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विद्या罗马化:vidyā巴利语vijjā),佛教术语,意指智慧、知识,其相反词为无明。在古印度,明有很多个意思:它包括 1.知识、2.智慧之意,也可以用来指某种特别技术、科学知识、学问[1],对于神秘力量的学问也称为明,如咒语占星等。

字源

编辑

梵文动词विद्या(vidyā),意为看到,知道。这个单字源自于原始印欧语字根 *weid-,意为看到,或知道。与拉丁文动词 vidēre(看到,衍生有英文单词video等),或英文动词wit有相同来源。

佛教

编辑

在佛教中,明,是指对于四圣谛产生知识之后,获得的智慧[2]。对于四圣谛的无知,则产生无明。

阿罗汉的三种能力,包括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称为三明佛陀拥有三明的究竟能力,在十号中,有明行足巴利语Vijjā-caraṇa-sampanno,梵语vidyā-caraṇa-saṃpanna)一称,义为三明六通圆满具足。但因为明这个单字,在古印度中有多种意义,为避免混淆,佛教在提到出世智慧时,通常称为(bodhi)、般若(paññā)或(jñāna),较少称为“明”[3]

在古印度中,所谓的明,除了智慧之外,也包括了许多世间的学问,咒术星相医术预言等。根据律藏,在明(vidya)之中,有被释迦牟尼肯定的明,也有被否定的明。被否定的明,被称为徒劳无益之明(tiracchāna-vijja)。这些徒劳无益之明(tiracchāna-vijja),包括学习咒术、护摩、占星、医术、政治等等,释迦牟尼认为这些不是佛教出家众应该学习的。

大乘佛教中,鼓励信徒学习五明,也就是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内明五种学问。此外,“大明”,也可指如来大光明藏,大光明藏的大明咒能照破所有一切的黑暗,[4][5]。在密宗里,除了崇拜明王之外,也以诵念明咒作为口密。

注释

编辑
  1. ^ 《漢語詞典》. 汉语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中文). 
  2. ^ 《杂阿含经》卷15〈379经〉:“佛住波罗奈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尔时,世尊告五比丘:‘此苦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3. ^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第五章〈秘密佛教〉:“此事由‘明’(vijja)这个语词在原始佛教并没有那么占优势也可以知道。佛教里将‘迷’称为‘无明’(avijja, avidya),从这点来讲,觉悟可以称为是与无明相反的‘明’。《阿含经》中确实也有‘无明灭而明生’的表现,但是例子很少。‘悟’压倒性的以般若(paññā)、正觉(sambodhi)来表示,所谓的佛陀(buddha)也是觉者的意思。佛教的悟,一般是以般若、觉来表示。”
  4.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宣化上人講述.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6). 
  5. ^ 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