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CV-8)

1941年美國海軍約克鎮級航空母艦

8°38′23″S 166°42′34″E / 8.63972°S 166.70944°E / -8.63972; 166.70944

大黄蜂
USS Hornet CV-8
大黄蜂号在近海试航。摄于1941年10月27日。
概观
舰种航空母舰
舰级约克城级(3号舰)
制造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动工1939年9月25日
下水1940年12月14日
服役1941年10月20日
结局1942年10月27日于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沉没
除籍1943年1月13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19,900吨
满载排水量25,600吨
全长整体:824呎9吋
水线:770呎
全宽整体:109呎6.25吋
水线:83呎2.5吋
吃水近25呎
满载:近28呎
锅炉9座燃油锅炉
4座1,000千瓦蒸汽轮机
2座250千瓦柴油机
4轴
功率120,000轴马力
试航:120,517轴马力
最高速度32.5节
试航:33.65节
续航距离12,000海里/15节
乘员227名军官
1,990名水兵
武器装备8门单装Mk12 5吋38倍径炮
4门4联装波佛斯75毫米口径M1929高射炮
24挺单装奥利冈20毫米防空机炮
装甲防护甲板:60磅
装甲带:2.5-4吋
防水壁:4吋
指挥塔:2-4吋
舵机:4吋
舰载机1934年设计:97架飞机
其它3座升降台
3座弹射器
模版参考来源:[1]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英语:USS Hornet舷号CV-8)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为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三号舰。她是美军第七艘以大黄蜂为名的军舰,源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海军的一艘装炮10门小型炮舰

大黄蜂号在1939年开始建造,在1940年下水,并于1941年服役。服役后两个月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大黄蜂号便参与了空袭东京,担当杜立德B-25轰炸机海上起飞平台,但这也使她错过了5月的珊瑚海海战。6月大黄蜂号参与了中途岛海战,但却因连串不幸而表现恶劣。接着大黄蜂号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为陆战队提供空中掩护,并在尔后爆发的圣克鲁斯群岛海战被日军击沉。1943年1月大黄蜂号除籍,而海军则把正在建造、舷号CV-12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更名为大黄蜂,以作纪念。

大黄蜂号自开始服役后仅1年又7天便被击沉,是美国历史上服役期间最短的航空母舰。

建造背景与珍珠港事件

编辑

大黄蜂号的建造,与当时美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有莫大关系。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失效,日本拒绝进行新一轮谈判,并在次年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在众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卡尔·文森推动下,国会在1938年通过第二次文森法案(Second Vinson Act),准许海军建造六艘战列舰(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及两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及两艘航空母舰(舷号CV-8及CV-9)。[2]

不过,海军在决定两舰的建造方案上一度有所犹豫。新近服役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虽然性能良好,但始终是条约限制所建,在舰体性能上难免有所局限。既然海军条约已经失效,设计新航母方案似乎是最理想的做法。然而海军当时只有六艘航空母舰在役,急需新造军舰应对日本及纳粹德国的崛起,已经等不及重新设计方案。在折衷之下,海军决定CV-8将以约克城级方案为蓝本建造,但采取一定改良,包括安装较新的火控系统、重整舰岛结构、动力输出更强的蒸气锅炉轮机、新式SC雷达奥利冈20毫米防空机炮、延长飞行甲板以及加高舰艏。至于CV-9则用作新设计航母。CV-8在1939年9月25日开始建造,并命名为大黄蜂;而CV-9则成为后来的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3]

1940年12月14日,大黄蜂号下水,由美国海军部长法兰克·诺克斯(Frank Knox)夫人掷瓶,首任舰长为马克·米契尔上校;其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在欧洲爆发。1941年10月20日大黄蜂号正式服役,并在近海试航,以避免遭大西洋的德国U型潜艇攻击。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时,大黄蜂号正在诺福克海军基地停泊,但其舰载航空群(Hornet Air Group )[注 1]及舰上水兵仍未准备完成。12月28日大黄蜂号到墨西哥湾再作试航训练,并在1942年1月30日返抵诺福克,进入船坞维修。[4]

空袭东京

编辑
 
1942年4月18日早上8时15分,离东京约668海里的恶劣海域,杜立德率领的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成功起飞,前往日本。

此时美国正打算派美国陆军航空军的中程轰炸机空袭日本,以提升国民士气。1942年2月2日,大黄蜂号搭载了两架B-25轰炸机,并成功在海上起飞,引证空袭可以执行。接着大黄蜂号进入船坞作最后检修,而海军及陆军高层则继续筹备空袭东京。3月4日大黄蜂号离开诺福克海军基地,在11日横越巴拿马运河,于20日抵达圣地亚哥。23日大黄蜂号到近海训练飞行员,在27日返抵北岛航空站。稍作休整后,30日大黄蜂号前往阿拉米达 (加利福尼亚州),并开始搭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5]

4月2日,大黄蜂号为首的第18特遣舰队英语Task Force 18离开阿拉米达,直接前往中太平洋,并在14日与企业号的第16特遣舰队会合。杜立德原希望哈尔西可以在日本400海里外派出轰炸机,但舰队在18日早上7时45分遭到日本巡逻舰发现。虽然纳什维尔号轻巡洋舰先后击沉了三艘巡逻舰,但舰队却截听到巡逻舰对外发出“发现三艘航空母舰”电文。恐于被日本海军攻击,哈尔西下令轰炸机即时起飞。8时15分,杜立德的轰炸机在离东京约668海里的恶劣海域成功起飞,由于美军舰队被日本渔船发现,而被迫提早派出轰炸机,使杜立德等陆军航空队飞行员大部分都没有足够燃油抵达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控制的中国境内机场,而在不同地方迫降,而大黄蜂号及企业号则即时调头,在4月25日返抵珍珠港。大黄蜂号及企业号亦因参与了此次象征性空袭,而错过了5月初的珊瑚海海战。[6]

中途岛海战

编辑
 
1942年6月4日上午,大黄蜂号派出全舰机队,前往攻击日本机动舰队。图中的15架飞机来自第8鱼雷轰炸机中队英语VT-8(VT-8),这批飞机在进入鱼雷射程前便遭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悉数击落,只有一人生还。

当大黄蜂号返抵珍珠港之际,尼米兹已得悉日军下一个进攻目标为莫尔兹比港,而太平洋舰队只有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在南太平洋,难以防守日军进攻。28日大黄蜂号及企业号离开珍珠港,赶往珊瑚海。5月6日两舰横越赤道时,珊瑚海海战已经爆发,两舰无法赶及参与。接着大黄蜂号及企业号继续在南太平洋巡航,以防备未有受损的瑞鹤号航空母舰攻击瑙鲁海域。[7]此时尼米兹知道日本即将进攻中途岛,命哈尔西故意让日本水上侦察飞机发现,以迷惑日本美国航母舰队的主力仍在南太平洋,然后在15日才掉头向北,在26日返抵珍珠港。[8]

  • 一个战斗机中队(Fighter squadron,VF) 18架 格鲁门F4F野猫式战斗机
  • 一个俯冲轰炸机中队(Bombing squadron ,VB) 18架 道格拉斯 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 一个侦察机中队(Scouting squadron ,VS) 18架 道格拉斯 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 一个鱼雷轰炸机中队(Torpedo squadron ,VT) 18架 TBD毁灭者式鱼雷轰炸机

28日,大黄蜂号及企业号组成第16特遣舰队英语Task Force 16,并在斯普鲁恩斯指挥下离开珍珠港。而弗莱彻的第17特遣舰队与约克城号则在29日离港。两支分队在6月2日会合,并于中途岛东北海域埋伏,静待日本航母攻击中途岛。4日清晨4时30分,日军航母开始派飞机空袭中途岛,而此时弗莱彻则派约克城号10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前往搜索日本舰队。[9]5时34分,弗莱彻截获一架PBY侦察机的通讯,约莫了解日本“两艘航母”位置,命斯普鲁恩斯先派大黄蜂号及企业号攻击,而约克城号则会殿后,以待更准确情报再作出击。[10]7时2分,大黄蜂号及企业号开始派出舰上全部机队;[10]而约克城号则在8时38分派出舰上一半飞机增援。[11]然而,大黄蜂号的机队很快便经历连串问题。首先,斯普鲁恩斯的首席航空参谋米尔斯·勃朗宁(Miles Browning)下令两舰机队在空中编组阵形后,才向西搜索日军机动舰队,而两舰首先起飞的却是油量最少的F4F战斗机。两舰要到8时左右才派出全部机队,而最先出发的F4F已经消耗了不少燃油,更何况大黄蜂号的位置还处于企业号后方,航距又相对增加。[12]第二,两舰机队定下的索敌路线,事实上全部都远离南云忠一的舰队:大黄蜂号的机队向正西搜索,而企业号则向西南偏南进发,只有约克城号定出了准确而直接的西南飞行路线。[13]这使两舰起初几乎铁定无法找到日军舰队。

8时30分,大黄蜂号与企业号机队出发半小时后,大黄蜂号的机队很快亦对斯坦厄普·林的路线提出质疑:殿后的F4F 战斗机队发现下方的鱼雷机队不知所终,但碍于无线电缄默而继续跟随大队飞行。到9时左右,F4F战斗机队的燃油已经严重不足,而第8战斗机中队英语VF-8 (1941-2)(Fighter Squadron 8 , VF-8)队长塞缪尔·米切尔(Samuel G. Mitchell)却坚持继续西进,结果其僚机一一抗逆上级命令而调头返航,而米切尔也因此被迫调头。更不幸的是,在前方飞行的34架SBD俯冲轰炸机却并不知道已被F4F所抛弃,而继续向西飞行。 大黄蜂号的第8鱼雷轰炸机中队英语VT-8(Torpedo Squadron 8, VT-8)队长约翰·渥顿(John C. Waldron)决定违抗第8舰载航空群(CVG-8)英语Air Group Eight联队长斯坦厄普·林(Stanhope C. Ring)的飞行路线,径自带领僚机转向西南。[14]这批为数15架的TBD鱼雷轰炸机因此在9时17分率先发现机动舰队,但迅即被零式战斗机全部击落,整支机队只有一人生还。[15]而接着由西南转向北方的企业号鱼雷机队、以及约克城号的鱼雷机队也先后发动攻击,但全部无一命中,并且损伤惨重。

直到9时20分,轰炸机队从无线电听到第8鱼雷机队发现敌舰并遭悉数击落时,才知道自己的航向完全错误,而后方的战斗机队却全部不见影踪。此时第8俯冲轰炸机中队(Bomber Squadron 8, VB-8)队长罗拔·约翰逊(Robert R. Johnson)亦决定调头,转向东南飞往中途岛降落补油,并寄望可在中途遇到日本舰队,而整支小队只有一架SBD轰炸机没有转向。这使整支舰载航空群只剩下17架飞机继续西进,当中14架来自第8侦察机中队(Scouting Squadron 8,VS-8)。到10时左右,余下的飞机也全部调头,尝试返回航空母舰降落。整支第8舰载航空群分崩析离后,斯坦厄普·林亦只好独自调头返回大黄蜂号。[16]

10时22分至28分,当约克城号及企业号的机队巧合地同时摧毁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三艘航空母舰时,大黄蜂号四散的机队却在挣扎返航。最先调头的F4F有部分机队接收到大黄蜂号发出的返航讯号,但由于机队同时缺油缺氧,被迫从20,000呎高空逐步下降至8,000呎,而返航信号在8,000呎却较高空弱小。这使整支机队飞越了大黄蜂号而不自知,最后悉数在舰队以东的海域迫降,其中两名飞行员因此失踪。幸存的八名飞行员则在接着数日受尽暴晒、缺水以及鲨鱼煎熬,在8日及9日才陆续获救。至于第8俯冲轰炸机中队在10时左右遇到一架PBY,并在其带领下飞向中途岛,期间有两架飞机因缺油而在海上迫降,一架则降落到中途岛的潟湖。不过,机队有三架飞机并没有收到PBY的讯息,反而接收到大黄蜂号的返航讯号,而转向东北,并最终成功降落。然而讽刺的是,最先返抵大黄蜂号的是最后调头的CVG-8 联队长斯坦厄普·林,在11时18分降落到大黄蜂号,紧随其后的是第8侦察机中队的SBD俯冲轰炸机。其时全舰均以为大黄蜂号的机队摧毁了日本航母返航,故此米契尔在得悉机队整日的不幸时也极为错愕。[17]

大黄蜂号的不幸并未因此终结。正午时分,约克城号被日本九九式舰上轰炸机重创,迫使弗莱彻将旗舰转移至阿斯托利亚号重巡洋舰。约克城号在空中的机队只能到企业号及大黄蜂号降落。其中一架受损的F4F在大黄蜂号降落时,其机枪因保险掣失灵而突然开火,造成4死20人伤,死者包括时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洛尔·英格索尔(Royal E. Ingersoll)之子。[18]

2时45分,斯普鲁恩斯接获飞龙号航空母舰的初步发现报告,下令舰队随时预备派出飞机,但这项命令却因故没有传到大黄蜂号。3时17分,斯普鲁恩斯下令舰队在3时30分派出飞机攻击,但不久前米契尔却命大黄蜂号加速离队,以让降落到中途岛的第8轰炸机中队(VB-8)返航,故此未有准备派出机队。这使大黄蜂号最终要到4时才开始派出第8侦察机中队(VS-8)的轰炸机,而企业号早在3时25分已经开始出击。4时03分大黄蜂号的机队陆续离舰,但有两架在起飞后即因机件故障而要即时折返降落,使飞行作业因此中断。当两机成功降落,其时已是下午4时30分。有感飞机无法追上企业号协助攻击,米契尔只好停止派出飞机,返回舰队编队。这使大黄蜂号最终只有16架飞机成功起飞,而有15架滞留舰上,包括联队长斯坦厄普·林以及第8侦察机中队长沃尔特·罗迪(Walter F. Rodee)在内。出征的机队在半途才发现其中队长及联队长都没有起飞。[19]下午5时,企业号的机队摧毁了飞龙号后,大黄蜂号的轰炸机才赶到现场。为免空手而回,机队轰炸了筑摩号利根号两艘重巡洋舰,但又无一命中。[20]

傍晚斯普鲁恩斯收回所有飞机后,即时向东后撤,而没有追击日本舰队。5日早上8时,美军接获尚未沉没的飞龙号发现报告,但斯普鲁恩斯碍于情报准确性及SBD的装备考虑,而要到下午3时才派出机队。大黄蜂号先派出32架轰炸机,而企业号则紧接派出33架。傍晚6时20分,大黄蜂号机队发现了谷风号驱逐舰,该舰是山本五十六亲自下令折返,以拯救飞龙号机房的生还者,并且击沉飞龙号。由于飞龙号早在上午9时已经沉没,美日双方自然无法找到目标。由于天色已经渐黑,大黄蜂号等65架轰炸机决定攻击谷风号,但最终只有一枚炸弹在舰体外爆炸,造成轻微损伤,其他攻击全部没有命中。入黑后斯普鲁恩斯在7时30分下令两艘航母打开探照灯并照向天空,以方便飞机返航。大黄蜂号的探照灯在8时已经关掉,但企业号的探照灯一直提供照明至10时30分。这使美军只有一架飞机未能成功返航。[21]

6日上午6时45分,企业号的侦察机发现了最上号三隈号两艘重巡洋舰。两舰在早前于迷雾中相撞受创,正向后方撤退。侦察机起初回报发现一艘战列舰及一艘战列巡洋舰,不过却误传为一艘战列舰及一艘航空母舰。到7时30分侦察机将原报告带返企业号时,斯普鲁恩斯便怀疑日本仍有两支小舰队活动。为确实情报,斯普鲁恩斯先派出巡洋舰的水上飞机再作侦察,同时命大黄蜂号机队出击,而企业号则殿后。8时大黄蜂号的机队陆续起飞,此时斯普鲁恩斯才确认日方并没有航母在内。中午大黄蜂号的33架飞机同时攻击最上号及三隈号,但仅轻伤了两舰以及朝潮号驱逐舰。中午企业号共46架飞机再作攻击,才重创两艘重巡洋舰。下午大黄蜂号的机队再次出动,并在2时30分再次攻击。然而日方最终只损失了三隈号,最上号及其他军舰均成功撤返特鲁克[22]

海战结束后,大黄蜂号等返回珍珠港休整,并在13日抵达。在珍珠港期间,海军将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CXAM雷达英语CXAM radar安装到大黄蜂号,以弥补SC雷达的盲点。[23]当美军在8月初发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时,大黄蜂号仍然留在夏威夷海域,训练其重新编组的第8舰载航空群(CVG-8)。[24]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编辑
 
1942年10月26日上午,大黄蜂号在圣克鲁兹海战期间被一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击中。飞机在撞穿烟囱后再跌下飞行甲板,并先后引爆机上两枚炸弹,引发大火。接着大黄蜂号先后再被两枚炸弹及两枚鱼雷击中,迫使大黄蜂号撤走大部分人员。

8月17日,海军重编了以大黄蜂号为中心的第17特遣舰队,前往所罗门群岛,支援盟军作战。24日舰队航行期间,东所罗门海战爆发,企业号在战斗中受创而要撤返珍珠港维修。大黄蜂号在29日与萨拉托加号的第11特遣舰队及胡蜂号的第18特遣舰队会合,开始支援瓜岛的陆战队。然而到31日,萨拉托加号被潜艇击伤,舰队指挥弗莱彻也在受伤之列,被迫撤回珍珠港。9月15日,胡蜂号被日本潜艇击沉,而与之同行的大黄蜂号编队也有奥拜恩号驱逐舰被击沉。此时美军在南太平洋只剩下大黄蜂号可以支援陆战队。27日大黄蜂号暂时撤出前线,到努美阿休整补给。[25]

10月2日,大黄蜂号离开努美阿,并在5日空袭日军在肖特兰群岛的补给船队,以削弱日军进攻力量。然而由于天气恶劣,大黄蜂号的攻击没有造成任何损毁。11日至12日埃斯帕恩斯角海战(Battle of Cape Esperance)在瓜岛外爆发,大黄蜂号虽没有参与支援,但连日均与日本飞机断续交战。16日大黄蜂号再次空袭瓜岛四周的日本补给船队,但效果仍旧不彰。[26]18日尼米兹撤换了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罗伯特·哥姆雷(Robert L. Ghormley)的职位,由哈尔西接任。哈尔西决定主动搜寻日本舰队,以夺取瓜岛四周的海洋及空域控制权。

圣克鲁兹海战与沉没

编辑
 
日军在圣克鲁兹海战首波攻击瘫痪大黄蜂号后,引发舰体内部大火。相中可见大黄蜂号冒出浓烟,而飞行甲板的两个炸弹破洞仍然清晰可见。北安普敦号重巡洋舰正在前方拖行大黄蜂号,而罗素号驱逐舰则从旁协助。稍后日本第二波攻击将迫使美军弃舰,而大黄蜂号最终被追上的日本驱逐舰击沉。

攻击日本补给船队后,大黄蜂号离开瓜岛,前往新喀里多尼亚海域,并在24日与企业号的第16特遣舰队会合,开始搜索日本舰队。26日早上,日美双方侦察机先后发现对方航母,并派出机队攻击。大黄蜂号及企业号一共派出73架飞机,并在中途与日本舰载机交战。[27]

日本舰载机在8时55分被美军舰队雷达发现。此时企业号刚好进入了雨云的掩护区域,使大黄蜂号成为日机众矢之的。9时10分日机开始接连攻击大黄蜂号。17分日本一架俯冲轰炸机在受损后撞过大黄蜂号的烟囱,飞越舰岛信号塔,然后撞入飞行甲板,引爆第一枚炸弹。炸弹炸开飞行甲板后,飞机残骸跌入下层甲板内,又再引爆另一枚炸弹。[28]两分钟后,大黄蜂号舰岛后被两枚炸弹击中:首枚炸弹贯穿了飞行甲板、下层甲板及机库甲板,一直到第四层甲板才爆炸,在储存库引发大火;第二枚炸弹则在舰岛后方的防空炮塔附近爆炸。不久大黄蜂号遭到第三架轰炸机攻击,其炸弹仅仅飞越舰岛,穿过舰岛前方的飞行甲板,然后一直贯穿至第四层甲板,最后在左舷的水兵餐厅爆炸。[29]

三架飞机的攻击造成多人死伤,并引发多处大火;舰岛前部发电机受损造成局部区域停电;三座锅炉的烟道受损,使浓烟源源不绝地吹向舰体内部。正当舰内水兵开始灭火之际,一架日本俯冲轰炸机撞入舰岛前方飞行甲板,并点燃了机库的航空燃油。相隔不久,日本的鱼雷轰炸机又展开攻击,并有两枚鱼雷击中舰体右舷,卡死舰艉舵机。大黄蜂号逐渐在海面停驶,并且向右舷倾侧7度。[30]

正当大黄蜂号严重受损之际,美军机队抵达了日本舰队上空。大黄蜂号首波俯冲轰炸机重创了翔鹤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及机库,使其失去作战能力,但后续机队却未能发现日本航母,只击伤了筑摩号及利根号两艘重巡洋舰,以及照月号驱逐舰[31]

在舰上损管人员的努力及驱逐舰的从旁协助下,大黄蜂号的火势在10时左右已逐渐受控。此时企业号正遭到日军第二波机队攻击,为回避日本 军飞机而加速离开。11时23分,大黄蜂号开始撤走不必要的人员,而北安普敦号重巡洋舰则尝试将大黄蜂号拖离战场,但由于日本军飞机攻击以及缆索断裂等因素,拖行要到下午1时30分才开始。[32]

此时日本舰队开始掉头追击。下午1时15分,日本的隼鹰号航空母舰派出另一波鱼雷轰炸机队,并在下午3时15分再次攻击大黄蜂号,迫使北安普敦号再次中断拖行。大黄蜂号右舷再被一枚鱼雷击中,使舰体的倾侧增加至15度。迫于无奈下,舰长下令弃船。弃船期间大黄蜂号先后两次遭到俯冲轰炸机攻击,并再被一枚炸弹击中,但没有造成伤亡,仅使火势加剧。[33]

下午5时,拉包尔的日本轰炸机抵达现场,并再次攻击大黄蜂号。大黄蜂号虽然已经停驶,但只有一枚炸弹命中。此时美国舰队正加速离开,以免在入黑后被日本舰队赶上,故此第16特遣舰队指挥金凯德下令驱逐舰击沉大黄蜂号。接着马斯廷号(Mustin, DD-413)先向大黄蜂号发射了八枚鱼雷,但其中五枚失灵,只有三枚击中并引爆。7时20分安德森号(Anderson, DD-411)再发射八枚鱼雷,并有六枚击中引爆。但由于两舰的鱼雷击中了大黄蜂号左舷,使舰体由左舷入水,反而平衡了右舷的倾侧。此时两舰发现了日本的舰载侦察机,知道日本舰队已即将追上,只好尝试以5吋火炮击沉大黄蜂号。安德森号先发射了130发炮弹,然后与马斯廷号再发射了共300发炮弹,但仅加剧了火势。晚上8时40分,日本侦察机在大黄蜂号上空点燃照明弹,表示水面舰队即将驶至,迫使两艘驱逐舰放弃任务撤走。9时20分阿部弘毅的巡洋舰抵达现场,但无法拖走大黄蜂号,只好命卷云号秋云号将之击沉。27日凌晨1时35分,大黄蜂号在身中四枚九三式鱼雷之后,终于在海面翻沉。[34]

荣誉及纪念

编辑

大黄蜂号在太平洋战争一共获得四枚战斗之星。1995年5月15日,美国国防部向大黄蜂号等追赠第16特遣舰队嘉奖,以表扬舰队空袭东京。大黄蜂号所获的全部军事荣誉见下:[35]

 
   
美国防御服役奖章
“舰队”(Fleet)横扣
美国战役奖章 太平洋战争奖章
四枚战斗之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

大黄蜂号在1943年1月13日除籍。为纪念其战绩,海军在21日将一艘建造中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更名为大黄蜂号。新的大黄蜂号在1943年8月30日下水。

2019年2月,由微软公司共同创办人保罗·艾伦生前组成的调查团队宣布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东部海域5400米深海底发现大黄蜂号[36]

相关条目

编辑

备注

编辑
  1. ^ 但是从1943年6月到1945年11月改为 Carrier Air Group Eight (CVG-8)

注释

编辑
  1. ^ Friedman 1983,第392页Sumrall 1990,第141-142页
  2. ^ Rose 1995,第1-4页
  3. ^ Friedman 1983,第94-97页Rose 1995,第1-5页
  4. ^ Rose 1995,第5-34页
  5. ^ Rose 1995,第35-47页
  6. ^ Rose 1995,第48-74页
  7. ^ Rose 1995,第77, 94页
  8. ^ Henry 2003,第84页
  9. ^ Morison 1988,第102页第4册。
  10. ^ 10.0 10.1 Morison 1988,第103页第4册。
  11. ^ Morison 1988,第114页第4册。
  12. ^ Symonds 2011,第254-255页
  13. ^ Symonds 2011,第256-257页
  14. ^ Symonds 2011,第266-269页
  15. ^ Symonds 2011,第268-272页
  16. ^ Symonds 2011,第260-262页
  17. ^ Symonds 2011,第262-265页
  18. ^ Symonds 2011,第316-317页
  19. ^ Symonds 2011,第331-332页
  20. ^ Symonds 2011,第334-335页
  21. ^ Symonds 2011,第345-347页
  22. ^ Symonds 2011,第350-355页
  23. ^ Rose 1995,第156, 164页
  24. ^ Rose 1995,第170-171页
  25. ^ Rose 1995,第180-192页
  26. ^ Morison 1988,第139页第5册;Rose 1995,第196-216页
  27. ^ Morison 1988,第201-209页第5册。
  28. ^ Rose 1995,第236-239页
  29. ^ Rose 1995,第240页
  30. ^ Rose 1995,第240-247页
  31. ^ Morison 1988,第213-214页第5册。
  32. ^ Rose 1995,第255-257页Morison 1988,第219页第5册。
  33. ^ Rose 1995,第262-264页Morison 1988,第220-221页第5册。
  34. ^ Rose 1995,第268页Morison 1988,第221-222页第5册。
  35. ^ Navsource:Aircraft Carrier Photo Index: USS HORNET (CV-8). [201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3). 
  36. ^ THE HUNT FOR THE USS HORNET. Vulcan Inc. 2019-02-12 [2019-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参考资料

编辑
  • Friedman, Nor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英语) 
  • Henry, Chris, Battle of the Coral Sea,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1-59114-033-1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4,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5,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Rose, Lisle A., The Ship that Held the Line: The USS Hornet and the First Year of the Pacific War,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1-55750-729-5 (英语) 
  • Sumrall, Robert F., Gardiner, Robert , 编, The Yorktown Class, Warship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2): 132–1501990 (英语) 
  • Symonds, Craig L., The Battle of Midwa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19-539793-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