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德(1922年—1998年2月1日),原名陈明德台湾嘉义县民雄乡人,领导嘉邑行善团在台湾各地造桥行善。

何明德
性别
出生1922年
日治台湾台南州嘉义郡民雄庄
逝世1998年2月1日(1998岁—02—01)(75—76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嘉义市东区
墓地 台湾嘉义市东区普照寺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22-1945)
 中华民国(1945-1998)
信仰佛教
配偶李秋良

生平

编辑

何明德为嘉义民雄人[1],家中务农[2],母亲姓陈[3],父亲何狮改姓陈[4]

 
嘉义市游天宫

何明德自瑞芳土木测量学校(今瑞芳高工)毕业后,进入嘉南水利会,廿九岁时担任该会分支机构店长,后辞职经营钱庄,多年后在嘉义市区开设杂货店[2]。他参与嘉义市游天宫庙务长达近三十年,平常时候勤于研读佛书,以《释迦牟尼传》影响他最深,在次子车祸过世后,茹素拜佛更加虔诚[4]。因见到朋友被马路坑摔伤,所以立志修补马路、吊桥[5][6]。1960年代,他加入嘉义市行善堂,该团体主以补修马路、吊桥至救济院与施米济贫为主,嘉义市圳头里嘉邑天元宫前的玄明桥是该堂第一座建的桥[7]。在白天时,他会先去丈量马路上的窟窿,回来就向自家杂货店隔壁的钢铁厂购买铁皮,将尺寸修剪,晚上再把铁皮拿去盖住坑洞[5]

1971年,何明德与友人到中埔乡石硦村一带补吊桥时,当地人告诉他们前几日山洪爆发,一对兄弟在上学途中涉溪淹死,还感慨若有一座桥,这对兄弟就不会被淹死,于是他发心四处造桥[5]。该年6月,长九点八公尺、宽五公尺的惠生桥在石硦村后坑仔建造完成[6]

行善堂刚开始只有廿二名成员,在中埔乡完成两座桥后,声名大噪,穷乡僻壤的民众陆续登门求助[8]。1972年10月31日,大林镇县议员吴光耀建议下,嘉义县长黄老达特拨支五万元,补助他们在大林镇梅山乡交界处建桥[9]。同年12月17日,他们在竹崎乡沙坑村沙坑溪建桥时,人数已有百馀人[10]。1974年1月13日,在竹崎乡狮埜村狮头溪建立大协桥时,人数已达二百馀人[11]。如陈秀治就是在中年时加入,晚年更捐巨资建桥[12]

1980年,行善堂更名为“嘉邑行善团”[13]。该团与团员保持连络的方式是一分内部印行刊物,内容包括建立桥梁各地点、费用明细、乐施棺木者与丧葬费明细等各种相关资料[2]。每期造桥竣工收支征信,烧写捐款者姓名疏文,祭告上天[3][14]

 
原先行善团团址在嘉义市民族路的游天宫[15],后改为嘉义市和平路159号[2]

多年来,学土木工程的何明德一直是这些桥梁设计者,有关材料购买、交通连系、经费收支、行动拟定,也几乎由他一人负责,偶尔由女儿协助会计事务[2]。资深团员民雄乡妇人卢林金回忆,以前跟何明德团长造桥,搭遮雨布棚简陋货车,后才有游览车坐[16]。何明德被行善团成员称为“善头”,意思是“带领大家行善的头头”[5][17]。在六十岁以前,他名字一直是“陈明德”,其儿女也都姓陈,为完成父亲改回本姓何的的遗愿,他过继给妻子李秋良的何姓大姨当养子,顺利改为“何明德”[4]。1982年第一百座桥大谢桥后,其后桥名带有“善”,且把馀款施棺孤苦贫困人家[14]。兴建第一百座桥前,他以每座桥所需经费,募捐费会是每人三十元,也有五十元、六十元、一百五十元不等,直到第一百座桥以后,才固定每份造桥功德金一百元[4]。为让人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行善机会,他规定不收没有具名的捐款[17]。1992年第一百九十三座善进桥完成,改以“行”为桥名,至于桥名第二个字,则由团员建议约八十个名字,再掷筊杯请济公决定[14]

1994年9月,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张平男被麦格塞塞奖基金会邀请作任社区领导类奖项的提名人,他先指派专人请台湾省和北高两市社会局处,搜集历年来曾受表彰的优良社会服务人员资料,发现何明德的事迹而提名出去[18]。1995年8月29日,何明德到马尼接受拉蒙·麦格塞塞奖领袖奖时,转手又将奖金五万美元捐赠给菲国孤儿院及嘉义市警局买救护车一辆[17]。1995年7月14日,省议员王兆钏质询说,国中小教材太偏重中国政治人物的个人崇拜,缺乏台湾乡土贤人的介绍,省教育厅长陈英豪则回应表示将在一年内把台湾的贤人事迹先编入补充教材中,包括甫获菲律宾麦格塞塞奖的何明德[19]

晚年,何明德有感眼力较差,逐渐将桥梁设计工作传承给嘉义市人郭淑芬接手[4]。1996年台风贺伯,他们在云嘉南所造的二百多座桥,仅竹崎乡光华村的行验桥,因山崩而被冲失[20]

何明德因积劳成疾罹患肝癌[3],1998年2月1日晚上9点20分在嘉义市和平路家中去世[21]。骨灰安放于嘉义市普照寺,身前共建造完成二百廿八座桥[21][22]

身后

编辑
 
何明德行善团在嘉义市南端八掌溪所建的行嘉吊桥于2007年9月23日举行通行典礼[23]。此照片是该吊桥上的〈何明德生平事略〉。

1998年,何明德事迹纳入翰林出版的国小二下国语教科书“值得尊敬的人”单元[24]。同年4月19日,嘉邑行善团在番路乡触口村建造第二百三十座、何明德生前规划的最后一座桥──行圆桥时,斗南镇成员张冈义、章坤席,在返家路上车祸过世[25]。6月28日,行圆桥通车典礼时,行善团已分裂成嘉义市嘉邑行善团、与何明德行善团[26]

2003年,嘉义市嘉邑行善团将其建造的第两百三十一座桥命名为“怀德桥”,以纪念何明德[27]

何明德女儿陈美智领导的何明德行善团,则于2012年重建了1984年嘉邑行善团所建台南市白河区仙草里的善忍桥,改名“行羌桥”[28]

2018年,嘉义市嘉邑行善团透过乡亲叶清水找到惠生桥遗址,立牌纪念[29]

2019年9月29日,太保市仁珠桥工程,当初跟随何明德的卢林金已一百零四岁,依然参与[30]

参考

编辑
  1. ^ 王俊忠. 行善團長竟是狼!誆治病性侵2女學員 346年刑改判74年. 《自由时报》. 2018-05-22 [202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王天滨. 何明德 嘉邑行善團精神領袖 團員來自四面八方 全賴內部刊物連繫. 《民生报》. 1996-08-09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鲁永明. 嘉邑行善團喋血 老團員懷念創辦人不求名利風範. 《联合报》. 2019-10-18 [202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吕素丽. 麥格塞塞獎義工何明德傳(六之四~六之六). 《中国时报 》. 1995-08-01~03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吕素丽. 麥格塞塞獎義工何明德傳(六之二). 《中国时报》. 1995-07-29 (中文(台湾)). 
  6. ^ 6.0 6.1 叶长庚. 嘉邑行善團 一群默默行善的人. 《联合报》. 1988-03-29 (中文(台湾)). 
  7. ^ 丁伟杰、曾迺强、蔡清华. 嘉市嘉邑行善團:黃塗德冒名魚目混珠. 《自由时报》. 2016-12-12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中文(台湾)). 
  8. ^ 郭胜恩. 鄉情行善團 景氣再壞 星期天還是去造橋. 《联合报》. 2001-06-18 (中文(台湾)). 
  9. ^ 築橋默默行善 縣長撥款支援. 《联合报》. 1972-10-31 (中文(台湾)). 
  10. ^ 「行善堂」信徒行善 節省拜拜糜費 興建沙坑大橋. 《联合报》. 1972-12-18 (中文(台湾)). 
  11. ^ 行善堂修橋舖路 昨又在獅頭溪 建大協橋一座. 《联合报》. 1974-01-14 (中文(台湾)). 
  12. ^ 姜宜菁. 拿退休金修橋 四湖人感謝她. 《联合报》. 2012-01-13 (中文(台湾)). 
  13. ^ 陈永顺. 嘉邑行善團 五福臨門. 《联合报》. 2002-12-18 (中文(台湾)). 
  14. ^ 14.0 14.1 14.2 叶长庚. 嘉邑行善團造橋愛心滿嘉南 最高原則:為善不欲人知 固定團員:八萬四千七百人. 《联合报》. 1995-07-14 (中文(台湾)). 
  15. ^ 李泰泰. 修橋舖路 捐石 揮汗 行善團 造福嘉義. 《民生报》. 1988-03-06 (中文(台湾)). 
  16. ^ 鲁永明. 盧林金:嘉邑行善團之寶 造橋鋪路30多年 98歲照樣出勤. 《联合报》. 2012-03-12 (中文(台湾)). 
  17. ^ 17.0 17.1 17.2 周恒如. 何明德 台灣老好人. 《联合晚报》. 1995-12-24 (中文(台湾)). 
  18. ^ 黄玉振. 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 從鄉土挖掘社區領導 張平男 麥獎提名人. 《联合报》. 1995-07-14 (中文(台湾)). 
  19. ^ 王伯仁. 台灣鄉土賢人將編入補助教材. 《中国时报 》. 1995-07-15 (中文(台湾)). 
  20. ^ 吕素丽. 「嘉邑行善團」造的橋果然勇!造橋二百多座僅一座因賀伯颱風而受損. 《中国时报》. 1996-08-07 (中文(台湾)). 
  21. ^ 21.0 21.1 1998-02-03. 何明德病逝 嘉邑行善團解散 生前造橋228座 家屬決全力完成興建中兩座橋 並籲各界不要再捐款. 《民生报》. 1998-02-03 (中文(台湾)). 
  22. ^ 吕素丽、邹清朗. 嘉邑行善團團長何明德過世. 《中国时报》. 1998-02-03 (中文(台湾)). 
  23. ^ 廖素慧. 行嘉吊橋完工 菅芒添景. 《中国时报》. 2007-09-22 (中文(台湾)). 
  24. ^ 叶志云. 嘉邑行善團何明德造橋事蹟列入教科書. 《中国时报》. 1998-02-14 (中文(台湾)). 
  25. ^ 吕素丽. 行善團斗南成員出車禍過世 嘉義市成員難過. 《中国时报》. 1998-04-20 (中文(台湾)). 
  26. ^ 洪肇君. 意見不合 嘉邑 何明德行善團各走各的路 老團長過世後歧見浮上檯面 昨天雙方各自散發啟事 表達理念. 《联合报》. 1998-06-29 (中文(台湾)). 
  27. ^ 江岱锦. 《工商一周地方人地方事-菩提心善行系列》嘉邑行善團 造橋鋪路嘉邑行善團默默耕耘 曾茂森足跡遍及南台灣 搭築298座橋樑. 《工商时报》. 2003-06-29 (中文(台湾)). 
  28. ^ 王涵平. 《兩代蓋善橋》何明德28年前建 女兒又重建. 《自由时报》. 2012-07-30 [202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中文(台湾)). 
  29. ^ 丁伟杰. 嘉邑造橋53載 水泥橋遺跡見證行善史. 《自由时报》. 2018-02-15 [202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中文(台湾)). 
  30. ^ 王善嬿. 〈嘉縣〉104歲盧林金「超勇健」 助造橋不喊累. 《自由时报》. 2019-10-05 [202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