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宋县中国名,在四川省南部,泸县西南二百里,当泸县贵州省毕节县之要冲。出产以为多。

历史沿革[1]

编辑

汉代江阳县地;唐代初为泸川县地,后析置羁縻宋州;宋代因之,后废;元代置九姓土司;明代清代初因之。

  • 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永甯道台赵尔丰出巡边地,以为“治匪安边非变更旧制不可。”。
  • 赵任川督后,于三十四年(1908年)奏请政府批准,叙永厅改升为永宁直隶州,永宁县迁治古蔺县,九姓乡则援唐宋时羁縻宋州之名,改设古宋县。
  • 宣统元年(1909年)遂以九姓乡为基础,划入纳谿县镇溪乡、江安县共乐乡、兴文县六合乡三官殿及拖船场和永宁州插花地,正式成立古宋县,治所在泸卫城(今中城镇),辖玉屏、义合、共乐、鹤盘、镇溪、青川、得用、金鹅8乡,属永宁州。
  • 民国元年(1912年),属四川泸州军政府。
  • 民国二年(1913年),属下川南道。
  • 民国三年(1914年),下川南道更名永宁道。后分别为川军滇军黔军防区。
  • 民国24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 1950年,属川南行政公署泸县专区
  • 1952年4月,泸县专区更名隆昌专区,古宋仍为其属县,同年9月,撤销川南等4个行署,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原4个行署所属专县。
  • 1953年,隆昌专区迁泸州,更名泸州专区,属县不变。
  •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改称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所属专县不变。同年5月,泸州专区专员公署改称泸州专员公署,辖县不变。
  • 1960年1月,古宋县撤销,并入叙永县

行政区划[2]

编辑

民国

编辑

民国初年,古宋县行政区划,沿袭旧制。后因匪乱,为警卫县城,增设护郭团,以城郊四乡划地10华里,归其所属。即义合乡的石灰窖、温水溪;玉屏乡的撑腰岩;青川乡的土红坳、大塞口;得用乡的桐子林、都粮坝。

全县划为5个区:

    • 中南区,辖义合乡、护郭团;
    • 西一区,辖玉屏乡、共乐的上半乡;
    • 西二区,辖共乐的下半乡、鹤盘乡的东坝、赶场坝,
    • 北区,辖鹤盘乡、青川乡各一部;
    • 东区,辖得用乡、金鹅乡和青川乡的一部。
  • 民国22年(1933年)。将5个区并为两个区,一区署设清晏场(今久庆场),辖原东区、中南区和西一区的玉屏乡;二区署设太平场(今红星乡街村),辖原北区、西二区和西一区的共乐乡上半乡。
  • 民国24年(1935年),全县改编为9个联保
    • 原护郭团改为中城联保
    • 原青川、镇溪、鹤盘3乡各一部编为太平联保
    • 原义合乡编为义合联保
    • 原青川、得用乡各一部编为万寿联保
    • 原金鹅乡编为回龙联保
    • 原玉屏乡编为玉屏联保
    • 原共乐乡的上半乡编为共乐联保
    • 原共乐乡的下半乡和鹤盘乡的东坝场编为东新联保
    • 原镇溪乡的一部编为镇北联保。
  • 民国29年(1940年),又将9个联保改为乡镇,即中城镇和太平、镇北、义合、万寿、回龙、玉屏、共乐、东新8乡。下属137个保、1460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
  • 1949年12月2日,解放军进入古宋县。

初期全县划为3个区,乡保沿旧制。第一区设太平桥,第二区设鞍子山,第三区设姚家嘴。

  • 1950年11月废除保甲制,由各级基层农民协会代行乡保权力。
  • 1951年2月,划入原属叙永县的大坝、定远、清水3乡建为第四区,区治设大坝场。3月,全县划为4区1镇36乡村,中城镇直属县管,编为10个街。
  • 1952年,第二区的金鹅乡划出部分地建立和平乡,辖6个村,治所嘴上;万寿乡划出部分地建立建设乡,辖8个村,治所桐子林;义合乡及中和乡划出部分地建立团结乡,辖12个村,治所崔家坡。
  • 1953年,改大坝乡为大坝镇,辖两个居民委员会。
  • 1954年,中城镇所领10个街,改为5个居民委员会。
  • 1955年,划入叙永县青龙乡骑龙村编入新民乡;同时新民乡所属新房子、庙坝头至孙公桥以东及杉木坪附近3个小组划给叙永县。同年3月,撤销第一区,将第四区更名为第一区;将同心、三星、民主3乡划归第二区;川龙、大池、水栏、新民、胜利5乡划归第三区;义合乡划归第一区。
  • 1956年2月,撤销区制,将38个乡合并为16个乡,辖186个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外地名大辞典》,段木干主编,人文出版社,1981.06,第717页
  2. ^ 《兴文县志》,兴文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第47-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