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子诞生仪

明朝皇子诞生仪是为庆贺皇帝子嗣诞生的一种明代礼仪制度。这项制度是依据《礼记》中关于国君生子的记载而制定的。在明代早期,这项制度初步形成,但具体制定为成型的礼制则是始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年(1582年)曾对该制度有过修订。[1]

仪式

编辑

皇子诞生仪自明太祖时期便已经初具仪制。皇子诞生后第三天,皇帝亲自至京城南郊祭祀天地。回宫后,前往奉先殿崇先殿祭告祖先。此外,另派遣特使到方泽坛朝日坛夕月坛太社稷帝社稷(明世宗时增设,明穆宗时期废除)、天神坛地祗坛等处祭告神灵。皇帝祭告南郊时,礼部预备祭文,祭品用太牢。在京五品以上文官、武官四品以上及皇亲国戚均要陪同祭祀。祭告南北郊后第二日,皇帝御奉天门,文武官员著吉服称贺,行四拜礼。其实,自皇子诞生日起,文武官员就需要换上吉服,并连续十天。随后,礼部择吉日将皇帝诏书颁布天下,并由翰林院春坊六科官捧持诏书到各地王府宣告。

万历十年起,皇子诞生仪进行了一定的更改,主要为,由皇帝遣官到南北郊、太庙社稷坛祭告天地祖先。同时,祭告当天,皇帝服衮冕御皇极殿,文武官员、天下诸司、进表官员都著朝服行四拜礼。鸿胪寺官称贺。其馀部份与此前仍就相同。

注释

编辑
  1. ^ 《明代宫廷典制史》,156页

参考

编辑
  • 《大明会典》卷49:皇子诞生仪