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式15.2公分舰炮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7月14日) |
四一式50倍径15公分舰炮(日语:50口径四十一式15cm砲)为日本帝国海军在1910年代由英国授权所生产的中口径舰炮,因日本人体格问题未被广泛采用,该型炮后修改为三年式140毫米舰炮。
四一式50倍径15公分舰炮 | |
---|---|
类型 | 舰炮 |
原产地 | 英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13年至1945年 |
使用方 | 大日本帝国陆军 |
参与战争/冲突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维克斯公司 |
研发日期 | 约1910年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8630公斤(炮管) 38公吨(单装炮) 72公吨(连装炮含炮塔) |
枪管长度 | 7.62米(50倍径) |
操作人数 | 9人(单装炮) |
炮弹 | 45.4公斤(炮弹) 12.3公斤(发射药) |
口径 | 152毫米 |
后膛 | 间断螺纹式炮闩 |
射击仰角 | -5度~+30度(单装炮) -5度~+55度(连装炮) 俯仰速度每秒10度[1] |
射速 | 3.45发/分(单装炮)[2] 6发/分(连装炮)[3] |
枪口初速 | 850米/秒[1] |
最大射程 | 18公里(单装炮)[2] 21公里(连装炮) [3] |
供弹方式 | 手动装弹 |
填充 | 黄色炸药 |
填充量 | 2.9公斤 |
引爆机制 | 十三式撞击引信 九一式定时引信(1932年后配发) |
简介
编辑日本帝国海军自19世纪末开始向英国学习近代海军技术,大量英式海军装备全面性地在日本军舰上运用;1902年英日同盟后,双方的关系从商业买卖更进一步迈入全面学习之列。
以英为师的环境下,英国武装对早期日本海军的运用影响深刻;如普遍在日本军舰上使用的巡洋舰主炮便是采用英国体系的152毫米(6英寸)标准,也就是英国自19世纪普及运用的六英寸速射炮家族。在19世纪以来,6吋速射炮主要由阿姆斯壮公司制品为主,包括40倍径(日语:四十口径安式六吋砲)/45倍径版本均有采用,同时在建造无畏舰时日本引进了152毫米速射炮技术;从45倍径起,维克斯公司开始进入6吋速射炮市场。而在1911年,日本决定采购金刚级战舰,并获英国核准转移全套技术,日本海军向英国厂商物色各型新式武装以求一举进入世界先进标准;最后主承包商选定了维克斯公司,并引进了大量该公司武装。
金刚级选用的副炮乃由维克斯公司为日本客户需求,开发了炮身长50倍径的152毫米舰炮,该型舰炮称为Vickers Mark M,在炮身仰角22.5度的状态下射程可达18公里;相较于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服役中之45倍径152毫米舰炮最大射程14.4公里增添了不少优势。
虽说该型炮是维克斯研制,但是英国在1906年就开发出同倍径之第11型六英寸速射舰炮,在英军巡洋舰运用后结论是不够灵活,因此未普及运用;维克斯此举实际上只是将储备技术提供给客户选择。Mark M运用弹种与英国6吋速射舰炮相同,为重100磅、采分离式装药之半穿甲弹。
由于技术多以现成改良,研制亦无发生重大瑕疵,第一批回国的金刚级上安装了英国原装品,称50口径毘式15センチ単装炮。当时战舰副炮主流设计布局是装在船只侧舷,炮口正面装有厚重的炮盾防护,采用视距内直射,这种配置称为城廓式炮塔。在金刚级引进后,日本的军火工业随即利用英国提供的制造资料在国内产制,首批于1912年制造出厂,国产品称四一式50倍径15公分舰炮。在该炮产制之前已授权生产的45倍径版本,则称四一式45倍径15公分炮,虽然同样挂四一式之名称,但是技术来源上大不相同。
评价
编辑虽然四一式的技术未有瑕疵,火炮性能也与世界同级;但日本在运用过程仍出现运用困难,只是问题出在人而非机械身上。
在20世纪初,机械辅助机构因内燃机与电动机尚未普及化之故,军舰上仍是以蒸汽动力驱动机械为主,大部分劳务仍靠运用人力处理;当然,也包括舰炮的送/装弹任务。
152毫米炮弹弹体重45公斤,全人力操作的环境对日本人的体格负荷来说太过沉重;按照西方标准,152毫米副炮应有每分钟5发的射速;但是日本海军怎样训练都做不到这水平,最多就只能到每分钟3.45发。
最后日本海军高层接受了本国水手体格终究不如外国人的实情,决议采用结构相同、口径缩减、弹重降低的三年式14公分舰炮确保射速标准;而华盛顿海军条约确立轻巡洋舰火炮上限为155毫米后,152毫米舰炮存在于日本海军内的意义又更加弱势。虽然金刚级与扶桑级的副炮因现代化改装工程而一度实施增高仰角作业;但还是难以抵挡时代趋势而逐步拆除,自舰艇上拆除的四一式舰炮有零星提供给关岛守备部队增强岸防火力。
当152毫米就逐渐被日本海军淡忘之时,却因为二战爆发前夕日本筹建下一代阿贺野级轻巡洋舰而再度启用;因为阿贺野级吨位装不下在最上级巡洋舰开发时研制的三联装155毫米舰炮,140毫米舰炮对抗英美等国战舰又嫌火力薄弱,舰政本部才从仓库里翻出库存的152毫米炮管,搭配上重巡洋舰普遍运用的三年式20公分舰炮E型炮炮架,充当新武器使用。因为152毫米炮身较轻,采相同动力运作的火炮较20公分版本灵活;但是在装弹上仍大量仰赖人力,故射速改善有限。
不过舰政本部并没有帮该型炮开发新式对舰炮弹,直到日本战败为止都是使用1910年代的半穿甲弹;但借由更换引信的方式,旧型炮弹后来增加了定时引爆功能,惟对空效果仍然相当有限。
使用舰艇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雑志‘丸’编集部‘写真|日本の军舰 第9巻 軽巡Ⅱ’光人社、1990年。ISBN 4-769-80459-8
- 山本义秀・吉原干也 编著、原胜洋・柴田武彦 协力‘日本海军舰载兵器大図鉴’KKベストセラーズ、2002年。ISBN 4-584-17088-6
- Tony DiGiulian, Japanese 6"/50 (15.2 cm) Vickers Mark M 6"/50 (15.2 cm) Mark II and Mark III 15 cm/50 (6") 41st Year Typ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