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

古希腊医师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文Ἱπποκράτης,前460年—前370年),为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之医师,约生于公元前460年,后世人普遍认为其为医学史上杰出人物之一。在其所身处之上古时代,医学不发达,他却能将医学发展成为专业学科,使之与巫术哲学分离[2][3],并创立以之为名的医学学派,对古希腊之医学发展贡献良多,故今人多尊称之为“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
古希腊文Ἱπποκράτης
鲁本斯于1638年为其所制的雕像,此图为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所提供[1]
出生约公元前460年
古希腊科斯岛
逝世约公元前370年
古希腊拉里萨
职业医师

世人往往将其文集诸位作者的成就、奉行其医学原则的医师及其本人之事迹相混淆,以致于今天,对其真实想法、所书之文、所做之事知之甚微。然而,其仍被认为对临床医学贡献甚多,并总先世医学之大成,堪称古医师之典范。而其所订立之医师誓言,更成为后世医师之道德纲领,直至今天。[2][4]

约卒于公元前370年,享年90岁。

生平

编辑
 
科斯岛上之阿克波里斯神殿

史学家普遍相信希氏为真实存在之人物,乃希腊科斯岛人,约于公元前460年生,于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医师及医学导师。而其他的生平资讯(译注:即不关乎其医学事业者),多为伪作,不足为信。(参阅轶事一章)[5]

公元2世纪的希腊妇科医师以弗所的索拉努斯[6],乃首个为希氏立传之人,关于希氏的个人记述,多源于此。此外,亦有其他古籍述及希氏生平,然而资讯相对较少,诸如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所书之文,公元10世纪拜占庭的《苏达辞书》,及公元12世纪策策斯的文献。[2][7]索拉努斯指出希氏之父亦为医师,名为赫亚克里德斯;其母为Phenaretis之女,名为Praxitela。而其二子,雷沙勒斯、杜累哥及女婿波吕波斯悉为其学生。另外,据后世医师葛伦所言,波吕波斯方为希氏的真正继承者,得其真传,而其二子则各有一子以希氏为名。[8][9]

索拉努斯称希氏自其父及祖父处习学医术,并拜德谟克利特高尔加斯为师,学习其他学科。其甚有可能于科斯岛上之阿克波里斯神殿(亦译为医神神殿)里接受培训,并得到来自色雷斯的医师希洛地卡斯之教晦。在其时代,关于其本人的记述很少(或可说流传至今的不多),只有柏拉图之对话录普罗塔哥拉里有一句述及之,曰:“科斯岛之希波克拉底,艾斯库累普派之人也”。[10][11]总而言之,终其一生,皆在教授及钻研医学,并遨游四方,足迹最远可达色萨利色雷斯马尔马拉海[9]至于其死亡之事,众说纷云,有说其死于拉里萨、有云其卒于家乡;有指其享年83、有说其享年90,更有云其享寿逾百者,今人无从查证。[9]

理论

编辑
癫痫决非天谴,凡病者,悉有其源。盖凡人不知其理,见其状甚苦,故言天谴,诚大误也。
《癫痫之论》[12]

希氏乃西方史上首位医师,因其不相信疾病乃天谴超自然力量所致,并且认为主因乃环境因素、饮食及起居习惯。然而,依当世之解剖学生理学学说,其理论错误亦不少,诸如体液学说等,悉已证误。[13][14][15]

古希腊之疾病治疗法,分为“库尼多斯”及“科斯”二派。库尼多斯派重视诊断,但建基于众多对人体的错误假设上。因为其时希腊人视解剖为禁忌,故医师对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一无所知,故当一种疾病所引起的症状繁多时,库派医师往往无从判断。[16]而科斯派,亦即希氏之派,则以普通诊断法及被动疗法诊症,并从而得到更大的成就。此因其重视照顾病人及预后,而非诊断,故能有效地治疗疾病及改进临床实习之成效。[17][18]

希氏医学及其哲理与今天相去甚远,当世之医师多重视特定诊断及专业治疗法,两者悉为库尼多斯派所强调的。这种古今之差异,使得希氏之医学在过往二百年间备受批评。而其消极治疗法,更受到强烈谴责,举例而言,法国医师M.S.胡妲称希氏疗法为“将亡之沉思”(meditation upon death)。[19]

体液学说及危象

编辑

希氏学派认为疾病乃体内四液失调之结果,倘若为体格强健者,则四液之量均等。[20]当四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黏液)之量失调时,人即生病,直至回复平衡,方告痊愈。希氏疗法以此为宗,例如当黏液过多时,以柑橘入药,冀达调和之效。[21]

其学说之另一重要概念为“危象”,其为疾病之转折点,能跨越者,则告康复,不然则告死亡。然而即使能越过其一次,亦有复发之可能。根据此理论,危象常在“生死存亡之时”出现,所谓“生死存亡之时”,乃指感染疾病后的一个特定时间。倘若危象在该时刻之后甚久方才显现,则复发之可能性甚高。葛伦相信此想法源于希氏,然而其亦指有可能出现于希氏之前。[22]

疗法

编辑
 
一幅拜占庭画作,图内之物乃希氏长凳,而医师则为葛伦。

希氏汇集古埃及人的药草医学,还有部分古印度阿育吠陀疗法的知识,对病患采取物理治疗、粗盐/药草泡澡、精油按摩和口服药草等替代医学方式,留存大量的药草文献资料,奠定芳香疗法的概念基础[23]

希氏医学简单被动,其疗法乃建基于“自然界所赋予之治疗力量”。根据此理论,人体自有平衡四液及痊愈之力量[20],故此,其着重于促进此自然过程之发生,并相信“休息及制动乃治病之头等要事”[24]。普遍来说,希氏疗法对病人甚为友善,过程平和,并强调保持个人卫生与消毒。举例而言,其对伤口总会优先使用干法处理(包扎等),而非采用使人痛楚之药酒,倘无法只用干法处理时(需消毒时),则会使用清水或酒精,尽量减轻其痛楚。另外,有时亦会采用具有镇痛作用之香脂草[25]

希氏作风,不做无把握之事,故此,对于较易出错之药物及特定疗法皆拒绝使用,而以普通的诊断法配以简单的疗法代之。[25][26]然而有时亦会使用风险较大的壮阳药。[27]此被动疗法对治疗微恙甚为有效,如骨折时,需要使用骨折牵引术来伸展骨骼系统及舒缓受伤范围之压力,希氏长凳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好派上用场。

另外,其医学理论之另一强项是强调预后之重要性。在希氏之时代,药疗之术极不成熟,医师倘能正确评估病情并基于病人之病历推导其病情进展,已算是很不错了,而这正是希氏所强调的。[15][28]

专业精神

编辑
 
古希腊外科手术用具图。左方为环锯、右方为解剖刀全套。希氏医学甚善于使用此等工具。[29]

希氏医学以其专业精神、修养及严格之训练与实践见称[30]。其作品《医师之路》(On the Physician)正可表达此精神,文中指医师须时刻保持整洁、诚实、冷静、明理及严肃之态度,凡希氏学派之医师皆恪守之。而在其手术室里,不论灯光、人事、仪器、病人定位及包扎与夹板方法悉有详尽规定[31],更有甚者,手指甲之长度亦受到规管,可算是一丝不苟[32]

其学派认为临床理论,首重观察记录。故此,其要求医师详实地记录疗程中之发现及所用之疗法,使得这些记录可以留传后世,为其他医师所用[33]。希氏本人则谨慎并完整地记录了众多症状,诸如病人之气色、脉搏、发热、疼痛、运动及排泄等事[28]。据信其尝于记录病历时,量度病人之脉搏,以确定其言之真确性[34]。其更将临床观察延展至病人的家族病历及家庭环境[35]。故有人云:“对希氏而言,有临床检测,方有医学”[15],故更应称之为“临床医学之父”,而非广义的“医学之父”[36]

贡献

编辑
 
一个患有艾森缅格氏症候群的病人,其手指因肺动脉高血压所引发的杵状变而变成如此。而杵状指最初正是由希氏所发现,故亦称为“希氏指”。

希氏及其追随者说明了很多疾病及医疗状况,而且许多是前人所未知的。据信其为首个说明杵状指之医师,而杵状指乃是慢性肺痈肺癌发绀先天性心脏病之征兆。亦因如此,杵状指别称为“希氏指”[37]。其亦为首个说明希氏脸之医师。莎士比亚之名剧,《亨利五世》里的第三场之第二幕,述及福尔斯泰夫之死时,即有强烈暗示其罹患此疾[38][39]

其将疾病归类为急性慢性风土传染四种,并使用转剧、复发、消散、危象、发作、峰、康复诸名词来形容病患之不同时期[28][40]。其对症状学、理学检查、外科疗法及脓性胸膜炎预后之说明,亦可堪称为重要贡献。其教训时至今日,对研习胸腔内科及外科之学生而言,仍能受用[41]。其亦为书写心胸外科文献之首人,而其心得,直至今天,大多仍告有效。[41]

文集

编辑
 
希氏誓言,此为12世纪拜占庭手抄本。

希氏文集为古希腊医学作品之结集,计有文章70篇,以爱奥尼亚方言书成。希氏本人是否文集结集者,迄今尚无定论[42],然而诸卷册之分类,极可能经其学生及追随者之手而成[43]。因为诸文之主题、文风及所述时代大有不同,所以学者多认为其非出自一人之手。可能是希氏知名于上古,而且其作风与文集所述相类,方以之为名。因此,文集实有可能为科斯岛图书馆之残余,或为公元前3世纪时,亚历山大的人们所做之结集。[31][10]

希氏文集覆盖繁多,有教本、训诫、研究、笔记及诸医学课题之哲理论文[42][44]。其内容深浅不一,有为专家而设的,亦有为门外汉而写的,而有时亦会自相矛盾[45]。在此列出文集中较有名者:《希氏誓言》、《预后之书》、《治病之路》、《格言》、《论空气、水和环境》、《复位仪器》、《癫痫之论》等等[27]

誓言

编辑
 
‘拒绝亚他薛西斯馈赠的希波克拉底’
1792年画

希波克拉底誓言,又称医师誓词,传统上,西医行医前,会先以此立誓。医师誓词为希波克拉底对医学认识之道德纲领,亦为文集中最有名者,然而在近世,其真实性颇受置疑。在今天,其已不再作为誓章使用,而是作为相类之誓言及法律蓝本,而医科之毕业生,仍须恪守此等誓章[46][10]

影响

编辑
 
意大利阿纳尼之壁画,绘于12世纪,其内之人乃葛伦及希氏。

希氏在西方被公认为“医学之父”[43],其贡献对医学有着革命性的影响。然而,在其死后,医学的发展甚缓[47],更可曰不进反退。举例来说,据美国史学家加里森(Fielding Garrison)之言,临床之事不再被纪录[48]。由见可见,其能在上古之时,有此一成就,实属不易,此亦为其受世人敬重之因[10][24]

在希氏之后,最为有名的医师当首推葛伦。其于公元2世纪间,执业于古希腊,并且继承了希氏之医学,然而,或有所进,或有所退[49]。在中世阿拉伯人亦采纳了希氏之方法[50]。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医学卒于欧洲重生,并于19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有不少医师采纳其临床技巧,兹列较有名者如下:汤玛斯·西德纳姆威廉·赫伯登夏尔科(Jean-Martin Charcot)及威廉·奥斯勒。法国医师昂利·雨夏尝言:“此诚内科学之重生也。”[51]

评价

编辑
 
希氏雕像,其以罗马风格雕成,为19世纪成品。

亚里士多德说,在他的时代希氏被誉为是“伟大的希波克拉底”[52]。希氏早年被形容为“和善、高尚、祖国之医师”,晚年则变得“严肃而有威严”[10]。很明显人们认为他的智慧甚高,而且着重实践。苏格兰医生及翻译家弗兰西斯·亚当斯亦云“希氏是一个有经验和智慧的医生”[16]

其时之医师常戴有丘比特与阿斯克勒庇俄斯式的假发,故此常予人老练之感,想来其亦如此[47]。而后世人常将之神化,加里森曾经说过:“希氏,医师之楷模也,盖其处事,善于变通、敢于批判、泰然自若,求过失以正之,凡此皆格致之要也。”[51]。若伊·波特所著之《医学简史》亦有云:“希氏,诚万世医师之懿范也。[53]”。

逸事

编辑
生命短暂,艺术长存,机会转瞬即逝,实验毫不可靠,判断何其困难。
希氏文集 - 格言

有关希氏之轶闻甚多,生前死后皆然。生前有云其能起死回生,如雅典瘟疫时,其被传纵一大火,以作消毒,并配以其他疗法,卒能平息瘟疫。此外,亦被传治愈马其顿王佩尔狄卡斯二世相思病。然而,凡此悉无所据,该为小说家言[54][55][56]。更有甚者,指其墓上,有一蜂巢,所得之蜜,能治百病[10][24]

另外,有传其拒绝谨见波斯王亚他薛西斯一世[57],且古之文献多有载此事,然而,近世人多怀疑之,争论不休,迄今无果[58]。此外,有一故事指德谟克利特因凡事皆笑,渐近疯颠,遂求助希氏,希氏诊断之,证其性格如此,不可救药。自此德氏得到“笑哲人”的外号[59]

上述诸般传言,悉有利于希氏,然亦有诬蔑者。以弗所的索拉努斯曾指其纵火焚毁他派(即库尼多斯派)之治疗神殿,而在数世纪后之拜占廷学者策策斯,则指其焚毁己派之神殿,以求达到垄断医学知识之目的。然而,不论何说,按传统观点,悉与其本性相违。另有一传说,指奥古斯都之外甥卒后,其复生之,然而时代相去数百年,诚然为后人所虚传也[56][54][33][60]

家系

编辑
 
一幅绘有希氏与其先祖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图,希氏站于阿克波里斯神殿之地上,阿斯克勒庇俄斯则坐于图中。

希氏之父系祖宗可追溯至阿斯克勒庇俄斯阿波罗科洛尼斯之子,被尊为医神),母系则可溯及海克力斯[27]。而据策策斯之《千行诗集》所述,希氏有一先祖与之同名,故其实际上该为希波克拉底二世。

纪念

编辑

很多相信是希氏首先说明的临床症状,都以之为名,以示尊敬,如希氏脸形容病危脸容,希氏指即为杵状指,希氏振荡乃指水汽胸患者所呈现的内部击水杂音。而希氏长凳(即一长椅,以张力辅助固定骨骼)及希氏盖状绷带则是在希氏身后以其命名之,以兹纪念[61]希氏文集希氏誓言则为其文献汇集及道德纲领。此外,“痉笑”有时亦被称为希氏微笑。

在今天,月球亦有一殒石坑名为希氏坑。而在希腊,人们于其家乡科斯岛上立了一间希氏博物馆。在美国,纽约大学医疗中心有着希氏计划,望以科技改善教育质素。无独有偶,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莎迪赛德医疗中心亦有一项同名计划,而其目的则为开发先进的规划、模拟及执行技术,以为下代电脑辅助外科机器人所用[62]

注释

编辑
  1.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06
  2. ^ 2.0 2.1 2.2 Garrison 1966,第92–93页
  3. ^ Nuland 1988,第5页
  4. ^ Garrison 1966,第96页
  5. ^ Nuland 1988,第4页
  6. ^ Britannica 2006
  7. ^ Nuland 1988,第7页
  8. ^ Adams 1891,第19页
  9. ^ 9.0 9.1 9.2 Margotta 1968,第66页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Martí-Ibáñez 1961,第86–87页
  11. ^ Plato & 380 B.C.
  12. ^ 柏拉图 & 公元前400年
  13. ^ Jones 1868,第11页
  14. ^ Nuland 1988,第8–9页
  15. ^ 15.0 15.1 15.2 Garrison 1966,第93–94页
  16. ^ 16.0 16.1 Adams 1891,第15页
  17. ^ Margotta 1968,第67页
  18. ^ Leff & Leff 1956,第51页
  19. ^ Jones 1868,第12–13页
  20. ^ 20.0 20.1 Garrison 1966,第99页
  21. ^ Boylan 2006
  22. ^ Jones 1868,第46,48,59页
  23. ^ 药草生活仪式|气味养生03 - 排除体内负能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tters
  24. ^ 24.0 24.1 24.2 Margotta 1968,第73页
  25. ^ 25.0 25.1 Garrison 1966,第98页
  26. ^ Singer & Underwood 1962,第35页
  27. ^ 27.0 27.1 27.2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11
  28. ^ 28.0 28.1 28.2 Garrison 1966,第97页
  29. ^ Adams 1891,第17页
  30. ^ Garrison 1966
  31. ^ 31.0 31.1 Margotta 1968,第64页
  32. ^ Rutkow 1993,第24–25页
  33. ^ 33.0 33.1 Margotta 1968,第66页
  34. ^ Martí-Ibáñez 1961,第88页
  35. ^ Margotta 1968,第68页
  36. ^ Leff & Leff 1956,第45页
  37. ^ Schwartz, Richards & Goyal 2006
  38. ^ Singer & Underwood 1962,第40页
  39. ^ Margotta 1968,第70页
  40. ^ Martí-Ibáñez 1961,第90页
  41. ^ 41.0 41.1 Major 1965
  42. ^ 42.0 42.1 Singer & Underwood 1962,第27页
  43. ^ 43.0 43.1 Hanson 2006
  44. ^ Rutkow,第23页
  45. ^ Singer & Underwood 1962,第28页
  46. ^ Jones 1868,第217页
  47. ^ 47.0 47.1 Garrison 1966,第100页
  48. ^ Garrison 1966,第95页
  49. ^ Jones 1868,第35页
  50. ^ Leff & Leff 1956,第102页
  51. ^ 51.0 51.1 Garrison 1966,第94页
  52. ^ Jones 1868,第38页
  53. ^ Singer & Underwood 1962,第29页
  54. ^ 54.0 54.1 Adams 1891,第10–11页
  55. ^ Jones 1868,第37页
  56. ^ 56.0 56.1 Smith 1870,第483页
  57. ^ Pinault 1992,第1页
  58. ^ Adams 1891,第12–13页
  59. ^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06
  60. ^ Jones 1868,第24页
  61. ^ Fishchenko & Khimich 1986
  62. ^ Project Hippocrates 1995

参考来源

编辑
 
此为一木刻画,图内所示,乃一医师,以希氏之仪器,助脱臼者驳回其臼。

延伸阅读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