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日报 (香港)
《儿童日报》(英语:Children's daily),是香港第一份以儿童为对象的中文日报[1][2],创刊于1989年9月17日[3][4],但只维持了一年多时间,便因为营运累积亏损而停刊[5]。
历史
编辑发行背景
编辑香港的出版事业在1980年代蓬勃发展,在这段时期,香港媒体与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同业相比,较少受到政府的干预,所以香港当时已有多份报章,而且内容多元化,甚至有专门为马迷而设的马经。虽然在香港发行的报章种类不少,但都以成年读者为销售对象,却未有专为儿童而印发的日报,所以儿童在当时是被香港报界忽略的市场。
香港最早的儿童报章可以追溯到1960年2月创刊的《儿童报》[6],这是一份以小学生为对象的报章,以周刊形式每周出版一次。《儿童报》在当时很罕有地以全彩印刷,香港前立法会议员司徒华也曾经在《儿童报》担任总编辑[7]。《儿童报》以介绍事物为主,并有大量漫画,还有学生活动等,而新闻与时事仅占极少篇幅[8]。《儿童报》创刊时售价每份港币三毫,但香港在1960年代仍处于发展中地区,一般家庭难以负担购买,而当时香港的普及教育仍处于起始时期,大部分适龄儿童只能接受有限的小学教育,甚至未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因此当时购买《儿童报》的对象仍是以教育机构和家境较富裕的家庭为主,未能在大众市民中普及。《儿童报》于1966年9月,出版第272期后停刊[9]。
香港在1978年推行普及教育后[10],大部分儿童从6岁起都须要接受义务教育,加之从1970年代起香港推动家庭计划,鼓励节约生育,此后大部分香港家庭都只会生育两个小孩,家庭结构由过往有六、七个以上小孩的大家庭,转变为只有两、三个子女的小家庭。随著经济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1980年代的香港家庭普遍较以往富裕,这个时代的父母也较过往注重子女的教育及发展[11],更乐于为其数量不多的子女增进知识而消费,因此专门为儿童而设的报刊市场被认为已经形成。香港在1990年约有73万名6至14岁学童,所以如果儿童刊物能够成功推广,预期会有不少的发展空间[12]。
筹备创办
编辑儿童日报的创办人是李同乐,他也是香港一家电子制品公司品质国际的主席[13]。品质国际成立于1982年,主要产品是集成电路的引线框。李同乐创办儿童日报的原因,是因为他看见其年约7岁的女儿[14],正在阅读一份报章的国际新闻版,他当时还以为女儿只是随便看看,于是他便尝试拿报章的娱乐版与她交换,但女儿仍是不接受交换继续看国际新闻版,他便想起为何儿童没有自己的报章,从而获得创办儿童报章的灵感,并决定开办一份专为儿童而设的日报,尝试涉足新闻媒体生意[11]。
虽然儿童日报的创办人缺乏经营新闻媒体的经验,但为了出版这份专为儿童而设的日报,便找上一些当时在香港报界拥有丰富经验的人士担任管理层。儿童日报的社长由《信报》的前管理层出任,副社长也曾在《新报》担任助理社长,编辑主任则曾任香港主要电视台无线电视的编审,而大部分编采人员都是大学的毕业生[15]。
初期发行
编辑儿童日报于于1989年9月17日进行首日发行,并以日报形式每天印发。在9月17日的创刊号印量大约60万份,当中大部分免费派送到学校,只有7万份在报摊发售,零售价与当时主流中文日报相同,都是每份2港元[3]。报社为了推销这份新报章,在创刊当日,除了把儿童日报的免费赠阅版直接派送到学校外,在9月17日购买儿童日报创刊号的14岁或以下儿童,更可以换取一张海洋公园的儿童入场票[16]。在创刊首日公开发售的7万份儿童日报,在报社排山倒海的宣传攻势下被抢购一空,其新颖的概念与主动积极的宣传策略,同样甚受业界注意[17]。
营运期望
编辑儿童日报创办初期只是创办人李同乐的私人投资,但不久儿童日报便被转移到其上市公司“品质国际”旗下,因此儿童日报是以商业模式营运,并期望透过儿童日报推广其他儿童相关用品,例如儿童书籍、文具和电子产品等,从而扩大盈利[16]。虽然儿童日报便被转移到“品质国际”后,“品质国际”的股东可以分享儿童日报的收益,但另一方面,如果儿童日报未能产生可观盈利,将会面临股东压力而停办。由于发行儿童日报的“品质国际”本身是一家电子零组件生产商,经营报章的网络须要从无到有建立,为了打入媒体市场,所以一开始便建立起报章的派送物流管道,并设立订阅服务,当时的订阅电话号码是411 7186。发行商预期派送队伍,会由初期只派送儿童日报,并以此建立物流和销售网络,最终利用儿童日报的媒体平台,同时派送其代理的各式儿童商品。
销量变化
编辑儿童日报以日报模式每天印刷发行,创刊首日除了免费赠阅版外,以零售方式贩卖的7万份全部售出,而创刊首周的每日平均销量达到五万份以上。然而,发刊一个月以后,其带给市民的新鲜感已有所下降,到出版两个月后的1989年11月,其销量已降至日均3万份。其他主流报章的每周的日均销量通常变化不大,儿童日报却相对不稳定,其周六和周日的销量明显高于周一至周五的销量,周末的销量约为平日的一倍[18]。
停办
编辑由于儿童日报在创刊初期,利用不同平台,包括电视广告作大量宣传,在创刊当日更为每名购买儿童日报的儿童支付海洋公园的入场费,不但付出庞大的宣传推广开支,还要负担其派送队伍的成本。虽然在创刊首月获得日均7万份的销售成绩,此后却未能扩大销量,也一直未能像预期般,打开儿童产品的销售管道。儿童日报所获得的广告收益,也一直未能填补其日常营运的庞大支出,随著销量每况愈下,也更难吸引商家在儿童日报刊登广告。
1990年6月,陷入经营危机的儿童日报出现重大人士变动,社长被解雇,却令报社陷入更大震荡,编采人员也因为担心前景而相继离职[19]。由于儿童日报自创办起一直入不敷支,即使报社改组也未能扭转累积亏损,销量仍然继续下滑。持有儿童日报的上市公司“品质国际”,其股价也受到儿童日报的持续亏损而大幅下挫,儿童日报最终于1990年底停刊。儿童日报的推出,虽然打开了香港报界的新一页,可是从声势浩大地创刊,到因为严重亏蚀而悄悄地停刊,其办报生涯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2]。
内容
编辑由于儿童日报的阅读对象是6至14岁的儿童,为吸引这群年轻读者的目光,整份儿童日报都采用了彩色印刷[20]。以儿童为出版对象的物,在内容编排上,不能套用主流刊物的形式;对于专为儿童而设的新闻媒体,在新闻编采上,更会与主流报章有明显分别。儿童新闻媒体一方面要反映新闻事实,同时又要顾及儿童仍在发展的阅读能力,用字也不能过于艰深,因此专为儿童而设的新闻报导,在当时世界上其他地区也不常见。
新闻报导
编辑儿童日报是香港首次有报章以儿童为对象,每天印刷发行的日报,由于缺乏先例可循,一方面要吸引儿童阅读,但又要反映其新闻媒体的本质,所以发行最初的半年,其版面铺排变化不定,仍处于探索阶段。一般报章会在头版刊登大众关心的时事作为头条,但儿童日报却常把新闻放在第二页及第三页,而且每则新闻都十分简短,多采取简介形式,甚少深入报导。儿童日报在版面上也尝试顺应儿童的喜好,在头版多为插图,甚至在最初的三个月,头版近乎没有新闻。
儿童日报所报导的新闻事件,以持续发生的事件或将会发生的事件为主,例如将会举办的展览或即将进行的比赛。对于新近发生的事件,因为儿童日报缺乏现场采访的记者,所以大部分新闻消息,都是来自电台及电视台的新闻报导,并撮要当中的重点内容,以便刊载于翌日的新闻版[21]。由于可供刊登新闻的版面有限,冗长的段落对儿童而言又不讨喜,所以新闻事件多以简单文句的表达。此外,由于报社缺乏采访的记者,所以大部分新近发生的新闻,都未能附上记者现场拍摄的图片,而是以插图的方式代替。
鉴于儿童日报以6至14岁的儿童为出版对象,儿童日报的新闻除了展览活动和体育消息外,通常都是一些公共政策的讨论和颁布、游行集会及社区活动等。至于涉及暴力的罪案,例如抢劫和谋杀等,则鲜有刊载为新闻报导。
儿童日报每天都会有一则简短的社评,多以近期社会关注的事件为主,并且是中英对照,能够作为儿童学习英文的途径。
科普及游戏
编辑科普内容在一般报章只以副刊形式刊登,但在儿童日报科普知识却占有不少篇幅,包括介绍自然现象、动物和植物的介绍、物理常识和一些小实验,以及科技发展等。智力游戏同样占有一定篇幅,常见的包括迷宫游戏、连线图、拼字游戏和图片判别等。
漫画及故事
编辑由于儿童日报以儿童为其阅读对象,因此漫画和故事,所占的篇幅比主流报章为多。漫画有简单的四格漫画,也有占半版篇幅的漫画故事。至于故事有部分只有文字,也有部分是图文并茂。故事内容以一些著名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为主,例如木偶奇遇记,也有一些故事以介绍著名历史人物为题材,例如莫扎特的故事。
广告
编辑虽然广告是大部分报章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儿童日报由于市场定位独特,以儿童为对象虽然有助于集中推销儿童产品,但另一方面却对广告类型造成很大的框限,广告公司及客户不会选择在儿童日报刊登推广楼盘、汽车及珠宝首饰的广告,而大部分常见于当时主流报章的广告,如烟酒广告、暴力或成人电影广告、避孕用品广告,以至暴露的内衣广告,儿童刊物也受到其读者定位的限制,不能为这些商户卖广告[22]。儿童日报由创刊至停刊,广告篇幅一直只占很小部分,而且大部分广告仅在其销量最好的周六和周日出现[20]。由于长期未能吸引商户在儿童日报卖广告,加上儿童日报的销量每况愈下,令其更难获得广告收益。直至停刊,儿童日报所载的广告仍是以自我宣传为主,只有很少是来自商户的广告。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日报式的儿童刊物 在香港之发展过程及其前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 - 联合书院,1990至1991年度专题讨论研究报告,第1页
- ^ 2.0 2.1 办报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电台,铿锵集,第454集,播放日期:1990年7月12日
- ^ 3.0 3.1 《华侨日报》与香港华人社会(1925-1995)- 附录,三联书店 (香港),ISBN 9789620436635,第264页
- ^ 电视节目:铿锵集,主题:办报难[永久失效链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馆藏编号:DS796.H7 K45 1990-0712
- ^ 香港印刷、出版、设计业百年大事记1986-199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中华印艺网,《印艺》第305期,2010-06-08
- ^ 馆藏精粹:儿童报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图书馆,香港文学通讯,二零一四年八月廿九日
- ^ 薪火相传:香港儿童文学发展六十五年回顾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图书馆
- ^ 儿童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记忆,香港漫画:香港故事
- ^ 儿童报 - 浏览期刊文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图书馆
- ^ 九年强迫教育检讨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教育局,2010年1月20日
- ^ 11.0 11.1 日报式的儿童刊物 在香港之发展过程及其前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 - 联合书院,1990至1991年度专题讨论研究报告,第2页
- ^ 儿童杂志 成长良伴60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2012年11月14日
- ^ 香港亿万富豪爱打俄罗斯方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新闻,2001年3月10日
- ^ 廿四孝爹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03年1月12日
- ^ 日报式的儿童刊物 在香港之发展过程及其前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 - 联合书院,1990至1991年度专题讨论研究报告,第4页
- ^ 16.0 16.1 日报式的儿童刊物 在香港之发展过程及其前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 - 联合书院,1990至1991年度专题讨论研究报告,第5页
- ^ 市场学概论 附香港个案(第二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大学出版社,香港管理专业发展中心,ISBN 9789629960339,改编个案,第149页
- ^ 日报式的儿童刊物 在香港之发展过程及其前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 - 联合书院,1990至1991年度专题讨论研究报告,第10页
- ^ 日报式的儿童刊物 在香港之发展过程及其前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 - 联合书院,1990至1991年度专题讨论研究报告,第11页
- ^ 20.0 20.1 日报式的儿童刊物 在香港之发展过程及其前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 - 联合书院,1990至1991年度专题讨论研究报告,第9页
- ^ 日报式的儿童刊物 在香港之发展过程及其前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 - 联合书院,1990至1991年度专题讨论研究报告,第7页
- ^ 日报式的儿童刊物 在香港之发展过程及其前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 - 联合书院,1990至1991年度专题讨论研究报告,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