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井
24°21′23″N 120°38′42″E / 24.356346°N 120.645115°E
剑井 | |
---|---|
位置 | 台湾台中市大甲区铁砧山 |
类型 | 人文景观 |
传说
编辑《苗栗县志》卷一.封域志:
“ | 铁砧山……山上有井,当日郑成功举兵于此,水多毒;以剑插地,得甘泉,今相传为国姓井。光绪十一年,大甲巡检余宠、监课委员林锵、幕宾盛鹏程、生员郭镜清、职员谢镜源、张程材等鸠资建庙祀之,立有碑纪。每逢重九登高之会,而文人、学士到此庙饮酒和诗者不少,亦一方之名胜也。 | ” |
林衡道表示郑成功在台湾期间没有离开台南附近,但他不曾去过的地方却有其相关传说,如铁砧山的国姓井[1]。
1954年《联合报》报导:传说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郑成功率军至大安港与原住民在盘营口作战,至五月四日占据铁砧山,却因地理不熟遭包围,饥饿交迫,还有部分郑军在凤山被围杀。这时,众士兵取田螺,将尾巴斩断取其肉吃后将螺壳弃散,螺又复活,成为今日所谓断尾田螺。至端午时节,郑成功以树枝为香、拔剑插土,长跪祷天,望赐甘泉,继即地告口裂,宝剑深沉,甘泉涌出。众兵为奇迹狂舞欢呼,士气大振,击溃敌军,后人为纪念,将此泉号称之为“国姓井”。地方人道,端阳节若果注视井中,仍可见剑影。每逢清明,殉职的士兵化身为鹰,飞来此地参拜故主。[2]
观光
编辑此井直径约三尺,水深一尺馀,光绪十九年(1893年)铸刻“国姓井”三字[6]。被以“剑井灵泉”之名与孔碑夕照、农黉香圃、砧山啸月、大安溪棹、半岭红梅、牧笛樵歌、断崖听水等列为铁砧山八景[7];或称是“延平剑井”,其馀七景为孔碑夕照、农黉香圃、砧顶啸月、大安泛舟、半岭梅花、牧笛樵歌、悬崖听水[4]。大甲、大安、外埔、苑里一带居民,认为饮喝此井可愈疾病,尤以端午节日其功效更甚等,故每逢端阳,即接踵比肩前来汲取午时水[2]。但井因长年曝露在户外,大肠杆菌群含量超过标准[8]。
此井也是台湾最早记录鹰过境的地点,井旁立于光绪年间的碑叙述清明前有群鹰自凤山来聚哭,可推测昔日这里也是赤腹鹰、灰面鹫过境的重镇[9]。中台湾有一句顺口溜“南路鹰、南路鹰,一万死九千”,描写来此的鹰鹫会被大量射杀[10]。
当地人士为弘扬郑成功事迹,在此山于1947年6月破土重建铁砧山国姓庙[11]。1953年井重修,并加砖墙维护[6]。该年由于右任亲书“剑井”两字并立石碑[3][6]。当时他以郑成功有阴阳双剑,雄剑投入此井、雌剑插入剑潭,为互相辉映,特改井名为“剑井”[4]。石碑后面为考试院长贾景德亲撰《铁砧山剑井纪》[3][4]。1956年,台中县政府以预算38万,拓宽往此井的道路,将该地整顿为一风景区[12]。井后为雕塑家陈松的水泥浮雕作品“剑入泉涌”[6]。在《联合报》撰写中台湾各名井的记者赵镇藩曾批判四周俱已失原始风貌,有俗不可耐的洋灰石块、土鸡城、特产店[3]。
参考
编辑- ^ 宋晶宜. 台灣夜譚 鄭成功的傳說. 《民生报》. 1979-01-25 (中文(台湾)).
- ^ 2.0 2.1 莫进仁. 鐵砧山今古傳奇. 《联合报》. 1954-06-12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3.4 赵镇藩. 中部名泉系列之五 劍井 與鄭成功結緣 眾說紛紜 中部觀光據點 一飲為快. 《民生报》. 1987-10-12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4.3 4.4 郭锦明. 端午節鐵砧山盛會 拜鄭成功 觀劍影 飲靈泉. 《台湾民声日报》. 1964-06-15 (中文(台湾)).
- ^ 吴正福. 聖地移山地 溪中飛來一峰翠 半個鐵砧落大安 劍井依舊‧樵夫虛驚. 《联合报》. 1959-08-31 (中文(台湾)).
- ^ 6.0 6.1 6.2 6.3 潘宪荣. 台中市大甲 尋訪鐵砧山 人文歷史之美. 《大纪元时报》. 2012-11-06 [2020-03-11] (中文(台湾)).
- ^ 陈秋宝. 鐵砧山上國姓井 甘泉流芳孤臣心. 《联合报》. 1953-08-20 (中文(台湾)).
- ^ 陈世宗. 搶飲劍井午時水 哇!大腸桿菌超標. 《中国时报》. 2012-06-24 [2020-03-11] (中文(台湾)).
- ^ 柯焜耀. 鬧中取靜另類遊趁媽祖出巡 到大甲享受清閒大甲媽「本尊」. 《中国时报》. 1999-04-10 (中文(台湾)).
- ^ 黄彩玉. 探源 南路鷹一萬死九千. 《联合报》. 1994-03-23 (中文(台湾)).
- ^ 林元辉. 鐵砧山的怪墓和秘碑. 《民生报》. 1981-07-17 (中文(台湾)).
- ^ 天設佳山水 人工再化裝 中縣美化境內風景. 《联合报》. 1956-10-05 (中文(台湾)).
- ^ 吴进昌. 大甲鐵砧山人潮不再. 《中国时报》. 2002-03-0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