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经济
拉脱维亚经济是北欧的开放型经济,属于欧盟单一市场的一部分。该国自1999年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8],2004年成为欧盟的成员国,2014年加入欧元区,在世界银行集团公布的经商容易度指数中排名21位[9],被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分类为人类发展程度非常高的国家[10]。该国的中转服务因地理位置而高度发达,也有木材和木材加工业、农业和食品、机械和电子设备制造业。
货币 | 1欧元 (EUR) = 100分 |
---|---|
财政年度 | 1月 - 12月 |
贸易组织 | 欧元、世界贸易组织、北欧投资银行 |
统计数据 | |
GDP | ▲42.47万亿美元 (购买力平价, 2014年估计) |
GDP增长率 | ▲4.6% (实际, 2013年估计) |
人均GDP | ▲$20,291 (购买力平价, 2014年估计) |
各产业GDP | 农业: 4.4%; 工业: 26.3%; 服务业: 69.3% (2012年估计) |
▼0,5% (消费者物价指数, 2014年估计) | |
35.2 (2013年) | |
劳动力 | 113,9万 (2012年估计) |
各产业劳动力 | 农业: 8.8%; 工业: 24.0%; 服务业: 67.2% (2010年估计) |
失业率 | ▲9.6% (2014年估计) |
平均工资毛额 | 每月740欧元 (2014年)[1] |
每月521,35欧元 (2014年)[1] | |
主要产业 | 加工食品、加工木制品、纺织品、金属加工、制药、火车车厢、合成纤维、电子 |
25th[2] | |
对外贸易 | |
出口 | ▲124.9亿美元 (2012年估计) |
出口商品 | 食品、木材及木制品、金属、机械设备、纺织品 |
主要出口伙伴 | 俄罗斯 18.3% 立陶宛 15.0% 爱沙尼亚 12.0% 德国 7.2% 波兰 5.6% 瑞典 4.8% (2012年估计)[3] |
进口 | ▲159.2亿美元 (2012年估计) |
进口商品 | 机械设备、消费品、化学品、燃料、车辆 |
主要进口伙伴 | 立陶宛 18.9% 德国 11.5% 俄罗斯 9.3% 波兰 8.1% 爱沙尼亚 7.5% 意大利 4.6% 芬兰 4.4% (2012年估计)[4] |
外商直接投资存量 | ▲133.8亿美元 (2012年12月31日估计) |
外债总额 | ▼353.4亿美元 (2012年12月31日估计) |
公共财政 | |
▲国内生产总值的44.0% (2012年估计) | |
收入 | 70.44亿欧元 (2014年估计) |
支出 | 71.87亿欧元 (2014年估计) |
经济援助 | 受援国: 9,620万美元 (1995年) |
89.61亿美元 (2011年4月)[7] | |
在2006至2007年期间,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超过一成,但经济在2009年因经常账户赤字、房地产市场崩溃、债务风险庞大而随着环球经济转差出现严重衰退。第二大银行倒闭,导致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下跌近18%[11],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捐助者提供大量财政援助以捍卫拉脱维亚货币与欧元的挂钩制度,换取该国政府承诺实行严格的紧缩措施。2011年,国内生产值增长5.5%[12],是欧盟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的计划于2011年12月圆满结束[13]。
除了一些大型国有公用事业外,私有化大致上完成。出口增长帮助经济复苏,但服务业是该国的主要经济产业。2013年,该国开展加入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的谈判[14]。
经济史
编辑在汉莎和德国影响下的几个世纪以及其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独立期间,拉脱维亚利用地理位置作为重要的东西方商业贸易中心。工业供应本地市场,而主要的出口产品有木材,纸张和农产品。相反,俄罗斯帝国和苏联在统治拉脱维亚时,往往把经济与自身的市场整合,满足庞大的内部工业需求。
在再次独立后,该国以稳定的步伐推行市场主导的改革。1993年,该国发行可自由买卖的货币拉脱维亚拉特,相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保持平稳或升值趋势。通货膨胀持续下降,1992、1995和2002年分别为958.6%、25%和1.4%。
在1991至1993年间大幅度衰退后,该国经济于1994年年底在轻工业复苏和商业和金融业蓬勃的带动下转稳,其后的经济复苏出现两次中断,第一次是1995年的银行危机造成该国最大银行破产,第二次是1998年邻国俄罗斯的严重金融体系危机。2000年后,国内生产总值连续4年每年增长6-8%。该国政府在1997年达到收支平衡,但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巨额赤字,赤字在1999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至2003年减少至1.8%,赤字水平低于大部分在2004年加入欧盟的国家。
直至2008年中,拉脱维亚的经济发展是欧洲中最快的。在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通货膨胀为2.9%。前苏联时期的中央计划体制,被自由市场结构所取代。私人机构占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二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六成。轻工业复苏,里加成为区内金融和商业中心,均抵销收缩的国营工业和农业。官方失业率数字持稳在7%-10%的范围内。
2008至2010年的经济收缩
编辑2008年的金融危机严重打击拉脱维亚经济,主要原因是2004年开始形成的宽松信贷泡沫,泡沫爆破使经济快速下滑,导致财政预算、工资和失业危机[15]。拉脱维亚2009年的经济表现最差,增长率为负18%。
在信贷投机炒作和房地产脱离现实地升值一段长时间后,拉脱维亚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进入财政紧缩阶段。2007年,国家账户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以上,而通胀率为10%[16]。到2009年,失业率上升到23%,是在欧盟中最高的[17]。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2008年12月15日《纽约时报》专栏写道:“最严重的问题出现在欧洲外围国家,许多较小的经济体正在经历的危机,与过去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危机相似,其中拉脱维亚是新一代的阿根廷。”[18]
2009年8月,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下跌两成,标准普尔预测经济将另收缩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把拉脱维亚货币贬值,欧盟作出反对,理由是该国债务大部分用外币计算[19]。金融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Michael Hudson)主张在贬值前把该国外币负债重新定价。
然而,2010年有迹象显示拉脱维亚对内贬值的政策是成功的[20]。
2010至2012年的经济复苏
编辑拉脱维亚经济自2010年起改善[21],2012年增长预测强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指该国是成功走出危机阴霾[22]。该国经济在2011年增长5.5%[23],2012年增加5.6%,增长率是在欧洲中最高的[24],但失业率仍然高企,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危机前水平[25]。
私有化
编辑拉脱维亚几乎完全私有化,所有以前是国有中小型公司几乎已经私有化,只留下少数政治敏感的大型国有企业。该国主要能源公司Latvenergo仍然是国有企业,当局也没有私有化计划。此外,政府还持有文茨皮尔斯石油运输公司和该国主要电信公司Lattelecom的少量股份,但有计划出售。
相比于欧洲中北部地区,拉脱维亚的外商投资仍处于温和水平。1997年,该国通过扩大卖地范围的法律,容许向外国人卖地。1999年,美国公司在该国投资1.27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0.2%。同年,美国向该国出口总值5,820万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进口8,790万美元。拉脱维亚渴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西方经济组织,于1995年与欧盟签署一项有4年过渡期的欧洲协议。拉脱维亚在投资、贸易、保护知识产权和避免双重征税方面与美国签署协议。
能源
编辑拉脱维亚正在考虑参与立陶宛的Visaginas核电站,取代伊格纳利纳核电厂,立陶宛、波兰和爱沙尼亚也有参与该项目。[26]
统计
编辑家庭收入或消费的比例:
最低10%:
2.9%
最高10%:
25.9% (1998年)
工业: 合成纤维、农业机械、化肥、收音机、电子、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木材 注︰能源和原材料依赖进口
工业生产增长率: 8.5% (2004年估计)
电力 - 生产: 4,547 GWh (2002年)
电力 – 按生产源:
化石燃料:
29.1%
水电:
70.9%
核能:
0%
其他:
0% (2001年)
电力 - 消耗: 5,829 GWh (2002年)
电力 - 出口: 1,100 GWh (2002年)
电力 - 进口: 2,700 GWh (2002年)
农业 - 产品: 谷物、马铃薯、蔬菜、牛肉、牛奶、鸡蛋、鱼
外商直接投资: Lursoft统计每年年底剩余的投资额 [27]
汇率: 每1美元可兑拉特金额 – 0.56 (2012年), 0.44 (2008年), 0.5402 (2004年), 0.57 (2003年), 0.62 (2002年), 0.63 (2001年), 0.61 (2000年), 0.59 (1999年), 0.590 (1998年), 0.581 (1997年), 0.551 (1996年), 0.528 (1995年)
20支香烟包: 1.20至2.45拉特。大多数西方品牌(万宝路等)约2.00拉特。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存档副本.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Doing Business in Latvia 2013. World Bank. [22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 ^ Export Partners of Latvia.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24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2).
- ^ Import Partners of Latvia.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24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30).
- ^ Sovereigns rating list. Standard & Poor's. [4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 ^ Rogers, Simon; Sedghi, Ami. How Fitch, Moody's and S&P rate each country's credit rating. The Guardian (London). 15 April 2011 [31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Foreign Currency Liquidity – LATVIA.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 May 2011 [31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 ^ Members and Observers.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9).
- ^ Rankings – Doing Business – The World Bank Group. Doing Business. [6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5).
-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2-09-06
- ^ The CIA World Factbook Latvia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2-09-06
- ^ GDP of Latvia increased by 5.5% in 2011. The Baltic Course. 9 March 2012 [24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Latvia and the Baltics—a Story of Recove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Christine Lagarde managing direct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Riga, 5 June 2012
- ^ Colombia:- Global OECD boosted by decision to open membership talks with Colombia and Latvia with more to follow -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org. [18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 ^ Damien, McGuinness. In Pictures: Latvia economy reels in recession. BBC. 4 February 2010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9).
- ^ Latvia. CIA. [15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 ^ Robin Hood hacker exposes bankers. BBC News. 24 February 2010 [1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5).
- ^ Krugman, Paul. European Crass Warfare. New York Times. 15 December 2008 [15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Evans-Pritchard, Ambrose. S&P downgrades Baltic states' debt ratings The sovereign debt of Latvia and Estonia have been downgraded as the brutal slump plays havoc with public finances and tests commitment to euro currency pegs across the Baltic states..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10 August 2009 [1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30).
- ^ Baltic Business News, 8 February 2010.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 Moody's: Latvian economy is stabiliz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ltic Business News, Retrieved on 3 September 2012
- ^ Those who change will endure – IMF managing direct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TA Retrieved on 5 June 2012
- ^ Danske Bank: we expect Latvian GDP to grow by 2.0% y/y in 20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n 3 September 2012
- ^ GDP growth in Latvia, at 5.6%, the fastest in Europe; growth to moderate this year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10-22.
- ^ Latvia Real GDP.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 ^ Visaginas recognised with nuclear site name. World Nuclear News. 30 July 2008 [31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22日).
- ^ Lursoft statistika.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8).
外部链接
编辑- Latvia's Tiger Economy Loses Its B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Kristina Rizga, The Nation, 28 October 2009
- Latvia's Internal Devaluation: A Success 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 December 2011
- European Commission's DG ECFIN's country page on Latv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orld Bank Summary Trade Statistics 20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