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站 (南极)

1957年建立的一个科考站

东方站(俄语:Станция Восток),又称沃斯托克站,是俄罗斯位于南极大陆内陆伊丽莎白公主地的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在南磁极附近。该站于1957年由苏联建立,位于南极高原内部,以记录到地球最低自然温度-89.2°C而闻名。[1]该站的研究包括冰芯英语ice core钻探和磁力测量。东方站以Восток(俄语为“东方”)命名,是由别林斯高晋率领的首艘俄罗斯南极探险队的主力舰的名称。[2]

东方站
南极科考站
东方站全景照
东方站全景照
东方站在南极洲的位置
东方站
东方站
东方站在南极洲的地理位置
坐标:78°27′52″S 106°50′14″E / 78.46444°S 106.83722°E / -78.46444; 106.83722
所属 俄罗斯
所在伊丽莎白公主地
东南极冰盖中心
南磁极附近
建立1957年12月16日 (1957-12-16)
语源别林斯高晋率领的首艘俄罗斯南极探险队的主力舰的名称
类型全年型
网站aari.aq/default_en.html
冰核(ice core)在东方站后钻洞
东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合成照片

历史

编辑

东方站由苏联第二南极考察队(2nd Soviet Antarctic Expedition)建于1957年12月16日,时值国际地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IGY)。考察站全年运作至今已逾37年,仅于1994年1月临时关闭。考察站现由三国科学家合作营运。

1983年7月21日,东方站录得−89.2°C(−129.28°F)的世界确证最低自然温度(参见地球极点)。

1996年,来自东方站的科学家,在考察站底下发现了全世界最大的已知冰下湖(subglacial lake)──东湖(Lake Vostok)。东湖位于中南极冰盖(Antarctic Ice Sheet)表面约4,000(13,000英寸)之下,面积达14,000平方公里(5,400平方英里)。

2024年1月28日,东方站的新越冬综合体启动试运行。[3]

概况

编辑

东方站位处海拔3,488米[4]南磁极(Geographic South Pole)约1,000公里以外,是南极大陆现存最孤立的考察站。但因为邻近南磁极,东方站是观测地球磁球变化的最佳地点之一。其他研究有航空气象学光量测定地球物理学、内科学、气候学等。考察站在夏季有25位科学家及工程师,冬季则减至13位。

气候

编辑

东方站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之一,属于典型的冰原气候,终年严寒,无四季之分,仅有寒、暖两季,寒季(4月至10月)平均气温约-65°C,最冷月(7月)平均气温-67.9℃。暖季(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气温约-42°C,最热月(12月)平均气温-31.9℃。历史上最低月平均气温-75.4℃(1987年8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8.0℃(1989年12月),[5]年平均气温-55.2℃。极端最低气温-89.2℃(1983年7月21日),极端最高气温-14.0℃(1974年1月5日)[6]

除了低温外,其他因素都引致东方站成为全球人类最难居住的地方之一:

  • 空气中几乎没有湿气
  • 平均风速达5米/秒(11.1英里/小时),间或强至27米/秒(60.4英里/小时)。
  • 海拔3,488米(11,444英尺),严重缺,因为越靠近南、北极,空气密度越低。据估计,东方站的氧密度相等于一座位于较中纬度的5,000米(16,404英尺)高山的氧密度。
  • 空气中的离子含量较高。
  • 气体分压(partial pressure)异于人类惯常的情况。
  • 空气中缺少二氧化碳,导致人的呼吸机制不正常。
  • 极夜每年长达五个月。

人类要适应东方站的气候、环境至少需要一星期至两个月,与此同时会呈现高原反应症状:头痛、眼皮跳,耳痛、鼻出血、感知性窒息、血压急升、失眠、食欲不振、呕吐、关节与肌肉疼痛,以及体重锐减3-5公斤(6.6-11磅),严重者可达12公斤(26.4磅)。

东方站
气候图表
 
 
1
 
 
−27
−38
 
 
0.7
 
 
−39
−50
 
 
2
 
 
−53
−62
 
 
2.4
 
 
−61
−68
 
 
2.8
 
 
−62
−69
 
 
2.5
 
 
−61
−69
 
 
2.2
 
 
−62
−70
 
 
2.3
 
 
−64
−72
 
 
2.4
 
 
−62
−70
 
 
1.9
 
 
−52
−63
 
 
1.1
 
 
−37
−50
 
 
0.7
 
 
−27
−38
平均最高及最低温度以摄氏(℃)表记
降雨总量单位为毫米(㎜)
英制单位换算
 
 
0
 
 
−17
−36
 
 
0
 
 
−38
−58
 
 
0.1
 
 
−63
−79
 
 
0.1
 
 
−78
−90
 
 
0.1
 
 
−80
−92
 
 
0.1
 
 
−77
−92
 
 
0.1
 
 
−80
−94
 
 
0.1
 
 
−83
−97
 
 
0.1
 
 
−79
−94
 
 
0.1
 
 
−61
−82
 
 
0
 
 
−35
−58
 
 
0
 
 
−17
−36
平均最高及最低温度以华氏(℉)表记
降雨总量单位为英寸(㏌)
东方站(1958年-2010年资料)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4.0
(6.8)
−21.0
(−5.8)
−30.0
(−22.0)
−33.0
(−27.4)
−38.0
(−36.4)
−33.0
(−27.4)
−34.1
(−29.4)
−34.9
(−30.8)
−34.3
(−29.7)
−33.6
(−28.5)
−24.3
(−11.7)
−14.1
(6.6)
−14.0
(6.8)
平均高温 °C(°F) −27.0
(−16.6)
−38.7
(−37.7)
−52.9
(−63.2)
−61.1
(−78.0)
−62.0
(−79.6)
−60.6
(−77.1)
−62.4
(−80.3)
−63.9
(−83.0)
−61.6
(−78.9)
−51.5
(−60.7)
−37.2
(−35.0)
−27.1
(−16.8)
−50.5
(−58.9)
日均气温 °C(°F) −32.0
(−25.6)
−44.3
(−47.7)
−57.9
(−72.2)
−64.8
(−84.6)
−65.8
(−86.4)
−65.3
(−85.5)
−66.7
(−88.1)
−67.9
(−90.2)
−66.0
(−86.8)
−57.1
(−70.8)
−42.6
(−44.7)
−31.8
(−25.2)
−55.2
(−67.3)
平均低温 °C(°F) −37.5
(−35.5)
−50.0
(−58.0)
−61.8
(−79.2)
−67.8
(−90.0)
−69.1
(−92.4)
−68.9
(−92.0)
−70.4
(−94.7)
−71.5
(−96.7)
−70.2
(−94.4)
−63.1
(−81.6)
−49.8
(−57.6)
−38.0
(−36.4)
−59.8
(−75.7)
历史最低温 °C(°F) −56.4
(−69.5)
−64.0
(−83.2)
−75.0
(−103.0)
−80.4
(−112.7)
−81.2
(−114.2)
−83.8
(−118.8)
−89.2
(−128.6)
−88.3
(−126.9)
−85.9
(−122.6)
−76.1
(−105.0)
−63.9
(−83.0)
−50.1
(−58.2)
−89.2
(−128.6)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0
(0.04)
0.7
(0.03)
2.0
(0.08)
2.4
(0.09)
2.8
(0.11)
2.5
(0.10)
2.2
(0.09)
2.3
(0.09)
2.4
(0.09)
1.9
(0.07)
1.1
(0.04)
0.7
(0.03)
22
(0.86)
数据来源:[5][6]

冰核钻挖

编辑
 
东方站42万年的冰核(ice core)数据,现时处于左方。由下至上分别是北纬65°的太阳变化[7]18O同位素甲烷(CH4)水平、相对温度及二氧化碳(CO2)水平。

1970年代,苏联将一批冰核钻挖至500-952深,借此研究同位素构成成分。研究显示,上一个冰川期的呈现于约400米的深度下。其后,再钻挖多三个冰洞:1984年,Hole 3G钻至2,202米的最终深度;1990年,Hole 4G钻至2,546米的最终深度;1993年,Hole 5G钻至2,755米的深度,其后一度终止钻挖,并于1995年冬季继续钻挖。1996年,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表示担心沃斯托克湖受到污染,Hole 5G在3,623米的深度停止钻挖。俄罗斯法国合作钻挖Hole 5G,提供了可上溯至42万年前与前四次冰川期过去环境状况的记录。长期间以来,Hole 5G是唯一覆盖数个冰川期的冰核,及至2004年被欧洲南极冰核计划英语European Project for Ice Coring in Antarctica冰核超越。该冰核可覆盖更长时间时间间距。[8]2003年,钻挖行动获准恢复,但仅在离沃斯托克湖130米的预计距离停止了。

尽管东方站冰核已钻至3,623深,但是有用的气候资料不多。冰核最底部是由东湖水再凝结而成的,所以不含气候资料。可幸的是,有关的数据有助了解3,310米深与414,000年前。[9]冰核下有冰变形的证据。2005年7月7日,雷诺(Raynaud)等人在《自然杂志表示,透过转化部分记录,东方站的记录或可延伸至3,345米深,溯及436,000年前,以盖括更多有趣的MIS11期资料。正因如此,一项记录在与更新、更详尽的欧洲南极冰核计划记录(纵然此计划没提供新资料)协议下面世。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Global Measured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5-25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Retrieved on 2007-06-21.
  2. ^ 南极连线:东方站 - 南极研究中心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2-04. (英文)
  3. ^ 俄罗斯南极东方站新越冬综合体启动试运行. 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2024-01-28 [202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9) (中文). 
  4. ^ 地理回顾 - 东方站(俄罗斯北极与南极研究院网站) (英文)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10-28.(俄文)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2-15.
  5. ^ 5.0 5.1 Monthly values of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Vostok station (89606). Antarctic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7). 
  6. ^ 6.0 6.1 Weather at Vosto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ogoda.ru.net. Retrieved on 2010-08-08
  7. ^ 北纬65°的太阳变化是基于米兰科维奇循环(Milankovitch cycles),而后者与18O有连系。
  8. ^ 从南核冰核破解过去气候的奥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太空的地球》(Earth in Space),第8期3号,1995年11月,第9页 ©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2007年3月27日修订)
  9. ^ 沃斯托克冰核数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2005年12月22日,2007年3月27日修订)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