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战
台湾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战是指受过现代教育的新知识分子,与继承清代中国文学传统的古典文人之间,在日治时代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学论争事件。从时序上来看,论争主题主要包括第一阶段,由张我军发起,抨击台湾旧文学阻碍台湾文学改革脚步。以及第二阶段,由黄石辉、郭秋生发起台湾话文论战,支持用台湾话文写成的文学,以汉字为基础,以字追音,来塑造新的“台湾话文”。
过程
编辑日治时代为台湾古典文学的繁盛期,亦开始出现新世代知识分子对古典文学提出反动的声音。受过现代教育的新知识分子,与继承清代和文学传统的古典文人展开了“新旧文学的论战”,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萌芽期。[1]:24
1924年4月与11月中文新文学作家张我军,于《台湾民报》发表的《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与《糟糕的台湾文学界》。这两篇抨击台湾旧文学与旧诗人的文章,不但引起颇多共鸣,更引发新旧文学论战。[2]他接收中国“五四运动”的文学改革思潮,对台湾古典文学提出批判,认为应该推行白话文学。推行白话文学,不仅在讨论“用什么语言写”,同时也蕴含“为群众而写”的信念。支持“旧文学”的连雅堂则透过出版、创作、结社,苦心维系古典汉文学。他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不认为文学必须涉入现实、为群众而写。[1]:32-33
其中对古典文学特色、功能、价值与未来走向抱否定态度的新文学作家除了张我军之外,还有赖和、张梗、蔡孝乾等人。他们就五四运动获得的成果与经验,大力提倡新文学的适用性,除此还声称文言文有所不适用,阻碍文学改革,并指陈台湾旧文人的堕落保守。
另一方面,以连横、郑坤五、黄文虎为首的旧文学代表,则强调古文对台湾文学基础的重要性。而该论战自1924年4月张我军发表文章起一直到1926年3月,才宣告平息。[3]
1926年9月,新文学支持者陈虚谷再发起该新旧文学的第二阶段论战。此一直到1932年才截止的论战,则是针对旧文学文人支持台湾总督府的不合时宜做法行为。而第二阶段论战里面,新文学代表除了陈虚谷之外,尚有陈逢源与叶荣钟。[4]
1941年至1943年还曾发生新旧文学论战,以往的研究者常接受廖汉臣〈新旧文学之争:台湾文坛一笔流水账〉说法的限制,而以为这只是旧文人的内讧。[5]然而1941年至1943年共出现152则新旧文学论争文献,这数量比1924年的37则论争,1925年的91则论争文献都还来得多,而且论争的人物如林荆南(岚映)、廖汉臣也是站在新文人的观点来批判旧文人。因此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争至少有3个时期,只是以往较容易忽略,透过《风月报》、《南方》可掌握多数的论争文献。除此之外,江亢虎1934年到台湾带动一场新旧文学论争,亦不容忽略。[6]
影响
编辑日治时期台湾人普遍并不熟悉华北官话,赖和、锺理和、吴浊流创作官话白话文都遇过语言转译的困境,台语与日语是日治时期台湾最流通的语言,由于知识分子企图改造既有的文学环境,于是产生“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争”,这股文化改造运动同时也是社会运动的一环,台湾话文及乡土文学运动因此开展,带来一波台湾文学运动的高峰。[7]
参考文献
编辑- 廖汉臣〈新旧文学之争——台湾文坛一笔流水账〉,《台北文物》3卷2期、3期,1954年8月、12月。
- 施懿琳〈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战的再观察——兼论其对台湾传统诗坛的影响〉,中华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系列——第四次会议:台湾古典文学与文献,1998年5月2日。(收於氏著《从沈光文到赖和——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与特色》第4篇第2章,春晖出版社,2000。
- 叶连鹏〈重读日据时期台湾新旧文学论战——起因、过程与结果的再思考〉,《台湾文学学报》2期,2001年2月。
- 洪铭水〈日据时期新旧文学论争〉(《台湾新文学发展重大事件论文集》,国家台湾文学馆),2004。
- 姚人多〈“文学的轮子是向前跑”:日据时代新旧文学论战中的非文学“化身”〉,跨领域的台湾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5年10月15至16日。
- 黄美娥〈对立与协力——日治时期台湾新旧文学论战中传统文人的典律反省及文化思维〉、〈醒来吧!我们的文坛——再议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台湾新旧文学论战〉,收於氏著《重层现代性镜像》,台北:麦田出版社,2004。
- 翁圣峰《日据时期台湾新旧文学论争新探》,台北:国立编译馆编,五南出版社印,2007。
- ^ 1.0 1.1 苏, 硕斌等. 不服來戰:憤青作家百年筆戰實錄. 台北市: 奇异果文创. 2020.
- ^ 黄. 人人期刊瀏覽. 台湾文学馆线上资料平台.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2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author=
和|last=
只需其一 (帮助) - ^ 鄭坤五. 台湾文学馆线上资料平台.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 ^ 李昭容. 葉榮鐘. TBDB台湾历史人物传记数据库. TBDB台湾历史人物传记数据库.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 ^ 廖, 汉臣. 〈新舊文學之爭——臺灣文壇一筆流水賬〉. 《台北文物》. 1954年8月、12月, (3卷2期、3期).
- ^ 郭, 怡君. 《風月報》與《南方》通俗性之研究. 静宜大学博硕士论文 (静宜大学中国文学系). 2000.
- ^ 吳濁流. 台湾文学馆线上资料平台.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