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帖(英语:Wedding Invitation),又称为喜柬,是预定结婚的新人邀请亲友、宾客出席其婚礼婚宴的函书。此邀请函上通常印有结婚日期、典礼或婚宴举行的时间和场所,通常也会印上新人及双方家长的名字。寄出时间通常是婚礼前六周。

各种中式喜帖与西式喜帖

中华文化

编辑

喜帖在中国由来已久,形式有直有横,颜色多为大红色和金色。内文撰写的方式到今日依然大至相同,有一套俗成的礼仪用字。较特别的是日期通常会印上两种日期,一种是农历日期,一种是西历日期。此外,有些家庭也会印上祖父母辈的姓名。

清朝的喜帖称为“团书”,是结婚时的周公六礼书之一,当男子向女方家订婚成功,就会印制团书告知众亲友。现代的喜帖也称为婚卡,已经慢慢跳脱大红色和金色的传统做法,而以新人相片印刷成彩色相片喜帖为新的趋势。目前,台湾地区也有人尝试以白话文台湾话口语体撰写。

喜帖内文格式

编辑
  • 女方帖:订婚时女方发给亲友所用,也可在归宁时使用。结婚时女方单独发帖宴客较为罕见。
  • 男方帖:结婚时主要宴请男方客人,由男方印制。
  • 男女方合帖:如果男、女方一起请客,将订婚、结婚的宾客集中在同一天,或是补请客,使用这种喜帖,亦称为合请帖或双方帖。
  • 十二版帖(亲家帖):或叫亲翁帖、丈人帖,男方宴客(结婚)特别制作用来邀请女方家长的喜帖。在结婚当天迎娶新娘时,新郎要带去的。反之,如为女方宴客(如文定、归宁)则有女方邀请男方家长的喜帖,若为双方合请,则可省去该习俗。 
  • 十二版帖(母舅帖):结婚时男女方的舅舅在传统上地位相当重要,母舅帖是新郎发给双方舅舅的喜帖。在台湾母舅帖大多用在男方。

喜帖信封称谓写法

编辑
  • 最通用又不失礼的写法,就是敬语一律用“钧启”,不管是给长辈、平辈或晚辈,或单身女性,都可以用钧启。
  • 给师长或公司长官:“姓+职称+名字 敬语”,师长敬语可以用“道启”,长官可以用“钧启”,若是有子女可以用“全家福”来欢迎全家前来。如:王教授安石先生 道启。
  • 给已婚有小孩的:“姓+名字 全家福”。欢迎结婚有小孩的带子女一起来,只要加上“全家福”或“阖家全福”,就不用再加敬语。

要注意,千万不能写“敬启”,敬启的意思是要人“恭敬的打开”。

西洋文化

编辑

在西方的喜帖,则多为横式,颜色以浅白色、浅粉红色居多,鲜有大红色的喜帖。在喜帖用字上,多为手写字体。不少的西式喜帖可能采用复杂的花式手写字体,在印刷方式上有浮雕压印英语Embossing凸版印刷热浮凸印刷英语Thermography、雕空字体等。在寄送喜帖同时,许多新人基于西方结婚礼俗,会附上新人所需礼品清单,让亲朋好友勾选。此外西式的喜帖里面多会再附一个回邮信封和简单的回函,让宾客利用邮寄的方式通知新人他们是否参加婚礼和喜宴。在喜帖上也会注名请宾客在婚礼两周前要寄回回函。回函信封上则会先写好地址与贴好邮票。这样可以方便新人统计安排宴客餐会数量和座席。

有些喜帖亦为了远道而来的宾客提供住宿资料,飞机时刻表等详细贴心的指南。有时还会加上在地观光的一些重要景点。

西方也有喜帖是很早就寄出的,称为“save the date”。这种喜帖通常会在一年前就寄出,预先告知远道的宾客婚礼日期,并请他们从长计画观礼和参加婚宴的行程。但这通常不算是正式喜帖,仅是喜宴的提早通知。

美国电视剧

编辑

美国电视剧《宋飞正传》中男配角乔治·克斯坦扎英语George Costanza的剧中未婚妻苏珊因为舔了廉价喜帖信封上的胶水而中毒身亡,导致乔治在剧中一直不愿意结婚。然而许多影迷对此犹如天外救星的牵强解围式剧情感到不满。

现代特色

编辑

今日由于网路发达,亦有电子喜帖,可免去贴资和写地址的琐事,亦有信用卡机制,让收到喜帖的亲朋好友可方便的选购礼品等给新人。 结婚喜帖随著科技的进步,除了传统的烫金方式外,相片喜帖已然渐成趋势,新人们怀持著欢喜结婚嫁的心情,利用美美的婚纱照,制作既符合父母亲要求又贴近年轻一代求新求变的婚纱照相片喜帖,而拜现今科技进步之赐,许多网站纷纷提供多款富有设计感的喜帖模板,让新人可以在不需任何美编设计学习之下即可自行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客制化喜帖,再透过专业印刷工坊提供建议的合适纸质及制作工艺,以实际专业印刷工厂师傅打样出,让平面设计能成为一张张美美的喜帖。

除了利用相片制作喜帖外,更有设计师利用中国传统的元素,结合西式喜帖的元素以及现代的设计手法,从而设计出更为特别的喜帖,以符合新人的要求。在这些特别设计中,有一些是立体的设计,例如制作一火柴盒模样的喜帖;这在某情度上已摆脱了喜帖是一平面设计的做法,而且也渗入了更多艺术的元素,应用了更多工艺元素在喜帖上,如:雷雕。在同一名设计师更认为派发请帖时可以作为一行为艺术看待,所以设计了一款印到衣物上的喜帖,让新人可以把喜帖“穿在身上”。

著名的喜帖销售地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