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折中国传统建筑中确定屋顶坡度的一种方法,首见于宋代的《营造法式》中的大木作制度。[1]

营造法式中屋顶举折的做法及比例

内容

编辑

“举”是指将屋面上标高最低的屋檐部到最高的屋脊的过渡的实现,有穿斗式抬梁式两种做法,这形成了一个坡屋面。“折”是指通过调整穿斗式结构中柱的高度,或抬梁式结构中梁的高度,来使檩条的连线变为连续的折线,这使坡屋面的形状由直线变成了曲线。[1][2][3]

《营造法式》中记载了举折做法中的数学规律:

举折之制─先以尺为丈,以尺为寸,以分为寸,以厘为分,以毫为厘,侧画所建之屋于平正壁上,定其举之峻慢,折之圜和,然后可见屋内梁柱之高下,卯眼之远近。

举屋之法─如殿阁楼台,先量前后檐方心,相去远近,分为三分,从檐方背至脊背举起一分,如埇瓦厅堂,即四分中举起一分,又通以四分所得丈尺,每一尺加八分。若埇瓦廊屋及反瓦厅堂,每一尺加五分;或反瓦廊屋之类,每一尺加三分。

折屋之法─以举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自上递减半为法。如举高二丈,即先从脊背上取平,下至檐方背,其第一缝折二尺;又从第一缝背取平,下至檐方背于第二缝折一尺;若椽数多,即逐缝取平,皆下至檐方背,每缝并减去上缝之半。如取平,皆从砖心抨绳令紧为则。如架道不匀,即约度远近,随宜加减。[4]

作用

编辑

屋面曲线的形成,不仅有利于疏导雨水,还令更多的阳光照进室内,使得屋面外形更加柔和秀丽。[2]

演变

编辑

宋代的做法是先确定高度,再向下折出曲线坡屋面,由上而下;而到了清代则是“举”和“折”同时进行,由下而上。[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百科 | “举折”:举之峻慢、折之圆和,测定屋顶坡度及屋盖曲面线…. 搜狐网. 2019-06-23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2. ^ 2.0 2.1 潘, 谷西.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ISBN 9787112175895. 
  3. ^ 古建木作--举折的做法. 汉程网. 2007-08-11 [2022-06-22]. 
  4. ^ 李, 诫. 营造法式. 1103. 
  5. ^ 第八章:清式建筑做法. 广东工业大学.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