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盐肤木
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
滨盐肤木(学名:Rhus chinensis var. roxburghii;阿美语:lefos、布农语:halus、德路固语:prihut、泰雅语:qpring、排湾语:vus),又名“山埔盐”、“山盐青”和“台湾盐麸子”。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韩国、中南半岛与印度等地。生长范围从海拔1200米到2100米,其果实于每年12月到隔年1月成熟。 台湾常见生长于全岛低致中海拔山区林下或潮湿地。滨盐肤木的生长适应范围很广,从平地至中海拔山区之间旷地均可见其生长分布,喜生长于阳光充足的地方。滨盐肤木冬天叶会转黄至变为红色,为红叶植物之一。
滨盐肤木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
科: |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
属: | 盐肤木属 Rhus |
种: | 盐肤木 R. chinensis
|
变种: | 滨盐肤木 R. c. var. roxburghii
|
三名法 | |
Rhus chinensis var. roxburghii (DC.) Rehder
| |
异名 | |
|
用途
编辑其植株嫩心嫩叶可食,果核外还有一层薄薄的盐,尝之略带酸咸味,原住民用为盐的代用品,果实也是重要的鸟饵食物;干皮上亦会分泌盐分,野生动物会舔食以补充生理所需,其名“盐肤木”即此由来。 本种的幼枝常有倍蚜虫寄生,导致异常生长,中药称此部位为五倍子,富含单宁可供药用、墨水及鞣皮等用途。
药用
编辑根:消炎解毒、活血散淤、收敛止血。至咽喉炎,咳血,胃痛,痔疮出血。叶、根皮:外用治毒蛇咬伤,漆疮,湿疹;树皮治疟疾;茎:治糖尿病;果:治咳嗽痰多,盗汗。
参考资料
编辑- 蔡炅樵. 白金歲月台灣鹽.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5年8月: 33页. ISBN 986-00-2161-9.
- [1]
- ^ 王志强,张坤城,廖冠茵. 羅氏鹽膚木.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民国97年. ISBN 978986016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