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赣语(Middle Gan),是指赣语这一时期的古语。唐末五代十国的二百年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战乱,大量中原汉人迁移至东南之地。赣语自唐以后就基本定型,主要特点已经与现在相差无几。而这一时期的江西,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湖南东北、湖北东南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山区、安徽南部的安庆、池州及巢湖平原、福建西北移民。这批次的移民将赣语同时带到上述地区,赣语今日的分布格局因此而形成。

中世赣语
母语国家和地区江西一带
年代
语系
语言代码
ISO 639-3gan
语言学家列表gan

两宋时期,江西进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出现了令后世惊羡的政治、经济和人文景观。现代学者通过对两宋时期江西文人诗文用韵的研究,得以考察出当时人的语音状况。

杜爱英通过研究江西诗人“新喻三刘”的1185首古体诗、1783首近体诗,杜爱英发现宋代江西诗人用韵都有以下特点:

  • 尤侯部与萧豪部通叶:这一特点在宋代其他地区并不多见,主要都出现在江西地区。至今赣语也还保持此特点,如南昌话“头朝”同韵;临川话“偷超”同韵,高安话“楼饶”同韵等。
  • 支微部与鱼模部通叶:这一特点作者认为是赣、吴、闽语所共有的方音特点。
  • 鱼模部与家麻部相押:作者也认为这可能与宋代江西方音有关。
  • 鱼模部与萧豪部相叶:今日的闽语保持著“歌、鱼、萧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读法。宋代的赣语可能亦是如此。
  • 皆来部与支微部通叶:作者认为这是宋代南方汉语的特点。
  • 鱼模部与尤侯部通叶:至今馀干话还存在“鱼尤同音”的读法,如“奴卢刘流如儒”同音;“猪诛周舟纠鸠”同音;“除厨求球筹酬”同音。
  • 监廉部与寒先部相叶:在这一特点上,北宋的晏殊晏几道父子以及欧阳修黄庭坚相混的很少,南宋的赵师侠姜夔混得比较多。(鲁国尧,1991)杜爱英认为这也可能与方音有关。
  • 庚青部与江阳部同押:何大安(1993)认为六朝江东庶民语音上第一个特点就是“耕阳不分”。梗摄阳声韵白读为[ang iang uang]至今还是赣语的重要特点之一,杜爱英认为这也是赣、客、吴之间关系密切的表现之一。

此外,杜爱英还对江西180家词人,词作4300首;230家诗人,诗作21119首进行全方面的比较研究,从而发现宋代江西文人都有萧豪部与尤侯部通押、支微部与鱼模部通押等特点,这都和现代赣语的语音特征相符。然而时人鱼模部与尤侯部通押、皆来部洪音与支微部字相叶、歌戈部与鱼模部相叶、歌戈部与家麻部相叶、不同阳声韵尾通押等特点,现在至多只有部分赣语方言有所反映。

参考资料

编辑
  • 《赣方言概要》,陈昌仪
  • 《略论赣方言的形成》,邵百鸣、葛力力
  • 《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初论》,周静芳
  • 《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刘晓南
  • 《从诗韵角度校勘〈全宋诗〉26-72册中江西籍诗作的韵字之误》,杜爱英
  • 《临川方言和唐宋诗词对应举偶》,黄建荣、陈志云
  • 《宋代江西诗人用韵研究》,杜爱英
  • 《北宋“新喻三刘”诗韵研究》,杜爱英
  • 《“清江三孔”诗韵考》,杜爱英
  • 《“新喻三刘”古体诗韵所反映的方音现象》,杜爱英
  • 《欧阳修诗词用韵研究》,程朝晖
  • 《黄庭坚诗文用韵考》,林亦
  • 《宋元江西词人用韵研究》,鲁国尧
  • 《宋代入声字韵尾变迁研究》,裴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