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发电厂高雄分厂

南部发电厂高雄分厂为一座位于台湾高雄市三民区火力发电厂,旧称高雄发电厂,该发电厂在日治时期时又称为高雄第二火力发电所或是三块厝火力发电所,厂区坐落在建国三路同盟三路的交叉口旁[1],原址目前已改为台湾电力公司三民一次配电变电所以及电力修护处南部分处的办公中心[2]

南部发电厂高雄分厂
(高雄发电厂)
地图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坐标22°38′10″N 120°17′12″E / 22.6362°N 120.2867°E / 22.6362; 120.2867
现况已废止
始建日期1922年12月7日
启用日期1923年4月28日
退役日期1976年
建造费用日圆45万元
持有单位台湾电力公司
运营单位台湾电力公司
建造者台湾电力株式会社
总额定容量13,000KW
发电概况
装机机组3部燃煤发电机组
额定容量13,000KW

沿革

编辑

日治时期

编辑

1920年代,当时高雄地区的发电系统仰赖高雄预备火力发电所,以及位于荖浓溪流域上的竹仔门发电所(今高屏发电厂竹门机组)与土垄湾发电所(今高屏发电厂六龟机组)进行供电[3]。虽平时供电状况无虞甚至过剩,然而当荖浓溪遭遇枯水期时,两座水力发电厂无法正常发电,仅能依靠高雄预备火力发电所进行发电,加上当时南部地区的电力系统负荷增加,因此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开始有兴建高雄第二火力发电所的计画[3]

1922年3月,高雄第二火力发电所兴建计画正式提出,预计将在发电厂内装设一部装置容量达2,000KW的燃煤发电机组,预估兴建费用为日圆50万元[3]。同月27日,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向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提交兴建案申请,11月29日获得同意[3]

然而,因高雄第二火力发电所其实早在递信部回函认可书之前,便已先行动工,导致后来发电厂工程停工,直到同年12月7日才又重新动工[3]

1923年4月3日,发电厂举行点火式[3]。同年4月28日,正式完工,开始试营运[3]。同年5月20日,因发电厂试营运期间机组运转状况良好,因此获得营运许可后正式启用发电,总兴建费用共耗资日圆45万元[3]

然而,高雄第二火力发电所完工商转后,南部地区的用电负荷仍持续增加,因此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开始拟定高雄第二火力发电所的增建计画,扩充内容包括再新增一部装置容量2,000KW的火力发电机组[3]。扩建工程于1927年4月26日动工,同年12月12日完工,开始进行试运转[3]。1928年1月13日,试运转结果良好后,获得营运许可,扩充机组开始投入发电,总扩建费用为32.5万元[3]

1923年12月1日,日月潭水力电气工事暂停施作,为了弥补电力供给空缺,因此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决定将高雄第二火力发电所进行大规模扩建工程[3],1930年2月15日,增建计画提出,计画内容包括将新增一部装置容量达10,000KW的火力发电机组,总兴建费用预估将耗资116万元,增建工程在同年5月30日动工,1931年1月31日完工,总实际兴建费用为98.2万元[3]

1933年,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在高雄第二火力发电所旁增设一座变电所[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方面因战争后期情势日渐不利,物资缺乏,导致台湾各地的发电所在受到灾害损坏或机械老化导致运转效率降低后,无力修复与更新,高雄第二火力发电所也因机械老化影响[4],在日治末期,总装置容量13,000KW中,仅能发出8,000KW的电力[4]

战后时期

编辑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同年10月,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并成立台湾电力监理委员会进行台湾各地在日治时期所遗留之发电设备的修复与接收作业[5]。后再成立台湾电力公司进行台湾地区的发电与供变电业务[5]。高雄第二火力发电所作为续存发电厂由台湾电力公司接手修复机组并继续营运[6]。并改名为“高雄发电厂”。

1955年,台湾电力公司为配合台湾省政府早期的经济建设开发电源计画,因此开始建设南部发电厂[7],高雄发电厂被归入到南部发电厂旗下,并在1966年改名为“南部发电厂高雄分厂”,但当时高雄地区的主力发电厂仍为高雄分厂[1]

直到1976年时,南部发电厂逐渐取代高雄分厂之发电功能,因此将南部发电厂高雄分厂正式停机除役[6],原厂区改建为三民一次配电变电所以及电力修护处南部分处[6][2]

设备

编辑

发电机组

编辑
名称 发电机组类型 机组数量 发电燃料 装置容量(kW 商转年代 状态
1号机 燃煤发电机 1 煤炭 1,000KW 1923年5月20日[8] 已拆除
2号机 燃煤发电机 1 煤炭 2,000KW 1928年1月13日[8] 已拆除
2号机 燃煤发电机 1 煤炭 10,000KW 1931年1月31日[8] 已拆除

参见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1.0 1.1 郑金龙. 漫談台灣電業的前世今生上. 2014-07-30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磚仔窯的故事.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03. ISBN 9570165197.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林炳炎. 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 台北市: 自刊. 1997年: 75. ISBN 957-97197-7-2. 
  4. ^ 4.0 4.1 表 298  臺灣電力公司各廠發電能力. 中央研究院.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陈珈宏. 臺灣來電:電力事業的早期發展. 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5)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中都采風-地方采風-都會的邊陲-中都. 文化部. 2015-11-19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中文(台湾)). 
  7. ^ 南部電廠. 台湾电力公司. 2016-03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臺灣電力公司發展之經過. 中央研究院.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