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6′24″N 114°01′51″E / 22.43987°N 114.03072°E / 22.43987; 114.03072

大旗岭村大棠路村口

大旗岭(英语:Tai Kei Leng)是香港一条位于元朗区十八乡的乡村,为一条非原居民乡村。大旗岭幅员辽阔,北起合益路、南接大树下。2019年,该村居民数量约为300多户,有超过751个门牌号码。[1]区议会选区划分上,大旗岭于2019年选举中为十八乡中选区的一部份。[2]

历史

编辑

大旗岭一带原是元朗的一片农田,位于山贝河支流以东,原称为水打坝。20世纪初,祖籍广东不同地方的客家归侨陆续在大旗岭聚居、购地建屋,包括陈氏、梁氏、冯氏、锺氏、林氏、李氏、黄氏等,他们太多是来自四邑深圳,以客家人为多数、四邑人为少数。村落于1920至1930年代正名为大旗岭,自此大旗岭一直向南发展。村的主轴大街名为“大旗岭公路”,由大棠路村口一直向南延伸至大树下,可分为五区。1956年,大旗岭村正式加入十八乡乡事委员会

地标建筑

编辑
 
大旗岭 21-23 号子养书室
 
大旗岭643号筱庐
 
大旗岭8号[3]元朗蔬菜合作社
 
大旗岭45(右)及46号(左)
  • 子养书室(大旗岭 21-23 号):1920年代初建成,于日占时期前曾用作该村及马田村的子弟的旧式学府,后来停办并于1970至80年代改为幼稚园。该书室亦为祖籍台山的梁氏族人的祠堂,于2010年1月获确定为三级历史建筑。[4][5]
  • 梁氏祖屋(大旗岭 26-27 号):1920年代初建成,由梁子养三位儿子所建。
  • 冯氏祖屋(大旗岭45及46号):由祖籍台山的加拿大归侨冯延瑶在大旗岭仁庆里所建的两幢相邻大宅,建于1926年,45号是属于冯如山祖,46号则属于冯延瓒祖。大宅具有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外墙用青砖砌成,又有西式骑楼和其他复古设计元素。2019年,大宅主人被发现在45号祖屋内烧炭自杀身亡。[6][7][8][9][10][11]
  • 锺氏祖屋(大旗岭112号):两层高的青砖屋,主人锺锡墀在1970年代曾担任大旗岭村村长。
  • 筱庐(大旗岭643号)
  • 同庆楼:由祖籍梅县的林庆三所建,是一幢客家大宅,1954年发生母子四人服毒自杀惨剧。1990年代清拆后建成朗晴居,林氏后人移居美加。
  • 光明学校旧校务处:建于1946年
  • 岭文学校:1955年创办,2005年停办,2022年被拆卸。[12]
  • 庆三学校:1966年创办,是岭文学校的分校,位于大旗岭南部,学校地皮由地主林庆三夫人关菊华女士捐出,现已大部份倒塌。[13]
  • 大旗岭村村公所(联福堂):联福堂花炮会于1963年成立,多年来参加天后宝诞会景巡游
  • 元朗蔬菜合作社:1957年成立[14]
  • 大旗岭村菜农花炮会:1959年成立,多年来代表大旗岭菜农并派出村中小童以客家农民造型参加天后宝诞会景巡游[14]
  • 元朗恒香制饼厂
  • 大生饲料厂
  • 绿色“时光隧道”

近年发展与规划问题

编辑

自1990年代起,元朗南不少地皮被发展商收购作土地储备。由于大旗岭村并非原居民乡村,发展阻力较少,成为政府和发展商发展乡郊地区的优先选择,导致该村规模亦因多个物业发展而不断缩小。

由于大旗岭村业权分散,大发展商在收地时未能统一业权,但城规会照样批出多层式住宅发展的土地改划申请,并无就大旗岭作重新规划,令未被收购的部份变得四分五裂,乡郊民居被高密度住宅包围。

自1990年代末开始,发展商在大旗岭兴建蝶翠峰尚悦等多个大型住宅项目,大旗岭居民多年来深受近距离打桩的噪音和震荡所影响,不少村屋结构受损,建筑工程期间的沙尘、屋苑落成后排出废气亦影响村民健康。[15]

现时,大旗岭村的居民有的需要穿过新屋苑的私家道路回家,有的要走迂回曲折、互不相通、晚上灯光纷暗的小巷进出。据居民指出,受近私人发展项目相继落成影响,该村在雨季易受内涝影响,令房屋受淹浸,尤其以2018年台风山竹为甚。

2019年,村内的岭文学校在毫无事前谘询下被政府拍卖出售,并将这块无车路到达的蚊型地皮兴建成另一幢“插针式”多层住宅,惹来该村居民批评政府漠视他们意见,又指将学校地皮放售对当年捐款兴建该校的一众善众人翁而言“并不公道”。[1]

流行文化

编辑
 
上攸田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規劃失當】 (1) 政府發展欠規劃 大旗嶺村慘被「肢解」. 坚料网. 2019-05-03 [202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中文(香港)). 
  2. ^ District Council District Council Electoral Boundaries - Yuen Long District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08). 
  3. ^ cucumber. 馬田路 元朗蔬菜合作社. 2015-07-30 [2023-11-25] (中文(香港)). 
  4. ^ 古物谘询委员会. 新界元朗十八鄉大旗嶺23號子養書室 (PDF). 1444幢历史建筑物简要. [2020-1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0) (中文(香港)). 
  5. ^ Tere Wong. 跑遊元朗十八鄉 (9) - 大旗嶺村歷史性建築群. 201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中文(香港)). 
  6. ^ Tere Wong. 跑遊元朗十八鄉 (97) - 大旗嶺 1926 馮氏祖屋(一). 201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4) (美国英语). 
  7. ^ Tere Wong. 跑遊元朗十八鄉 (98) - 大旗嶺 1926 馮氏祖屋(二). 201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美国英语). 
  8. ^ Tere Wong. 跑遊元朗十八鄉 (99) - 大旗嶺 1926 馮氏祖屋(三). 201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美国英语). 
  9. ^ Tere Wong. 跑遊元朗十八鄉 (100) - 大旗嶺 1926 馮氏祖屋(四). 201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美国英语). 
  10. ^ Tere Wong. 跑遊元朗十八鄉 (101) - 大旗嶺 1926 馮氏祖屋(五). 201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美国英语). 
  11. ^ 元朗大旗嶺「1926馮氏大屋」 倉庫老闆燒炭亡. 苹果日报.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12. ^ Tere Wong. 跑遊元朗十八鄉 (114) - 大旗嶺嶺文學校. tEre-tErRiTOrY. 2022-02-22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美国英语). 
  13. ^ Tere Wong. 跑遊元朗十八鄉 (40)- 大旗嶺村阡陌 慶三學校. 2015-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美国英语). 
  14. ^ 14.0 14.1 Tere Wong. 跑遊元朗十八鄉 (43) - 大旗嶺村菜農花炮會. 2015-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美国英语). 
  15. ^ 新盤尚悅別有「洞」天. [2012-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