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得令

臺灣傳統建築大木匠師(1936年至1980年代)

叶得令(1905年—2000年,台湾话Ia̍p Tek-lêng),台湾传统木造建筑大木匠师,业界尊称“令司”[1]澎湖县马公市后窟潭(今重光里)人。

叶得令
出生1905年
日治台湾澎湖厅东西澚后窟潭乡
逝世2000年(94—95岁)
台湾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05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00年)
别名令司
职业大木匠师
活跃时期约1936年起至1980年代
知名于宫庙施作工艺
知名作品林投凤凰殿(大都已拆毁不存)
家乡澎湖后窟潭(今马公市重光里)
儿女叶银河
父母叶元
亲属叶妈利(祖父)
叶一贯(叔父)
叶育(兄长)
叶东(兄长)
叶根壮(侄子)
汉语名称
繁体字 葉得令
简化字 叶得令
汉语拼音 Yè Délìng
威妥玛拼音 Yeh Tê-ling
闽南语白话字 Ia̍p Tek-lêng
台语罗马字 Ia̍p Tik-lîng

生平

编辑

后窟潭叶氏祖籍来自福建金门,祖谱载“嵺山叶氏”,澎湖开基祖师叶公名讳不详,二世祖叶春山生于明朝万历17年(1589),于万历晚期偕胞弟叶秋水徙居后窟潭,后叶秋水另迁白沙乡后寮村自立门户,叶得令为后窟潭叶氏第12世子孙。[2]

叶得令祖父叶妈利(1821-1895)年轻时曾赴金门习艺,返回澎湖之后几乎包办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860-1890)的所有寺庙工程,根据叶妈利童养媳(即叶得令嫂嫂、叶根壮祖母)的口述回忆:“叶妈利执业之时,全澎湖地区的寺庙只有三间不是他的作品”[3]:22

业界尊称叶妈利为“利司”,“利司”逝世于清日政权交替的1895年,生前收徒三人,分别是叶元(1856-1913)与叶一贯(1865-卒年不详)二子,唯一外传的是邻居谢江(1870-卒年不详)。叶得令是叶元的第三个儿子,叶元在大正二年(1913)过世时,1905年出生的叶得令年岁尚幼,而两名兄长叶育与叶东也尚未习全父亲的本领,于是当叶得令17岁(1920)开始学艺时,便拜入谢江门下[3]:22,谢江另传艺于子谢自南(1907-1990)[3]:25,为同门中成就最丰者。

叶得令约莫于昭和10年(1936)左右出师[3]:22,除大木作之外,也通晓凿花、雕饰等小木作的工法[3]:27,惜其早期木造作品现今多已拆毁不存。

叶得令传艺五人,较具代表性的是其子叶银河(1933-)与侄子叶根壮(1932-2014)[3]:22。叶银河于民国36年(1947)正式拜入父亲门下,时年十五[4];而叶根壮乃是兄长叶东之子,民国37年(1948)间叶根壮临时随叶得令南赴望安乡,出力帮忙吴府宫的营建工程,于民国38年(1949)十八岁之龄正式拜入叔父门下,叶根壮在民国48年(1959)出师,独立执业[3]:15,但之后仍陆陆续续与叶得令有合作的关系。

叶得令持续承揽宫庙与民宅等营造业务,直到七十余岁(约1980年代)才退休[4],民国89年(2000)过世,享耆寿95岁。

叶银河近年改从事古迹修复[4],技艺传子二人,亦从事古迹修复的行业[3]:23

作品

编辑

引据《宫庙巧艺:跨越传统的叶根壮大木作技术》一书,兹侧录叶得令作品[a]

叶得令参与作品一览[3]:28、206-218
序列 乡镇别 村里别 寺庙名 施作年份 设计 施作 现状
01 望安乡 后寮村 吴府宫 1948 叶得令 叶得令 1983年拆除已重建
02 湖西乡 林投村 凤凰殿 1949 叶得令 叶得令 1978年拆除重建,木架构重组保存
03 马公镇[b][5] 菜园里 东安宫 1949 叶得令 叶得令 旧庙拆除已重建
04 白沙乡 鸟屿村 福德宫 1950 叶得令 叶得令 旧庙拆除已重建
05 白沙乡 吉贝村 观音寺 1951 叶得令 叶得令 2018年拆除重建,木架构重组保存
06 望安乡 将军村 将军庙 1953 叶得令 叶得令 旧庙拆除已重建
07 望安乡 将军村 永安宫 1957 叶得令 叶得令 旧庙拆除已重建
08 马公镇 桶盘里 福海宫 1959 叶得令 叶得令 旧庙拆除已重建
09 望安乡 东屿坪 池府庙 1959 叶得令 叶得令 旧庙拆除已重建
10 白沙乡 讲美村 龙德宫 1964 叶得令 叶根壮 拆除改建,部分木构件保存沿用
11 西屿乡 外垵村 温王宫 1967 叶得令 叶根壮 2003年拆除已重建
12 西屿乡 合界村 威扬宫 1968 叶根壮 叶得令 1990年拆除已重建

图辑

编辑

林投凤凰殿1949年旧庙时期的木架构构件,为“令司”叶得令少数仅存的作品,仍存放于林投凤凰殿三楼东厢房之中。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叶得令于1936年后便开始承接各类宫庙或民房营造业务,列表载记的寺庙乃受限于文献资料,事实上叶得令经手建筑的数量必定更多。
  2. ^ 1981年马公镇始升格为马公市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庄惠惠. 〈葉根壯大師追悼會昨日菊島福園景德堂舉行〉. 澎湖日报. 2014-08-06 [2018-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中文(台湾)). 
  2. ^ 蔡, 光庭. 《揚帆棹槳:澎湖北山嶼古厝聚落姓氏圖鑑.明萬曆晚期至清光緒年間》.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文化局. 2015: 67–68. ISBN 9789860458220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林, 世超; 张, 宇彤. 《宮廟巧藝:跨越傳統的葉根壯大木作技術》. 台中市: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 ISBN 9789860561944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张宇彤. 葉銀河.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09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中文(台湾)). 
  5. ^ 歷史沿革-馬公行政沿革. 澎湖县马公市公所. 2017-08-17 [2018-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