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协会

香港獨立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機構

香港房屋协会(英语: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简称房协HKHS),成立于1948年,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机构,并于1951年根据香港法例第1059章 《香港房屋协会法团条例》成为法定机构[1]。根据《税务条例》第88条获豁免缴纳香港税项。是香港三个提供资助房屋的机构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香港房屋委员会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香港房屋协会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成立1948年
代表人物主席:陈家乐
副主席:凌嘉勤
总部香港鲗鱼涌太古英皇道1063号8楼
产业公共房屋和房地产
网站香港房屋协会
位于大坑龙涛苑的房协申请组

房协的营运总部设于香港鲗鱼涌太古英皇道1063号8楼。

宗旨 编辑

香港房屋协会是一个非官方机构,目的是为香港市民提供房屋及相关的服务。房协致力解决住屋问题和不断创新,以达到世界水平,并在质素、物值及管理方面占领导地位,并以“顾客为本”、“优质为尚”、“人才为基”及“资源为用”为信念,实践企业原则。

历任管理层 编辑

[2]

主席 编辑

  • 1948年至1951年3月:罗拔臣(Robert Robertson)
  • 1948年至1951年3月:律敦治
  • 1951年至1952年:芬利(John Finnie)
  • 1952年至1981年3月:祈德尊
  • 1981年4月至1981年12月:龚乐年(Rev Fergus Cronin)
  • 1981年至1983年:鲍富达
  • 1983年9月至1983年12月:锺逸杰
  • 1983年至1988年:梁绍荣
  • 1988年至1991年:戴镇涛
  • 1991年至1994年:潘祖尧
  • 1997年至2003年:锺瑞明
  • 2003年至2006年:李颂熹
  • 2006年9月至2012年:杨家声
  • 2012年至2018年9月:邬满海
  • 2018年9月至今:陈家乐

副主席 编辑

历史 编辑

 
香港房屋协会历史会徽(1985-2008)

1945年抗战结束后,中国大陆全面爆发国共内战,南迁香港的内地居民日增。1948年,恰逢伦敦市长向香港福利议会捐赠的“空袭救灾基金”(Air Raid Distress Fund)14,000英镑圣公会何明华会督遂策划成立香港房屋协会,由施玉麒牧师负责实际统筹工作,以舒缓来港难民的居住困境。在香港房屋委员会于1973年成立前,房协针对贫苦市民的住屋需要提供了大量帮助。

香港房屋协会于1951年取得法定机构的资格。并于1952年开始获香港政府以低于市价批出土地,兴建供低收入人士入住的房屋。香港房屋协会首个发展的出租屋邨是上李屋,于1952年落成,提供360个单位。

由1968年开始,香港政府就不断邀请房协执行个别资助房屋项目,包括1968年的市区改善计划,1970年代的郊区公共房屋计划,1980年代作为辅助香港房屋委员会居者有其屋计划(简称“居屋”)的“住宅发售计划”,1990年代的夹心阶层住屋计划,以及董建华上台执政期间的首次置业贷款计划,2000年的“优质工序”短片系列,希望为业界订立一个良好和正确的施工程序标准,同时让参与房协工程的地盘工人及承建商明白房协的施工质素的要求,为提升香港建造质素作出贡献。

房协并非隶属于政府架构的一部分,但作为非牟利的独立机构,房协一直担当“房屋实验室”的角色,发展及研究不同的房屋计划。例如在1990年代初期,房协去研究,发展及建造香港首个环保房屋——茵怡花园,影响到今日香港和世界社会对环保建筑的发展和重视;而在1996年起至今,房协亦去研究、发展、建造及管理长者房屋(如:乐颐居彩颐居隽悦),影响到香港社会对退休人士未来日后生活和相关量身打造的建筑的关注和重视;

此外,房协由1974年起至今,研究、发展及参与市区重建(如:荷李活华庭喜雅等),也影响到香港及中国国内对拆迁赔偿及安置计划的制定,以及善用都市改造去进一步提升和释放旧楼发展潜力和改善旧区整体环境,注入新元素,借此提升楼宇价値和改善生活质素的策略,房协透过不断自行研发不同的房屋计划,累积不同经验,并将之制成报告书,影片,甚至建造出来,将经验与香港及国际业界分享和交流,为提升楼宇建造及设计质素和提升市民生活质素作出重大的贡献。

由于房协并非政府部门,所以在房协的发展计划申请提交图则时,也要经屋宇署消防处按现行的法例去审批,跟私人发展无异。并非如其他负责兴建楼宇的政府部门如房屋署般,由房屋局辖下的独立审查组(Independent Checking Unit)根据《建筑物条例》审批或如建筑署般,由内部的SCCU审批。所以房协兴建的出租单位,业权为私人拥有,并非由政府拥有,所以正确来说由房协发展的出租屋邨并非公共屋邨,而房协自己在其网页及文件也称其辖下的出租住宅物业为出租屋邨,并非称作公共屋邨。

虽然如此,房协亦经常获得政府的资助,以及赋予参与和执行部分房屋政策的权利,以辅助房委会为本港提供更多的资助房屋单位,因此,尽管房协经常强调其非官方身份,但不少市民都误以为房协是一个半官方组织,但实际上房协只是一所非牟利的慈善机构,根据《税务条例》第88条获豁免缴纳香港税项。

2016年7月29日房协宣布推出“香港政府公务员建屋合作社”先导计划,业主可向房协提出申请,房协会以市价一成的补偿收购单位,重建成资助出售房屋。

香港房屋协会仍曾经与市区重建局合作推行多个市区重建计划,并推出楼宇管理维修综合计划

物业发展 编辑

房屋种类 编辑

香港房屋协会的房屋单位总数约73,000个,它们包括:

  • 出租屋邨
  • 市区改善计划
  • 郊区公共房屋
  • 住宅发售计划
  • 夹心阶层住屋计划
  • 市值发展项目
  • “长者安居乐”住屋计划
  • 市区重建项目
  • 资助出售房屋计划
  • 暂租住屋

出租屋邨 编辑

出租单位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出租单位的对象为低收入家庭,而乙类出租单位则出租予入息较高的家庭,甲乙两类出租单位的申请资格亦各有分别,而两类出租单位的租金也比市值为低。

除了一般的出租单位外,房协在部分出租屋邨中,亦设有约900多个年长者单位,为年长者提供租金优惠及特别为年长者设计的出租单位,出租单位总数约33,000个。

楼宇设计 编辑

香港房屋协会所兴建的出租屋邨,均由私人建筑师公司以因地制宜及富美感而实用的方向去设计,此外,屋邨设计亦十分着重配合周边环境,设计出独特并具创意的楼宇,与房屋署所推行的标准设计刚好相反(尽管如此,房屋署在设计标准楼宇时也许具备心思,却以“倒模形式”大量兴建、显得缺乏独特与创意;或者在出租屋邨者内一些附属设施、地方作出精心设计,唯这些地方并不是楼宇建筑的主要设计,若住户没有仔细观察则不容易发现)。在1990年代之前,房协出租大厦一般采用了中间走廊或单边走廊形式的设计以符合经济原则。

1990年代开始,房协出租大厦的设计在可能的范围内已改为一层八伙类似出售单位的间隔,在公众地方如入口大堂、电梯大堂及户外空地上,设计着重于提供足够的照明、显眼的指示牌、标志及信箱;而大厦大堂入口采用质素较好和更耐用的修饰材料,并配合冷气装置及灯光设计,务求为住户提供一个更舒适和愉快的环境(媲美1990年代中由房委会设计的“康和型”楼宇,该设计同样一层八伙、拥有高质素的大堂装潢及修饰物料,然而“康和型”是为居屋而设、并用于1990年代始的居屋屋苑及少部分由居屋转为出租公屋的屋邨)。

而祖尧邨及乙明邨更设有泳池。其中荔景祖尧邨于1981年全面落成,当时凭其地尽其用及优美的环境设计,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颁发1981年的优异奖状。此外,由于祖尧邨部分大楼依山而建,房协于2014年为该邨加建转乘升降机大楼及行人天桥,方便居民出入。该工程于“2015年建筑测量师大奖”中,荣获“大型加建及改建及翻新工程”优胜奖。

荃湾祈德尊新邨于1989年全面落成,凭其独特设计和景致怡人的园林,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颁发1991年的优异奖状;而另一个出租屋邨——将军澳茵怡花园则凭其环保设计,于1997年全面落成,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颁发1998年的银牌奖。

出租屋邨的住宅单位设计的演变 编辑

1952年至1981年间落成的的房协出租屋邨(例如:渔光村励德邨祖尧邨等)

单位设计一般以英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公共房屋作蓝本,大部分都建有露台花槽,一般设有独立的厨房浴室等设备,厨房也较房委会公屋为大,但单位设计一般欠缺考虑到通风、采光、景观、社交等因素,而单位除厨房及浴室外,内部基本上没有固定间格的,但住户可按需要分间成一房至三房单位。而到1970年代开始,部分单位浴室更开始设有浴缸,而其中在1976至1981年间落成的祖尧邨,更开始把窗户位置按预计的房间位置设定好,方便住户间房。

1981年至1991年间落成的的房协出租屋邨单位(例如:乙明邨家维邨玉莲台等)

单位内部设置对流窗,露台及花槽等,单位内设有独立的厨房及浴室等设备,单位除厨房及浴室外,内部没有固定间格的,但窗户位置已按预计的房间位置设定好,住户可按需要分间成一房至三房单位。其中1989年至1991年部分的房协出租屋邨单位(例如:祈德尊新邨伟景花园),更开始以房委会的居屋私人参建居屋作为蓝本,并装有地下大闸,全部单位附有梗房设计由一房两厅至三房两厅不等。

1991年至1996年间房协更推出乙类出租屋邨单位(例如:骏发花园健康村重建一期及宝石大厦

其中骏发花园的单位内部仍是没有固定间格的,但窗户位置已按预计的房间位置设定好,住户可按需要分间成一房至三房单位,而到后期的健康村重建一期及宝石大厦的出租单位,更采用香港常见私人住宅三梯八伙式的设计,并附有梗房设计由一房两厅至三房两厅不等。

1997年至2008年间落成的房协出租屋邨单位(例如:茵怡花园翠塘花园观龙楼重建一期等)

单位设计已考虑到通风、采光、景观、社交等因素,单位内部再以不设固定间格,但窗户位置已按预计的房间位置设定好,住户可按需要分间成一房至三房单位的方式去兴建。

自2008年观龙楼重建一期落成后至2017年间香港房屋协会都没有新的出租屋邨单位落成。

房协大部分现存的出租屋邨都在60至70年代兴建,其中一半已建成超过40年,经过岁月洗礼,大多已日渐老化,因而有复修的需要。房协的策略是以双轨模式,透过复修及重建改善这些旧邨的居住环境,提供更合时宜的设备及配套,并尽用屋邨地皮的发展潜力。重建的第一步是为受影响的居民物色调迁地点,以原区或附近社区最为理想。坚尼地城观龙楼第一期的重建工作已于2008年完成,两个进行中的重建项目分别是位于筲箕湾的明华大厦及香港仔的渔光村,而观塘的观塘花园大厦正进行规划。除了进行重建,房协亦会于部分结构良好的高龄屋邨进行复修,减少对居民的影响。荃湾满乐大厦于2006年完成全面复修工程,包括加建升降机、提升保安系统及消防系统、以及改善外墙及大堂外观。随后,房协分别在2010年及2011年完成明华大厦观龙楼第二期的复修工程。房协亦同时为多个屋邨安装升降机及无障碍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2013年港府再次于沙头角批地给房协建造楼高5层、提供140个出租单位的大厦,名为“迎海楼”,于2017年入伙,只限持禁区纸的沙头角居民申请,归入沙头角邨。由于迎海楼以欧陆小镇风格建造,色彩缤纷,座落沙头角海海边,升降机大堂和走廊有如酒店,远看俨如海边的欧洲小镇,获誉为“香港最靓公屋”[3]

屋苑设施 编辑

自1970年代末起,香港房屋协会兴建的屋邨大部分都设有商场、中央公园、室内停车场和屋邨俱乐部等私人屋苑设施,部分位于新界的房协屋邨甚至有游泳池和露天停车泊位。

甲类出租屋邨 编辑

 
房协第二个以及现存最旧的“出租屋邨”— 渔光村第一期

乙类出租屋邨 编辑

设有年长者居住单位的出租屋邨 编辑

郊区公共房屋计划 编辑

郊区公共房屋计划是由政府以豁免地价的方式,批地兴建出租房屋,该计划下的楼宇全部都以低密度的乡村式设计为主,大厦顶部一般配有斜屋顶并铺上富有乡村特色的瓦片,大厦外型因地盘环境而略有不同,楼高与附近环境配合只有4至12层不等,以融合当地的乡郊环境,住宅单位内的设计也同时考虑到通风,采光,景观的因素,单位除厨房及浴室(附淋浴间/浴缸)外,内部没有固定间格的,住户可按需要分间成一房至三房单位。

此计划主要是协助迁徙一些在新界偏僻地区而受政府发展计划清拆影响的住户。所以租金比市值为低。1984年起,共完成了三个此类计划,它们分别位于西贡和沙头角,提供共1198个单位 。 2013年港府再次于沙头角批地给房协建造140个出租单位,并于2017年落成。

住宅发售计划/资助出售房屋项目 编辑

 
首个“住宅发售计划”屋邨
祈德尊新邨

1985年,房协开始发展资助房屋的出售单位,并于1987年起开始推行“住宅发售计划”,配合政府的“居者有其屋计划”,以低于市值的特惠价格把单位出售予辖下出租屋邨租户,以及符合政府居者有其屋计划申请资格的人士。单位一般由房协直接出售或透过居屋中心发售,申请资格和转售限制均与居屋相若。兴建此等单位之土地,乃透过政府批地及房协屋邨重建所得。

房协的“住宅发售计划”第一个屋邨—荃湾祈德尊新邨于1989年全面落成,并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颁发1991年的优异奖状 ; 而另一个“住宅发售计划”屋邨将军澳茵怡花园则凭其环保设计,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颁发1998年的银牌奖。至今,房协一共发展了十个同类型的屋苑,提供单位总数共有10360个单位。1997年9月,此计划的第二市场正式成立,为合资格人士提供更多选择,并放宽转售年期限制。到了后期此计划亦配合政府停售居屋政策而暂停,进行中之工程,也按剩余居屋单位方式出售,而规划中的工程则转作房协的其他发展计划。

政府于2012年8月宣布将原先的“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转为资助出售房屋项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首个位于青衣的项目“绿悠雅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2015年落成,提供共988个“实而不华”的中小型单位,以折扣价出售予中等收入家庭及单身人士。另外三个于2019及2020年落成的资助出售房屋项目 -- “绿怡雅苑”、“翠鸣台”及“翠岭峰”,合共提供1,640个同类单位。

夹心阶层住屋计划 编辑

 
夹心阶层住屋计划
雅景台

1992年,以港督彭定康为首的香港政府,看到中等入息家庭不够能力在自由市场置业,而他们的资产及入息又超过了申请公屋和居屋的资格,成为了“夹心阶层”。政府有见及此,遂委托房协兴建的夹心阶层住屋计划出售单位,该计划下的单位间格、设计及用料比房协及房委会以往的住宅计划更高级,甚至媲美私人楼宇,每个发展项目皆采用了不同的主题去设计,别具特色。并以低于市值的优惠价格发售予中等入息家庭,并设资产及入息上下限。买主须符合指定的申请资格,购入单位后亦须受到五年的转售限制。

首个项目——青衣宏福花园于1995年建成,总共有10个项目亦已先后完成,单位面积介乎45至76平方米,间隔由两房两厅及三房两厅(附一或两个浴室),这计划共提供了8,920个单位。在2000年后,由于楼价下调,中等入息家庭已经有能力在自由市场置业,以及要配合政府的房屋政策而停售夹屋,其中3个建筑中的“夹心阶层住屋计划”的屋苑已于2000年获政府批准改作私人楼宇,以市价在自由市场出售,这包括了位于坚尼地城的加惠台、马鞍山晓峰湾畔将军澳怡心园,而另外1个位于屯门第4C区的项目,获政府批准转作住宅发售计划,其后项目命名为景新台

“长者安居乐”住屋计划 编辑

“长者安居乐”住屋计划(英语:Senior Citizen Residences Scheme(SEN))是房协为长者量身打造的一个房屋计划。房协于1996年进行的调查显示,中等收入长者对专为其设计的房屋需求甚为殷切。所以房协推行“长者安居乐”住屋计划,务求达到让长者“安枕无忧”及“颐养天年”的目的。

注1:出租屋邨与住宅发售计划综合屋邨

暂租住屋 编辑

近年,房协积极协助增加过渡性房屋的供应,以回应市民对中短期住屋的殷切需要。

  • 2019年推出“未补价资助出售房屋—出租计划”,容许房协及房委会辖下适用的资助出售单位的合资格业主,将其未补价的单位/睡房出租予正在轮候公屋的合资格人士,作为“暂租住屋”。计划旨在善用现有的房屋资源,为正在轮候公屋的基层人士提供改善生活环境的过渡性住屋选择。
  • 2018年起先后于渔光村观塘花园大厦、港铁公司位于大埔的物业“策诚轩”及乐民新村推出过渡性房屋项目,将空置的单位翻新后供正在轮候公屋的的申请人申请暂住。

非资助房屋 编辑

香港房屋协会的非资助房屋项目包括有:市区改善计划、市值发展项目、优质长者房屋以及与市区重建局合作的重建项目。

市区改善计划 编辑

香港大部分位于市区的楼宇都建于1930至40年代,楼宇因日久失修,已呈老化迹象,部分楼宇更残破不堪。为改善旧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房协于1974年接受政府邀请及其所提供的一亿元的长期贷款,推行“市区改善计划”,其目的为改进市区之居住环境,包括将残破及不适宜作为居住用途的旧楼拆卸重建,提供设备完善及有妥善管理的住宅外,还注重提供社区设施及休憩场地,并尽可能安排受迁拆影响的旧楼住户迁居到同一地区内由房协兴建之新楼。此计划于坚尼地城推出了首个“市区改善计划”项目——美新楼

截至1999年,房协已完成30个不同规模的项目,座数最多的项目是羲皇台共有12座,单位最多的项目是欣荣花园共有900伙,而此计划因为与市区重建局及前土地发展公司职能重叠,加上房协只是非牟利机构,以及1990年代起香港的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同时政府也没有赋予其使用“土地收回条例”的权力,因此这计划下所建成的大多是较小型的单幢式住宅楼宇,且集中在中西区,多年以来,收效不大,耗时也久,欠缺效率,更无法应付愈来愈庞大的市区重建的需求;所以随着1999年最后一个市区改善计划荷李活华庭的落成而结束,而荷李活华庭在2003年荣获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之前也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颁发2001年的优异奖状,以表扬其独特和改善市区的建筑设计,以及向发展机构及建筑师表扬他们因为由1987年开始建筑设计,坚持到1999年落成为止的不屈不挠精神。

房协因推行了多年“市区改善计划”而累积了丰富的市区重建经验,以及拥有庞大的出租屋邨作迁拆户的安置资源,所以近年积极与“市区重建局”合作推动市区重建,市区重建局负责收购及引用“官地收回条例”收楼,而房协则负责提供安置资源,建筑,售楼及售后管理服务。

多年来“市区改善计划”共提供5620个单位。房协在发展市区改善计划时,需要向政府缴付市值地价,而房协在收购物业时,一方面需要以市价进行收购,另一方面亦需要把合资格的受影响住户安置。落成后的单位与私人楼宇一样,除保留部分单位优先售予受市区改善计划影响的住客以及愿意交出房协出租单位的租户外(有5年转让限制),其余单位则以“先到先得”形式透过自由市场公开发售,并无任何申请资格和转让限制。

市值发展项目 编辑

 
首个市值发展项目-加惠台
香港房屋协会

在2000年后,由于楼价下调,中等入息家庭已经有能力在自由市场置业,以及要配合政府的房屋政策而停售夹屋,其中3个建筑中的“夹心阶层住屋计划”项目已于2000年获政府批准改作非资助住宅,以市价在自由市场出售,这批房屋经补地价后变成了市值发展项目。

已拆卸的物业 编辑

市区重建项目(与市区重建局合作) 编辑

市区重建项目 编辑

香港房屋协会于2002年与市区重建局签订“合作备忘录”,组成策略性合作伙伴,利用双方的长处和资源,加快各项市区重建计划。房协负责开展前土地发展公司辖下25个政府承诺尽早落实的其中7个项目。

  • 深水埗保安道/怀惠道(K25,于2013年完成,提供327个单位,项目命名为“喜雅”)
  • 筲箕湾筲箕湾道/南安街(H21,于2014年完成,提供274个单位(长者屋及私楼混合项目),项目命名为“乐融轩”)
  • 深水埗青山道392-410号/昌华街(K20,于2015年完成,提供130个单位,项目命名为“喜盈”)
  • 深水埗青山道346-370号/兴华街(K23,于2015年完成,提供175个单位,项目命名为“喜韵”)
  • 深水埗元州街/兴华街/青山道(K21,于2016年完成,提供356个单位,项目命名为“喜荟”)
  • 深水埗兴华街/元州街/福荣街(K22,于2016年完成,提供333个单位,项目命名为“喜漾”)
  • 西湾河西湾河街(H14,2011年交回市区重建局处理,现已发展为“逸瑆”,于2020年完成)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与备注 编辑

  1. ^ 關於我們. 香港房屋协会 www.hkhs.com.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2. ^ 香港房屋協會70周年紀念特刊 (PDF). 香港房屋协会. 2018 [2023-0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2). 
  3. ^ 香港01:《全港最靓“欧陆”公屋入伙  房协沙头角迎海楼限租“禁区人”》,2017年4月24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Charity Begins at Home, Jo Doyle, Building Journal, November 1995, pp. 68–92.
  •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Annual Reports, 1951 - 2012.
  •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Today, 1999 - 2012.
  • Sales brochures of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s properties
  • General Buildings Plans of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s properties ( Approved by Buildings Department of HKSAR Government)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