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翰林,朴学大师。
俞樾 | |
---|---|
大清翰林院编修 | |
籍贯 | 浙江德清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荫甫,号曲园 |
出生 | 大清道光元年十二月二日 1821年12月25日 浙江德清城关乡金星村 |
逝世 | 大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1907年2月5日 (85岁) 浙江杭州 |
墓葬 | 俞樾墓(浙江杭州西湖三台山东麓) |
出身 | |
著作 | |
|
生平
编辑俞樾四岁时从德清随父母迁居娘家临平姚氏,至三十二岁做官,寓居临平三十年,年轻时曾尝试补遗《临平记》,游览临平山水。[1]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赐进士出身。当时曾国藩是阅卷官,俞樾试帖诗的头一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得到曾国藩的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
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任河南学政。次年因为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从此不再出仕。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其弟子有王仁俊、章炳麟、吴昌硕等人。
清光绪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资助买下苏州一块废地,如曲尺形,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馀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作《曲园记》。园内有“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除了苏州的曲园之外,俞樾在杭州西湖边孤山的西泠印社旁还建有书楼“俞楼”,在家乡浙江德清县南埭村建有一座“四仙桥”。
孙俞陛云光绪二十四年中探花,《清史稿》编撰者之一,文学也有很高造诣。曾孙俞平伯,现代学者,红学家。族人俞恒润、俞恒泽、俞奎垣皆进士。
光绪32年(1906年)秋末,俞樾在受当时江苏巡抚陈夔龙所托书写并雕刻《枫桥夜泊》诗碑,现位于南京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及苏州寒山寺。[2][3]受邀主修《上海县志》、《镇海县志》。
俞樾在临终前的《别曲园》诗中写道:“小小园林亦自佳,盆池拳石手安排。春风不晓东君去,依旧年年到达斋”(载俞樾《 春在堂诗编》)。词人王闿运为曲园题联道:“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载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
主要著作
编辑俞樾平生勤奋治学,著作极丰,曾国藩赞扬他“拼命著书”。有《春在堂全书》,凡480卷(其现代版本,1968,2010)。其中的一些单本著作有:
- 《诸子平议》
- 《群经平议》
- 《古书疑义举例》
- 《春秋外传国语平议》
- 《尔雅平议》
- 《墨子平议》
- 《春在堂随笔》
- 《小浮梅闲话》
- 《右台仙馆笔记》
- 《耳邮》
- 《茶香室丛钞》
- 《茶香室经说》16卷(徐琪序,1892)。
- 《春在堂诗编》23卷((同治七年(1868)杨昌濬序)。
- 《曲园自述诗》
文学著作:
- 《七侠五义》
医学著作:
- 《内经辨言》
书札:
家庭
编辑- 父俞鸿渐,嘉庆二十一年科举人,有《印雪轩诗文钞》。
- 妻姚文玉。
- 胞兄俞林,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科举人。
- 子俞祖仁。妻姚氏。
- 长女俞氏,嫁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进士、福建巡抚王凯泰(与俞樾进士同榜)之子。
- 次女俞绣孙(1849-1882),著有《慧福楼幸草》一卷(俞樾序)、《慧福楼词》。夫苏州府、松江府知府许祐身。其女儿许之雯(1868-1898),著有《缃芸馆诗钞》(1899年,俞樾题识),她在《小园》诗中写道:“亭小随池曲,山低共树齐。春光何处最,红杏女墙西”。
- 孙儿俞陛云(1868-1950),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探花。原配妻彭见贞(祖父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刚直公彭玉麟,有《彭刚直诗集》,俞樾序);继妻许之仙。
- 孙女俞庆曾(字吉初,号琴愔,1865-1897),著有《绣墨轩诗词》二卷(1897)(弟俞陛云、表妹许之雯等序,祖父俞樾作传,夫宗舜年跋)。(继配)夫宗舜年(字子戴,1865-1933;父宗源瀚,杭嘉湖道,修同治版《湖州府志》,辑《国朝严州诗录》、《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光绪十四年(1888)顺天乡试科举人,官至杭嘉湖道。俞庆曾在写给表妹许之雯的《浪淘沙·月夜西湖放舟》词中写道:“人静橹声柔,惊起闲鸥。楼台倒影晚烟浮。火树银花明月里,真到瀛洲。/ 回首忆前游,顿触离愁。蓬窗同倚话绸缪。清景依然人两地,湖水悠悠”。
- 曾孙俞平伯(原名俞铭衡,字平伯,乳名僧宝,1900-1990,母许氏),现代红学家。妻许宝驯(祖父许祐身)。
- 曾孙女俞琎(字佩瑗,1883-?,母彭氏),夫光绪二十九年进士郭则沄;俞玟(又俞珉,字佩珣,1886-1929,母彭氏),夫科举人许宝蘅;俞琳(1899-1951,母许氏)。
参考文献
编辑参阅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