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街
汐止街(日语:汐止街/しおどめがい〔しほどめがい〕 Shiodome gai [注 1])为台湾日治时期1920年至1945年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台北州七星郡。今新北市汐止区。
汐止街 | |||||||
---|---|---|---|---|---|---|---|
七星郡的街 | |||||||
1920年—1945年 | |||||||
首府 | 汐止大字 | ||||||
面积 | |||||||
• 1938年 | 71.2873平方千米(27.5242平方英里) | ||||||
人口 | |||||||
• 1938年 | 19157 | ||||||
历史 | |||||||
政府 | |||||||
街长 | |||||||
• 1920年-1929年 | 陈定国 | ||||||
• 1942年-1945年 | 吉田道定 | ||||||
历史 | |||||||
• 成立 | 1920年 | ||||||
• 废除 | 1945年 | ||||||
行政分区 | 15大字 | ||||||
| |||||||
今属于 | 新北市汐止区 |
汐止街之区划名称为1920年(大正九年)所制定,该境域清朝初期之前为平埔族之一凯达格兰族之“峰仔峙社”(Kypanas)所在,18世纪初期,陈赖章垦号首次批准汉人开垦权。1758年,汉人已于此形成街肆,名称沿袭为峰仔峙庄,之后则因此地为淡水河潮汐终点,故称水返脚。1870年代,台湾建省之后行政区划归基隆厅石碇堡,仍不成镇。日治时期初期设水返脚辨务署,1920年设街,并将水返脚更名为日式地名“汐止”。而汐止街之名称直至中华民国时期仍旧沿用,仅将“街”改为“镇”。至今,老一辈汐止市民仍称汐止闹区为“街仔”,此等说法于其他原台北县县辖市相当普遍。
行政区划
编辑汐止地区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属石碇堡的街庄,在1895年6月隶属“台北县基隆支厅”,在1897年7月1日隶属“水返脚辨务署”。1900年9月16日,水返脚辨务署被并入基隆辨务署,改为水返脚支署[1]。1901年11月11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二十厅,汐止地区隶属“基隆厅水返脚支厅”。1903年11月1日,基隆厅实施街庄整并,并改为23个数字分区,汐止地区被划分为第14、15、16、19区[2]。1905年7月1日,汐止地区的四区合并为“水返脚区”[3]。1909年10月25日,台湾的行政区划由二十厅整并为十二厅,基隆厅被并入台北厅,汐止地区隶属“台北厅水返脚支厅”,此时的街庄如下:
- 石碇堡:水返脚街、保长坑庄、乡长厝庄、十三份庄、横科庄、康诰坑庄、白匏湖、樟树湾庄、北港庄、社后庄、叭𪡏港庄、鹄鹄仑庄、茄苳脚庄、石硿仔庄、姜仔藔庄[4]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前述15街庄合并为台北州七星郡“汐止街”,辖域内分为汐止、保长坑、乡长厝、十三分、横科、康诰坑、白匏湖、樟树湾、北港、社后、叭𪡏港、鹄鹄仑、茄苳脚、姜子寮、石硿子等15个大字。
- 汐止大字下有“汐止”、“街后”、“下寮”小字名
- 保长坑大字下有“保长坑”、“溪洲寮”、“石门”小字名
- 乡长厝大字下有“乡长厝”、“过港”小字名
- 横科大字下有“横科”、“南港子”、“东势坑”小字名
- 樟树湾大字下有“蕃子寮”、“樟树湾”小字名
- 社后大字下有“社后顶”、“社后下”小字名
- 北港大字下有“北港口”、“烘内”、“新山”、“柯子林”、“五指山”小字名
- 叭𪡏港大字下有“叭𪡏港口”、“烘内”、“小溪”、“双溪”、“车坪寮”小字名
- 鹄鹄仑大字下有“鹄鹄仑”、“小坑”小字名
- 石硿子大字下有“石硿子”、“作坡内”小字名
- 姜子寮大字下有“姜子寮”、“石壁子”小字名[4]
原街庄[2] | 1903年[2] | 1905年[3] | 1920年-1938年 | 1946年 | ||
---|---|---|---|---|---|---|
区 | 区 | 街庄 | 街庄 | 大字 | 乡镇 | |
水返脚街、街后庄、下藔庄 | 第14区 | 水返脚区 | 水返脚街 | 汐止街 | 汐止 | 汐止镇 |
保长坑庄 | 保长坑庄 | 保长坑 | ||||
乡长厝庄、过港庄 | 乡长厝庄 | 乡长厝 | ||||
十三份庄 | 第15区 | 十三份庄 | 十三分 | |||
横科庄 | 横科庄 | 横科 | ||||
康诰坑庄 | 康诰坑庄 | 康诰坑 | ||||
白匏湖仔庄 | 白匏湖庄 | 白匏湖 | ||||
蕃仔藔庄、樟树湾庄 | 樟树湾庄 | 樟树湾 | ||||
新山庄、五指山庄、北港烘内庄、柯仔林庄、北港口庄 | 第16区 | 北港庄 | 北港 | |||
社后庄 | 社后庄 | 社后 | ||||
车坪藔庄、双溪口庄、叭𪡏港口庄 | 叭𪡏港庄 | 叭𪡏港 | ||||
小坑庄、鹄鹄仑庄 | 第19区 | 鹄鹄仑庄 | 鹄鹄仑 | |||
茄苳脚庄 | 茄苳脚庄 | 茄苳脚 | ||||
作埤内庄、石硿仔庄 | 石硿仔庄 | 石硿子 | ||||
姜仔藔庄、石壁仔庄 | 姜仔藔庄 | 姜子寮 |
街长
编辑任数 | 姓名 | 肖像 | 出身 | 就任 | 离任 |
---|---|---|---|---|---|
1 | 陈定国 | 台北 | 1920年 | 1929年 | |
2 | 李朝芳 | 台北 | 1929年 | 1937年 | |
3 | 神谷龟吉 | 东京 | 1937年 | 1942年 | |
4 | 吉田道定 | 福岛 | 1942年 | 1945年 |
交通
编辑渡船场
编辑渡船场名 | 今位置 | 河流宽度 |
---|---|---|
保长渡船场 | 汐止区保长里 基隆市七堵区友蚋 |
90米 |
江北渡船场 | 汐止区江北里 智慧里 |
70米 |
北峰渡船场 | 汐止区北峰里 樟树里 |
80米 |
社后下渡船场 | 汐止区北山里 横科里 |
80米 |
铁路
编辑- 煤矿轨道
路线 | 经营概况 |
---|---|
五堵驿-友蚋坑 | 约1.6公里长,复线,约于1918年所架设的,属赤司矿业株式会社所有。 |
五堵驿-十四坑 | 约6公里长,复线,基隆炭矿株式会社所有,但五堵吊桥属城崎炭矿所有。 |
十四坑-鹿寮 | 约2公里长,复线,1912年苏尔民架设,1925年由苏尔民与苏先致共同拥有。 |
五堵驿-北港口坑 | 约4公里长,复线,1913年架设,为后宫合名会社所有。 |
北港口坑-烘内坑 | 约有3.5公里长,复线,1914年周再思架设,1925年属基隆炭矿株式会社所有。 |
叭𪡏港炭矿-川口 | 约有2.4公里长,复线,叭𪡏港坑架设到川口接五堵北港口坑线,为后宫合名会社所有。 |
汐止驿-茄苳脚靖和坑 | 约有2公里长,复线,矿权由日东矿业株式会社所有,由苏尔民包采,该轻便轨道于1924年由苏尔民架设。 |
到了1941年,因煤矿的蓬勃发展,更有铁路的铺设。以下是汐止街1942年架设铁路及轻便轨道概况:
路线 | 经营概况 |
---|---|
调车场(乡长厝)-十四坑(鹿寮新一坑) | 约6公里长,属益兴炭矿株式会社所有。 |
十四坑-鹿寮新二坑 | 约2公里长,由益兴炭矿株式会社架设。 |
调车场-北港一坑 | 约4公里长,益兴炭矿株式会社架设。 |
路线 | 经营概况 |
---|---|
北港二坑-川口 | 约3公里长,原由益兴炭矿株式会社架设轻便轨,后来为配合蒸气机关车运搬改为无极钢索运搬。 |
调车场-五堵水洗机厂 | 约1.2公里,益兴炭矿株式会社架设。 |
路线 | 经营概况 |
---|---|
北港三坑-五堵驿 | 约1.5公里长,复线,包采人严丙丁架设,矿权属益兴炭矿株式会社所有,严丙丁为该公司常务董事。 |
五堵驿-鹿寮 | 约9公里长,部分复线,所有权复杂而持分不详。 |
北港一坑-烘内 | 约3.5公里长,复线,益兴炭矿株式会社所有,计划开凿烘内坑,保留该轨道,供居民利用。 |
设施
编辑经济
编辑主要物产为煤炭和茶叶。1934年至1937年间,汐止街植茶面积达800甲,制茶户数多达800户。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资源短缺,将种茶土地改为种植其他作物,导致茶业逐渐走下坡。[9]
1938年起,台湾总督府推行矿物增产令,益兴炭矿株式会社借各项助成金铺设3吨蒸汽机关车铁路:鹿寮线、北港线等共约12公里,并在五堵驿附近装设千千岩式机械水洗机及开凿鹿寮二新坑,扩充企业。使得五堵成为当时台湾第一的高炉炼铁工业区。[10]
注释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府令第72號 辨務署名稱位置及管轄區域臺北縣ノ部中改正. 台湾总督府报. 1900-09-16.
- ^ 2.0 2.1 2.2 基隆廳令第十六號 本廳管內街庄長管轄區域別冊ノ通改定ス. 基隆厅报. 1903-11-02.
- ^ 3.0 3.1 基隆廳令第五號 本廳管內街庄長管轄區域及管轄區域ノ名稱左ノ通改定ス. 基隆厅报. 1905-06-28.
- ^ 4.0 4.1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 ^ 《汐止镇志》,303页
- ^ 《汐止镇志》,318页
- ^ 7.0 7.1 7.2 《汐止镇志》,319页
- ^ 8.0 8.1 《七星郡要览》,七星郡役所,昭和十三年版,79页
- ^ 《汐止镇志》,43页
- ^ 《汐止镇志》,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