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装甲巡洋舰

意大利装甲巡洋舰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装甲巡洋舰义大利语Francesco Ferruccio[a]是一艘朱塞佩·加里波蒂级英语Giuseppe Garibaldi-class cruiser装甲巡洋舰[b],20世纪头十年为意大利皇家海军建造。在其服役生涯中,该舰曾多次被部署到东地中海黎凡特。在1911到1912年的意土战争初期,该舰参与了轰炸的黎波里的作战,之后在1912年初轰炸了贝鲁特,最后被转调到了利比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的活动受到奥匈帝国潜艇的封锁限制,于1919年被改为一艘训练舰。该舰在1930年被意大利海军除役,随后报废。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的姊妹舰“朱塞佩·加里波蒂”号在行驶中
历史
意大利王国
船名 Francesco Ferruccio
舰名出处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英语Francesco Ferruccio
建造方 威尼斯兵工厂英语Venetian Arsenal
铺设龙骨 1899年8月19日
下水日期 1902年4月23日
洗礼日期 热那亚公爵夫人英语Princess Isabella of Bavaria
完工日期 1905年9月1日
重新归类 1919年训练巡洋舰英语Training ship
除籍日 1930年4月1日
格言 "Let us go where our fortune and that of our country call us" [1]
结局 拆解
技术数据
船级 朱塞佩·加里波蒂级英语Giuseppe Garibaldi-class cruiser装甲巡洋舰
排水量 7,350公吨(7,234长吨)
船长 111.8米(366英尺10英寸)
型宽 18.2米(59英尺9英寸)
吃水 7.3米(23英尺11英寸)
动力输出
动力来源
船速 19—20节(35—37千米每小时;22—23英里每小时)
续航力 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航速下可以续航5,500海里(10,200千米;6,300英里)
乘员
  • 555名军官和水手
  • (作为旗舰时配备578名)
武器装备
装甲

设计和描述

编辑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全长111.8米(366英尺10英寸),舷宽18.2米(59英尺9英寸),吃水深7.3米(23英尺11英寸)。在正常载荷下,该舰排水量为7,350公吨(7,230长吨)。舰载动力由两台立式三胀蒸汽机提供,每台蒸汽机驱动一根传动轴,而蒸汽则来自24座贝尔维尔燃煤锅炉。发动机总功率为14,000匹指示马力(10,000千瓦特),可达到约19—20(35—37千米每小时;22—23英里每小时)的航速。以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航速行驶时,该舰巡航距离为5,500海里(10,200千米;6,300英里)。舰上的常规编制为555名军官和士兵,但作为旗舰时编制为578名。[4]

该舰的主炮包括一门安装在上层建筑前方炮塔内的254毫米(10英寸)炮以及舰尾的双联装203毫米(8英寸)炮。其副炮包括10门152毫米(6.0英寸)英语QF 6-inch naval gun炮,被安置在舰舯部英语Amidships[c]炮廓英语Casemate[d]内,其余4门152毫米的炮安装在上层甲板上。“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还安装有10门76毫米(3英寸)英语QF 12-pounder 12 cwt naval gun和6门47毫米(1.9英寸)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炮来对抗鱼雷艇。此外,舰上装有四具单装450毫米(17.7英寸)鱼雷发射管[8]

该船的水线装甲带在舰舯部最大厚度为150毫米(5.9英寸),向舰首舰尾两端逐渐减薄至80毫米(3.1英寸)。指挥塔、炮廓和炮塔也被150毫米厚的装甲保护。该舰的防护甲板装甲厚度为37毫米(1.5英寸),上层甲板上的152毫米炮由50毫米(2.0英寸)的炮盾保护。[4]

建造和服役

编辑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以雇佣兵队长弗朗切斯科·费鲁乔英语Francesco Ferruccio[e]的名字命名,于1899年8月19日在威尼斯的海军船坞铺设龙骨,并于1902年4月23日由热那亚公爵夫人英语Princess Isabella of Bavaria主持下水[10][1]。该舰最终于1905年9月1日竣工[10]。在1905年的舰队演习中,该舰被分配到封锁撒丁岛拉马达莱娜的“敌对”部队[11]。1906年9月15日至16日,该舰与其姊妹舰“朱塞佩·加里波蒂”号“瓦雷泽”号英语Italian cruiser Varese一起在法国马赛参加为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举行的舰队检阅[12]。“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于1909年7月驶往黎凡特,1910年6月26日至1911年1月被派往克里特岛,1月25日返回塔兰托[13]

当意土战争于1911年9月29日爆发时,“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与其姊妹舰“朱塞佩·加里波蒂”号以及“瓦雷泽”号一起被分配到地中海舰队第二分舰队的第四总队。“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和“朱塞佩·加里波蒂”号于10月3日至4日轰击的黎波里,而“瓦雷泽”号则在近海巡逻以防土耳其舰船。这次零星的炮击造成了12名奥斯曼士兵死亡,23人重伤,此外还有7名平民死亡。10月13日,这三艘姊妹舰航行至西西里岛奥古斯塔补充燃煤[14]。1912年2月24日,“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和“朱塞佩·加里波蒂”号轰击贝鲁特,击沉了老迈的奥斯曼帝国铁甲舰“圣访”号英语Ottoman ironclad Avnillah[f],并迫使鱼雷艇“安哥拉”号英语Ottoman torpedo boat Ankara[g]自沉[h]。这次炮击造成了140多名平民死亡,200多人受伤[20]。之后,该舰被调往利比亚,直至战争结束。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期间,该舰于1913年2月18日至6月5日期间驻扎在阿尔巴尼亚,并于1914年1月4日至2月7日期间再次驻扎在那里[13]

当意大利在1915年5月向同盟国宣战时,“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被分配到驻扎在布林迪西的第五巡洋舰分舰队。6月5日,该分舰队轰炸了拉古萨附近的铁路线,并于7月17日晚离开布林迪西,准备在翌日早晨在拉古萨韦基亚附近再次执行轰炸任务。在凌晨4点开始轰炸后不久,“朱塞佩·加里波蒂”号被奥匈帝国潜艇U-4号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尽管该舰仅被一枚鱼雷击中,但还是在几分钟内就沉没了,有53名舰员丧生。为此,该分舰队立即撤退以避免遭到进一步的攻击,仅留下三艘驱逐舰在营救幸存者[23]。7月7日,装甲巡洋舰“阿马尔菲”号被另一艘潜艇击沉。由此严重的限制了驻扎在亚得里亚海的其他舰只的活动[24][25]。“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于11月19日至12月22日在黎凡特短暂驻扎,然后返回布林迪西,在那里护送船队前往阿尔巴尼亚,并在战争结束后在阿尔巴尼亚海岸巡逻[13]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于1919年成为一艘海军学员训练舰,最终于1924年完成改造[17]。1922年7月30日,该舰在比斯开湾与西班牙货船“阿亚拉·门迪”号(Ayala Mendi)相撞,船上33名船员中有一人丧生,“阿亚拉·门迪”号沉没。[26]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于1930年4月1日被拆解。[17]

脚注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译名参考自《意大利巡洋舰史》[2],另有来源译作“弗朗切斯科·费鲁齐奥”号[3]
  2. ^ 译名参考自《意大利巡洋舰史》[2]
  3. ^ 译名参考自《新编英汉科技大词典》[5]
  4. ^ 译名参考自《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 卷1 铁甲舰之前 战舰设计与演变 1815-1860》[6],另有来源译作“炮郭”[7]
  5. ^ 译名参考自《命运之力 现代意大利史从拿破仑时代到21世纪》[9]
  6. ^ 译名参考自《大巡洋舰图解百科:1865——1910》,也被音译作“阿维尼拉”号[15]
  7. ^ 译名参考自《大巡洋舰图解百科:1865——1910》[15]
  8. ^ 关于是哪些舰只进行了炮击,各种资料说法不一。Gardiner和Gray在两艘奥斯曼舰只的历史记录中将战功归于“朱塞佩·加里波蒂”号与“瓦雷泽”号[16],但也有记载表示三艘姊妹舰都在场[17]。Silverstone也认为所有三艘舰都参与其中[18],但通常看法认为是“朱塞佩·加里波蒂”号和“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19][20][21][22]

引文

编辑
  1. ^ 1.0 1.1 Naval & Military intelligence. The Times (36750) (London). 1902-04-24. 
  2. ^ 2.0 2.1 日本海人社 (2014),第48页.
  3. ^ 章骞 (2013),第298页.
  4. ^ 4.0 4.1 Freivogel (2012),第43页.
  5. ^ 王运 (1988),第85页.
  6. ^ 李昊 (2019),第310页.
  7. ^ 章骞 (2013),第102页.
  8. ^ Chesneau & Kolesnik (1979),第351页.
  9. ^ 郑昕远 (2022),第112页.
  10. ^ 10.0 10.1 Silverstone (1984),第298页.
  11. ^ Professional Notes–Italy (1905),第1004-1005页.
  12. ^ Curtis (1907),第98–99页.
  13. ^ 13.0 13.1 13.2 Marchese (1995).
  14. ^ Beehler (1913),第9, 19–21页.
  15. ^ 15.0 15.1 金文杰 (2022),第143页.
  16. ^ Gardiner & Gray (1985),第389, 392页.
  17. ^ 17.0 17.1 17.2 Gardiner & Gray (1985),第256页.
  18. ^ Silverstone (1984),第298–299, 307页.
  19. ^ Beehler (1913),第56–58页.
  20. ^ 20.0 20.1 Langensiepen & Güleryüz (1995),第16页.
  21. ^ Sondhaus (2001),第218页.
  22. ^ Stephenson (2014),第254页.
  23. ^ Freivogel (2012),第40, 46–47页.
  24. ^ Halpern (1994),第148, 151页.
  25. ^ Sondhaus (1994),第289页.
  26. ^ SS Bra-Kar. Clydeships. [2019-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3). 

参考书目

编辑

扩展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