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 (泉州)

承天寺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俊巷,又名月台寺,是泉州城内与开元寺崇福寺齐名的“三大丛林”之一。

承天寺
大雄宝殿
基本信息
位置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俊巷
坐标24°54′42″N 118°35′25″E / 24.91167°N 118.59028°E / 24.91167; 118.59028
宗教汉传佛教
本尊净土宗
建筑详情
建筑风格闽南建筑
开山时间957–958
竣工1985年(重建)
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承天寺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
认定时间1961年6月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承天寺经幢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
分类古建筑
编号第六批第17项
认定时间2005年5月11日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闽国铸钱遗址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
分类古遗址
时代五代
编号第六批第3项
认定时间2005年5月11日
地图
地图

历史

编辑

承天寺始建于南唐保大十五年至中兴元年(957年-958年),初名南禅寺,其址原为晋江王、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南园。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敕名承天寺。明末毁于兵乱。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建。“文革”中弥勒殿、法堂、钟鼓楼、廊庑及山亭塔幢雕塑等被毁,寺院一度被挪为他用。1983年,旅居新加坡的宏船长老返回泉州,发愿重修承天寺。1985年开始重修大雄宝殿并新建法堂和弥勒殿等建筑,至1990年10月全部竣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出席开光大典。[1][2]

建筑及古迹

编辑

承天寺占地七十余亩,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弥勒殿、放生池、飞来塔、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两侧有钟、鼓楼和廊庑等建筑。西侧临街设山门,有东西方向通道通往天王殿,从而使全寺布局能坐北朝南。通道北侧与临街形成的夹角处建有园林。[1]

大雄宝殿

编辑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燕尾脊,富有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铜佛

编辑

法堂内的铜佛,高2米,重约1吨,由印度传入,其年代可能为五代前后。[3]

泉州闽国铸钱遗址

编辑

泉州“闽国铸钱遗址”位于承天寺西南,大致在山门与天王殿之间的过道及园林附近,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五代闽王王延羲永隆四年(942)八月至永隆六年(944)三月曾在此铸“永隆通宝”铁钱。2002年夏在此发掘出土数千件陶质钱范及当时烘烤钱范的炉箄、炉壁残片等遗物。[4]  

宋代石经幢

编辑

文殊殿前的石经幢原立于泉州城北门通天宫,原称通天宫石经幢,后因通天宫久圮,于1989年移入承天寺内。石经幢建于北宋崇宁年间,八角,通高7米,共13层,由须弥座、多层幢身、莲座、幢檐、宝顶等构件垒叠而成。浮雕有力士、佛像、莲瓣,云龙及山峰水波纹等。[4][5][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杜仙洲. 承天寺重放光辉 //泉州承天寺重兴录. 泉州承天寺. 1993: 4-6. 闽新出(93)内书第001号.
  2. ^ 泉州承天寺. 福建省情资料库. [201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潘达仁. 主要文物介绍——法堂铜佛. //泉州承天寺重兴录. 泉州承天寺. 1993: 10. 闽新出(93)内书第001号.
  4. ^ 4.0 4.1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文〔2005〕164号). 2005年5月11日
  5. ^ 陈泗东. 主要文物介绍——北宋陀罗尼经幢. //泉州承天寺重兴录. 泉州承天寺. 1993: 11. 闽新出(93)内书第001号.
  6. ^ 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编. 泉州文物手册. 2000: 103–104. 内部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