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城
盐水城是昔日位在台湾府嘉义县盐水港保盐水港街(今台湾台南市盐水区)的民修城池,开有四座城门[1][2],大约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年。日治时期城池长期年久失修,民国时期仅留下一小段的西门段城墙遗迹[1][2][3]。
沿革
编辑昔日的盐水港街凭借著倒风内海与急水溪河运,雍正、乾隆年间发展为台湾府城(今台南市中西区一带)到嘉义县城(今嘉义市)之间最大的市街,原本在佳里兴的佳里兴巡检也因而在雍正九年(1731年)移驻于此[4]。而也由于此地商业发达,且为重要港口,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居民为了自保,遂开始筑城[1][4]。
而历来影响到盐水港街的战乱包括有康熙年间朱一贵事件、乾隆年间的林爽文事件、道光年间的张丙事件与同治年间的戴潮春事件等等,其中以张丙事件对盐水港街影响最大[4]。张丙事件发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张丙在店仔口(今台南市白河区)举事起事后,十月初一(11月22日)当天就进攻盐水港佳里兴巡检署与附近各迅,嘉义知县邵用之率兵前来,进店仔口后却被杀害分尸,次日台湾府知府吕志恒及南投县丞朱懋欲前往营救,但后来也遭杀害,民间因而有“一日破三关,二日杀府县”的俗谚[4][5][6]。十月初七(11月29日),张丙势力的黄番婆率众再攻盐水港,守备张荣森被杀,事后台湾镇总兵刘廷斌将阵亡者收埋于盐水东城门外,后来为了纪念这些守城烈士而立有忠义祠(今五十三将军庙)祭祀[4][6]。
而约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后,盐水港街因有恶霸盘据,商业活动受创;咸丰五年(1855年)开始,当地长期发生瘟疫横行,令人口大量减少;光绪元年(1875年)左右,急水溪暴涨使得港道淤积;以上种种因素,使得盐水港街开始逐渐没落[4]。然而在台湾日治时期初期,盐水港街在当地仍为要地,附近地区划为盐水港厅,但后来因铁路行经该厅底下太子宫堡的新营庄,使得新营的地位逐渐取代没落中的盐水,大正九年(1920年)盐水港街改制成“台南州新营郡盐水街”后,等于正式宣告盐水昔日的区域中心地位已被新营给取代[4]。而随着城垣已失去防卫功能,再加上盐水港街的没落,盐水城也逐渐倾圮消失,仅留下西门段城墙的一部分[3][4]。
城门与城垣
编辑盐水城共有四座城门,东门位于盐水国小东北,盐水国小神社附近,而西门则在草店尾(今月津路南段)南端,南门在桥南路南端,北门则在盐水武庙北边的瓦窑窟一带[3][4][1]。其城垣在城门附近为土壁,而在城门与城门之间为竹围篱[4]。
市街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1.3 张志远. 《台灣的古城》. 台北县新店市: 远足文化. 2007年9月: 128-129页. ISBN 978-986-6731-00-6.
- ^ 2.0 2.1 老港口古蹟懷舊情. [201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3.0 3.1 3.2 鹽水古城門. [201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张溪南. 《南瀛老街誌》. 台南县政府. 2007年8月: 86-103页. ISBN 978-986-00-9689-7.
- ^ 吴顺发、张溪南. 《回狩店仔口:白河記事》.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1996-06: 67-72页. ISBN 957-00-7558-9.
- ^ 6.0 6.1 黄文博. 《南瀛祀神故事誌》. 台南县政府. 2009-03: 页43─48. ISBN 978-986-01-7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