂里在元月十三,人们恭迎坂里境白马尊王,汇集邻村神明,一起前往二公里外的白沙平水尊王庙作客拜访,沿途神轿互访,鼓板喧天,响彻离岛海滨。回程时,家家户户燃烧马粮,慰劳白马尊王的坐骑白马,祈求神明保护乡里。
设供燃烛
编辑“摆暝”当天庙宇神龛前会排好数张桌子,由社头、工作人员统一备好供品(南竿金板境(仁爱村)、北竿部分庙宇则由各家户准备),原则上以一对灯烛、十盏茶酒、十副筷子、十碗佳肴素果等为一供品组,再由数组供品摆满数张桌子,看起来是满满一片供品,此为摆暝(排夜)的源由。此时另有数张桌子,用来摆放村中各家户准备的大型蜡烛,上贴红纸书写“弟子某某某敬叩”,传统上以家中男主人为代表。各家户准备的蜡烛大小、高矮不一,点起火来显出参差不齐的烛光,如繁星点点;亦有由社头统一购买蜡烛,或LED蜡烛灯,整齐的排成行列。
这里要注意的是,“摆暝”与“绕境”不同,“摆暝”是摆设供品、蜡烛奉神,“绕境”是神明队伍巡视村境,会需要更多的人力,因此有的庙宇可能因祭祀不同的神明而准备有多天、多场的“摆暝”,但“绕境”活动,可能就只选其中一晚“摆暝”才举办一场“绕境”。通常是当头考量人力、经费等因素而作决定,若都充足举办多场“绕境”也是可行的。
另外,因考量全岛参与人力,有时不同村庄庙宇会彼此错开摆暝或绕境的时间,让工作人员能有空协助不同村庄的活动,也能让观光客有时间参与多场的元宵活动,有更多不同的体验。
食福祈安
编辑有举行“摆暝”之当晚或次日,“社头”便将村民出资购得的共同供品烹调,在庙内或广场由参加摆暝的社友或各家户派员代表食用,称为“食福”或“食社”。亦有改在餐厅举行,所需经费多来自社友的喜钱。北竿地区多各家户自己准备供品,拜完则自家收走,并无统一烹调分食的活动。宴席结束,每户带回一袋福品,袋内装着供品的肉、橘子、蛋及包子,有“大吉大利、保佑平安”之意,祈求全年阁家平安幸福,为摆暝迎神活动,划下句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