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桥(英语:Tin Hau Bridge),是香港桥梁之一,跨越新界屯门区屯门河中游之上,西接屯门旧墟,东至屯门公园河畔,获屯门区议会定为“屯门古今文物径”的起点[1]。经历多番的谘询和争议以后,天后桥于2016年9月15日正式启用。该天桥贯通屯门河两岸,并疏导友爱桥的人流,造价达1亿3450万。

天后桥
Tin Hau Bridge
天后桥倒映
坐标 22°23′27″N 113°58′19″E / 22.3909458°N 113.9719534°E / 22.3909458; 113.9719534
承载行人
跨越屯门河
地点 香港屯门屯门市中心
其他名称屯门河行人桥
维护单位香港政府
设计参数
桥型行人桥
全长86米
历史
获得奖项在2017年“RICS香港年度大奖”获得“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奖”组别优异奖
设计单位香港房屋协会
开工日2014年1月
完工日2016年9月
总造价1.345亿
开通日2016年9月15日
统计
通行费免费
地图
地图
Tin Hau Bridge
天后橋
天后桥桥面
原名屯门河行人桥
道路长度86米(282英尺)
车速限制禁止车辆通行
收费免费
地点香港屯门区
起点屯门公园
终点屯门旧墟
建造
兴建计划屯门河活化计划
动工2014年1月
通车2016年9月15日

历史

编辑

2007年,时任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于当年的《施政报告》宣布将投入十亿港元活化当时正在筹建的屯门站上盖物业珑门附近的屯门河,并由香港房屋协会(房协)进行公众谘询及设计。当时曾荫权政府原先打算参照外国模式,在屯门避风塘附近空地设置动态海旁地带,让市民消费娱乐,并于河中心开设类似香港仔海鲜坊水上餐厅英语Floating restaurant[2];但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曾荫权政府决定将相关工程大幅缩减,只会活化天后庙广场及兴建一条连接屯门河两岸的特色行人桥(即本行人桥);其中天后庙广场工程费约一亿元,由政府负责支付工程费用,行人桥工程费则获得房协答应支付约四千万元的工程费。[3]

2010年,房协提出两个此行人桥的初步设计方案,其中一个建议为仿传统中式设计,行人桥会配上仿古瓦屋顶及具特色的栏杆;另一个建议为现代中式设计,利用现代建材及建筑技术演绎当代建筑,并配上玻璃屋顶;两款设计均会于桥中央设置两个风雨亭,并设置小型历史展览亭,放置昔日屯门旧照及天后庙简介等,初步估计费用约四千万港元,预计于2012年起动工,并在2014年完工[4][5]屯门区议会在2010年11月2日的大会中,决定采纳仿传统中式的设计方案建造行人桥[6]。2011年5月,运输及房屋局就行人桥的工程建议刊宪[7],并于同年9月刊宪落实工程计划[8]

行人桥工程于2012年9月招标,受到建筑物料价格上涨及建筑工程人手短缺影响,房协收回的最低投标价达8,600多万元,较当初预算的4,000万元超出逾一倍,因此政府于2013年要求屯门区议会补贴,否则房协或需修改设计,令工程费符合四千万港元的预算[9][3]屯门区议会和房协曾探讨减少行人桥工程建筑成本的可行性,但此举会大幅度修改桥梁设计,并需再次谘询区议会及“桥梁及有关建筑物外观谘询委员会”,然后再次经各相关政府部门审批;而工程标书的有效期于2013年4月中旬届满,房协需要重新招标才能再启动工程[10]。行人桥工程于2013年9月再度招标,估计工程项目总建造费用约1.2亿,并获梁振英政府纳入“2013/14年度行政长官社会资助计划”,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部份工程费用[11]

几经波折,行人桥工程前期筹备工作于2013年12月展开[12],并于2014年1月正式动工[13]。行人桥最终2016年9月15日正式启用,获命名为“天后桥”[14]。屯门区议员曾宪康表示,以往天后庙广场在节日举办活动(如:农历新年年宵市场等)时,市民需绕经较远的友爱桥方可步行至天后庙广场;现时天后桥大大缩短了屯门公园及天后庙广场之间的路程,方便附近的市民。[15]

设计

编辑

天后桥采用了仿古的中国式的设计,以配合毗邻天后庙广场的建筑风格,亦因此被命名为“天后桥”。[16][17]

奖项

编辑

项目于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举办的2017年“RICS香港年度大奖”中,荣获“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奖”组别优异奖。大会除嘉许该桥的环保建筑、无障碍及自然通风等设计外,亦表扬项目有助推广地区传统文化及为社区带来活力。[18]

争议及批评

编辑

时任屯门区议员陈云生炮轰“当年曾荫权政府做事虎头蛇尾,活化屯门河雷声大雨点小,拨款一再缩减,结果要区议会收拾残局,他说拨款没有合理理由要区议会负责,区议会每年拨款只有2000万元,即使预支2年仍然不足够支付工程费,而一亿元社区重点项目拨款是新项目,没有理由用来收拾上届政府的残局。若工程“烂尾”,居民日后要绕路始可到天后庙广场参加活动,造成不便”[3]。此外,行人桥长度仅有86米,惟造价达1.345亿,被指为天价大白象工程[19]

命案事件

编辑

2016年3月29日,于天后桥建造期间,发生恐怖致命的谋杀案。一名奥菲混血女子与巴基斯坦裔友人到上址地盘,探望任职夜班看更的巴基斯坦裔男友人。未料女子与男看更其后发生争执,继而动武,男看更取起电钻及铁铲工具猛击女子。女子被追打及用电钻插眼,被扑头致血肉模糊,女子头部重创及身体多处受伤,血溅当场,终告不治。

[20]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屯門河行人橋工程. 香港房屋协会. 2018-03 (中文(香港)). 
  2. ^ 屯門河畔變身翻抄海鮮舫. 东方日报. 2008-06-01 [2024-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4) (中文(香港)). 
  3. ^ 3.0 3.1 3.2 10億活化屯門河勢爛尾. 东方日报. 2013-03-04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7) (中文(香港)). 
  4. ^ 民政事务总署. 屯門河美化計劃 (PDF). 屯门区议会文件2010年第36号 (报告). 2010-10 [2024-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7-14) (中文(香港)). 
  5. ^ 2億元美化屯門河終動工. 东方日报. 2010-10-31 [202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中文(香港)). 
  6. ^ 屯門區議會第十九次會議記錄. 屯门区议会秘书处 (报告). 2010-11-18: 第67点 [2024-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4) (中文(香港)). 
  7. ^ 何宣威. 屯門河美化計劃——橫跨屯門河的行人天橋 (报告) 15–21. 香港政府宪报. 2011-05-16 [2024-07-18]. 30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4) (中文(香港)). 
  8. ^ 郑美施. 屯門河美化計劃——橫跨屯門河的行人天橋 (报告) 15–38. 香港政府宪报. 2011-09-07. 6016 (中文(香港)). 
  9. ^ 香港房屋协会. 屯門河美化計劃 興建連接屯門河兩岸行人橋工程項目的最新進展 (PDF). 屯门区议会文件2013年第7号 (报告). 2013-02 [2024-07-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1-22) (中文(香港)). 
  10. ^ 香港房屋协会. 屯門河美化計劃 興建連接屯門河兩岸行人橋工程項目匯報 (PDF). 屯门区议会地委会文件2013年第31号 (报告). 2013-05 (中文(香港)). 
  11. ^ 香港房屋协会. 屯門河美化工程 連接屯門河兩岸行人橋工程項目 (PDF). 屯门区议会文件2013年第48D号 (报告). 2013-12 (中文(香港)). 
  12. ^ 香港房屋协会. 屯門河美化工程 連接屯門河兩岸行人橋工程項目 有關施工期間屯門公園的臨時安排和其他臨時措施 (PDF). 屯门区议会地委会文件2014年第27号 (报告). 2014-06-04 [2024-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2-03) (中文(香港)). 
  13. ^ 民政事务总署. 屯門民政事務處2014/15年度工作簡介 (PDF). 屯门区议会文件2014年第9号 (报告). 2014-03 [2024-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1-21) (中文(香港)). 
  14. ^ 屯門河行人橋 起足9年 仿古設計 埋單逾1.3億. 明报. 2016-09-16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1) (中文(香港)). 
  15. ^ 「屯門河行人橋」終落成. 大公报. 2016-09-15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1) (中文(香港)). 
  16. ^ 屯門億元建天價橋 點解要叫「天后橋」?. 香港经济日报. 2016-09-26 [2018-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中文(香港)). 
  17. ^ 民政事务总署. 屯門河美化工程:連接屯門河兩岸行人橋命名建議 (PDF). 屯门区议会地委会文件2016年第59号. 2016-09 (中文(香港)). 
  18. ^ YouTube影片:巿区活化项目-天后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房屋协会,2017年4月12日
  19. ^ 港呢啲︰屯門天價行人橋 行上去咩感受?. 东方日报. 2017-01-14 [202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7) (中文(香港)). 
  20. ^ 凶残南亚汉电钻插眼杀女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