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
刘师培(1884年6月24日—1919年11月20日),字申叔,改名光汉,号左盦,笔名韦裔,又署光汉子,江苏仪征人,中国经学家。
刘师培 | |
---|---|
出生 | 大清江苏省仪征县 | 1884年6月24日
逝世 | 1919年11月20日 中华民国京兆地方(今北京市) | (35岁)
职业 | 经学家、史学家 |
国籍 | 清朝帝国(1862年-1912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19年) |
受影响于 | 刘文淇、刘毓崧、刘寿曾、戴震、章太炎、端方 |
施影响于 | 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钱玄同、鲁迅、胡适、黄侃 |
生平
编辑刘师培出身经学世家,曾祖父刘文淇、祖父刘毓崧,大伯刘寿曾、父亲刘贵曾皆为经学家。为“扬州学派”之中坚。刘师培的祖父刘毓崧参与编辑《船山遗书》,对王夫之至为钦敬。受其影响,刘师培对王夫之亦满怀崇敬之情,作诗赞颂王夫之死不臣清的民族气节:“上书忧国筹军输,攘狄大义春秋符。”
1889年,六岁时父亲中举,师培幼承家学,十二岁毕读四书五经。1898年,父亲病逝。十八岁,补县学生员,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应南京省试,中举。次年3月,赴开封应会试,不第,归途经上海,结识章太炎,撰《攘书》等,昌言革命,并与章氏讨论《左传》义例,大张晚清“古文经学”之旗帜。
刘在《国民日日报》发表“黄帝纪年论”,反对年号制,同时也反对康有为等变法派主张的孔子纪年。[1]还撰写了《攘书》、《中国民族志》、《中国民约精义》、《两汉种族学发微论》等著作集中宣传其汉民族主义思想。撰写民族史志,达成复汉排满革命目标国粹学派进行历史教育的方式之一,是透过民族史志的论述,以建构汉民族的国族认同意识,并藉以宣传兴汉排满的革命思想。刘师培指出,《春秋》“公、谷二传之旨,皆辨别内外,区析华戎。吾思邱明亲炙宣尼,备闻孔门之绪论。故《左传》一书,亦首严华夷之界,僖二十三年传云:杞成公卒。书曰子,杞,夷也。二十七年传云: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此左氏传之大义也,亦孔门之微言也。”[2]
光绪三十年(1904)得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蔡氏所办《俄事警闻》,鼓吹“拒俄运动”,后改《警钟日报》,延请刘师培为主笔。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22日《警钟日报》遭清政府查封,刘避匿浙江平湖。
三十一年(1905)正月,邓实等在上海创办《国粹学报》。刘师培为之撰稿,实与章太炎、梁启超等人同为近代中国“国粹运动”之发起者与骨干,先后刊发《周末学术史序》、《南北学术不同论》、《论文杂记》等著作,为近代学科意义上中国史学、文学、学术史研究之先驱。刘师培认为,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主义的源头活水,必须利用汉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来激发民族思想。刘师培强调满、汉之殊异,不只在于双方语文和宗教不同,尤在于汉族文化独优于其他种族,具体表现在统一的文字、儒教的信仰和高尚的习俗。刘师培与蔡元培等在上海创办《俄事警闻》,旨在"激国民自立之精神,而进之以文明攘夷之举动"。刘师培采用以史鉴今的隐晦手段来宣传其革命主张,多写论古之作,目的在于“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又受章太炎启发,撰《小学发微》,引用西方社会学学理,重新阐释清儒文字音韵之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化名“金少甫”,至安徽芜湖,任皖江中学及安徽公学教员,与陈独秀、章士钊、苏曼殊结交,创办《白话报》,运用其小学考据之素养,研究、倡导语言文字之改革。
排满革命论
编辑光绪三十三年(1907),章太炎在东京主笔《民报》,邀刘师培至日本,刘与妻何殷震遂往东京,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以“韦裔”之笔名在《民报》撰文,与《新民丛报》就国体问题展开论争;又切论满洲在明代于中国为异族、为化外,梁启超所谓“中华民族”实为谄媚清廷。这时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发表了《普告汉人》、《论满洲非中国之臣民》、《利害平等论》、《清儒得失论》等文章。他征引《扬州十日记》材料,要求人们不要忘记清廷对汉人欠下的累累血债。“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匐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查焚尸之数,共八十余万。”他指出清兵“入关以后,不以人类视汉人。”“盖满人有权利而无义务,汉民有义务而无权利。”而“满洲之于汉臣,不以辅佐视之,仅以倡优畜之”。刘师培又撰《满洲非建州卫考》,反驳梁启超"调和满汉民族矛盾,以达其君主立宪之主旨"的《满洲为建州卫论》。同时何殷震创办《天义报》、《衡报》,鼓吹女权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撰有《共产党宣言序》。
同年(1907)与何震双双归国,投奔两江总督端方幕府,从而背离了反满阵营,也放弃了无政府主义[3][4]。次年(1908)于《神州日报》公布所谓章太炎上端方书,诬章太炎亦叛变革命,致使同盟会分裂,章氏从此与孙文、黄兴、汪精卫等人分道扬镳。[来源请求]刘师培在端方幕府中继续钻研经史,并为《国粹学报》投稿,年方二十馀,巍然已为经学大宗。宣统三年辛亥(1911),任参议官,随端方领兵入川,弹压保路运动,途中端方为乱军所戕,刘师培得孙文电救[5],后往成都,谢旡量邀至四川国学院讲学[6]。
支持帝制
编辑民国肇造,革命元勋章太炎与蔡元培舍弃前嫌,联合发表启事,吁请刘师培出山论学。民国二年(1913),刘师培从四川往山西,任阎锡山高级顾问,民国三年(1914),阎锡山推荐刘给袁世凯[7]。民国四年(1915)至北京,袁世凯任用为政治咨议[8],8月,他与杨度、孙毓筠、严复、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组织筹安会,鼓吹帝制。此时刘师培与康宝忠复办《中国学报》,他发表了《君政复古论》、《联邦驳议》,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认为中央集权是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反对因德国、美国的富强,借鉴其民主共和制。民国六年(1917),袁世凯病死,刘师培流寓天津,生活潦倒,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闻知,即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刘师培从此谢绝交游,在北大先后开设“六朝文学”、“文选学”等课程,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传世,为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首屈一指之巨著。民国八年(1919),在北大主导发起《国故学刊》,同年11月20日离世,享年足三十五岁。后归葬仪征。
著作
编辑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以小学、左传学为主)、史学(开创近代中国学术史体)、文学(主张“六朝文”,维护扬州学派骈文之文统)专著七十四种,收入民国二十三年(1934)宁武南氏刊本《刘申叔先生遗书》。该本号称最善,然时值日本扶植满洲国,刘师培于《民报》时期所撰论满洲非中国种族之文字俱被刊落,又早期刊发于报刊之文字,失收亦颇多。
著作举要
编辑- 尚书源流考:1卷
- 礼经旧说:17卷,补遗1卷
- 西汉周官师说考:2卷
- 周礼古注集疏:残13卷
- 春秋古经笺:残3卷
- 读左札记:1卷
- 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1卷
- 春秋左氏传答问:1卷
- 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微:1卷
- 春秋左氏传传例解略:1卷
- 春秋左氏传传注例略:1卷
- 春秋左氏传例略:1卷
- 群经大义相通论:1卷
- 毛诗词例举要(详本):1卷
- 毛诗词例举要(略本):1卷
- 荀子词例举要:1卷
- 古书疑义举例补:1卷
- 小学发微补:1卷
- 尔雅虫名今释:1卷
- 理学字义通释:1卷
- 国学发微:1卷
- 周末学术史序:1卷
- 两汉学术发微论:1卷
- 汉宋学术异同论:1卷
- 南北学派不同论:1卷
- 中国民约精义:3卷
- 中国民族志:1卷
- 攘书:1卷
- 古政原论:1卷
- 古政原始论:1卷
- 古历管窥:2卷
- 文说:1卷
- 论文杂记:1卷
- 周书补正:6卷
- 周书略说:1卷
- 管子斠补:1卷
- 晏子春秋斠补定本:1卷
- 晏子春秋斠补:2卷,佚文辑补1卷,黄之采本校记1卷
- 晏子春秋补释:1卷
- 老子斠补:1卷
- 庄子斠补:1卷
- 墨子拾补:2卷
- 荀子斠补:4卷,佚文辑补1卷
- 荀子补释:1卷
- 贾子新书斠补:2卷,佚文辑补1卷,群书治要引贾子新书校文1卷
- 春秋繁露斠补:3卷,佚文辑补1卷
- 扬子法言斠补:1卷,佚文1卷
- 法言补释:1卷
- 毛诗札记:1卷
- 白虎通义斠补:2卷,附阙文补订1卷,佚文考1卷
- 白虎通义定本:残3卷
- 白虎通义源流考:1卷
- 白虎通德论补释:1卷
- 楚辞考异:1卷
- 王会篇补释:1卷
- 穆天子传补释:1卷
- 韩非子斠补:1卷
- 琴操补释:1卷
- 左盦集:8卷
- 左盦外集:20卷
- 左盦诗录:4卷
- 左盦词录:1卷
- 读书随笔:1卷
- 读书续笔:1卷
- 左盦题跋
- 读道藏记:1卷
- 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1卷
- 伦理教科书
- 经学教科书
- 中国文学教科书
- 中国历史教科书
- 中国地理教科书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 春秋古经笺:残3卷
- 晏子春秋校补定本:1卷
参考资料
编辑- ^ 《黄帝纪年论》:“民族者,国民特立之性质也。凡一民族,不得不溯其起原。为吾四百兆汉种之鼻祖者谁乎?是为黄帝轩辕氏。是则黄帝者,乃制造文明之第一人,而开四千年之化者也。故欲继黄帝之业,当自用黄帝降生为纪年始。”
- ^ 《读左札记》,《刘申叔先生遗书》第1函7册
- ^ 六君子之趣史. 时事新报 (上海). 1915-09-02.
刘师培,即刘光汉,乃国粹学报之主笔,痛言种族之钜子也。当前清时代,端方总督两江,正刘氏力主排满之秋,端见此情形,即遣代表运动刘氏,每月出三百金,聘为幕府,刘氏欣然诺之,将平生种族之思想全然打消,前后竟判若两人,故端氏尝私语人曰:‘甚么革命党,咱们花几个钱就得了!’辛亥年,端方为铁路事,奉命入蜀,刘氏亦随往,端被杀,刘被拘,民军欲害之,黄兴、宋教仁等以其为人虽不善,而其学问尚好,乃电阻勿杀,刘始得免
- ^ 王汎森. 中国近代思想学术的谱系. 中国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18-02: 259. ISBN 9787542661081.
- ^ 臨時政府往來要電. 新闻报 (上海). 1912-02-01.
‘四川都督府转资州分府:报载刘光汉在贵处被拘,刘君虽随端方入蜀,非其本意,大总统已电贵府释放,请由贵府护送刘君来部,以崇硕学。教育部。宥’‘四川资州军政署鉴:刘光汉被拘,希派人妥送来寗,勿苛待。总统府。宥’
- ^ 刘文典. 回憶章太炎先生. 维基文库. 1957-04-13.
后来听说谢无量先生把刘先生接到成都,在存古学堂教书
- ^ 劉師培送覲之保薦呈. 申报 (上海). 1914-10-21.
- ^ 劉師培謝恩駢呈. 申报 (上海). 1915-01-24.
- 陈锺凡《刘先生行述》,《碑传集补》卷末
- 蔡元培《刘君申叔事略》
- 冯自由. 劉光漢事略補述. 革命逸史 第三集. 商务印书馆. 1945-12.
- 钱玄同《左盦年表》(以上二种收入宁武南氏刊本《刘申叔先生遗书》)
- 张舜徽《清代扬州学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 王风《刘师培文学观的学术资源与论争背景》,收入陈平原主编《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 梅鹤孙《青溪旧屋仪征刘氏五世小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 嵯峨隆《近代中国アナキズム研究》,庆応义塾大学,1994年。
- 杨贞德:〈从“完全之人”到完全之平等”——刘师培的革命思想及其意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田访:〈对刘师培义例论若干问题的再探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